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 谈创造性思维

合集下载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小册子知识点:19 谈创造性思维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小册子知识点:19 谈创造性思维

19 谈创造性思维1.生字注音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汲取(jí)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模式(mó)依赖(lài)持之以恒(héng)2.多音字创称3.形似字4.词语解释(1)汲取:吸取。

(2)推敲: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3)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4)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5)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6)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7)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9)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关于“创新”的名言名句(1)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鲁迅(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6)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7)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

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

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

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

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创意大惊奇》等。

二、故事背景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善于活用所学知识。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天才的事,与自己无关,不相信自己能有发明创造,导致创造力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情况而写的。

三、理解词义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行之有效:(方法、措施等)实行起来有成效。

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4.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5.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7.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只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并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探求,就一定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五、问题解疑1. 本文标题是论点吗?不是,文章标题用肯定的语气,直接点明文章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里面暗含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2.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特点:本文开头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非常新颖,而且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问题更新颖。

作用:这个问题既像是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要议论的话题。

3.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 没有拥有创造力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 的人呢?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 所获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 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最新编辑教材,谢谢阅 读,,,,,,,,,,,,,,,,,,,,,,
横看
侧看
同样一座山峰为什么看到的是不同的样子? 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结果往往是 不同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很多事物的答案 并不止一个。
走近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 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 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曾任 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 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 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 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锲而不舍(qiè) 模(mó)式
驾驭(yù)
⒉解词:
①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②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③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④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
下去不放手,后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驳 论 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 的论点的论证方式。
4、论据可分为两种: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5、常见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 引证法 喻证法 较证法
字词积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因为图形B是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

答A也是可以的。

因为A是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

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

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 我对此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谈创造性思维》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谈创造性思维》PPT课文电子课件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读一读,把握观点。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论述了哪些主要的观点,是怎样论述的。 (2)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阅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分清问题和观点,在阐述“作者是怎样论述”时可 以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使自己思路清晰。阅读时,特别关注关联语、总 结性的词语等关键性语句,它们将帮助你快速把握观点。
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
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观而新颖。
②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要议论的话题。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继续阅读。
内容探究
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 要”,为什么?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关于创 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 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 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中 心论点。创造性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 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 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 分人”是他的名言。
自我研学 2.生字难词 (1)字音
汲取( jí ) 根深蒂固( dì) 锲而不舍( qiè )
接下来论述并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 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2张PPT)

2.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 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 没有拥有创造力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3、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
富有创造力的人? 从这一部分论述中可以看出:拥有创造
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4、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 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 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 举例: 鲁班发明锯子。
生难字
检查预 习
驾驭( yù) 汲取( jí) 根深蒂固( dì) 锲而不舍(qiè)
压榨(zhà) 罗迦(jiā) 孜孜不倦( zī) 不言而喻( yù)
词语解释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 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不懈怠。 汲取:吸取。
19 谈创造性思维
侧看 横看
横看
新课导入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 同一个事物,认识观察感悟的角度不同, 答案也不一样。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 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谈创造性 思维>>(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2.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 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 于什么?
品析第二部分(4—8)段
1.读第4-8段,思考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 必需的要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 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 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用问题引入,能引人思考,使抽象的议论 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阅读4-8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论述了什么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zī zī
qiè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形容事情容易做。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 都做不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1.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2.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3.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举例论证:
1.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
印刷机和排版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状元成电才路 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 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

答A也是可以的。

因为A是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

那么,D 又怎样呢?这是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

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