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加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章自组装纳米加工技术

当前第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3) 组成整体组织或系统的个体必须能够自由运动或迁移。只有个体 能够自由运动才能发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有自组装过 程发生,所以分子或微观粒子的自组装一般是在液体环境中或 固体表面发生。
3) 自组装形成的整体组织或系统是个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 或能量平衡的结果。在平衡条件下,个体之间保持等距离和 长程有序周期分布,而不是随机聚集。
range ordered)还是相当困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 自组装必须与 传统微纳米加工技术相结合,即所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保证自组装的结构有实用价值。
当前第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10.2 自组装过程
自组装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任何一种由独立个体自发地(无人为 干涉)形成一个组织或系统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自组装过程。
当前第1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10.1.2 纳米粒子自组装
实现纳米粒子自组装需要满足3个条件: ①纳米粒子必须能够自由运动,以发生相互作用。为了满足这一 条件, 纳 米 粒 子 通 常 置 于 液 体 中 。含有纳米粒子的悬浮液一 般 呈胶体状,所以用于自组装的纳米粒子一般又称为“胶体粒子 ” (colloidal particle),由胶体粒子组装形成的类晶体结构也称为
纳米加工意义上的自组装一般具有如下4个特征:
1)
由个体集合形成整体组织或系统的过程是自发的、自动的。
自发意味着一旦条件满足,个体组装成整体的过程自然起始;自动
意味着在组装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干涉进程。因此,自组装是个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第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2) 个体之间的结合是非共价键力的结合。微观层次的 自组装依赖于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力,其中最常见的是氢 键(hydrogen bond)作用力,即通过氢键将不同分子链接成 不同分子结构系统。氢键是一种非共价键(non- Covalent bond ),其键合力只有共价键力的1/20。非共价键结合一般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就可以发生, 而共价键结合如晶体生长通 常需要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进行,所以晶体生长不属于纳 米加工意义的自组装。除此之外,纳米粒子间的自组装依 赖于范德瓦耳斯力(Van der Waals force)、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毛细管力或弱静电作用力等短程作用力。 介观与宏观层次的自组装依赖于电磁力或重力等长程作用力 [3]。
3) 组成整体组织或系统的个体必须能够自由运动或迁移。只有个体 能够自由运动才能发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有自组装过 程发生,所以分子或微观粒子的自组装一般是在液体环境中或 固体表面发生。
3) 自组装形成的整体组织或系统是个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 或能量平衡的结果。在平衡条件下,个体之间保持等距离和 长程有序周期分布,而不是随机聚集。
range ordered)还是相当困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 自组装必须与 传统微纳米加工技术相结合,即所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保证自组装的结构有实用价值。
当前第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10.2 自组装过程
自组装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任何一种由独立个体自发地(无人为 干涉)形成一个组织或系统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自组装过程。
当前第1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10.1.2 纳米粒子自组装
实现纳米粒子自组装需要满足3个条件: ①纳米粒子必须能够自由运动,以发生相互作用。为了满足这一 条件, 纳 米 粒 子 通 常 置 于 液 体 中 。含有纳米粒子的悬浮液一 般 呈胶体状,所以用于自组装的纳米粒子一般又称为“胶体粒子 ” (colloidal particle),由胶体粒子组装形成的类晶体结构也称为
纳米加工意义上的自组装一般具有如下4个特征:
1)
由个体集合形成整体组织或系统的过程是自发的、自动的。
自发意味着一旦条件满足,个体组装成整体的过程自然起始;自动
意味着在组装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干涉进程。因此,自组装是个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第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10点
2) 个体之间的结合是非共价键力的结合。微观层次的 自组装依赖于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力,其中最常见的是氢 键(hydrogen bond)作用力,即通过氢键将不同分子链接成 不同分子结构系统。氢键是一种非共价键(non- Covalent bond ),其键合力只有共价键力的1/20。非共价键结合一般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就可以发生, 而共价键结合如晶体生长通 常需要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进行,所以晶体生长不属于纳 米加工意义的自组装。除此之外,纳米粒子间的自组装依 赖于范德瓦耳斯力(Van der Waals force)、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毛细管力或弱静电作用力等短程作用力。 介观与宏观层次的自组装依赖于电磁力或重力等长程作用力 [3]。
纳米

纳米技术发展潜力之大,无人可以预料。纳米技术研究深度已经涉及到一些本源的东西,或许某一天,纳米技术就能人造人了。但目前而言,世界各国都将纳米技术当做重点项目发展,各国政府都看好其潜力,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日千里,商机也是大大滴,有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下。
中国纳米技术门户提供前沿的纳米技术信息和纳米行业资讯,凭借行业中国平台,打造最专业的纳米技术行业门户!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借肋于胶体分散体系的制粉方法。由于胶体粒径通常都在几十纳米以下,且十分稳定,可使多种金属离子均匀稳定地分布于其中。胶体经脱水后成为凝胶,从而获得活性极高的纳米粉。
2气相法
气相法包括气相反应合成(又称气相沉淀法、CVD法)、气相热分解法和蒸发-凝聚法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采用气相化学反应合成法,可生成薄膜、晶须、晶粒颗粒和超细颗粒。气相热分解法可制取Ni粉和Fe粉以及化合物粉末。蒸发-凝聚法则是将原料用电弧或等离子流等加热至高温,使之气化,接着在电弧焰和等离子焰与冷却环境造成的较大温度梯度条件下急冷,凝聚成微粒状物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纳米粉末直径在5×10-8~10×10-8m之间。
航空和空间领域:把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和地球轨道以外时,受到燃料推动力的严格限制。为了把航天器送到远离太阳(减小太阳力)的地方执行远距离任务,迫使我们不断减小有效载荷的尺寸、重量和功耗。纳米结构材料和器件有希望解决这些难题。纳米结构对于飞机、火箭、空间站以及行星/太阳探测平台所需的重量轻、强度高、热稳定材料的设计与制造也十分有益。反过来,低重力、高真空空间环境可能有助于地球上不能产生的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度系统的开发。
纳米粒子比红血细胞(6~9nm)小得多,可以在血液中自由运动,如果利用纳米粒子研制成机器人,注入人体血管内,就可以对人体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和治疗,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等,还可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在医药方面,可在纳米材料的尺寸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输运更加方便。
最新第五讲纳米电子学PPT课件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到1970年的第三代计 算机采用了集成电路,这段 时期计算机被称为“中小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 电路是将由几千个晶体管元 件构成的完整电子电路做在 比手指甲还小的一个晶片上 。 所以,第三代计算机的体积 更加小型化,而且大大降低 了功耗;运算速度提高到每 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器件功耗过大也是微电子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主 要限制。
当今的微电子器件(如场效应晶体管),由于本身的 功耗太大,已经很难适应更大规模集成的需要。特别是随 着芯片的集成度和时钟速度大幅度提高后,电子在电路中 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功耗也会成倍增大,并最终导致芯 片不能正常工作。同时,功耗太大出现的芯片过热还会造 成芯片的使用寿命缩短,可靠性降低等问题。所以,能够 满足“更冷”要求的低能耗芯片技术的开发是芯片得以进 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由 IBM公司发展的芯片 SOI技术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芯片的能耗。
来加工未来的集成电路,同样必须解决加工
速度的问题。
微电子学技术除了在光刻加工技 术上存在着急待突破的技术限制 以外,它还受到了器件内电子行 为的限制和器件功耗过大的限制。
首先以芯片微处理器为例来讨论电子行 为对微电子学技术限制。
芯片微处理器是通过逻辑“门”的开或 关来工作的,而“门”的开或关的状态,取 决于有无电流流过。目前,微处理器中的逻 辑门正常工作时需要数百上千个电子的电流, 而随着芯片集成度和时钟速度的进一步的提 高,所需的电子数还会进一步增加。但是, 芯片内线宽的减小却会导致单位时间内流过 逻辑门的电子数大幅度减少,当电子数减至 数十个数量级时,逻辑门在判断“开”或 “关”时就会处于不确定状态,无法正常工 作。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STM只能在导电材料的样品表面上分辨出单 个的原子并得到原子结构的三维图像。对于非导 电材料,STM将无能为力。为了弥补STM的不足, 达到分辨不导电物体表面上的单个原子,1986 年 , Binnig 等 发 明 了 原 子 力 显 微 镜 (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 AFM 是 一 种 类 似 于 STM的显微技术,它的许多元件与STM是共同的, 如用于三维扫描的压电陶瓷系统以及反馈控制器 等。
第五章 纳米电子学

2.电子器件、电路、系统设计
纳米结构 量子阱 量子线
物理效应 共振隧穿效应 高迁移率一维电子气
应用 谐振晶体管、电路和系统 超高速逻辑开关、电路和系统
量子点 量子点接触
可集蓄电子原理
极大容量存贮器
库仑阻塞效应、单电子 单电子晶体管、电路和系统(包 振荡和单电子隧穿效应 含单电子开关和单电子存贮器)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分子自组装合成技术以及 特种超微细加工技术
3.4.1 三束光刻加工技术
1、光学光刻技术
光学光刻是IC产业半导体加工的主流技术。通过光 学系统以投影方法将掩模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结 构图形“刻”在涂有光刻胶硅片上的技术。
减小光源的波长是提高光刻分辨率的最有效途径。 光刻蚀使用240nm的深紫外光波,能否突破100nm成 为现有光学光刻技术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1、RT>RK; 2、e2/2C>> KBT。
➢ 1、RT>RK的物理意义:当一个隧道结两端施以偏压U
时,电子的隧穿几率Γ=U/(eR),那么两次隧穿事件的时间 间隔为1/Γ=eR/U,而由测不准原则所决定的一次隧穿事件的 周期为h/(eU)。因此,必须满足eR/U>>h/eU,即R >>h/e2。 这意味着两次隧穿事件不重叠发生,从而保证电子是一个一 个地隧穿。
光刻技术——X射线刻蚀、电子束刻蚀、软X射线刻蚀、
聚焦离子束刻蚀等
微细加工——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作为工具的超微细
加工技术
第二节 纳米电子器件的分类
2.1纳米器件与纳米电子器件
2、纳米电子器件
➢纳米电子器件满足两个条件——
1、器件的工作原理基于量子效应; 2、都具有相类似的典型的器件结构——隧穿势垒包围“岛” (或势阱)的结构。
纳米加工技术

发展纳米加工技术的途径
发展前景的展望
航空航天
纳
米 卫 星
1.增加有效载荷,成指数倍地降低耗能。 2.低能耗、抗辐照的高性能计算机及其它
测控电子设备
3.抗热障、耐磨损的纳米涂层材料
4.微型航天器、“纳米卫星”等
高效助燃剂:
纳米粉末具有极强的储能特性,将其作为添加
航 剂加入燃料中可大大提高燃烧率。将一些纳米粉末
纳米加工技术
纳米技术定义
目前人类研究的物质世界的 最大尺度:1025 米(~10亿光年) 最小尺度:10-19 米
纳米(nm):10-9 米 纳米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 nm
范围的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 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技术。 当物质小到10-9~10-7 米时,由于量子 效应和巨大的表面和界面效应,性能发 生质变,呈现出许多既不同于宏观物体、 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新颖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
利用LIGA技术制作的铜电极阵列和加工出的70µm厚WC-Co齿轮
纳米加工的方法及设备
基于扫描显微原理的纳米加工
扫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工作原理:
描 隧
把极小的针尖和被研究的物质表面作为两个电极,
道 当样品表面与针尖的距离非常小(<1nm)时,在外电
显 场作用下电子即会穿过两极间的绝缘层流向另一极,
纳米技术的意义
纳米技术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 革命
• 2010年现在的微电子器件芯 片的线宽将达到0.1~ 0.07nm,小于此尺寸,器件 应按新原理设计。其性能将大 大提高,这将是对信息产业和 其它相关产业的一场深刻的革 命。
纳米技术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的发动机,它将使 微电子学在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的影响相形见绌。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PPT课件

2000s
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研 究热点。
1990s
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多种制备方法。
2010s至今
纳米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0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法
真空蒸发冷凝法
01
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加热蒸发物质,并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纳米
粒子。
激光诱导法
02
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物质表面,通过激光能量使物质蒸发并冷
生物法
微生物合成法
利用微生物作为模板或催化剂,通过生物反应合成具有特定结构 和性质的纳米材料。
植物提取法
利用植物中的天然成分作为原料,通过提取和纯化得到纳米材料。
酶催化法
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
03
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能源领域
01
02
03
燃料电池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燃料电 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 成本。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ppt课件
目录
• 纳米材料简介 •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 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 纳米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
01
纳米材料简介
纳米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 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 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凝形成纳米粒子。
机械研磨法
03
通过机械研磨将大块物质破碎成纳米级粒子,常见于金属、陶
瓷等硬质材料的制备。
化学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利用化学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纳米粒子,通常需要使用气态反 应剂和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通过将原料溶液进行溶胶和凝胶化处理,再经过热处理得到纳米 粒子。
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研 究热点。
1990s
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多种制备方法。
2010s至今
纳米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0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法
真空蒸发冷凝法
01
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加热蒸发物质,并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纳米
粒子。
激光诱导法
02
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物质表面,通过激光能量使物质蒸发并冷
生物法
微生物合成法
利用微生物作为模板或催化剂,通过生物反应合成具有特定结构 和性质的纳米材料。
植物提取法
利用植物中的天然成分作为原料,通过提取和纯化得到纳米材料。
酶催化法
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
03
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能源领域
01
02
03
燃料电池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燃料电 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 成本。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ppt课件
目录
• 纳米材料简介 •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 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 纳米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
01
纳米材料简介
纳米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 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 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凝形成纳米粒子。
机械研磨法
03
通过机械研磨将大块物质破碎成纳米级粒子,常见于金属、陶
瓷等硬质材料的制备。
化学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利用化学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纳米粒子,通常需要使用气态反 应剂和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通过将原料溶液进行溶胶和凝胶化处理,再经过热处理得到纳米 粒子。
《纳米技术》课件

上形成薄膜或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
利用化学反应,将衬底上的材 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固态薄
膜或结构。
纳米制造技术的应用
微电子器件制造
利用纳米制造技术可以制造出 更小、更快、更低功耗的微电
子器件。
生物医学应用
纳米制造技术可以用于药物输 送、组织工程和诊断试剂的制 备。
环境监测与治理
纳米制造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 测和治理领域,例如空气和水 的净化等。
纳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 题,如纳米尺度下的控制和测量等。
02
01
成本问题
纳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 源投入,成本较高。
04
03
如何应对纳米技术的挑战
加强监管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对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和 伦理问题进行评估和管 理。
促进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共同推进纳米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
医疗领域
用于药物输送、肿瘤诊 断和治疗、生物成像等 。
环境领域
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 、土壤修复等。
电子信息领域
用于制造高灵敏度传感 器、超高速集成电路、 高精度光学器件等。
03 纳米制造技术
纳米制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纳米制造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原子、分 子等微观粒子,在纳米尺度上制造物 质和器件的工艺和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 储能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环境
利用纳米技术检测和治理环境污染,如水处 理和空气净化。
D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1986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 发明,使科学家能够直接观 察到原子和分子的排列。
1989年,碳纳米管的发现, 为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开 辟了新的领域。
化学气相沉积
利用化学反应,将衬底上的材 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固态薄
膜或结构。
纳米制造技术的应用
微电子器件制造
利用纳米制造技术可以制造出 更小、更快、更低功耗的微电
子器件。
生物医学应用
纳米制造技术可以用于药物输 送、组织工程和诊断试剂的制 备。
环境监测与治理
纳米制造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 测和治理领域,例如空气和水 的净化等。
纳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 题,如纳米尺度下的控制和测量等。
02
01
成本问题
纳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 源投入,成本较高。
04
03
如何应对纳米技术的挑战
加强监管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对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和 伦理问题进行评估和管 理。
促进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共同推进纳米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
医疗领域
用于药物输送、肿瘤诊 断和治疗、生物成像等 。
环境领域
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 、土壤修复等。
电子信息领域
用于制造高灵敏度传感 器、超高速集成电路、 高精度光学器件等。
03 纳米制造技术
纳米制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纳米制造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原子、分 子等微观粒子,在纳米尺度上制造物 质和器件的工艺和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 储能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环境
利用纳米技术检测和治理环境污染,如水处 理和空气净化。
D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1986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 发明,使科学家能够直接观 察到原子和分子的排列。
1989年,碳纳米管的发现, 为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开 辟了新的领域。
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能ppt课件

✓ 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的电导随着晶粒度的减小而减小。 ✓ 电阻的温度系数亦随着晶粒的减小而减小,甚至出现负的电阻温度系数。 ✓ 金属纳米丝的电导被量子化,并随着纳米丝直径的减小出现电导台阶、 非线性的 I-V 曲线及电导振荡等粗晶材料所不具有的电导特性。
可编辑课件
5
纳米金属块体材料的电导
纳米金属块体材料的电导随着晶粒尺 寸的减小而减小而且具 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已被实验所证 实。
如图所示。
金丝纳米收缩区的原始尺寸及受脉冲激光
照射时收缩区直径的变化
可编辑课件
22
电导振荡周期:电
导由初始值上升至 最高值再回到初始 值的时间为电导的 振荡周期。
图中实线表示电 导的变化曲线, 方框虚线表示脉 冲激光的照射时 间和间隙。
弛豫时间:激光熄灭后电 导从最高值衰减到初始值 的时间称做驰豫时间。驰 豫时间越短,电导对脉冲 激光的响应越快,振幅越 大,巨电导效应越明显。
真空中用STM针尖压入干净金表面所测得的电导台阶分布
图(a)中3000条曲线和12000条曲线的统计分布结果基本上没有差别,分布在1G0处的
电导几乎是2G0处的2倍,且分布在3G0和4G0的电导亦占一定的比例。图(b)中X5表示放
大了5倍的分布曲线。电导峰都比较精确地分布在1G0、2G0和3G0的位置,且分布在 1G0
可编辑课件
18
不同量子通道Au纳米丝的I-V关系
当在电接触处形成直径为几个纳米的金属丝 能稳定相当的时间时,就可以测定该纳米丝的 I-V 曲线。许多研究者发现,室温下金在0.1~1V 的电压范围内时,I-V 曲线具有非线性分量。 N=6时,曲线也是非线性的,因此非线性分量和 纳米接触点接触电导无关
2、电阻急剧增大
可编辑课件
5
纳米金属块体材料的电导
纳米金属块体材料的电导随着晶粒尺 寸的减小而减小而且具 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已被实验所证 实。
如图所示。
金丝纳米收缩区的原始尺寸及受脉冲激光
照射时收缩区直径的变化
可编辑课件
22
电导振荡周期:电
导由初始值上升至 最高值再回到初始 值的时间为电导的 振荡周期。
图中实线表示电 导的变化曲线, 方框虚线表示脉 冲激光的照射时 间和间隙。
弛豫时间:激光熄灭后电 导从最高值衰减到初始值 的时间称做驰豫时间。驰 豫时间越短,电导对脉冲 激光的响应越快,振幅越 大,巨电导效应越明显。
真空中用STM针尖压入干净金表面所测得的电导台阶分布
图(a)中3000条曲线和12000条曲线的统计分布结果基本上没有差别,分布在1G0处的
电导几乎是2G0处的2倍,且分布在3G0和4G0的电导亦占一定的比例。图(b)中X5表示放
大了5倍的分布曲线。电导峰都比较精确地分布在1G0、2G0和3G0的位置,且分布在 1G0
可编辑课件
18
不同量子通道Au纳米丝的I-V关系
当在电接触处形成直径为几个纳米的金属丝 能稳定相当的时间时,就可以测定该纳米丝的 I-V 曲线。许多研究者发现,室温下金在0.1~1V 的电压范围内时,I-V 曲线具有非线性分量。 N=6时,曲线也是非线性的,因此非线性分量和 纳米接触点接触电导无关
2、电阻急剧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最近研制出可进入 人体细胞的纳米机械—由金属镍螺旋桨(直径为150纳 米、长为750纳米)、生物电机和镍柱体(直径为80纳 米、高为200纳米)三部分组成,是一个有机的的和无 机的混合系统,它的大小与病毒微粒(17—1000纳米) 差不多,将来可以在人体细胞内施放药物和清除细胞 的缺陷等任务。电机的动力来自人体的生物“燃料”-一种化学物质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 腺苷三磷 酸盐),它转化为机械能量,使得金属推进器的转速 达到每秒8圈,可以连续运转两个半小时。这种设备的 三个组件放在一起就能进行自组装、维护和修理。镍 螺旋桨的制作用了电子蒸发、电子束暴光和各向同性 刻蚀,并涂有化学薄膜。这种新技术仍处于研制初期, 其成功率还不高,约为5/400。在人体细胞内执行医疗 任务的实验也需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ULSI--〉超集成化,超高集成器件制造 成品率下降,特性不均匀和可靠性差等, 严重阻碍了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 工作速度,超细布线电阻增大,布线增 长导致电阻/电容比增大,杂散电容的增 大等抑制了速度的提高。 复杂性限制,设计,测试和检验时间的 猛增,是复杂性结构的必然结果。 经济性限制,结构复杂化,制作成本上 升,工艺复杂,设备成本增大。
库仑阻塞效应示意图:
库仑阻塞效应
当体系的尺度进入纳米级,体系是电荷量子化 的,即充电放电过程不连续,充入一个电子所需的 能量为e2/2C,体系越小,能量越大。称为库仑阻塞 能,它导致了对一个小体系的充放电过程,电子不 能集体传输,而是一个一个单电子的传输。
Single electron tunnelling devices
纳米电子学的三个主要方向:
集成微系统。 量子或纳米器件。 在上述基础上,开发和建立纳米和量子 级系统的数据处理,计算,管理以及量 子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科学。
纳机电系统(Nanoeltctromechanical Systems, NEMS)研究尺度在1-100nm范围 内结构、元件和系统的性质与应用。MEMS 和NEMS这两个前后来到,相互联系又不相 同的微系统,正代表微米纳米技术的关系。 和硅微电子加工相比,NEMS的材料广和加 工的空间分辨率高。NEMS可能对传感、医 学诊断、显示和存储等应用带来革命性影 响。
Hale Waihona Puke Resonant tunnelling diodes (RTDs)
have demonstrated numerous 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markets including digital to analogue converters (DACs), clock quantisers, shift registers and ultralow power SRAM. The RTDs may be designed for much higher speeds than CMOS for DACs,etc. typically in the speed range 10 to 100 GHz or for much lower power than CMOS such as the SRAM technology.
are predominantly aimed at high-density, lowpower memory markets especially since a number of the designs are a miniature version of flash memory technology. There are a number of designs for low power SET logic, but as yet none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当电子被限于两个空间相距很近的势垒 之间的岛区时,所遇到的两个基本的量子 力学效应是: (1)电子在势阱中能量量子化,形成分立 的量子态; (2)势垒越薄,占据低于势垒高度能态的 电子有一定的隧穿进入岛区或离开岛 区的几率;
纳米电子器件的分类:
共振隧穿效应示意图:
共振隧穿:
当势垒中够薄时,微观粒子穿透势垒的隧道 效应十分明显。对于多势垒的半导体结构, 当邻近量子势阱的子能带相同时,隧穿几率 发生共振,叫共振隧穿。江崎和朱兆祥在1974 年首次观察到在双势垒半导体结构中的共振隧 穿现象。
纳米电子学及纳米加工
2019.11
纳米电子学的含义:
在0.1-100nm的纳米结构(量子点)内探测, 识别与控制单个量子或量子波的运动规律, 研究单个原子,分子人工组装和自组装技术, 研究在量子点内,单个量子或量子波所表现 出来的特征与功能,用于信息的产生,传递和 交换的器件,电路和系统及其在信息科学技 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测量学,纳米显微学,纳 米机械学等中应用的学科。
微电子器件的发展
材料:高纯硅,锗,镓砷 工艺:光刻,掺杂,外延技术 理论:半导体物理
纳米电子器件的发展
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工艺:分子尺度上的自组装和剪裁技术 理论:纳米器件的量子统计理论
纳米尺度的新效应:
量子相干效应(Quantum interference effect) A-B效应(Aharonov-Bohm effect) 量子霍尔效应(Quantum Hall effect) 普适电导涨落特性(Universal conductance flutuations) 库仑阻塞效应(Coulumb blockade) 海森堡不确定效应(Heisenberg uncertainty effect)
未来的system-on-a-chip:
纳米电子学发展的预测:
分子电子学:
主要是利用共价键分子结构,与本 体衬底分子隔离。器件的线和开关由单 个的分子和纳米尺度超分子结构组成。
常规概念的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极限:
原理性限制:10nm以下,半导体晶体的 原子间距,热扰动,量子扰动,电磁扰 动,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和光速等将成 为原理性限制的基本因素。 技术性限制:20-25nm,短沟道效应,漏 电流,导通电阻减小,速度饱和与扩散 层固溶度等将成为技术性限制的主要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