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79升降杆轴承座零件图轴承座两端面的夹具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品毕业设计车床小刀架机械加工工艺及镗孔的夹具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品毕业设计车床小刀架机械加工工艺及镗孔的夹具设计说明书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机床夹具是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用以准确地确定工件位置,并将其牢固地夹紧,以接受加工的工艺装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可靠地保证工件的加工位置,提高加工效率,以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和扩大机床的工艺性性。

因此,机床夹具在机械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专用夹具是指专为某一工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而专门设计的夹具,具有结构紧凑,操作迅速、方便等优点。

专用夹具通常由使用厂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和制造,适用于产品固定且批量大较的生产中。

专用夹具由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装置、其他元件及装置、夹具体。

1.1定位装置这种装置包括定位元件及其组合,其作用是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即通过它使工件加工时相对于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处于正确的位置,如支承钉、支承板、V形块、定位销等。

1.2夹紧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工件压紧夹牢,保证工件在定位时所占据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受重力、惯性力以及切削力等外力作用而产生位移,同时防止或减小振动。

它通常是一种机构,包括夹紧元件(如夹爪、压板等),增力及传动装置(如杠杆、螺纹传动副、斜楔,凸轮等)以及动力装置(如气缸、油缸)等。

1.3对刀-引导装置它的作用是确定夹具相对于刀具的位置,或引导刀具进行加工,如对刀块、钻套、镗套等。

1.4其他元件及装置如定位件、操作件以及根据夹具特殊功用需要设置的一些装置,如分度装置、工件顶出装置、上下料装置等。

1.5夹具体用于连接夹具各元件及装置,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并与机床有关部位连接,以确定夹具相对于机床的装置。

就我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第二章零件的分析第二章零件的分析2.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车床小刀架是车床的组成部件,它位于中拖板之上,主要作用是安装方刀架,并带动刀架作手动进给运动,转动小刀架还可以用来车削圆锥,倒角等,所以小刀架对于实现车床的功能,保证工件加工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杠杆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毕业设计

杠杆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毕业设计

杠杆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绪论加工工艺及夹具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巩固,是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机床夹具已成为机械加工中的重要装备,同时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机床夹具的设计和使用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工艺措施之一;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机床夹具的改进和创造已成为广大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 杠杆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出的零件是等臂的杠杆;它的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支承、固定的;要求零件的配合要符合要求;传统的杠杆加工由于加工比较粗糙加工过程比较简单,既耗时又没有科学性此杠杆如果按传统加工工艺来加工由于没有考虑到工件材料及脆塑性能将会影响加工结果,再有加工工艺过程顺序选择也将会影响加工结果;为此,此夹具就是要克服这些缺点;零件的工艺分析由分析零件图可知,杠杆中间的两平面和左右两边的端面要进行切削加工,Φ25、Φ10、Φ8孔的端面为平面,这样可以防止加工的过程中钻头钻偏,可以保证加工的精度和配合的精度;另外,除了Φ10孔以外,对其余的三孔的孔内表面要求较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其表面精度;但这些加工精度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端面和孔的加工可以通过通用的铣床和钻床保证加工精度,而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机床,通过钻削、铣削的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杠杆加工的主要问题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灰铸铁HT200,考虑到杠杆零件在工作中的载荷平稳并且处于润滑状态,因此选择润滑效果较好的铸铁,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裁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由于年产量为4000件,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铸造表面质量的要求高,故可采用铸造质量稳定的,适合大批生产的金属模铸造;便于铸造和加工工艺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率;基面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本零件而言,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本零件的加工表面就是宽度为Ф40mm的肩面表面作为加工的粗基准,可用压板对肩台进行加紧,利用一组V形块支承Φ40mm的外轮廓作主要定位,以消除z、z、y、y四个自由度;再以一面定位消除x、x两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就可加工Φ25H7的孔;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基准重合的问题,和便于装夹,采用Φ25H7的孔作为精基准;确定工艺路线1、工艺路线方案一:铸造时效涂底漆工序1: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下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工序2:粗精铣宽度为Φ30mm的凸台表面工序3:钻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23mm;工序4:扩孔钻钻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工序5:铰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25H9;工序6 :钻Φ10H7的内孔使尺寸达到;工序7:粗铰Φ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工序8:精铰Φ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Φ10H7mm;工序9:钻、粗、精铰2×Φ8H7小孔使尺寸达到Φ8H7;工序10:检验入库;2、工艺路线方案二:铸造时效涂底漆工序1: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下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 工序2:粗精铣宽度为Φ30mm的凸台表面工序3:钻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23mm;工序4:钻2×Ф8H7的小孔使尺寸;工序5:扩孔钻钻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工序6:铰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25H9;工序7 :钻Φ10H7的内孔使尺寸达到;工序8:粗铰Φ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工序9:精铰Φ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Φ10H7mm;工序10:粗铰2×Φ8H7小孔使尺寸达到;工序11:精铰2×Φ8H7小孔使尺寸达到Φ8H7;工序12:检验入库;上述两种工艺方案的特点是:方案一是根据宽度为40mm的上下肩面作为粗基准,Ф25H7孔作为精基准,所以就要加工Ф25孔时期尺寸达到要求的尺寸,那样就保证了2×Ф8小孔的圆跳动误差精度等;而方案二则先粗加工孔Ф25,而不进一步加工就钻Ф8H7,那样就很难保证2×Ф8的圆度跳动误差精度;所以决定选择方案一作为加工工艺路线比较合理;结合方案一的工艺路线,根据工序集中的加工原则,最终制定下面工艺路线:工序一:毛坯准备工步1:铸造毛坯工步2:表面时效热处理工步3:涂底漆工序二: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下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工步1: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工步2: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下平台工序三:粗精铣宽度为Φ30mm的凸台表面工序四:钻、扩、粗铰、精铰Ф25H9孔工步1:钻Ф25H9孔工步2:扩Ф25H9孔工步3:粗铰Ф25H9孔工步4:精铰Ф25H9孔工序五:钻、粗铰、精铰2×Ф8H7孔工步1:钻2×Ф8H7孔工步2:粗铰2×Ф8H7孔工步3:精铰2×Ф8H7孔工序六:钻、粗铰、精铰Φ10H7孔工步1:钻Φ10H7孔工步2:粗铰Φ10H7孔工步3:精铰Φ10H7孔工序七:表面去毛刺工序八:检验入库本零件的加工表面有:粗精铣宽度为Φ40mm的上下平台、钻Φ10H7孔、钻2×Ф8+的小孔、粗精铣Φ30凸台的平台;材料为HT200,加工方法选择如下:1、Φ40mm圆柱的上平台:公差等级为IT8~IT10,表面粗糙度为,采用粗铣→精铣的加工方法,并倒R3圆角;2、Φ40mm圆柱的下平台:公差等级为IT8~IT10,表面粗糙度为,采用采用粗铣→精铣的加工方法,并倒R3圆角;3、30mm的凸台上下表面:公差等级为IT13,表面粗糙度为,采用粗铣→精铣的加工方法;4、钻Φ10H7内孔:公差等级为IT7~IT8,表面粗糙度为,平行度为μmA,采用钻孔→粗铰→精铰的加工方法;5、钻Φ25H9内孔:公差等级为IT6~IT8,表面粗糙度为,采用钻孔→扩孔钻钻孔→精铰的加工方法,并倒1×45°内角;6、钻Φ8H7内孔:公差等级为IT6~IT8,表面粗糙度为,采用钻孔→粗铰→精铰的加工方法;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加工设备宜以采用通用机床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其生产方式为以通用机床加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在各级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人工完后;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下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夹紧方案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立铣,选择X5012立式铣床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主编:李益民,机械工业出版社,刀具选D=2mm的削平型立铣刀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主编:李益民,机械工业出版社、专用夹具、专用量具和游标卡尺;粗精铣宽度为Φ30mm的凸台表面;采用X5021立式铣床,刀具选D=2mm的削平型铣刀,专用夹具、专用量检具和游标卡尺;钻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23mm;采用Z535型钻床,刀具选莫氏锥柄麻花钻莫氏锥柄2号刀D=23mm,专用钻夹具,专用检具;扩孔钻钻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采用立式Z535型钻床,刀具选D=的锥柄扩孔钻莫氏锥度3号刀,专用钻夹具和专用检具;铰孔Ф25H9使尺寸达到Ф25H9;采用立式Z535型钻床,刀具选D=25mm的锥柄机用铰刀,并倒1×45°的倒角钻用铰夹具和专用检量具;钻2×Ф8H7的小孔使尺寸达到;采用立式Z518型钻床,刀具选用D=的直柄麻花钻,专用钻夹具和专用检量具;钻Φ10H7的内孔使尺寸达到Φ;采用立式Z518型钻床,刀具选用D=的直柄麻花钻,专用的钻夹具和量检具;粗铰Φ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Φ;采用立式Z518型钻床,刀具选用D=10mm的直柄机用铰刀,专用夹具和专用量检具;精铰Φ10H7内孔使尺寸达到Φ10H7mm;采用立式Z518型钻床,选择刀具D=10mm的精铰刀,使用专用夹具和量检具;粗铰2×Φ8H7小孔使尺寸达到Φ;采用立式Z518型钻床,选择刀具为D=8mm直柄机用铰刀,使用专用夹具和专用量检具;精铰2×Φ8H7小孔使尺寸达到Φ8H7;采用立式Z518型钻床,选择刀具为D=8mm的直柄机用铰刀,使用专用的夹具和专用的量检具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主编:李益民,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序一:毛坯准备工步1:铸造毛坯工步2:表面时效热处理由于毛坯铸造内应力较大,为了消除内应力,减小变形,保证精度的稳定性,铸造后要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工步3:涂底漆工序二: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下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工步1: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上平台和宽度为30mm的平台;工件材料:HT200,铸造加工要求:粗铣φ40上下端面和宽度为30的平台面机床:XA6132万能立式升降铣床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刀具:高速钢圆柱型铣刀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切削用量1确定切削深度根据高速钢圆柱型铣刀GB1115-85,选择铣刀直径50mm,粗铣齿数Z=6,精铣齿数Z=8;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有,粗铣平面选择ap=3~8mm,精铣平面选择ap=~1mm,因为切削量较小,粗铣平面选择ap=3mm,精铣平面选择ap=1mm;2确定进给量查金属切削手册选取圆柱铣刀铣削铸造件的进给量粗铣fz=z,精铣fz=z;3 确定切削速度由于粗铣铸造件时,切削负荷和载荷较大,查金属切削手册得,粗铣 Vc=15m/min,精铣 Vc=26m/min;4确定铣刀直径和工作台的进给量查金属切削手册得D=50mm,由n=1000V/ πd 得,粗铣:ns=1000×15/×50=min,取ns=96r/min,按机床选取nw=95r/min;由V=nπd/1000=×95×50/1000=min当nw=95r/min时,工作台每分钟的进给量:fm=fz×z×nw=×6×95=min精铣:ns=1000×26/×50=min,取ns=166r/min,按机床选取nw=150r/min;由V=nπd/1000=×50×150/1000=min当nw=150r/min时,工作台每分钟的进给量:fm=fz×z×nw=×8×150=72m/min5计算基本工时查金属切削手册得l=83mm,l1=,l2=3mm粗铣:t=l+l1+l2/fm=83++3/=精铣:t=l+l1+l2/fm=83++3/72=工步2: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下平台工件材料:HT200,铸造加工要求: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下平台机床:XA6132万能立式升降铣床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刀具:高速钢圆柱型铣刀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切削用量1确定切削深度根据高速钢圆柱型铣刀GB1115-85,选择铣刀直径50mm,粗铣齿数Z=6,精铣齿数Z=8;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有,粗铣平面选择ap=3~8mm,精铣平面选择ap=~1mm,因为切削量较小,粗铣平面选择ap=3mm,精铣平面选择ap=1mm;2确定进给量查金属切削手册选取圆柱铣刀铣削铸造件的进给量粗铣fz=z,精铣fz=z;3 确定切削速度由于粗铣铸造件时,切削负荷和载荷较大,查金属切削手册得,粗铣 Vc=15m/min,精铣 Vc=30m/min;4确定铣刀直径和工作台的进给量查金属切削手册得D=50mm,由n=1000V/ πd 得,粗铣:ns=1000×15/×50=min,取ns=96r/min,按机床选取nw=95r/min;由V=nπd/1000=×95×50/1000=min当nw=95r/min时,工作台每分钟的进给量:fm=fz×z×nw=×6×95=min精铣:ns=1000×26/×50=min,取ns=166r/min,按机床选取nw=190r/min;由V=nπd/1000=×50×190/1000=min当nw=190r/min时,工作台每分钟的进给量:fm=fz×z×nw=×8×190=min5计算基本工时查金属切削手册得l=30mm,l1=,l2=3mm粗铣:t=l+l1+l2/fm=30++3/=精铣:t=l+l1+l2/fm=30++3/=工序三:粗精铣宽度为Φ30mm的凸台表面工件材料:HT200,铸造加工要求:粗精铣宽度为Ф40mm的下平台机床:XA6132万能立式升降铣床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刀具:高速钢圆柱型铣刀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切削用量1确定切削深度根据高速钢圆柱型铣刀GB1115-85,选择铣刀直径50mm,粗铣齿数Z=6,精铣齿数Z=8;查参考文献有,粗铣平面选择ap=3~8mm,精铣平面选择ap=~1mm,因为切削量较小,粗铣平面选择ap=3mm,精铣平面选择ap=1mm;2确定进给量查金属切削手册选取圆柱铣刀铣削铸造件的进给量粗铣fz=z,精铣fz=z;3 确定切削速度由于粗铣铸造件时,切削负荷和载荷较大,查金属切削手册得,粗铣 Vc=15m/min,精铣 Vc=26m/min;4确定铣刀直径和工作台的进给量查金属切削手册得D=50mm,由n=1000V/ πd 得,粗铣:ns=1000×15/×50=min,取ns=96r/min,按机床选取nw=95r/min;由V=nπd/1000=×95×50/1000=min当nw=95r/min时,工作台每分钟的进给量:fm=fz×z×nw=×6×95=min精铣:ns=1000×26/×50=min,取ns=166r/min,按机床选取nw=150r/min;由V=nπd/1000=×50×150/1000=min当nw=150r/min时,工作台每分钟的进给量:fm=fz×z×nw=×8×150=72m/min5计算基本工时查金属切削手册得l=30mm,l1=,l2=3mm粗铣:t=l+l1+l2/fm=30++3/=则粗铣2Φ30凸台表面:2t=×2=精铣:t=l+l1+l2/fm=30++3/72=则精铣2Φ30凸台表面:2t=×2=工序四:钻、扩、粗铰、精铰Ф25H9孔1、加工余量的确定由参考文献得钻孔余量为,扩孔的余量为,粗铰的余量为,精的余量为;2、切削用量的计算1 钻孔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 mm/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 mm;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20 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 r/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250 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V=ndπ/1000=250××23/1000=18m/min2扩孔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ap= mm;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4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47 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47××1000=min3 粗铰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3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47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V=ndπ/1000=47××1000=min4 精铰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5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63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V=ndπ/1000=63××25/1000=min3、基本工时的计算1基本时间的计算1钻孔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L/fn=l+l1+l2/fn其中1=54 mm,l2=1 mml1=D×cotkr/2+1~2=×cot56/2+1~2=;f= mm/r n=250 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1/×250=2扩孔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1=54 mm,l3=3 mml1=D-d1 cotkr/2+1~2= f= mm/r n=47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3/×47=3粗铰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l1=;l2=15mm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7得:kr=150、ap=D-d/2=查得l=54mm;f= mm/r;n=47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15/×47=4精铰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l1=;l2=13mm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7得:kr=150、ap=D-d/2=/2=查得l=54mm;f=r;n=63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13/×63=2辅助时间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得,辅助时间Ta与基本时间T的关系为:Ta=~T取Ta=,则本工序的辅助时间为:钻孔工步的辅助时间Ta==×=扩孔工步的辅助时间Ta==×=粗铰工步的辅助时间Ta==×=精铰工步的辅助时间Ta==×=3其他时间的计算除了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外,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括布置工地时间、休息时间和准备时间和终结时间等的总时间Tb,与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关系为:Tb=×T+Ta则本工序的辅助时间为:钻孔工步Tb=×T+Ta=×+=扩孔工步Tb=×T+Ta=×+=粗铰工步Tb=×T+Ta=×+=精铰工步Tb=×T+Ta=×+=(4)单件总时间的计算钻孔工步总时间Tz=T+Ta+Tb=++=扩孔工步总时间Tz=T+Ta+Tb=++=粗铰工步总时间Tz=T+Ta+Tb=++=精铰工步总时间Tz=T+Ta+Tb=++=即工序四的所用总时间T=+++=工序五:钻、粗铰、精铰2×Ф8H7孔1、加工余量的确定由参考文献得钻孔余量为,粗铰的余量为,精的余量为;2、切削用量的计算1 钻孔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ap= mm;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22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1000 r/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1000 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10××1000=22m/min2 粗铰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11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438/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450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450××1000=min3 精铰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18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717/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720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720××8/1000=min3、基本工时的计算1基本时间的计算1钻孔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1=15 mm,l2=2mml1=D×cotkr/2+1~2=×cot56/2+1~2=8mm;f=r n=1000 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15+8+1/×1000=则2T=2粗铰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l1=;l2=15mm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7得:kr=150、ap=D-d/2=查得l=54mm;f=r;n=450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15++15/×450=则2T=1min3精铰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l1=;l2=13mm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7得:kr=150、ap=D-d/2=/2=查得l=15mm;f=r;n=720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15++13/×720=则2T=2辅助时间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得,辅助时间Ta与基本时间T的关系为:Ta=~T取Ta=,则本工序的辅助时间为:钻孔工步的辅助时间Ta==×=粗铰工步的辅助时间Ta==×1=精铰工步的辅助时间Ta==×=3其他时间的计算除了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外,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括布置工地时间、休息时间和准备时间和终结时间等的总时间Tb,与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关系为:Tb=×T+Ta则本工序的辅助时间为:钻孔工步Tb=×T+Ta=×+=粗铰工步Tb=×T+Ta=×1+=精铰工步Tb=×T+Ta=×+=(5)单件总时间的计算钻孔工步总时间Tz=T+Ta+Tb=++=粗铰工步总时间Tz=T+Ta+Tb=1++=精铰工步总时间Tz=T+Ta+Tb=++=即工序四的所用总时间T=++=工序六:钻、粗铰、精铰Φ10H7孔1、加工余量的确定由参考文献得钻孔余量为,粗铰的余量为,精的余量为;2、切削用量的计算1 钻孔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22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1000 r/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1000 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10××1000=30m/min2 粗铰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11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438/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450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450××1000=min3 精铰工步由于该材料为HT200,进给量的确定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为f=r,背吃刀量的确定 ap=;切削速度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初选切削速度为V=18m/min由公式:n=1000V/πd得该工序的钻头转速n=717/min,参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所列Z550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720r/min,得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 V=ndπ/1000=720××10/1000=min3、基本工时的计算1基本时间的计算1钻孔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1=54 mm,l2=1mml1=D×cotkr/2+1~2=×cot56/2+1~2=;f=r n=250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1/×250=2粗铰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l1=;l2=15mm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7得:kr=150、ap=D-d/2=/2=查得l=54mm;f=r;n=47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15/×47=3精铰工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6得:T= L/fn=l+l1+l2/fn其中l1=;l2=13mm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表2-27得:kr=150、ap=D-d/2=查得l=54mm;f=r;n=63r/min将上述结果代入公式,可得到该公序的基本时间:T=54++15/×63=2辅助时间的计算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南得,辅助时间Ta与基本时间T的关系为:Ta=~T取Ta=,则本工序的辅助时间为:钻孔工步的辅助时间Ta==×=粗铰工步的辅助时间Ta==×=精铰工步的辅助时间Ta==×=3其他时间的计算除了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外,每道工序的单件时间还包括布置工地时间、休息时间和准备时间和终结时间等的总时间Tb,与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关系为:Tb=×T+Ta则本工序的辅助时间为:钻孔工步Tb=×T+Ta=×+=粗铰工步Tb=×T+Ta=×+=精铰工步Tb=×T+Ta=×+=(6)单件总时间的计算钻孔工步总时间Tz=T+Ta+Tb=++=粗铰工步总时间Tz=T+Ta+Tb=++=精铰工步总时间Tz=T+Ta+Tb=++=即工序四的所用总时间T=++=工序七:表面去毛刺工序八:检验入库根据该零件的生产纲量为每年产4000件;按一年360天,每天总工作时间为8小时;则每个零件所需的额定时间为:t=360×8×60÷4000=;根据计算所得的机动时间加上每道工序间的辅助时间;所用是实际时间为所以该方案满足生产要求;3 夹具的设计本次的夹具为—工序9:钻、粗、精铰2×Φ8H7小孔使尺寸达到Φ8H7而设计的;本工序所加工的孔是位于Φ30凸台平面内,孔径不大,工件重量较轻、轮廓尺寸不是很大等原因,采用翻转式钻模;确定设计方案这道工序所加工的孔在Φ30凸台平面上,且与土台面垂直,平行度△A=;根据工件结构特点,其定位方案有:工件以Φ25+孔及端面和水平面底、Φ30的凸台分别在台阶定位销、支承钉上实现完全定位;钻Φ8H7mm孔时工件为悬臂,为防止工件加工时变形,采用了螺旋辅助支承,当辅助支承与工件接触后,用螺母锁紧;选择定位元件1选择带台阶面的定位销,作为以φ 25H9孔及其端面的定位元件,定位副配合取基孔值配合;2选择可调支承钉为φ8H7孔外缘毛坯一侧防转定位面的定位元件 ,用锁紧螺母将其锁紧,防止在加工孔时出现扭转,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为增加刚性,在φ8H7的端面增设一螺旋辅助支承,辅助支承与工件接触后,用螺母将其锁紧;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实际所需夹紧力K W 与切削力W 之间的关系为: K W WK =,式中的K 为安全系数,0123456 2.8K K K K K K K K == ,M10的六角螺母夹紧力W=3550N;所以,K W WK ==3550×=9940N,选择一个M30的螺旋辅助支承;一是为了承受切削力的冲击,二是为了防止工件在加工时变形,因为钻φ8H7孔时,工件为悬臂定位误差计算1加工φ8H7时孔距尺寸 84± 的定位误差计算,由于基准重合,故 :+=,,上下公差为:=,符合尺寸要求;而基准位移误差为定位孔 φ25H9 与定位销的最大间隙,故:定位销取直径为φ25H9,尽量减少位移误差;故:25-25=0,最大间隙:=,最小间隙:0-0=0 mm;其基准也符合设计要求;由此可知此定位方案能满足尺寸 84± 的定位要求;2加工φ8H7孔时轴线平行度 的定位误差计算,由于基准重合,故 :+=而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孔φ25H9与定位面间的垂直度误差;。

【完整版】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完整版】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摘要本次设计是对轴承座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轴承座的作用是支撑和固定轴承,当然也要承担轴上的载荷。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设计“CK6133车床”床头箱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中批量生产)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 录摘 要1 绪论 (3)1.1课题背景....................................................................................3 1.2夹具的发展史..............................................................................3 1.3小结..........................................................................................3 2 CK6133床头箱加工工艺规程设计................................................4 2.1零件的分析....................................................................................4 2.1.1零件的作用..............................................................................4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4 2.2确定生产类型.................................................................................5 2.3确定毛坯.......................................................................................5 2.3.1确定毛坯种类...........................................................................5 2.3.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5 2.3.3绘制铸件零件图........................................................................5 2.4工艺规程设计.................................................................................5 2.4.1选择定位基准...........................................................................5 2.4.2制定工艺路线...........................................................................6 2.4.3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9 2.4.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10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1 2.5.1工序1:粗精铣轴承座底面.........................................................11 2.5.2工序2:粗精铣轴承座两端面......................................................13 2.5.3工序3:铣座孔上顶面...............................................................15 2.5.4工序4:粗、半精、精(细)镗Φ110H6、Φ125H6轴承孔..................16 2.5.5工序5:攻4xM8螺纹孔 (24)2.5.6工序6:钻17Φ孔..................................................................... 25 2.5.7工序7:扩17Φ孔..................................................................... 26 2.5.8工序8:铰17Φ孔..................................................................... 27 2.5.9工序9:锪32φ埋头孔............................................................... 28 2.6本章小结....................................................................................... 29 3 专用夹具设计................................................................................. 29 3.1镗孔夹具设计.................................................................................29 3.1.1问题的提出.............................................................................. 29 3.1.2夹具的设计.............................................................................. 29 3.2本章小结.......................................................................................39 结论......................................................................................................39 设计心得 .............................................................................................40 致 谢................................................................................................... 41 参考文献............................................................................................. 41 装配图、零件图附后 (42)1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17花键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17花键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花键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者指导教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设计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1 零件图1张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3. 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4. 夹具设计零件图1张5. 课程设计说明书12张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06年11月目录一零件分析 (1)二工艺规程设计 (1)三夹具设计 (12)四设计心得 (13)五参考文献 (14)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花键传动轴,为花键传动中的传动轴,起传动的作用。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选择锻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1)基准的选择:该零件既是花键轴又是阶梯轴,其加工精度又要求较高,因此选中心孔B3/7.5做为设计和工艺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一下料工序二夹一端,车端面,见平即可,钻中心孔B3/7.5工序三倒头装夹工件,车端面,保证总长175工序四以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粗车外圆各部。

工序五去毛刺工序六以两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

精车,半精车各部尺寸,倒角工序七一夹一顶装夹工件,粗,精铣花键工序八热处理:调质处理255—302HB工序九按图样要求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花键传动轴”;零件材料为40MnB,硬度为255—302HB,毛坯质量为6.37kg。

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锻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外圆表面延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32内孔及端面)。

毕业设计(论文)机油泵传动轴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机油泵传动轴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机油泵传动轴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学生姓名xxx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指导教师xxx摘要本次设计是对机油泵传动轴支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机油泵传动轴支架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

由加工工艺原则可知,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容易。

所以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

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加工精度。

基准选择以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端面作为粗基准,以上表面作为精基准。

关键词机械加工,加工工艺,专用夹具。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目录摘要 (I)1 绪论 (1)2机油泵传动轴支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机械加工基准介绍 (2)基准的选择 (2)2.3 制定工艺路线 (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4)设备的选择 (4)刀具量具的选择 (6)加工工序设计 (7)3 夹具设计 (9)定位方案的选定 (10)夹具夹紧装置的确定 (11)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 (11)夹紧力大小的估算 (11)夹紧机构及元件的选择 (13)夹具体上排屑措施的确定 (14)钻模的设计 (14)钻套的选定 (14)钻模板的设计 (16)4夹具定位方案的分析 (17)工件定位自由度分析 (17)工件定位精度分析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 绪论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要求,首先要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有正确的位置,并使这个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影响而变动。

为此,在进行机械加工前,先要将工件装夹好。

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道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极度趋于一致,稳定的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同时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捷,工件不需要划线找正,可显著的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后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屑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用多件、多工位装夹工件的夹具,并可采用高效夹紧机构,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升降杠杆轴承座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升降杠杆轴承座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全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希望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今后所参加的工作打下基础。

1、由于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械制造生产实习后进行的,它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2、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3、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加深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和《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及其他有关机械加工的图表资料。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升降杠杆轴承座是F506型细纱机中用来支撑传动轴的,在该轴承座的两个孔分别安装型号6000和6001的轴承,两个孔的中心线要求和底面的平行度为,以此约束条件来保证轴的对中性,(二)、零件的工艺分析:从零件图上可以知道,该零件有车外圆、车俩端面、钻铰孔、铣键槽、铣缺口等主要工艺。

这些主要工艺中有着一定的位置、基准要求。

现将这些位置、基准要求分述如下:1.钻铰孔是与零件的外圆存在0.10的对称度公差、0.05的垂直度公差。

2.铣键槽以钻铰孔的中心为基准,同时与外圆存在0.10的对称度误差。

3.铣缺口以外圆为基准。

外圆表面加工的经济精确度与粗糙度确定1.根据经济度(IT=7),表面粗糙度(Ra=0.4)确定外圆表面加工工序:粗车外圆→半精车外圆→粗磨外圆→粗磨外圆2.根据通孔挺柱体内圆(Φ36)经济度,表面粗糙度(Ra=3.2),确定内圆Φ36的加工工序:钻孔→扩孔(粗镗孔)→半精镗孔(精扩)3.加工Φ140018.0+的通孔时,根据表面粗糙度Ra=0.4,确定加工工序:钻孔→粗镗孔→半精镗孔→磨孔4.平面加工,根据表面粗糙度Rc=3.2,确定加工工序:粗车→半精车→精车5.铣键槽:用立式铣床一次走刀成形。

轴承座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座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轴承座上表面夹具设计姓名:学号:0811111032专业:机械电子届别:2008级指导老师:2011 年12 月23日—2012年01月11日前言轴承座的用途轴承座的作用: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

因为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法强度,需做一种专用夹具,省去加工中繁琐的工序。

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对夹具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于一种批量较大的产品可设计制造一种专业夹具,操作迅速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

但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周期长、夹具制造费用较高。

专用夹具的针对性极强、没有通用性,很明显只能适用于产品相对稳定的大批量生产中。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和不足,恳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目录摘要 (1)一、夹具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轴承座的重要技术要求 (1)1.2 精度及批量分析 (1)二、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2)2.1 零件工艺分析 (3)2.2 基准面的选择 (3)2.3 定位原理及定位方案的选择及实现 (3)2.4夹紧方式及元器件的选择 (4)2.5 夹具总方案 (6)三、定位误差及夹紧分析与计算 (7)3.1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7)3.2 保证加工精度 (8)3.3 夹紧力的数值计算 (8)四、夹具装配图 (10)感谢 (11)参考文献 (12)摘要本设计的内容是设计粗铣15 +0.05的平面夹具,零件材料为HT200。

选用的铣刀为YG6硬质合金端铣刀。

一、夹具设计任务及要求1.轴承座上平面的重要技术要求:15+0.05的上平面与Φ30的孔平行度公差为0.03mm;15+0.05的上平面与Φ30的孔位置度公差为0.01mm;15+0.05的上平面平面度公差为0.008mm;15+0.05的上平面的粗超度为1.6;2.精度及批量分析(1)本工序有一定位置精度要求,属于批量生产,使用夹具加工是适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者:指导教师:学号:班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升降杆轴承座零件图轴承座两端面的夹具内容: 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4. 铣床夹具装配图1张5. 铣床夹具零件图1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目录一、零件的分析 (1)(一)零件的作用 (1)(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二、工艺规程设计 (2)(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二)基面的选择 (2)(三)制定工艺路线 (2)(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4)(五)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三、夹具设计 (13)(一)问题的提出 (13)(二)卡具设计 (13)(三)夹具零件 (14)四、设计体会 (17)五、参考文献 (18)序 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一)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升降杆的支承部件——升降杆轴承座。

该零件适用范围广,主要用于支承轴类的零件。

使轴类零件能获得所需的同轴度和很高的回转精度,能保证运动的可靠性。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轴承座有三组加工表面,并有一定位置要求,其中尺寸要求较高的有:具体分述如下:1. 以0.046052φ+的中心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一个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及长宽各为50mm 深度为2mm 的矩形槽。

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

2. 以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78φ圆柱的左右表面及表面外的螺纹孔;两个0.046052φ+圆柱的内表面;两圆柱上的两个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位置要求,主要是:两个0.046052φ+孔相对底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12。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而言,加工时可以先加工下表面,然后以下表面为粗基准,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其它组的表面。

二、 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零件为升降杆轴承座。

主要是支撑轴在工作时承受轴的轴向力和径向力。

由于轴在工作中比较平稳,所以轴承座所受的其它冲击力较小,由于升降杆轴承座在机械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属于大批量生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而言,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

但对本零件来说,如果以78φ外圆表面作基准,则可能这一组的表面不平行。

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以52φ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圆锥销固定内表面作为定位面,以消除x 、y 、Z 、x ⋂、y ⋂、五个自由度,在用一个销钉顶住肋板,消除z ⋂一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三)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才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一 粗、精铣轴承座尺寸82mm ⨯110mm 端面及长宽各为50mm ,深度为2mm 的矩形槽。

工序二 钻底座的四个φ13的孔。

工序三 粗、精铣轴承孔左右的两个表面,共四个。

φ的孔,然后锪孔,深度为1mm。

工序四粗、精镗一对尺寸为52mm工序五粗洗两个φ15mm的端面。

工序六钻,扩φ15mm的孔,然后车螺纹。

φmm两外面上的孔并车螺纹,各六个。

工序七钻,扩78工序八检查。

2.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一粗、精铣轴承座尺寸82mm⨯110mm端面及长宽各为50mm,深度为2mm的矩形槽。

φmm两外面工序二粗、精铣轴承孔左右的两个表面,共四个;并钻,扩78上的孔并车螺纹,各六个。

φ的孔,然后锪孔,深度为1mm。

工序三粗、精镗一对尺寸为52mm工序四粗洗两个φ15mm的端面,并钻,扩φ15mm的孔,然后车螺纹。

工序五钻底座的四个φ13的孔。

工序六检查。

上面工序加工效率较高,但同时洗平面并车螺纹工序比较复杂,不易实现通用机床。

3.工艺路线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两种工艺路线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加工工序不一样。

在第二个方φmm 案中的工序二中粗、精铣轴承孔左右的两个表面,共四个;并钻,扩78两外面上的孔并车螺纹,各六个。

工序比较复杂,工艺性不好。

而工艺方案一正好规避了这一个问题。

并且装夹次数并没有增多,能得到很好的工艺性和较高的加工效率。

所以,我最终确定了的工艺路线方案。

4. 最终确定的工艺路线方案φ的内孔为粗基准,加工零件的底平面及底平面上的槽。

工序一以52mmφ的外表面为粗基准,加工零件底平面上的四个通孔。

工序二以52mmφ孔左右的两个表面,共四个。

工序三以底平面为精基准,加工78mmφ的孔,然后锪孔,工序四以底平面为精基准,粗、精镗一对尺寸为52mm深度为1mm。

工序五以底平面为精基准,粗洗两个φ15mm的端面。

工序六 以底平面为基准,钻,车6M 的螺纹。

工序七 以52mm φ的内孔为基准,钻,扩六个孔并车6M 的螺纹工序八 检查。

(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升降杆轴承座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41HB ,生产类型大批量,采用铸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轴承底座表面考虑其长度为82mm ,宽110mm ,高15mm 。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2~~2.2--5),(具体出版社和作者详见最后一页——参考书目,以下不做注明。

),取高度方向的余量为4mm,即铸造尺寸长度为84mm ,宽度为112mm ,高度为19mm.。

2. 钻Φ13mm 的四个通孔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2~~2.2--5),取余量为0.5mm 。

3. 铣两个Φ78左右两端面,共四个。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21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如下:(从实际情况考虑取粗铣后双边余量为0.5mm )粗铣:5mm 留余量为:1mm (双边加工)精铣:0.5 mm 0mm即铸造尺寸为28mm 。

4.镗Φ52的孔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2~2.2--5),取余量为4mm,既铸造尺寸就为Φ48mm 。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15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如下:镗刀,量具游标卡尺,及其它。

粗镗 Φ2mm 留余量为: 2mm半精镗Φ1mm 留余量为: 1mm精镗 Φ52046.00+mm 留余量为: 0mm5.铣Φ15mm 圆台的上端面。

由于该表面没有要求,所以采用粗铣,即铸造尺寸为3mm 。

6.车Φ6mm 的螺纹,先钻Φ5mm 的孔,然后进行车螺纹,尺寸为Φ1mm 。

7.车Φ78mm两外端面上的螺纹孔。

外端面各有6个且均部,要分两次才能完成,因为是两个对称面,所以加工余量相同。

先钻Φ5mm的孔,然后进行车螺纹,尺寸为Φ1mm。

8. 检查。

(五)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一以52mmφ的内孔为粗基准,加工零件的底平面及底平面上的槽。

得到尺寸为高15mm的底平面和深2mm的槽,平面度误差为Ra6.3。

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HB=210,铣削加工。

加工要求:粗铣,半精铣到尺寸15mm,表面粗糙度为Ra3.2。

1.工序尺寸:端面圆长Φ78mm。

2.加工要求:以Φ52为定位面用铣刀铣削余量3mm,在半精铣,铣削余量为1mm,达到粗糙度:Ra3.23.选用机床:TX618式卧式铣镗床 P输=5.5KW4.选用刀具:YG8硬质端铣刀、D=250(根据加工而选表(21-35)Z=12)5.铣刀形状:γ0 =5,0005,045() S ra kλ===,查表21-256.刀具寿命:查《工艺师手册》表30-12 T=240mm7、选择切削用量(1)、决定切削速度ap由切削余量可知采用一次切削ap=4mm(2)、切削进给量:因为是粗铣采用较大进给量af=0.36mm/2(3)、切削速度:由于是粗铣采用较小速度 v=52mm/min计算主轴转速:0100061/minvn rdπ==按机床说明书见《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11—3可知道机床分18级8~1000r/min 选主轴转速为63r/min所以实际速度为:2506349/min 10001000dn v m ππ⨯===8、检验机床功率 由以上切削量检验功率 由公式:50.90.74050.740.74Pm=2.8102.8100.8940.3663250125.1P p f e k a a a zn kw--⨯=⨯⨯⨯⨯⨯⨯⨯=因为P m <P 输所以说明上述所选切削深度a p 进给量a f 切削速度v 都符合要求9、计算工时:12500.87min 287m l t v ===铣削长度0.381263287f f v fn a zn ===⨯⨯=工序二、 以52mm φ的外表面为粗基准,加工零件底平面上的四个通孔。

加工要求 由于这4个孔直径都小于40mm ,所以没有直接铸造出来,必须用钻床钻出来。

钻Φ13mm 的通孔。

1. 选择钻头选择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d o =4mm ,后角αo =16°,二重刃长度 1202=ϕ° 450=α° 30=β°2.选择切削用量(1)决定进给量查《切》 r mm f /022~18.0=按钻头强度选择r mm f /50.0= 按机床强度选择r mm f /53.0= 最终决定选择机床已有的进给量r mm f /22.0= 经校验校验成功。

(2)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5~0.8mm ,寿命min 20=T .(3)切削速度查《切》 r mm v c /18= 修正系数 0.1=TV K 0.1=MV K 0.1=tv K 0.1=Kxv 0.11=v K 10=apv K 故r mm v c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