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平均速度的测量》精品课件

1)该实验是根据公
式
进行速度
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sAB=
cm;tBC=
s;
vAB=
m/s;vBC=
m/s。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的过程速度越来越
做
运动。
,是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
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
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0_.3__s,平均速度为_1_.07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快 ___。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①: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 程的速度是(v1+v2)/2。
一.演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吗?
3.待测物理量: 用 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 用 停表 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时间, 用 v=s/t 求出平均速度。 4.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S2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2) 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①是受工具精度所限; ②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
③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3)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课件:3.4《平均速度的测量》

18秒下午8时2分20:02:1821.11.9
讨论问题:
1.看到了什么? 2.他们运动得一样快吗? 3.能不能比较他们运动的快 慢呢?
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议一议: 1.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
2.还有没有其他比较的方法?
v的国际单位: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 cm/s(厘米/秒)、 km/h(千米/小时) 算一算:1m/s=3.6 km/h
18km/h= 5 m/s 50cm/s= 1.8 km/h
3m/s= 10.8 km/h 72km/h= 20 m/s
示范:计算猎豹的速度:
已知:s=800m t=20s
纸片下落的高度s和落地时间t, 然后计算v
2.你选用的实验器材是哪些?
测s:卷尺或米尺; 测t:秒表或手表。
3.请你自己设计表格,把测量的 物理量填入表格。
次数 下落高度 下落时间 速度
(m)
(s)
(m.s-1)
1
2
3
纸片下落速度的 平均值/ m.s-1
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意义、公式、 单位; 3.速度的简单计算; 4.速度测量的方法。
求:v
解:由题意得 v=s/t=800m/20s=40m/s
答:猎豹跑的速度为40m/s。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旗鱼 和褐雨燕的速度。
·
, ; ,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 李 白
早 发 白 帝 城
讨论问题:
1.看到了什么? 2.他们运动得一样快吗? 3.能不能比较他们运动的快 慢呢?
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议一议: 1.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
2.还有没有其他比较的方法?
v的国际单位: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 cm/s(厘米/秒)、 km/h(千米/小时) 算一算:1m/s=3.6 km/h
18km/h= 5 m/s 50cm/s= 1.8 km/h
3m/s= 10.8 km/h 72km/h= 20 m/s
示范:计算猎豹的速度:
已知:s=800m t=20s
纸片下落的高度s和落地时间t, 然后计算v
2.你选用的实验器材是哪些?
测s:卷尺或米尺; 测t:秒表或手表。
3.请你自己设计表格,把测量的 物理量填入表格。
次数 下落高度 下落时间 速度
(m)
(s)
(m.s-1)
1
2
3
纸片下落速度的 平均值/ m.s-1
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意义、公式、 单位; 3.速度的简单计算; 4.速度测量的方法。
求:v
解:由题意得 v=s/t=800m/20s=40m/s
答:猎豹跑的速度为40m/s。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旗鱼 和褐雨燕的速度。
·
, ; ,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 李 白
早 发 白 帝 城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三章《四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

1.原理: v s 。 t
2.需测量的物理量:_路__程__和_时__间__。
3.测量工具 (1)路程测量:_卷__尺__。 (2)时间测量:_停__表__。
二、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
实验方
包含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_________、简单的_______
法与步骤 实验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等。
或“不变”)。
(3)要测量自行车或小明的速度,可以用
测量路程,用
测量时间,用
求出平均速度。
提示:(1)变大 (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3)卷尺 停表 v s t
1.该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探究 测量运动的平均速度
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
=44.4
m/s,前200
m的速度v前
s1
200=m40
t 5s4s
m/s,后200
m
的速度 v后 s2 =20500mm/s。(3)根t据1 计算5 s可知,前半段平
t2 4 s
均速度小,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可以判断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
度逐渐加快。
答案:(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变快
【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运动物体带动的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纸带上的点也表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 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考点 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 【典例】(2012·潍坊中考)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 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 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 速度,要求:
2.需测量的物理量:_路__程__和_时__间__。
3.测量工具 (1)路程测量:_卷__尺__。 (2)时间测量:_停__表__。
二、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
实验方
包含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_________、简单的_______
法与步骤 实验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等。
或“不变”)。
(3)要测量自行车或小明的速度,可以用
测量路程,用
测量时间,用
求出平均速度。
提示:(1)变大 (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3)卷尺 停表 v s t
1.该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探究 测量运动的平均速度
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
=44.4
m/s,前200
m的速度v前
s1
200=m40
t 5s4s
m/s,后200
m
的速度 v后 s2 =20500mm/s。(3)根t据1 计算5 s可知,前半段平
t2 4 s
均速度小,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可以判断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
度逐渐加快。
答案:(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变快
【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运动物体带动的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纸带上的点也表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 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考点 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 【典例】(2012·潍坊中考)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 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 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 速度,要求: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4)由生活经验知, 小车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在BC段的速 度大于在AC段的速度,即vBC>vAC.
测量哪段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该段的路程与通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可以部分代替全体.
现代测速方法
内容
在汽车驾驶座位前,有几个功能各异的仪表, 测速表 其中有一个就是车速表.车速表是通过复杂的传
过程中(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时路程的确定 例3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 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3-4-3所示.图 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 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 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0_._1_6_____m/s.
图3-4-5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 km/h和100 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4_0__m/s,该车_会___(填 “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
图3-4-5
解析:由题图知,轿车行驶的时间t=10:37-10:
31=6
min=360
s;轿车的平均速度
v
s
14.4km
14400m
图3-4-1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4_0_.0_cm,测得时间tAB=1.6 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2_5_.0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_小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_同__一__位__置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_>___(填“>”“<”或“=”)vAC.
解析:(1)由图知,小车运动的路程sAB=80.0 cm-40.0 cm =40.0 cm,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sAB 40.0cm =25.0 cm/s.
测量哪段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该段的路程与通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可以部分代替全体.
现代测速方法
内容
在汽车驾驶座位前,有几个功能各异的仪表, 测速表 其中有一个就是车速表.车速表是通过复杂的传
过程中(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时路程的确定 例3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 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3-4-3所示.图 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 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 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0_._1_6_____m/s.
图3-4-5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 km/h和100 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4_0__m/s,该车_会___(填 “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
图3-4-5
解析:由题图知,轿车行驶的时间t=10:37-10:
31=6
min=360
s;轿车的平均速度
v
s
14.4km
14400m
图3-4-1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4_0_.0_cm,测得时间tAB=1.6 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2_5_.0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_小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_同__一__位__置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_>___(填“>”“<”或“=”)vAC.
解析:(1)由图知,小车运动的路程sAB=80.0 cm-40.0 cm =40.0 cm,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sAB 40.0cm =25.0 cm/s.
初中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教学课件】《平均速度的测量》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 超声波来实现。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例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
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 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c.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路 S1=
程
运动时间 t1=
平均速度 V1=
S2=
S3=S1-S2=
t2=
t3= t1- t2=
V2=
V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5.处理和分析数据:
路 S1=0.6
S2=0.3
程(m)
运动时间(s) t1=4
t2=2.5
平均速度(m/s) V1=
V2=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 vAB=________m/s;vBC=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23面上运动时,前半程的 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
均速度v3为 【点拨】
(用字母v1和v2表示)。
12345678
(5)[实验评估]小丽用同样装置做实验时,如图丁所示,测 出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C点的距离s和小车通过的时 间t,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验图甲的 速度偏小,原因是 路程偏小(或路程测量错误) 。
(1)根据实验要求,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皮尺 和 停 表。
12345678
(2)该同学找了一段90 m长的下坡直路,并测得一些数 据,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物理量
前半程
后半程
全程
路程/m 时间/s 速度/(m·s-1)
s1=45 m
s2=45 m
t1=9 s
t2= 6 s
v1= 5 m/s v2=7.5 m/s
北师版 八年级上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五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1. [教材实践活动]几位同学在百米直线跑道上测量每个人跑 步的平均速度,发令裁判在起点发出起跑口令并挥动手 臂,计时裁判在终点用机械停表计时。对于实验有关的操 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A ) A. 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B. 计时裁判应该听口令来启动停表计时 C. 所测速度表示跑步过程中每一时刻的快慢 D. 取几位同学速度的平均值来减小测量误差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 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点拨】
12345678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 是B。
【点拨】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
运动,故选B。
均速度v3为 【点拨】
(用字母v1和v2表示)。
12345678
(5)[实验评估]小丽用同样装置做实验时,如图丁所示,测 出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C点的距离s和小车通过的时 间t,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验图甲的 速度偏小,原因是 路程偏小(或路程测量错误) 。
(1)根据实验要求,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皮尺 和 停 表。
12345678
(2)该同学找了一段90 m长的下坡直路,并测得一些数 据,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物理量
前半程
后半程
全程
路程/m 时间/s 速度/(m·s-1)
s1=45 m
s2=45 m
t1=9 s
t2= 6 s
v1= 5 m/s v2=7.5 m/s
北师版 八年级上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五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1. [教材实践活动]几位同学在百米直线跑道上测量每个人跑 步的平均速度,发令裁判在起点发出起跑口令并挥动手 臂,计时裁判在终点用机械停表计时。对于实验有关的操 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A ) A. 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B. 计时裁判应该听口令来启动停表计时 C. 所测速度表示跑步过程中每一时刻的快慢 D. 取几位同学速度的平均值来减小测量误差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 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点拨】
12345678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 是B。
【点拨】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
运动,故选B。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3: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金属片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数据:
路 S1= 0.6m S2= S3=S1-S2=
程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器材】 斜面、 停表、
小车、 挡板。
刻度尺、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3 t3
s1 t1
t2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 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C )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 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___m/s
平均速度
V1= V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4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s1= s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讨论: 提问:1. 自己正常行走10米、20米、30米的平均速度呢? 提问:2. 自己快走10米、20米、30米的平均速度呢? 提问:3. 自己跑步10米、20米、30米的平均速度呢? 提问:4. 谁自己正常行走10米、快走10米、跑步10米的平均速
巩固练习
6、小明步行的速度为4.5km/h,他家距离学校1.5km。为 了不迟到,小明每天至少应提前_2__0__min从家里出发。
巩固练习 7、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 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 度为___2_4___m/s。
巩固练习 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的越 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C D) A、1.5m/s B、2m/s C、1m/s D、0.5m/s
实施方案
实验目的:测量正常行走、快走、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卷尺、秒表、小红旗、计算器 实验分组:每组5-6人。
实验步骤: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 2、选出3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10 m、20 m、30 m处。 3、选1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 4、选手可以分别采取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 5、组内同学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实验数据填在表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三章 ·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观察与思考
一个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在图中 你能看出苹果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利用平均速度
公式 v s 计算出平均速度,故此实验原理
是 vs
t
。
t
参考答案:v
s t
2.实验设计: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
一记号,并站一位手拿
的计时员。
参考答案:停表
3.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表格中数据,计
10
21
20
33
30
m/s
=50 m/s。(3)根据计算可知,前半段平均速度小,
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可以判断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
度逐渐加快。
答案:(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
变快
8.“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我国中西部第一条 高铁——郑西高铁西安首发,郑州至西安高速 铁路全长505千米。动车组最高时速达350千米, 此次郑州至西安仅用时1小时48分,问:
【解析】(1)因为要测量速度的大小,需
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
因此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测量时间的工具
是停表;(2)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
是
v
s t
。
答案:(1)卷尺
停表
(2)v
s t
6.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
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
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
运动,速
度大小为______m/s。
【解析】由题图知,甲的运动图像中路程
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的速度
v甲 s甲 t甲
300 m 20 s
=15 m/s。
答案:匀速直线 15
7.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
刻苦的训练,它报的项目是400m短跑,为了尽可能发
(3)要测量自行车或小明的速度,可以用
测量路程,用 测量时间,用
求出
平均速度。
提示:(1)变大 (2)根据实际情况填
写
(3)卷尺 停表
vs t
1.该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探究 测量运动的平均速度
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
提示:本探究实验中,需要测出人运动的路程s
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1.1 1.05 1.1
4.交流评估: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 些? 提示:实验时有路程和时间的测量,有测量 就会存在误差,特别是测量时间时,每个同 学的反应时间不一样,误差会大一点。 参考答案:测量路程和时间会产生误差。
一、平均速度的测量
1.原理:
v
s t
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 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C.8cm/s
B.9cm/s D.7cm/s
【解析】选B。由题图知,滑块的路程
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5 s,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根据平均
速度的测量原理v s ,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
t
时间,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皮卷尺和停表。(2)全
程平均速度
v
s t
400 m 5 s4 s
=44.4
m/s,前200
m的速度
v前 s1 200 m t1 5 s
=40 m/s,后200
m的速度
v后 s2 200 m t2 4 s
及细棉线,测量时间需要用秒表,关于蚊香的实验,就应该有蚊
香,而且要点燃蚊香就要用火柴;
(2)由于蚊香是呈螺旋盘绕状,其长度的测量需采用化曲为
直法。具体方法: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
两端点处作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
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思路导引】解题的关键:弄清所需要测量 的物理量,即一小段蚊香的长度及燃烧这一小 段蚊香需要的时间,由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确定 器材。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物体速度的实验探究。(1)根据速
度的计算公式v=
s t
可知,要测量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需测量
蚊香燃烧的长度及相应的燃烧时间;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
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
【体验】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及平均速度
活动1:骑自行车从斜坡上自由驶下,感觉速度的变
化。
活动2:小明正在操场上进行100米赛跑的测试。
(1)骑着自行车从斜坡顶端驶下的中间过程,自行
车的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2)小明在跑中间一段路程时,他的速度 (选
填“变化”或“不变”)。
滑块的平均速度
v s 45 cm t 5s
=9 cm/s,
故选B。
4.小明同学到五楼微机室上课,上楼的平
均速度为0.5 m/s,下楼的平均速度为2 m/s,
则他在上楼和下楼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 m/s
B.1.25 m/s
C.2.5 m/s
D.1.5 m/s
【解析】选A。设上楼和下楼的路程都是s,
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 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选A。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大的物理量进行测 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 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过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 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定时间较好,故应选A。
【方法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的物
体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
均速度( )
A.比实际值偏大
B.与实际值相同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解析】选C。由题意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
测出的运动时间t偏大,根据公式 v s 可知,测
t
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值偏小,故选C。
【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 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 表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 上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考点 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 【典例】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 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 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 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
2.需测量的物理量:_路__程__和_时__间__。
3.测量工具
(1)路程测量:_卷__尺__。
(2)时间测量:_停__表__。
二、实验报告
包含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_实__验__器__材__、简单的 实__验__方__法__与__步__骤__、_实__验__数__据__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
现)、实验结果等。
为t;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s t
。
答案:(1)器材:刻度尺、细棉线、秒表、 蚊香、火柴;(2)测量 方法: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 在两端点处作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 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 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③则蚊香的燃
烧速度为v= s 。 t
(1)动车组从郑州至西安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2)此次动车组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析】(1)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
则由v=
s t
得:
t=
s 505 km v 350 km / h
=1.44 h。
(2)v′=
s 505 km t 1.8 h
=280.6 km/h。
答案:(1)1.44 h (2)280.6 km/h
则上楼的时间为t1=
s s v1 0.5 m / s
,
下楼的时间为t2=
s v2
s 2 m/s
,所以,上楼和下楼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s总 2 s
2s
t t1 t2
s s
=0.8 m/s,故选A。
0.5 m / s 2 m / s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 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 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 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
挥到最好的程度,它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自
己测出全程、前200m、后200m的平均速度,那么
(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则前200m、后200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别为
m/s、
m/s、
m/s。
(3)可以粗略判断在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度逐渐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