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
苏教版九年级(下)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九年级(下)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整理:单培虎课外文言文阅读[甲]①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 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动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其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泥,终无所成。
清河日:“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乙]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日:“使我言而无见违。
“师经援琴而撞丈侯不中,中旋(liU )溃之,文侯谓左右日:③“为人臣而撞其君,共罪如何?”左右日:“罪当烹。
”提师经下堂一等。
师经日:“臣可一言而死乎?”丈侯日:“可。
”师经日:“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封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
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
”文侯日:“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旅,以为寡人戒J 注:①中旋溃之:把帽子上的穗带撞断了。
②烹:古代酷刑,即煮杀。
1、以下加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或说处杀虎斩蛟(劝说)B.实冀三横唯其一(希望)C.是寡人之过矣(过错)D.何忧令名不彰邪(你的)4、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5、敬老爱老■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整理:单培虎课外文言文阅读【甲】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
命驾①将适②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③期猎④,虽乐,岂可无一会期⑤哉?”乃往。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守信》)【乙】楚厉王有警⑥,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⑦,饮酒醉,过⑧而击之也。
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2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参考答案1(一)1.(1)同“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案件(4)击鼓(4分。
每个1分)2. D (2分)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4分。
第1句语意基本正确记1分,“狱”“虽”“以”“情”译对两个记0.5分;第2句语意基本正确,省略成分补充正确记1.5分,“属”“请”译对记0.5分)4.提示:下列答案只是笔记式,学生要将之串列成段才可回答问题(每一点举一例即可)。
勇于承担:①身为鲁国平民,主动见庄公。
②心知朝中大臣未能解救国难,主动要求“战则请从”。
观察细微:①观察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缺点。
②明白战事的决定条件,不能只凭藉少数近臣亲信,也不能只求神灵降福,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效忠,才是取胜的关键。
③战胜不为胜利冲昏头脑,以为大国难测,恐怕齐军诈败而布下伏兵。
看到“辙乱”、“旗靡”,才下令追击。
善于掌握心理:待“彼竭我盈”时,才击鼓击战。
(4分。
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三处得4分。
)5.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①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作为一国之君,平时应爱护和关心百姓,当国家有难,他们自然会挺身而出,保卫国家……②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調查研究工作……③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④遇事要冷静,又要小心谨慎和当机立断,即胆大心细……(4分。
结合课文选一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多答则扣1-2分) (二)1.略。
(4分)2。
略。
(6分)3.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3分)4.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不能偏听偏信。
(4分)(三)1.①辟同“避”,躲避;②丧,丧失;③蹴,践踏;④由是,通过某种办法。
初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镎?,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才美不外见见:通“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广起, 夺而杀之B.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C.策之不以其道{成,将以攻宋D.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分)译文:(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分)译文:吕蒙字子明, 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 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 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 窃随当击贼, 当顾见大惊, 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 母恚欲罚之, 蒙曰:“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 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 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 不可以故意待也, 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 蒙问肃曰:“君受重任, 与关羽为邻, 将何计略, 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
中考语文资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

中考语文资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一、解释加点的字:(1分_20题=20分)又何间焉( )虽不能察( )辙乱旗靡( )神弗福也(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小信未孚( ) 必以情( )弗敢加也( )公将鼓之( )小惠未徧( )遂逐师 ( )牺牲玉帛(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 )再而衰 ( )惧有伏焉( )既克 ( )公将驰之 ( )二、翻译句子:(2分_5题=10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三、解释加点字:(1_15)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明日,徐公来( ) 孰视之( )私我也( )今齐地方千里( )期年之后( ) 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门庭若市( )皆朝于齐( ) 时时而间进(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虽欲言( )四、译句:(2_5)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0_1=10)管夷吾举于士( ) 必先苦其心志(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呼尔而与之( )行拂乱其所为( ) 发于声,而后喻( )六、翻译句子。
(5_2=10)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_15=15)河阳之北( )达于汉阴( )年且九十( ) 惩山北之塞( )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投诸渤海之尾(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始龀( )寒暑易节( )山之一毛(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帝感其诚( ) 一厝雍南 ( )八、翻译句子:(2_5=10)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练习28套试卷--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练习28套试卷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1「目标.兴趣」一、公元前684年, 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
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 曹刿挺身而出, 凭着其深远的见识, 从容的风度, 为弱小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请列举:。
二、《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积累.运用」三、你能给带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吗?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fú()敢专也小惠未biàn()玉帛()败绩()小信未fú()下视其辙()登shì()而望之遂()逐齐师夫()战, 勇气也望其旗mǐ()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感悟.探究」五、理清课文思路, 阅读文段, 探究下列问题。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解释带点的词。
⑴、又何间焉:。
⑵、肉食者谋之:。
⑶、肉食者鄙:。
⑷、小惠未徧:。
⑸、小信未孚:。
⑹、神弗福也:。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3、从曹刿与同乡的对话, 可看出曹刿怎样的品质?我的理解:。
4、4、鲁庄公认为战前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用愿文回答)。
5、对于鲁庄公战前的三方面的准备, 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6、为什么说“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我的理解:。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九 下陈涉世家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然后注音并解释。
1、发闾左适戍渔阳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2、为天下唱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3、固以怪之矣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4、身被坚执锐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各组词中的加点字或指出其用法: 1.等 等.死,死国可乎( ) 公等.遇雨( ) 2.次 皆次.当行(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3.会 会.天大雨( ) 皆来会.计事( ) 4、行 行.收兵( ) 皆次当行.) 5、书 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书.( ) 6、亡 今亡.亦死( ) 大亡.其财( ) 7、发 发.闾左适戍渔阳( ) 野芳发.而幽香( ) 8、故 广故.数言欲亡( ) 以数谏故.( ) 9、数 广故数.言欲亡( ) 以数.谏故( ) 10、之 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11、以 扶苏以.数谏故( ) 祭以.尉首( ) 不以.物喜(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解释下列各活用词: 1、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2、丹书帛曰 丹: 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篝.火 篝: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5、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6、皆指目..陈胜 指目: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8、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__锐,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_ 9、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 13、狐鸣..呼曰 狐鸣,动词作状语, ___________________14、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卒中往往..语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楚人怜.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之久曰:"苟富贵,毋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九年级下册)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判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间:参与B.肉食者鄙.鄙:卑鄙,人品不好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望其旗靡.靡:倒下2.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一句是()A.十年春,齐师伐我B.小惠未遍,民弗从也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夫战,勇气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B.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也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简略,而战争经过写得详细,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

(4)寡助之至,亲戚(qīn qi)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家人和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
__(t_iā_nx_i_à)_的__人__都__会_归__顺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zhuāntí)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义.固不杀人(
坚守(jiānshǒu)道义 )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gǒng)g(ù)
(3)人恒.过然后能改( 常常
)
凭借(píngjiè)
(4)弗敢专.也( 个人专有
)
(5)一鼓作.气(
振作
)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1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报(xūbào))(
实情(shíqín) g)
(1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倒下(dǎo xià))
(18)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
(19)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
(20)能谤.讥.于市朝( 议论
)
(1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年的时间(shíjiān),才往返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子___子__孙__孙___没__有__穷___尽__呀___,__可__是___山__不__会___再__增__高___,__为__什___么__担__心__ 挖不平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言基础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言基础训练
5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言基础训练
备 20 上时间1月日九()班姓名
一、解释加点的字(1分×20题=20分)
又何间焉()虽不能察()辙乱旗靡()神弗福也()
肉食者鄙()小大之狱()小信未孚()必以情()
弗敢加也()将鼓之()小惠未徧()遂逐师()
牺牲玉帛()问其故()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再而衰()惧有伏焉()既克()将驰之()
二、翻译句子(2分×5题=10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三、解释加点字(1×15)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明日,徐()孰视之()私我也()今齐地方千里()期年之后()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
皆朝于齐()时时而间进()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虽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