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__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课件 2

合集下载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 经济 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繁
援 意义:少数民族地 藏 区经济有了长足发 孔 展,人民生活水平 森 日益提高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腔热血洒高原
年份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亿元) (亿元)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
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佤族翁丁寨 处于奴隶社会的彝族
佤族人民
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藏族人民
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
荣很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
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我们新中国就
是要帮助各民族发展,这就必须实行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做出哪些努力呢?
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裔男子, 民 民
乔治 弗洛伊德遭警方暴力执法, 被跪压致死。弗洛伊德之死引 起了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 示威活动。
族族 团对 结立
促阻
进V碍S
国国
家家
发发
展展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华大地 上的各个民族风雨同舟、和衷 共济,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新冠 疫情,展现出团结奉献、共克 时艰的中国力量。
作主
法律地位确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五个民族自治区
保障权利 维护统一 共同繁荣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 的背景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 的措施
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教育上 国家战略上
1.邓小平说:“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如解决 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盟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重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难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过程:上课前打开ppt,展示普京、梅德韦杰夫……亚历山大二世等俄罗斯领导人等图片,“让我们伴随着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一起追忆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看着俄罗斯的历任领导人,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在世界上这么闻名吗?本节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他的农奴制改革。

一、【预习成果展示】1、预习学案填写情况反馈:优秀小组:优秀个人:2、预习成果展示:(1)抢答——烘托气氛: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二一九法令的实质是什么?二一九法令对俄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2)必答:同桌互相检查落实“二一九法令”的政治、经济、组织方面的内容,老师抽查。

3、点拨自主探究和预习效果检测:近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城市化、文明化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俄国农奴制改革2

俄国农奴制改革2

为了加强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还建立了一种新的 组织——“村社”。在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 任的调停人,这个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 系以保障地主的利益。同时,村社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 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这样,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 农民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2月19日法令实行的结果是:农民不但失去大量土地, 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千 家万户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农奴主进行的改革没有也 不可能满足农民的愿望。因此,从改革宣布之日起,农 民就在极度失望之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 的新一轮斗争。
根据这些规定,此后地主不能再像改革前那样把农民当做畜生和物品一样任 意买卖和交换了,但是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并未完全消失。如法令规定,在农民与 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还应履行临时义务。法令还规定在农民获得人 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农民要想得到这块宅边园地的 所有权,只要交给政府法令规定的赎金,就可以在六个月后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但是赎取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在赎地时,农民必须一次性付清赎金的20% 一25%,剩下的由政府从国库拨款付给地主。这笔由政府代付的赎金作为农民的 债务,由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还清。这笔赎金并不是实际的土地价格,而是大大 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如1854一1858年土地的实际价格共值五亿多卢布,而赎 金的总数却高达八亿多卢布。
革。这次改革虽然未能达到广大农民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要求,但是与贵族地 主顽固派的保守立场相比是有其进步性的。
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农民改革法令》,农民获得了 人身解放,2OOO万农民摆脱了农奴依附地位,从而破坏了农奴制度的根基之 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在 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 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改 革后有些获得自由的农民开始成为农业中的小生产者,他们兴办工厂,慢慢转 变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

(部编版)俄国的改革 优秀课件2

(部编版)俄国的改革 优秀课件2

5、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 这次改革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世纪晚期,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 出现严重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 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 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
③影响不同: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结论:地主阶级仍占有大量土地,封建 所有制依然存在,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4、改革的影响
变化: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 、国内市场,促进俄国生产力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
没有改变: 1、改革后农民所获的土地少而贫瘠,依然要向地主服役, 生活困苦。 2、农民获得份地,但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 。 3、地主阶级人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保留大
“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列夫.
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亚历山大 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 ,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他死刑,组成刺杀组织训练专门 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至沙皇的 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情并说 这时又一颗炸弹爆炸了,沙皇倒在血泊中,终因流血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

素养史论
时空观念——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及阶段特征 (1)过程 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以侵略美洲为主。 ②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以侵略亚洲为主。 ③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亚非拉展开争夺、瓜分。
(2)阶段特征 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财富;扩张手段为以 暴力方式进行掠夺;结果是加强了新旧大陆之间、亚欧大陆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为后来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 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扩张手段为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 商品;结果是亚洲各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 主义战争;结果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确立, 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效占领”原则的影响。 提示 (1)表现: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 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2)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一个连为一体的世界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明立意
本题以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国家单一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 殖民体系的影响,考查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
抓关键
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殖民者依据各地不同的优势 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发展单一经济的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Βιβλιοθήκη 败克里木战争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改革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5年革命
不彻底
日俄战争
博斯普鲁斯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 (地中海)
克里木战争
塞瓦斯托波尔之战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 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 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 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起义。
局限性 村社束缚
(“二一九法令”) 废除农奴制 农奴可以赎买份地
高价、贫瘠 (沉重的债务)
内容
司法改革
建立近代 司法体系
学习西欧司法体系, 建立律师制度、 陪审制度。
习惯法盛行
地方自治
赋予地方 选举权
农村选举产生地方 自治局、城市选举 产生城市杜马。
虽然负责地方文化、 教育、卫生等,但 大权掌握在政府当 局(贵族)手中。
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
我要向全世界歌颂自由, 使王位上的恶人胆战心惊。 世界的暴君,战栗吧!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们, 听吧!鼓起勇气, 起义吧!
• 农奴制:
•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 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 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 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 法律制度。
•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 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 上是农奴。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共67张ppt)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共67张ppt)

1.如何理解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 提示:

2.“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 条改革措施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提示: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 的前提;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是“解放”法令 得以推行的体现和保障。这三者都是俄国向近 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评价 提示: 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 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境地 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 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促进了人 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
1.“解放”法令 (1)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2)内容 ①政治上: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 , 人身自由 成为政府的臣民。 ②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 获得一半土 赎买 地。
第12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上半期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 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从19世纪中叶起,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 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 制危机不断加深。特别是早在1814年,以俄 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 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40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从 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 人。

(3)评价 ①积极影响:改革促成了被称作“斯托雷平奇 迹”的经济大发展。 ②局限 a.改革根本不顾及贫苦农民的利益,使社会 不公更加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 b.改革使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失去了 对沙皇政府的信任。沙皇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

高中历史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1
教材题解
这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农民抱怨……负担 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 赎买一份土地。(2)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 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而获得完全自由。
教材题解
拓展3 老人与小孩的对话 老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孩: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答案 (1)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是站在不同角度观察 的结果,但都不够全面。(2)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 史产生的客观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老人的说法是农 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小孩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 相比之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材题解
内容解读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3.了解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正确评价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 5.对比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
教材题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
【角度1】 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哪些影 响? 提示 (1)农奴遭受严重剥削,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商品, 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2)农奴被紧紧 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 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3)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 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改革的内容
“解放”法令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 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 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组织上: 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 的管理。
二、改革的内容
“解放”法令 (二一九法令)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 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 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二、改革的内容
“解放”法 令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 第三条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 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即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改革的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农奴 制残余。对农民剥夺,造成农民长期贫困。 ——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 专制制度,因此是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局限: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没有改变: 1、改革后农民所获的土地少而贫瘠,依然要向地主服役, 依然受地主剥削,生活困苦。 2、农民获得份地,但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 价,债务仍沉重。 实质变成地主对农民“合法”掠夺 3、地主阶级人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臭名昭著的“解 放”,事实上是对农民 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 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 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对内: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 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 分化。 ——统治基础危机。 2.19世纪中期,俄国出现 “知识分子”群体,他们 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革命者的要求
沙皇的抉择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 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 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 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 主的利益
二、改革的内容
“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变革经济基础 变革上层建筑
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地方自治——选举
二、改革的内容
变革上层建筑
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内容: 同一原则;公开陪审制
影响: 法律意识增强
地方自治——选举 农村: 自治局 城市: 杜马
意义: 对发展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
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二、改革的内容
解放法令颁布后农民生活状况有发生了哪些变化?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政治、经济、组织) 哪些没变?
⑴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 干涉其生活。 ⑵经济: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大小, 肥瘠由地主决定;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 服劳役。 ⑶组织:强化村社对农民管理。
1600 (1860年)
14603 9160
英国 法国
323 150
225 (1850年)
德国
175
40.2(1850 年)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济上: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 其它国家
对外:克里木战争失败(1853)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时间、目的、结果?
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探讨俄国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
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等各方面内容。
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 经济近代化: 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 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政治近代化: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 革。改革使得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 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永久所有的宅产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 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 金方式赎买。
经济上: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农 民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
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 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工业 迅速发展,于19世纪8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 命,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了解俄国的农奴制
材料: 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 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可以买卖农奴。„„ 农业耕作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 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因为购买和修理机器需 要花很多钱,而农奴干活是不需要付钱的。农 奴大多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
上述材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下农奴的什么处境?
• 一.克里木战争
• (1)原因: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土耳其。 • (2)爆发 • ①1853年,俄国以保护东正教徒为名对土耳其发 动了战争。 • ②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 争很快转到俄国克里木半岛进行。 • (3)结果 • 俄军伤亡惨重最后战败。 1856 年,俄国被迫接 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 (4)影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 军事的落后,加剧了俄国农奴制的危机。
年代 1801年~1810年 1811年~1820年 1821年~1830年 1831年~1840年 1841年~1850年 1850年~1861年
农民起义 83次 124次 156次 143次 351次 591次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29 (1860年)
铁路长度 (公里)
俄国
71
•阻碍工业发展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凡卡》中的小农奴
九岁的凡卡· 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去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给爷爷写起信来: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 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 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 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 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 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 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泰安文科综合测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 时说:“人民挺起腰杆子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 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据统计,l 860~l 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 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 过了l 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 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增加了35倍多。 (1)如果材料一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 分) 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土地。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 分) 现象:俄国经济发展迅速。(2分) 原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使得工业发展有了自由劳动力的 来源;贵族地主通过改革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 )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 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理由: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 动接受。(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 “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理由: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 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 若认为③较客观,理由: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 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
政治上:受压迫,人身权利受到限制; 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
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种制度的存在在哪些方面影响了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呢?
人身不自由----- 缺少自由劳动力 农业落后------ 工业资金不足 剥削重、缺少购买力- 市场狭窄 无文化、工场劳动-- 生产效率低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威胁沙 皇专制统治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 根本原因 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 思潮 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暴露出农奴制俄国的落 直接原因 后,国内矛盾激化
主观上: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实验中学
徐龙显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 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 程的影响。
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 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 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 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 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