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性

合集下载

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

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

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

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是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

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特点是热情奔放,悍健有力,节奏欢快,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调式多为羽调式,音乐宽广,音程跳动较大马步音乐活泼跳跃,表现雁为主题的舞曲多为民歌,经常使用散板的自由节奏以衬托辽阔草原的意境,摔跤舞一般在节**进行。

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解析

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解析

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解析
蒙古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特点体现了蒙古族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

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骑马为主题的舞蹈。

蒙古族是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游
牧民族,骑马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因此许多蒙古舞蹈都以骑马为主题,如《马头琴舞》、《骑马舞》等。

2. 重视手部动作。

蒙古族的手工艺发达,手部技巧娴熟,因此
蒙古舞蹈中常常出现手部动作,如《手绢舞》、《手鼓舞》等。

3. 独特的音乐风格。

蒙古族的音乐有其独特的风格,如马头琴、松鼠琴等乐器被广泛地应用于舞蹈的音乐伴奏中,使得蒙古舞蹈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

4. 舞蹈动作简洁明快。

蒙古舞蹈的舞蹈动作通常简洁明快,富
有力量感,如《马头琴舞》、《战鼓舞》等舞蹈,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和草原民族的豪迈。

5. 强调团体舞蹈。

蒙古族重视团体意识,因此蒙古舞蹈通常是
以团体为单位进行表演,如《长调舞》、《旅游舞》等,具有强烈的团结合作精神。

总之,蒙古舞蹈的风格特点体现了蒙古族的独特文化和民族性格,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蒙古族舞蹈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通过对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浅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蒙古族文化,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本文将从舞蹈的动作特征、舞蹈表现形式以及舞蹈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丰富的蒙古族舞蹈审美画卷。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特征可以说是其审美特征的基础和核心。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多以蒙古族特有的骑马、射箭等活动为主题,具有豪迈、激昂、矫健的特点。

比如《草原舞曲》中的“踢腿”动作、《高台舞》中的“舞剑”动作等,都展示了蒙古族舞蹈动作的雄壮和豪放。

蒙古族舞蹈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模仿自然界动物的动作,如舞蹈《猎鹰归巢》中的模仿猎鹰翱翔的动作,以及《雄鹰展翅》中的模仿雄鹰展翅飞翔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舞蹈的视觉效果,也表现了蒙古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特征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除了动作特征外,蒙古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蒙古族舞蹈通常以群舞形式呈现,舞者们手拉手、肩并肩,整齐划一地展现着舞蹈的魅力。

这种群舞形式不仅能够加强舞蹈的视觉效果,还能够体现蒙古族人民的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表现形式上,蒙古族舞蹈通常会穿上传统的服饰,如长袍、锦裤、皮靴等,这些服饰的华丽和奢华也为舞蹈增添了不少视觉的魅力。

蒙古族舞蹈的音乐伴奏也是其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舞蹈的音乐多以马头琴、马铃等民族乐器为伴奏,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能够为舞蹈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在蒙古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其审美特征的更为深刻和丰富。

蒙古族舞蹈作为蒙古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

蒙古族舞蹈中的舞曲、服饰、舞姿等都体现了蒙古族的狩猎、放牧、战斗等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些都为蒙古族舞蹈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蒙古族民族风情和审美特征的
重要表现形式。

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蒙古族舞蹈的动作优美而独特。

蒙古族舞蹈的舞姿流畅、舒展、大气,舞动婆娑飘逸,充满了力量感和韵律美。

蒙古族舞蹈独特的舞姿和动作,展现了蒙古族民族的勇敢豪迈、
阳刚健美、热情开朗的精神风貌。

蒙古族舞蹈的音乐节奏欢快有力。

蒙古族舞蹈的音乐节奏多样丰富,旋律高亢激越,
鼓点激昂有力。

蒙古族舞蹈的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凸显了舞蹈的节奏感和动感,使人听觉和视觉上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和节奏美。

蒙古族舞蹈的服饰和道具精美华丽。

蒙古族舞蹈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通过服
饰和道具的装饰,展现了蒙古族民族的独特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蒙古族舞蹈常常使用蒙
古民族特有的头饰、挂钱、腰带、领坠等装饰品,使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蒙古族舞蹈强调群体协同和合作精神。

蒙古族舞蹈常常是以集体形式呈现的,舞者们
在舞蹈中密切配合、互动合作,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这种
强调集体协同和合作的舞蹈形式,体现了蒙古族文化中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团结精神。

蒙古舞 赏析

蒙古舞 赏析

蒙古舞是蒙古族的传统舞蹈,起源于16世纪以后,是从喇嘛教和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它结合了蒙古族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及情感,形成了独特、完整、成熟的舞蹈体系。

蒙古舞的特点在于其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风格独特。

舞蹈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而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这种来自草原的气势,令蒙古舞充满了灵气,同时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民俗风情的艺术魅力。

蒙古舞的每个舞蹈动作瞬间都非常有力量,舞蹈形体体态极具神韵情感,力量与形态之间的相互协调令蒙古舞极具特色。

蒙古族是马上民族,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多是以肩部和臀部为主,如软肩、硬肩、圆肩、甩肩、碎抖肩,软手、硬手、压腕、弹腕、翻腕等动作,在加上绕圆、拧转、拧倾、横摆扭四种主要律动。

此外,蒙古族对自然的崇拜也深深地影响了蒙古舞。

他们将草原生灵的形态动作融入到了舞蹈之中,例如男子舞蹈中常出现鸿雁高飞的舞姿,女子常模拟天鹅的姿态。

这种
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使得蒙古舞更加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蒙古舞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情感和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

《2024年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意蕴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意蕴研究》范文

《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意蕴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代蒙古族舞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意蕴,分析其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以期为蒙古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蒙古族舞蹈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蒙古族舞蹈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族人民通过劳动、游牧、祭祀等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不仅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三、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1. 动作与姿态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动作与姿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舞者通过身体的起伏、旋转、跳跃等动作,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奔放和勇猛的精神风貌。

同时,舞者的姿态优雅大方,充分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美丽与自信。

2. 音乐与节奏音乐与节奏是构成蒙古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蒙古族舞蹈的音乐多采用民族乐器演奏,旋律悠扬动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舞者在音乐的引导下,通过节奏的把握和动作的配合,将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服饰与道具服饰与道具是蒙古族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

舞者的服饰华丽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道具如马头琴、马鞭等则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使舞蹈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四、当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意蕴1. 自然审美蒙古族舞蹈以自然为审美对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模仿和表现,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舞者在表演中通过动作和姿态,将自然的美景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2. 人文审美人文审美是蒙古族舞蹈的重要表现方面。

舞者通过舞蹈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使观众感受到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同时,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团队协作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和谐共处的理念。

3. 艺术审美在艺术审美方面,蒙古族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姿态、音乐和节奏等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蒙古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舞蹈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蒙古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狂野的节奏和激情四溢的舞蹈动作而著称。

下面将从舞蹈形式、舞蹈动作、音乐节奏
等方面来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

蒙古族舞蹈表现形式多样,包括
集体舞、独舞、对舞等。

最具特色的是集体舞,通常由多人组成,舞者们有序地排列在舞
台上,身体协调一致地展示出华丽的舞姿。

这种舞蹈形式富有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深
刻的印象。

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在于其独特的舞蹈动作。

蒙古族舞蹈动作独特,富有生活情趣
和自然的姿态。

舞者们用身体舞动来表达内心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舞蹈动作形象地表
达了草原牧民牧歌情怀、驰骋沙场的英勇豪情以及丰收的喜悦等。

这些舞蹈动作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给人深深地触动和感受。

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音乐节奏上。

蒙古族舞蹈常常伴随着鼓乐、马头琴等
传统乐器的演奏,具有独特的声韵和节奏。

音乐节奏的快慢起伏,与舞蹈动作的变化相呼应,形成了舞蹈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这种音乐节奏的运用使舞蹈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草原民
族的特有情感和精神风貌,让人听觉和视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享受。

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舞蹈形式、舞蹈动作及音乐节奏等方面。

其丰富多
样的舞蹈形式,独特的舞蹈动作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音乐节奏,赋予了蒙古族舞蹈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草原大地的奇幻与魅力,进而体验到蒙古族独
特的审美情趣。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浅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蒙古族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特色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对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浅析。

一、明快热烈的风格蒙古族舞蹈以明快热烈为主要风格,展现出蒙古族民族性格中的豁达大气和勇敢坚毅。

舞蹈时韵律感强,动作刚健有力,形象生动。

舞蹈中常出现跳跃、扭转、转圈等突出动感和节奏感的舞步,彰显出蒙古族舞蹈的欢快特色。

二、形象丰富的表现方式蒙古族舞蹈以形象丰富的表现方式为特点。

舞蹈中经常表现出马奔跑、鹰飞翔、羊跳跃等蒙古族人民熟悉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实践。

这些形象缤纷多彩,生动鲜活,展示出蒙古族群众的乐观向上和向往自然的情感。

三、独特的音乐与服饰蒙古族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舞蹈常使用马头琴等传统民乐器,独具特色的音乐氛围和韵律感呼之欲出。

同时,在服装上,蒙古族舞蹈的演员常穿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

服饰采用富有特色的蒙古族图案,颜色也常使用明亮鲜艳的颜色,凸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特质。

四、强烈的集体意识蒙古族舞蹈强调集体意识,即强调集体的形式和气氛。

在蒙古族舞蹈中,舞蹈演员常常形成圆形、线形或其他规则形式来表达舞蹈主题。

在舞蹈中,演员之间可以相互搭手,相互依偎、互动,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在集体意识的呈现中,往往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精神风貌。

总之,蒙古族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审美特征包括明快热烈的风格、形象丰富的表现方式、独特的音乐与服饰、强烈的集体意识等。

这些特征皆散发出蒙古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文化精髓,为中国的传统舞蹈艺术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性
■马丽君甘肃省京剧院
〔摘要〕研究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点是继承优秀蒙古文化,弘扬蒙古
族艺术精神的重要方法。

在如今文化艺术多样化发展的社会情境中,如何
保存和发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蒙古族舞蹈,促进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
已成为现代文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传统文化;艺术风情;审美特点
从目前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传承角度来看,蒙古蹈作为融合蒙古族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形态艺术,在 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其本质而言,蒙古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机制, 更是具有蒙古地域特色及民俗风情的艺术表达体系。

探究和分析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点,研究其形态动作背 后黯的美学内涵,发现其中的优秀创作元素可帮助当代民族艺术家找到民騰蹈和民族艺术创新的級和 方法,促进现代艺术创作机制与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完美融合起来,推动民族文化艺术过渡到新的发展领域。

一、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类型
从目前蒙古文化艺术的发展情态来看,蒙古族舞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自娱自乐性的民间舞蹈,如 “安代”;具有传统宗教意味的民间舞蹈,如“萨满舞”“查玛”;具有丰富表演意义的民间舞蹈,如“筷子舞”。

蒙古族自古以来便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作为狩猎和游牧民族,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以及对自然文化的崇拜对 他们舞蹈机制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与我国其他区域传统民俗文化不同的是,受到蒙古先民对于自然图腾崇拜 的影响,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有着_的想法,包括宗教信仰、文化心理、道德品质、自然崇拜 等情感,他们的艺术情感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构成更为复杂,自然情感因素颇多,行为道德因素较少。

通常 情况下,蒙古^蹈,步伐沉稳,节奏轻快明朗,有着质朴的感情线,粗矿豪放的风格,有着极强的力度感, 形体动作有着明显的变化区分,造型鲜明,再加上丰富的肩部流动动律和眼神的巧妙结合,能全面彰显出蒙 古顏蹈的自然唯美顺。

在舞台表演中,蒙古騰蹈最大的特点在于造型鲜明和眼神的生动处理,舞蹈演 员时而极目远望,时而俯望前方,胸部挺起横拉后靠,有着鲜明的力度之美,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草原风格, 再加上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旋律,他们的舞蹈极具视觉冲击力,I 种具有刚毅品性的艺术创作机制。

从蒙古族舞蹈的创作及舞台展现形态来看,蒙古族舞蹈有着丰富的刚毅之美元素,主要体现在蒙古 族舞蹈的内涵以及文化理念方面,表现为原始、激情、刚健、有力,这种表演风格一方面来源于蒙古族 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之情,另外一方面来源于蒙古族长期的狩猎以及游牧习惯。

有的学者说:“蒙 古族人民天生就是美学的创作者”。

事实上,在长期的狩猎以及游牧生活中,蒙古人民形成了刚毅的品质, 他们不仅有刚强的内心,更具有与自然万物搏斗的勇气,他们的舞蹈创作机制中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元素, 也有关于坚强意志、品质的描绘。

很多史料中对蒙古舞描述多有“举足踏岸、握手顿足、顿足起舞、踏舞” 等记载,这一方面描绘出蒙古族舞蹈彰显力量和不服输意志的精神内涵,从侧面证实了力量和集体凝聚 力在蒙古族舞蹈中重要的地位。

《蒙古秘史》最早记录了蒙古族古典舞激情洋溢的气势:“绕蓬松茂树而 舞蹈,舞蹈动作直抵源泉,尘土直过膝盖'确实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舞蹈,能具有蒙古族舞蹈这 种对于力量的追求以及对坚强意志品质的刻画。

事实上,蒙古族舞蹈在视觉审美上更追求力量与坚强品 格的统一,他们重视舞蹈与自然景物的融合,粗矿豪迈的氛围下具有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

三、蒙古族舞蹈中传统生活元素的融入
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离不开马,蒙古舞的马步便是通过先民们对马的动作观察而形成的,但是在 蒙古族传统文化视域中,马步自身又演变成多种形式,不论音乐的轻重缓急,蒙古族舞蹈的节奏均与骏 马奔驰的节奏一致。

所以蒙古族舞蹈具有极强的节奏审美特性。

这种特征对表演者上肢手臂的形态动作 体现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意象元素可以看作是来自对雄鹰展翅的敬畏、海鸥翱翔的崇拜、天鹅拍水的 敬仰和鸿雁高飞的喜爱。

因此蒙古族舞蹈中,演员常常做出展翅翱翔的姿态,其节奏、韵律、动感总给 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蒙古族舞蹈中用手弹拨手的特征最初也来源于此。

当然,宗教文化对蒙古族舞蹈
P I A N X I Y U N
翩路舞曲74
PIANXIANWUYUN 翻班籌齣
的影响是巨大的,各种媚神、献神的动作,都是在激情洋溢的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人的情感随舞台氛围而发生变化,人的情绪会随周围气氛的上升而出现狂热,在舞蹈表演中会出现歇斯底里的状态,如呼喊、狂跑、跳跃和自娱自乐的手足舞蹈等,使原始歌舞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场景氛围,奔放纵情、雄健刚劲的舞姿与细腻的舞台场景相得益彰,将蒙古舞粗犷豪迈的风格与演员的细腻神态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其中在视觉审美上,萨满舞蹈更倾向于刚劲之美,不仅最大程度的保持着宗教的神圣与庄严,而且更体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中人性的质朴,具有鲜明的蒙古地域特色,因此彰显出蒙古刚劲粗矿的一面。

四、蒙古族舞蹈悲壮、深沉美感
人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事实上,草原的生活并不轻松,草原虽然有着美丽的风景,但是严酷的自然环境让蒙古民众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甚至有时很难想象在漫长寒冷的冬季,蒙古人民是如何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的。

蒙古语中,“蒙古”的词义是“受苦之人,受难之人”。

草原生活的人民没有邻里帮衬,完全过着游牧和自给自足的生活,为了生活他们必须与自然和野兽搏斗,他们必须勇敢承受一切生活苦难。

据说一位外国朋友被大草原风光深深地吸弓I,来到草原,想了解草原文化和传统艺术,请求牧民们给他表演,悠扬的马头琴中渗透着说不出的委婉深情。

当外国朋友再次请求牧民表演欢快的节奏时,牧民表达的是一曲长调,蕴含着众多优伤和悲壮,外国朋友很诧异,为何美如画卷的草原中会有如此深沉悲壮的艺术。

如果这位外国朋友有机会听到《勇士顿踏舞》就会更加迷惑。

《勇士顿蹋舞》是大型蒙古族主题舞蹈《吉祥草原》的一部分,整部作品中有着浓厚的喜悦氛围,但是在喜悦曲调的伴奏下,有着一种浓厚的深沉和悲壮之情。

事实上,蒙古族舞蹈并不是蒙古族人民表达自身欢快之情的形态艺术,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早已经与蒙古文化以及民族风情融合在一起。

我们要了解蒙古族舞蹈绝不能单从动作方面把握,而是要从他深厚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底蕴角度出发,理解和体会蒙古族人民的心态和情感特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蒙古族舞蹈的精髓思想和文化内涵。

五、蒙古族舞蹈豪放、洒脱的美学特征
当人们到草原游玩时,在宽阔的自然空间中,环顾四周,感受天苍苍野茫茫,牛羊马群浑然一体的自然情怀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冲动。

这种宽阔的意境是蒙古自然环境独有的特征,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也从这种宽阔的天地意境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文化思想,形成了豪放、洒脱的性格。

《草原酒歌》取材于蒙古族民间故事,剧目中是一群彪桿蒙古汉子与一位美丽女子喝酒、敬酒,汉子们与女子把酒言欢,畅谈 调侃,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

这种场景物象表现的并不是蒙古汉子的豪放洒脱,衬托出来的是大草原的雄壮和美丽,展现当代牧民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事实上,蒙古族男子刚毅坚强,热情好客,有着开朗的性格。

蒙古族女子,既有草原人的勤劳勇敢,又有女性特有的善良、温柔。

她们敢爱敢恨,所以 蒙古敝子舞蹈与我国其他民騰蹈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仅体现女子的娇柔删,反而是一种豁达、轻快的风格。

蒙古族女子舞蹈比男子舞蹈多了一种优美和温柔,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特有的女性风情。

六、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蒙古族舞蹈是草原文化的一种集中展现,是牧民草原游牧生活与自然生活的统一体,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征。

蒙古族舞蹈中有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和草原民族韵味,作为一种融合文化与艺术的形态艺术,蒙古族舞蹈既展现英勇骑士驰骋草原、纵马疆场的雄姿,也体现出蒙古族男子粗矿豪迈的性格,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及其贴近。

对于蒙古族舞蹈而言,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生活原型,骑士勒马扯缰绳,使骏马前蹄离地,腾空飞起,通过坐骑的桀骜不驯展示蒙古骑手精湛的技巧。

在舞台表演中,当睃马疾驰飞奔时,蒙古骑手通常通过举手扬鞭来表达一种豪迈自然之情。

马鞭的抽、绕、摔等动作表达出了骑手的力度,是蒙古人内在力量和精神的外化表现。

以舞蹈《蒙古人》为例,作品中大量运用勒马、骑马、耸肩、硬肩、碎抖肩、提压腕等动作来表现蒙古族舞蹈的形态之美,结合一系列刚性动作的转换,表达出动作的力度和审美特征,舞蹈动作能够以更为贴合生活的方式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蒙古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机制,以一种更为贴近自然和生活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动作,表达出独特的艺术风情,让动作机制能够与现实生活贴合,使之具备更强的艺术展现力,更符合人民的精神诉求。

(责任编辑:晓芳)*123
参考文献:
[1] 麦力斯.蒙古舞肩部动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2] 柴拉干.论蒙古族舞蹈道具的文化内涵及艺术表现力[D].内蒙古大学2014
[3] 陈冠眉.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调度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