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础
眼科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眼科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眼科学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 眼睛的解剖结构:包括角膜、巩膜、结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2.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光线的折射、晶状体的调节、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等,以及视觉信号的传导和解码过程。
3. 正常视力的测量:包括使用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的方法和指标,如视力表上的视力分数和20/20视力。
4. 常见眼病的症状和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斜视、干眼症等常见眼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5. 隐形眼镜的适配和使用:包括选择合适的隐形眼镜、正确佩戴和清洁隐形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眼健康的维护方法:包括经常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等。
7. 儿童眼科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包括近视、斜视、弱视等常见的儿童眼科问题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8. 眼睛保护和防护:包括戴护目镜、避免眼部受伤、注意眼部卫生等方法,以预防眼部损伤和眼病。
9. 眼科手术和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激光手术、近视手术、白内障
手术等眼科手术和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10. 其他眼科相关的知识:包括老年视力衰退、眼部感染、眼部外伤等其他与眼科相关的知识。
这些是眼科学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眼健康。
眼科学基础知识

Intracanalicular
Intracranial
Optic chiasm
Optic tract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Optic radiation
Visual cortex
32
2. 瞳孔反射路 Pathway of papillary reflex
光反射
Light reflex
2021/7/31
36
2. 睫状血管系统 the ciliary vascular system
(1)睫状后短动脉 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2)睫状后长动脉 Long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3)睫状前动脉 Anterior ciliary artery
⑨ 内界膜
Limiting membrane
2021/7/31
16
2021/7/31
17
(二) 眼球内容 Contents of the eye
1. 房水 Aqueous humor 前房 Anterior chamber 后房 Posterior chamber
2021/7/31
18
2. 晶状体 Lens
4.眶上切迹(或孔)
The supraorbital notch
2021/7/31
23
(二)眼睑 Eye lids
1 皮肤层
The skin
2 皮下组织层 Subcutaneous
3 肌层
Muscular layer
4 睑板层
Layer of the tarsal plate
5 结膜层
2021/7/31
完整word版)眼科学基础

完整word版)眼科学基础眼科学基础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等。
2、眼球出生前后径16mm,3岁23mm,成人24mm,垂直径较水平径略短。
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周围有眶脂肪垫衬,其前面有眼睑保护,后面有眶骨壁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3、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中层为葡萄膜层(虹膜。
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4、角膜的横径约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
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状,称巩膜筛板,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在眼外肌附着处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
组织学上分为: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6、[角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的地方。
7、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其内可见: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XXX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8、眼球壁中层为葡萄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头绪膜。
虹膜的中心有一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9、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10、眼球壁内层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剖解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其中心有一小凹,剖解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视盘,又称视,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心有小凸起区称视杯或杯凹。
有视网膜中心A、V经由过程。
视网膜是由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素上皮(RPE)层,视杯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之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
第2章 眼科学基础(第九版眼科学)

眼球立体剖面图
眼科学(第9版)
1.外层 角膜和巩膜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 (1)角膜(cornea) 前部中央、透明,重要的屈光系统构成部分。 厚度:中央约0.5mm,周边约1.0mm。 组织学(从前向后)分为: ①上皮细胞层:厚35μm,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 ②前弹力层(Bowman膜):厚12μm,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 膜; ③基质层:厚500μm,占角膜厚度的90%,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 板组成; ④后弹力层(Descemet膜):成年人厚约10~12μm,较坚韧的透 明均质膜; ⑤内皮细胞层:厚5μm,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
缩瞳作用。 ➢ 瞳孔开大肌:位于色素上皮层前层,受交感神经支配,散瞳作用。
眼科学(第9版)
(2)睫状体(ciliary body) 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宽约6~7mm。
➢ 睫状冠:睫状体前1/3,较肥厚,内表面有70~80个纵行放射 状嵴样皱褶(睫状突)。
➢ 睫状体扁平部:睫状体后2/3薄而平坦。 ➢ 组织学 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3)脉络膜(choroid)
眼球-主要视觉器官,成像及光电信号转换
眼眶
眼的辅助结构
眼的附属器
视路-视信号传导通路
视皮层-形成视觉认知
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代谢支配
眼科学(第9版)
一、眼球
➢ 近似球形,成年人正常眼球前后径为24mm
➢ 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一)眼球壁 前部:单层,角膜(纤维膜) 后部:分为三层 外层-巩膜(纤维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球血液循环示意图
眼科学(第9版)
3.眼球主要静脉回流 ➢ 视网膜中央静脉:
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眼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眼科学基础1 .纤维膜(眼球最外层):1/6透明角膜□5∕6瓷白色不透明巩膜①角膜组织学分层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不遗留瘢痕。
前弹力层:为一层均质透明膜,无细胞成分,无再生能力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由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损伤后不能再生,以般痕组织代替后弹力层: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富于弹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再生内皮细胞层: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具有角膜一房水屏障功能,成年以后不能再生②角膜生理:透明、无血管、感觉敏锐、代谢缓慢、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屈光和透光③巩膜厚度:0.3-1.0mm、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④角巩膜缘:角膜与巩膜移行区2 .葡萄膜也叫色素膜(眼球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口脉络膜组成①富含色素血管,颜色很深,外为纤维膜、内为视网膜②虹膜根部:虹膜周边与睫状体(冠)连接处③脉络膜:位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眼球的血库3 .视网膜:最内层,半透明、富含血管①感受和传导光刺激②视盘也叫视乳头③视网膜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感觉层,两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④黄斑:视网膜后极部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⑤黄斑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说的部位⑥视盘(视乳头):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乳头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生理凹陷⑦光感觉:视杆细胞感用视觉、视锥细胞感色觉和明视觉4 .瞳孔:位于虹膜最中央,直径2.5-4.0mm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①瞳孔括约肌一环形排列一副交感神经支配,主管组处瞳孔②瞳孔开大肌一放射状排列一交感神经支配,主管坐瞳孔5 .睫状体: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环状组织①矢状面呈三角形⑵睫状突无色素匕皮细胞分泌房水③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手术常见切入口④弱齿缘:睫状体与脉络膜连接处6 .房水: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一定眼内压,位于前房和后房①而厉角: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⑵房水的循环途径:睫状突后房。
第2章眼科学基础第九版眼科学

第2章眼科学基础第九版眼科学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疾病和眼部健康的学科,涵盖了眼睛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本文档将以第九版眼科学基础为基础,介绍眼科学的相关知识。
眼科学基础知识眼的解剖学眼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眼球壁、视觉系统和附属器官等部分。
眼球壁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视网膜组成。
视觉系统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和视皮层等部分。
附属器官包括眼眶、眼睑、泪腺和泪道等。
眼的生理学视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球、在视觉系统中传导和解释这些信号的过程。
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视觉皮层。
光信号在传导过程中还经过视觉系统中的多个构件,如视交叉和视束。
眼的病理学眼部疾病包括各种眼睛疾病和眼球外部病变。
常见的眼部疾病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青光眼和眼睑炎等。
眼部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眼的诊断方法眼科医生使用多种方法来诊断眼部疾病。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角膜地形图、眼底检查和眼电图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眼科医生确定眼部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眼的治疗方法眼科领域有很多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眼部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光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眼药水、眼膏和口服药物等。
手术治疗包括激光手术、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手术等。
光疗包括光照治疗和光动力疗法等。
眼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眼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掌握眼科学的基础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
希望本文档能对读者理解眼科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1.Adam J. Holland, Dennis M. Robertson. Ffsd2.Ashton N. Ffsd。
眼科学基础

眼科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疾病和视觉系统的医学科学,包括眼部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一些与眼睛有关的问题,比如近视、远视、散光等。
因此,了解一些眼科学基础知识对我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一、眼部解剖1. 眼球结构眼球是由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构成的。
其中,角膜是透明的前突物,具有保护和聚光作用;巩膜是白色的弹性组织,覆盖在角膜外面;晶状体是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的透明结构,能够改变其形态来调节焦距;玻璃体则填充在晶状体后方和视网膜之间。
2. 眼附属器官眼附属器官包括睫毛、泪腺、泪管等组织。
睫毛位于上下两个睑板边缘,具有防止异物进入眼内的作用;泪腺分泌泪液,润滑眼球表面;泪管则将泪液引流至鼻腔。
二、视觉系统生理学1. 视网膜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后部的感光组织。
它包括感光细胞和神经细胞,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至大脑皮层进行处理。
2. 视觉通路视觉通路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交叉和同侧外侧膝状体束、外侧根节、内侧根节、内囊、丘脑和大脑皮层等组织。
其中,视神经是将光信号从眼球传递至大脑的主要通路。
三、常见眼部疾病1. 近视近视是指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晰看到。
其主要原因是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弯曲,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而不是上面。
2. 远视远视是指近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可以清晰看到。
其主要原因是眼轴过短或角膜曲率过平坦,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面而不是上面。
3. 散光散光是指眼球的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导致光线聚焦在多个点上,从而使图像模糊。
4. 白内障白内障是晶状体变性引起的一种眼部疾病。
患者会感到视力模糊、色彩淡化等症状。
5. 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肿物,通常位于结膜和角膜之间。
患者会感到异物感、流泪等不适。
四、常用药物1. 瞳孔扩张剂瞳孔扩张剂能够使得眼球的虹膜收缩,从而改变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检查和治疗青光眼等眼部问题。
《眼科学基础讲义》课件

眼病治疗技术与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眼药水、眼膏等药物进行治 疗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等方法进 行治疗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或植入人 工晶体等
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 压力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进行视网膜、角膜等部 位的治疗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视力水平
眼科疾病 的预防和 保健
眼科疾病 的病理生 理机制
眼科疾病 的遗传和 分子生物 学研究
眼科疾病 的流行病 学和公共 卫生研究
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医学:眼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医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生物学:眼科学研究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物理学:眼科学研究眼睛的光学特性,与物理学有密切关系 化学:眼科学研究眼睛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工程学:眼科学研究眼睛的机械特性和工程应用,与工程学有密切关系
裂隙灯显微镜:用于观察 眼部表面和前部结构
间接检眼镜:用于观察眼 部后部结构
超声波扫描仪:用于观察 眼部内部结构
视觉电生理仪:用于检测 眼部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用于观察眼部 组织结构及病变
眼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眼病的分类与诊断方法
眼内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 眼等,可通过眼科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诊断
眼科学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眼科学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干细 胞治疗、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的应 用
未来展望:个性 化医疗、远程医 疗、智能诊断等 新趋势
眼科学发展的挑 战:人口老龄化、 环境污染、生活 方式改变等带来 的眼部疾病问题
眼科学发展的机 遇:政府支持、 社会关注、科研 投入增加等带来 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学基础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等。
2、眼球出生前后径16mm,3岁23mm,成人24mm,垂直径较水平径略短。
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周围有眶脂肪垫衬,其前面有眼睑保护,后面有眶骨壁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3、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 (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中层为葡萄膜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4、角膜的横径约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
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5、巩膜前接角膜,在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在眼外肌附着处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
组织学上分为: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6、[角膜缘] 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7、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其内可见: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8、眼球壁中层为葡萄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的中央有一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9、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10、眼球壁内层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
有视网膜中央A、V通过。
视网膜是由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视杯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之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
11、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以上三者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12、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外肌、眼睑、泪腺。
[眼眶],由【7块骨】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成人眼眶深40-50mm,容积25-28ml。
13、眼眶骨壁有以下结构: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眶上裂(第Ⅲ,Ⅳ,Ⅵ颅神经和第Ⅴ颅神经第一支,眼上静脉和交感神经纤维),眶下裂(第Ⅴ颅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核静脉),眶上切迹与眶下孔(眶上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一支及血管眶下神经核第Ⅴ颅神经第二支)。
13、眼睑的结构从外向内分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4、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5、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泪道: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16、眼外肌:4条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2条斜肌(上斜肌,下斜肌)。
17、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6部分:视神经(眼内段1mm/眶内段25mm/管内段4-9mm/颅内段10mm),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18、眼球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CRA]和睫状血管系统。
睫状血管按部位和走形分为[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和睫状前动脉]。
眼球静脉回流:CRV、涡静脉、睫状前静脉。
眼生理生化及功能1、泪膜:是覆盖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为眼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眼球前泪膜(结膜表面)和角膜前泪膜(角膜表面)。
分为3层:表面脂质层,中间水液层,底部黏蛋白层。
生理作用: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2、房水:是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超滤过及弥散等形式产生的。
房水循环:由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体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眼睑病1、睑腺炎:眼睑腺体因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又称麦粒肿,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睑板腺感染)。
病因: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患处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经典表现。
有硬结,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
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疼痛明显,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离确定致病菌。
治疗:(1)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
(2)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
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
(3)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应尽早全身使用足量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
2、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
诊断根据患者有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
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菌,以排除外睑板腺癌。
3、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分为:鳞屑性睑缘炎(卵圆皮屑芽孢菌,皮脂溢出的慢性炎症)/溃疡性(金葡菌或鳞屑型转变,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和急性化脓炎症)/眦部睑缘炎(莫阿双杆菌或Vb2缺乏)。
4、倒睫:是指睫毛向后生长。
乱睫:是指睫毛不规则生长。
两者都可致睫毛触及眼球。
5.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因此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
睑内翻3类:1)先天性睑内翻2)痉挛性睑内翻3)瘢痕性睑内翻。
6.睑外翻:是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程度不同的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睑外翻3类:1)瘢痕性睑外翻2)老年性睑外翻3)麻痹性睑外翻。
泪器病1.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泪液分泌部和泪液排出部。
分泌部包括泪腺(反射性分泌腺)、副泪腺(基础分泌腺)、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有助于保持眼表润滑)等外分泌腺。
2、流眼泪是泪器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原因有二:①泪溢: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外。
泪溢常因:1)眼睑及泪点位置异常,泪点不能接触泪湖2)泪点异常:泪点狭窄,阻塞或缺如3)泪小管至泪鼻管的狭窄或阻塞4)功能性溢泪可用:可用硫酸锌或肾上腺素溶液点眼以收缩泪囊粘膜。
②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1)染料试验(2)泪道冲洗术(3)泪道探通术(4)X线碘油造影4、泪囊炎诊断:根据病史,体征进检查有压迫泪囊区看有无分泌溢出泪小点,冲洗泪道是否通畅,泪囊造影等。
5、急性泪囊炎:多在慢性基础上发生,感染常见金葡菌或溶血性链球菌;主要症状为流泪。
慢性泪囊炎:泪囊病变中最常见,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多为单侧发病;感染常见肺炎链球菌或白色念珠菌;主要症状为泪溢。
泪囊窝前缘为[泪前嵴],为泪囊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眼表疾病1、眼表:是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官,解剖学含义是指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黏膜上皮,即角膜上皮、结膜上皮。
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眼睑、泪器及泪道。
2、角结膜干燥症:又称干眼。
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干眼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
如根据泪液缺乏成分将干眼分为4类:水样液缺乏性、黏蛋白缺乏性、脂质缺乏性以及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性干眼。
常据以下4方面对绝大多数干眼患者做出诊断: 1)症状 2)泪膜不稳定3)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 4)泪液的渗透性增加。
结膜病1、结膜炎:当结膜组织的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强时而引起结膜组织的炎症发生,其特征是血管扩张、渗出和细胞浸润,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
病因:1)最常见微生物感染,可为细菌、病毒或衣原体。
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
2)物理性刺激和化学性损伤。
3)免疫性病变、与全身状况相关的内因、邻近组织的炎症蔓延引起。
临床体征: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病毒性结膜炎的一个重要体征)等。
症状: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痒、流泪。
治疗:急性期忌包扎患眼。
2、“红眼病”,即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传染性强,多见于春秋季节,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3、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因:多由A、B、C、或Ba抗原型所致。
急症期症状: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灼烧感。
晚期发生睑内翻与倒睫,甚至失明。
WHO要求诊断沙眼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2条:①结膜滤泡: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②弥漫性结膜感染:弥漫性浸润、乳头增生、血管模糊区﹥50%③典型的睑结膜瘢痕④严重的倒睫或眼睑内翻⑤角膜混浊。
角膜病1、角膜炎:角膜防御功能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子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称为角膜炎。
(一)病理分期:①浸润期:角膜浸润,视力下降②溃疡形成期,角膜溃疡,角膜穿孔、角膜瘘③溃疡消退期:新生血管进入角膜④愈合期:角膜云翳,角膜白斑,粘连性角膜白斑。
(二)临床表现:角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常伴视力下降;典型体征为睫状出血,角膜浸润及角膜溃疡形成。
(三)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眼部刺激症状及睫状出血,角膜浸润浑浊或角膜溃疡的形成,临床诊断通常不困难,强调病因诊断及早期诊断,详细询问病史也非常重要,外伤史常被忽视,实际上,角膜擦伤和异物是最常见的原因角膜病的既往史和药物史也非常重要。
(四)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2、角膜基质炎:是以细胞浸润和血管化为特点的角膜基质非化脓性炎症,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
血循环抗体与抗原在角膜基质内发生的剧烈免疫反应和发病有关。
先天性梅毒为最常见的原因,结合、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麻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本病。
晶状体病1、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按部位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囊膜下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