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毛概2015修订版

合集下载

2015年版毛概教案(第二章)

2015年版毛概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材内容解读●第二章的历史地位: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的“魂”)本章从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凸现本课程主题、主线所强调的哲学基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本章是对第一章的继续讨论,归结到精髓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

所以,本章的历史地位,可称为全书的思想方法论的“价值魂”。

●本章的逻辑结构: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本章以三节七个一级目的内容阐述,凸现的内容结构是:形成和发展——内容和意义——精髓和经验。

这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阐发的,目的是为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一节形成和发展本节从历史的角度,通过两个问题的阐述,勾勒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定,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根本目的在于:奠定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明确确立与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一、形成和确立(P28-29),包含四层意思:(一)科学含义及价值意义(第1段)1、科学含义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说明:①对科学含义的界定,是递进的界定,即由词的本意到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

词意是泛指,而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则是特指。

②思想路线的底蕴: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③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底蕴:则是依据认识方法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并支配政党的正确行为。

2、价值意义①思想价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这进一步从思想立场界定了思想路线的厚重蕴意。

②实践价值: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从思想路线的指导作用凸现了其科学含义的实践功能。

(二)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第2-5段)1、初步界定的过程(第3段)①第一次提出与使用的标志毛泽东在1929年6月给红四军写的一封信(即6月14日“给林彪的信”,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导刊P38)。

毛概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 革命 的两 大历 史任

前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推倒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统 治秩序,解决 生产关系问题
前提 目的
要改变中国经 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实现 中国的近代化 和现代化
• 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 须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 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国际条件 思想条件 阶级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 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革命对象 革命领导 革命动力 性质前途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 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 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团 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 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 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
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 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
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2015版毛概第二章2.3教案

2015版毛概第二章2.3教案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典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还强调:“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阅读教材找出关键点
一目了然
单元教学进度(副页)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及能力∕知识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讲授新课
(4)统一战线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前中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年-今天爱国统一战线阶段
群众条件:第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
关键条件:党的正确领导
力量条件:有相当力量红军队伍的存在
形势条件: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在不断发展,革命有潜在条件
组织学生
提问
教师讲述
启发诱导
上课准备
回答
了解
观看视频回顾历史
回答问题
3分钟
40分钟
单元教学进度(副页)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及能力∕知识目标
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
学生小结
发言交流读书体会
2分钟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第二,敌人势力强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015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15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封建势力的顽强,使中国社会呈现半封建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2、 社会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上的今天
---3月7日
327年---古罗马大帝君士坦丁—明令公布 7天为一个星期---太阳、月亮、火、水、 木、金、土 1931年---毛泽东制定游击战争方略---扰 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 敌、侦敌、饿敌、盲敌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 二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不同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 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 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指出的人民 大众就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4)探索中的曲折
毛泽东“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在 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共产国际认可和党中央的 重视。

毛概第二章第二节

毛概第二章第二节

教案首页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与前途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影像观看、自学文本内容、教师讲授等多种方式详略结合有重点地学习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课以后,学生能够明白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教学难点: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之处授课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毛概(2015年修订版)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教学主要过程教案纸第 1 页第2页第3页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A.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B.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民主自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目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1、反映特性。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写”、 “摄影”、“摹写”,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
2、创造性,认识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一种 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主观能 动性
直接现 实性
社会历 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场馆建设者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 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 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 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 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
后1来、华实佗听践说是吃了认洋识金花的会来人事源不省。他
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 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 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走进自然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 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 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
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个被踢 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

2015毛概_第二章课件

2015毛概_第二章课件

视 频 播 放
真理标准的讨论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 意义。 ●以邓小平的讲 话精神为指导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重
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 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 学论证。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 的概括,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 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本章也属于总论的内容,是归结到精髓的角 度和高度来认识问题。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使 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所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对 思想路线的贡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懂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准确认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明确坚持实事 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意义。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二章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二章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参考答案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形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是改造被改造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和被改造的过程中,客体逐步主体化,从而客体被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也就是主体获得新的认识。

由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所谓实践第一,理由就在这里。

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真理是客观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也就是说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
成熟
土地革命后期—— 抗战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 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19
当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60—1919)
分水岭: 1919年五四运 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1)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同 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义和团 运动 太平 天国 戊戌变法
中国人民 四大反抗 斗争
---辛亥 革命
(二)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史 任务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 人民大众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推翻帝国主 义统治,求 得民族的独 立和解放
根本任务
推翻封建主 义的反动统 治,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 民富裕
(三)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帝国主 义侵华 史
五大侵 华战争
三大不 平等条约
中法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鸦片战 争
五大 侵华战争
中日甲 中日甲 午战争 午战争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侵华战争
总共签订一千多个 不平等条约,其中
南 南 南 京 京 京 条 条 条 鸦 片战争 约 约 约
辛 辛 丑 丑 条 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约 约 三大不平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系统论述人民 民主专政理论
资本主义的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最初表述
毛泽东1939年12月提出:▲“所谓新民主主 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7页
首先,帝国主义是中 帝国主义 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新民主主义 其次,封建主义 再次,官僚资本主 是中国革命的主 革命的对象 义也是中国革命的 要对象 官僚资本 对象 封建主义 主义
⑴帝国主义----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首要敌人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898年,法国在上海 设立的东方汇理银行 被英国人控制 的上海海关
独立——主权独立 完整——领土完整 纯粹—生产关系纯粹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 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 (美)保罗•肯尼迪
•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 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 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的自然经济是鸦片 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 经济形式。
第二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鸦片战争前:
(二)新民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发展
发展
(大革命失败—抗战前)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理论初步形成
A “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B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 东论证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及其条件 C “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理论

握对 程革 度命 规 律 的 把
中国革命 的轨迹
1949历史进程
(一)新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国共产党四大的召开,逐步形
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一大—四大) 新民主主义革 命基本思想逐 步形成
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 领。 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 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 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学生在北 京天安门前集合并举行游行示 威,反对巴黎和会强加给中国的 不平等条约。
一大会址南湖游船 中共一大会址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以后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已不是旧式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 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表现在:
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 势力,它的存在和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腐朽性的表现
买办性 封建性 垄断性
官僚资本垄断了旧 中国的经济命脉
为帝国主义服务
航空垄断 100%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超经济的剥削掠夺 钢铁垄断90% 煤炭垄断33%
(2)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 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 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 反动的统治势力。
• 《辛丑和约》签订以后,慈禧厚颜无耻 地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 在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但实际上中国 的封建统治者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守土 乡官”而已。
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
• • • • • • (1)帝国主义——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3)封建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 (4)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状况——长期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 (6)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侵略
洪盛机器碾米厂1863 发昌机器厂 1866
上海
继昌隆缫丝厂1872
广州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 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 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 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 少有的。 军阀混战期间用 泥土充饥的农民
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
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 统治中国的支柱。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经济上: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支付大量战争赔 款,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1901年9月7日,清 政府同英、美、日、俄、 德、法、奥、意、比、 西、荷共11国在北京签 订了《辛丑条约》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 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 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 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 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 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 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 的道路!
(2)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在此期间已发展壮大,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100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 200万人左右。
(3)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 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 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 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天津
张裕葡萄酒公司1889
(4)民族资本主义有 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 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 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 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 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 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 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 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的。
英帝国主义巡捕在上 海市区无理搜查市民 俄国在哈尔滨设立
反帝的原因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它扼杀中国的民族经济
它绞杀中国的革命运动
它屠杀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是近 代中国最大的 压迫者,是阻 碍社会进步和 发展的首要因 素,是贫穷落 后和一切灾祸 的总根源
反帝的内容?
反帝的形式?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 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所作的口头 政治报告中指出:

“这条路线里面有一个队伍问题,有一个敌人问题,还有一个队伍 的领导者、指挥官问题。这个队伍就是人民大众,这个敌人就是帝国 主义和封建势力,这个领导者、指挥官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什么呢?领导人民大众。领导人民大众干什么呢?干反帝反封建。”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04页)
直接的—民族革命 间接的—民主革命
⑵封建主义
慈 禧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 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政治上 阻碍政治民主化 封建主义是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 残酷地压迫和掠 夺中国人民的重 要社会基础
反封原因
经济上阻碍生产的商 品化、工业化进程
思想文化上阻碍 人的思想解放
3.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友?这是 革命的首要 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团结 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