8.2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九年级华师大版上册 (1)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中华书局版1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能叙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2学情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 感知改革的重要性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学指导请你在3分钟之内快速浏览P98—101的内容;然后对照下列思考题,在5分钟之内,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最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各展所长。
讨论、组织思考题如何讲解事宜,并选出1名发言代表担任讲解工作。
(5分钟左右的时间准备。
)活动2【讲授】思考题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2、1861年改革措施分为几个方面?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3、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活动3【讲授】板书设计俄国农奴制改革原因根本原因: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农奴起义严重威胁到沙皇的统治。
经过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内容)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局限性)活动4【练习】堂堂清练习一、必做题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奴自上而下起来解放自己,不如从上面废除农奴制度。
”材料中废除奴隶制度是在()A.1861年B.1860年C.1868年D.1869年2、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奴隶性改革B.封建主改革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农奴主改革3、1863年3月,法国人马克来到俄国,他不可能见到的情景是()A.某农民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B.农民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C.地主们在买卖农民D.农民成为自由人,并可以自由选择职业4、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努力二、选做题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推荐】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标要求(粉字是增添内容)新课标: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旧课标: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记忆点: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法:分析改革的内外因和改革、进步性和局限性。
感悟与启示:俄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三、重点难点1、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理解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什么说废除农奴制意味着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温故互查1、英法两国是通过()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是通过()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德意两国是通过()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而俄国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五、设问导读师: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当时,最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是什么模式?生:理解标题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阅读理解:野蛮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师: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这种制度就出现了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理解:外因是()、内因是()。
认识:改革势在必行。
师: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
根本目的是什么?生:识图认识师:1861年,沙皇()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的法令,内容有哪些?它产生了什么作用?生:师: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生:讨论认识六、思维拓展七、图片资料1、农奴制危机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3、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俄国农奴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4. 评估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俄国农奴制度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3. 学生能够评估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俄国农奴制度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2. 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3. 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 俄国农奴制度相关的教材和资料。
3. 学生手册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俄国农奴制度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农奴制度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度的问题。
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板书,介绍俄国农奴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分析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农业生产的限制、社会动荡的原因等。
讨论与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比较。
案例研究:1. 提供一些农奴制度改革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对农奴和地主的影响,以及对俄国社会结构的改变。
评估: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考察他们对农奴制度和改革的理解。
2. 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让学生评估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总结:1. 总结农奴制度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其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农奴制度改革对其他国家和社会的启示。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农奴制度改革的更多细节。
2. 提供学生自主研究或小组项目的机会,让他们深入探究农奴制度改革对俄国历史的长远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初中历史教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初中历史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俄国农奴制的产生及改革过程,了解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改革过程,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农奴制废除的影响。
教学难点: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讲解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改革过程(15分钟)
1. 介绍俄国农奴制的起源及产生原因。
2. 讲解农奴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动因和过程。
三、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四、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五、观看视频资料(10分钟)
观看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农奴制改革过程的理解。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改革过程,能够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能够理解农奴制废除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理解。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华东师大版

2.改革的前期准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思想,农奴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以及改革法案的制定等。
3.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解放农奴的法律规定,农民对土地的获得以及农民身份的变化等。
4.改革的影响: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俄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等。
其次,我注意到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特别是在理解和应用改革内容方面。这表明我在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环节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实际操作的讲解。我计划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应用。
此外,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显得有些困惑。这提示我需要在课堂小结环节更加清晰地总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作业布置环节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5.改革评价: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效及其历史意义的评价,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等。
本节课将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全过程,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教案标题: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3.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的历史教科书或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学生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文章。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农奴制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包括农奴的地位、权益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2. 分析俄国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包括农奴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等;3. 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包括改革的动因、改革者的思想和行动,以及改革的成果。
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以及人们的反应和态度。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2. 提问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 鼓励学生查找更多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文章,拓宽对农奴制改革的了解。
〔华东师大版〕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PPT课件1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时 间
大 二 世
内 容
改
革
1861年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 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 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 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 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 份地和宅园地。
影响: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为俄
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 动力、国内市 场、资金以及相对稳 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 历史进程,俄国开始从奴隶制时代进 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教案标题: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3. 探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适用对象: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1.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发展a. 了解农奴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b. 探讨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和起源c. 分析农奴制对俄罗斯社会和经济的影响2. 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因素a. 研究欧洲启蒙思想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b. 探讨农奴制改革在俄国社会中引起的不满和反抗c. 了解农奴制改革的经济和政治动因3.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a. 分析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政策和举措b. 探讨农奴解放的影响和后果c. 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农奴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了解俄国农奴制的实际情况和改革过程。
3.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背景知识。
2. 视频资源:选择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历史纪录片。
3. 互联网资源:提供学生进行研究和资料查找的途径。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进行评估。
2. 辩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辩论活动中的表现和论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的短文,评估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拓展活动:1. 研究其他国家的农奴制度和改革经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农奴制改革时期的不同社会群体的观点和立场。
教学反思:在教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教案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农奴制改革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内容标准】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来源:]
1、知识与能力: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与归纳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来源:Z&xx&]
【教学要点】
重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导入新课】[来源:]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与此同时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探究】
一、农奴制危机(背景)
讨论明确:
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
2、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奴生活贫困,导致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来源:学科网]
3、俄国对外扩张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4、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
5、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来源:学,科,网]
总言之,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的危机。
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二、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和宣言。
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有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教材P152)
2、讨论:如何理解:“农民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相关材料:
“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为好。
”
“诸位会相信。
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说其改革初衷)
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
农奴得到土地,按当时市价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可以说:
亚历山大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大量资金,它的实质是对农奴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讨论意义(P152)
(1)性质上: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来源:学科网ZXXK]
(2)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3)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4)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改革后,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4、探究:如何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点拨:对于一场改革性质的认定,关键要看导致改革发生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从改革的背景来看,一方面,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另一方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充分说明封建落后的农奴制无法占用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它推动了俄国统治阶级的改革。
因此,这次改革是在俄国资本主义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进行的。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从改革的影响来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综上所述,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来源:学科网]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去掌握相关的知识。
农奴制危机,使俄国工业发展步履艰难,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分析改革的内容后得出。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俄国1861年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 B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
2.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爆发的战争是( C )[来源:学科网ZXXK]
A、克里木战争
B、葛底斯堡战役
C、克里米亚战争
D、萨拉托加战争[来源:]
二、材料解析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回答:①材料一的引文讲话的人是谁?(亚历山大二世)
②两段材料反映的都是什么国家发生的什么事件?(俄国发生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材料三: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来源:学*科*网] 回答:①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②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③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④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略)
三、问答
5.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你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略)
6.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
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奴生活贫困,导致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并使俄国对外扩张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