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解决“奥郎·阿斯利”族群问题的政策、影响及其评析

合集下载

马来西亚的国家传统/辅助医药政策

马来西亚的国家传统/辅助医药政策

马来西亚的国家传统/辅助医药政策1 简介从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又树立及发展了先进化的健康系统,与此同时,辅助医药也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

世界卫生组织(WHO)意识到传统/辅助医药在预防及促进人类健康,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因此,WHO鼓励其成员国支持传统/辅助医药并拟定政策和适当的管理条文,以融入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

过去几十年,传统医药对人类健康已经作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

传统医药继续被社会视为医治疾病和保健的良药。

众所周知传统医药和辅助医药的运用已逐渐广泛并提升。

马来西亚重视WHO向全世界发出的信息,把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

首先在上世纪90年代注册及管制传统药物,为广大民众提供品质安全、卫生有效的传统药物。

马来西亚丰富及多元化的资源成为天然保健品的来源,而政府现今也已大量发掘其潜能。

马来西亚卫生部已采取了积极的步骤,以确保传统/辅助医药的品质及对消费者的安全。

它也支持传统/辅助医药和现代医药的合并以及适当地介绍其成为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的主要源流之一。

2 马来西亚传统/辅助医药之国家政策宣言传统/辅助医药系统应被立为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将和现代医药并进,为全马来西亚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政府将会促进传统/辅助医药在本国的发展和确保其素质及安全使用。

政府将支持传统/辅助医药在健康、经济及社会福利上的贡献。

3 传统/辅助医药的使命确保传统/辅助医药的素质及传统/辅助医药的实行及产品的安全使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达到:宣传正确的传统/辅助医药的实行,尤其是主要的保健传递系统;适当的医师教育和培训;保证产品和实行医药的安全性和品质;加强发展传统/辅助医药研究;推广及宣扬传统/辅助医药;保护植物和动物以作为传统/辅助医药发展之用途;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互相交换与传统/辅助医药相关的资料。

4 马来西亚传统/辅助医药政策的宗旨4.1 总宗旨确保人民拥有安全及高品质的传统/辅助医药的产品及实施;促进传统/辅助医药融入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

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多民族社会的复杂化,民族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民族政策是指政府针对国内少数民族或不同民族地区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以及保护少数民族权益。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

多元文化政策是世界各国比较普遍实行的民族政策,其核心是承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保护和促进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发展。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水平和竞争力。

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实施了多元文化政策,通过保护和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实现了国内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实现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同时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出现。

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融合政策是指政府推行一系列措施,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便实现同化。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削弱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隔阂,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实施了融合政策,尽管效果因具体措施和实施方式而异,但总体上这些政策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民族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通过实施多元文化政策,各国政府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从而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实践中,这些政策有助于建立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民族关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政策的核心之一是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融合政策,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少数民族对自治和发展的需求。

这些政策有助于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出现,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提供了保障。

马来西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

马来西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

马来西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引言因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利益需求,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程度存在文化隔阂和利益冲突,很容易造成民族摩擦,影响多民族国家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此民族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国家的重要问题。

多民族共存是世界多数国家共同的特征,多元文化背景下消解文化带来的隔阂和冲突,维护国家和平稳定,实现多民族的共同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的共同期待。

因历史原因,马来西亚社会形成了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存的民族结构,虽然民族成分复杂,文化种类多元,但是在马来西亚政府和各族民众的共同努力下,马来西亚不仅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持了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形成了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关系和谐的双赢格局。

马来西亚在民族问题上的成功源于多种原因,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执政者的英明、合理的民族政策等都是促成民族关系和谐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从根本上来看,马来西亚民族关系的和谐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妥善解决:多元化民族思想意识的统一、经济基础的调整、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民族利益的区别保障等。

虽然其部分政策和行为的实施并不是基于以上缘由而推进,但是在客观上形成了促成以上问题解决的效果。

马来西亚在民族问题上的成功经验说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冲突和利益分配矛盾并不是无法调和,只要坚持正确的民族思想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冲突的根源,在对各民族利益区别保障的同时,加强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使民族政策的执行循序渐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改善便指日可待。

一、以国家观念统一多样化的民族思想在马来西亚民族结构中,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按照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时的人口统计,马来人口数量在400万以上,是马来西亚第一大族群,华人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印度人数居于第三。

不同族群的文化习俗各有不同,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马来语,尊崇苏丹,马来主权和马来人至上是其文化的最突出特征;华人以传统的中国文化为支撑,虽然在信仰方面并不统一,但是在节庆习俗上保持高度一致;大量印度人因英国殖民统治而移民马来西亚,印度社会以宗教为主导,因此印度人的生活和宗教密切相关。

消除贫困马来西亚的经验与实践.

消除贫困马来西亚的经验与实践.

消除贫困:马来西亚的经验与实践1.背景1.1.在1970年,马来西亚主要是一个农业社会,在收入和社会福利方面存在巨大的社会差距和种族差异。

政府为消除贫困而实施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在短短15年就开始取得成效,绝对贫困率比1970年启动扶贫计划时降低了50%。

1.2.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另外15年内,马来西亚的绝对贫困水平再次降低一半以上。

到新千年初(2002),仅有5.1%的家庭仍处在贫困线以下。

到评估马来西亚第九个中期发展计划(2007)时,据称贫困率已进一步下滑至仅有 3.8%的水平。

有了这个记录,马来西亚可列为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使之提前达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

1.3.马来西亚当前消除贫困依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将总体贫困发生率控制在一个微不足道的水平,促使国家的社会发展服务能够适应当前现状和未来的前景。

表1: 2007年各社会阶层及总体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家庭数量(马来西亚经济规划部EPU, 2007)马来西亚消除贫困的实践活动2.贫困发生率概览2.1.马来西亚1989年以前消除贫困的主要特点是实施第一和第二个马来经济发展计划(1956-1965) ,以及第一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1966-1970),后者促进自由放任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未能消除贫困和出现一定程度的种族不平等,导致1969年爆发骚乱。

2.2.政府迅速推出新经济政策(1971-1990)以解决这些问题,将农业增长和发展作为消除贫困和平衡股份所有权的关键。

在此期间,马来西亚经历了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1975),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1980),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1985)和第五个五年计划(1986-1990)。

马来西亚经济规划部(EPU)的减贫目标是将贫困发生率从1970年的49.3%降低至1990年的16.7%。

2.3.在新经济政策执行期满前夕,马来西亚政府启动国家宏愿政策(1991-2010) ,后者制定了到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全国目标。

马来西亚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与启示-精品文档资料

马来西亚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与启示-精品文档资料

马来西亚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与启示一、中马基本国情对比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锡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世界12个最大生物多样化国家之一,“橡胶、棕油、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人口较多,分别占总人口的68.3%、23.8%和7.1%。

马来西亚的人口多集中在西部主要城市,城市人口比重远高出中国22个百分点,老龄化比例4.92%,较中国8.37%相比并不十分严重。

马来西亚近年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人口比例比中国多出26.3%。

月均工资在2009年时是中国的1.5倍。

居民消费率高出中国13.4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时是中国的1.7倍,但中国的增长速度是马来西亚的2.5倍。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相对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在人口与资源的配给上占有明显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中国近两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占比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城市人口比重高达七成以上。

二、中马科技和教育主要数据对比从研究与开发经费和研究人员数,以及专利申请数量上看,中国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上,马来西亚却高出中国17%,可见高新技术是马来西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

从教育指标上看,大学生入学率高出中国14.29%,虽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首次达到了4%,但距离马来西亚2011年的6.2%,还差2个百分点。

从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学历人才教育,为各行业人才的成长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马来西亚的主要科技政策(一)主要科技架构马来西亚科技体系主体为政府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私人机构三方。

最高科学技术政策的决策机构为“内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由总理兼任,成员为相关各部部长。

此外,各大学中均设有科研机构。

国家科学研究与开发理事会是政府科学技术方面的顾问机构。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摘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构成,他们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47%、 34%、 9%【郭继光: 《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比较分析》 , 《东南亚研究》 , 2000年第5/6期, 第88页。

】他们在宗教信仰、经济水平、价值观念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马来西亚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与一般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有所不同,经过了多年实践和富有特色的名族政治发展以后,马来西亚逐渐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国家,本文试根据其具体实行的多民族政策,以及其民族政治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和启示等方面,来浅谈马来西亚实行多民族政治的发展过程。

关键字:马来西亚,民族,民族融合,民族政治马来西亚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种族分裂社会, 种族分工存在很大差异, 形成了非马来人经济实力远远超过马来人、而马来人在政治上却享有各种特权的现象。

由于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种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

因此, 马来西亚历届政府都一直致力于纠正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衡, 力求消除种族冲突的根源, 实现种族融合, 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马来西亚。

一、马来西亚民族问题的由来马来西亚种族分裂状态的形成是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的。

随着马来西亚殖民地的开发,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移民迅速涌向马来西亚。

面对庞大的外来移民, 英国殖民政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不但没有采取任何合理的管理措施, 使华人、印度人等外来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反而从自己的殖民利益出发, 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移民与马来人之间不断地挑拨离间, 制造磨擦、挑起矛盾, 不给予移民应有的政治权力,只有具有各土邦国民身份的马来人才能在政府部门工作, 以此来讨好本地居民, 显示马来人特殊的政治地位。

与此同时, 英国殖民政府还制订了《马来人保留地法》 , 将马来人固定在土地上。

所以华人和印度人的经济地位较好, 尤其是华人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当地马来人, 而马来人经济状况在各种族中是最差的。

跨境民族治理方案

跨境民族治理方案

跨境民族治理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民族治理成为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跨境民族冲突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跨境民族治理方案。

背景民族冲突是由于不同民族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矛盾和冲突。

特别是在跨境地区,由于文化、宗教、历史和地缘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冲突更加复杂和严重。

在跨境地区,民族冲突不仅影响了地区内的稳定和发展,也对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造成了威胁。

因此,采取跨境民族治理方案成为了必要的手段,以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保障民族和谐与繁荣。

跨境民族治理方案政治方案政治方案是跨境民族治理的基础,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民族政策、增强政治交流和合作等手段,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与发展。

跨境民族治理的政治方案包括以下具体措施:•制定宽容、包容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民族政策;•加强政治交流和合作,增强相互信任和理解;•使用对话、磋商等和平手段来解决民族矛盾和问题;•保障跨境民族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增强跨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民族和平与繁荣提供保障。

经济方案经济发展是跨境民族治理的重要保障,通过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可以增加民族之间的互信和共同利益,促进民族和谐和繁荣。

跨境民族治理的经济方案包括以下措施:•增加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跨境地区经济发展;•鼓励民族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和合作;•提高民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民族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和谐与发展。

文化方案跨境民族治理的文化方案包括以下措施:•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增加跨境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维护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和发展;•鼓励跨境地区民族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增强民族地区的文化和知识水平;•通过文化活动等手段,增加跨境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结论跨境民族治理方案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手段来实施。

瑞士马来西亚两国不同民族政策原因分析

瑞士马来西亚两国不同民族政策原因分析

瑞士马来西亚两国不同民族政策原因分析【摘要】瑞士和马来西亚作为多民族国家,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

这种现象背后受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和教育媒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历史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民族政策的基础,政治体制和历史因素影响着政府对民族政策的立场,经济发展关乎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国际社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家采取有利于多民族共存的政策。

教育和媒体对于塑造民族认同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综合分析瑞士和马来西亚不同民族政策背后的原因,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交流,可以促进两国民族政策的相互借鉴和进步,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瑞士、马来西亚、民族政策、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国际社会、教育、媒体、民族认同、原因分析、发展趋势、启示、建议。

1. 引言1.1 瑞士马来西亚两国不同民族政策的背景瑞士和马来西亚是两个拥有多元民族的国家,他们在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思路和做法。

瑞士是一个拥有四种官方语言和多种民族的国家,而马来西亚则是由马来族、华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多元社会。

这种多元民族的背景使得两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瑞士的民族政策主要体现在民族和语言的平等对待上。

瑞士政府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和利益。

瑞士的多语言政策也是瑞士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平等对待各种语言,瑞士政府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主要是围绕着马来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展开的。

马来西亚政府实行的是一种“马来化”政策,即鼓励各民族融入马来文化,并同时保护和促进其他民族的发展。

这种政策的背景是马来西亚历史上马来族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其他民族的歧视,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政策来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瑞士和马来西亚不同的民族政策背景主要是由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决定的。

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不同民族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章编号]10 — 09(06 6 01 — 7 08 69 20 )0 — 06 0
Co mme t n M aa sa SP l y o ovn a g n so ly i’ o i fS li g Or n c
AsiEt nc r b e n t m p c l h ia P o lm a d i I a t l s s

问题的提 出
奴隶贸易 ,对象主要是小孩 ( 因为其 目的不是买
卖劳力 ,而是为了猎奇等 ,但小孩事实上成了买主
的养子 ,长大后也被买主当成 自己的孩子) ,一般

“ r g s” ( Oa l n A i 奥郎 ・ 阿斯利 ) 是一个马来 ①
语词汇 ,意思就是 “ 土著民” ,是外 界对 马来 亚②
[ 关键词 ]奥郎 ・ 阿斯利 ;J E A H O ;族群 ;现代 化 ;土地 和资源
[ 要]“ 摘 奥郎 ・ 阿斯利”是马来西亚的土著族群,国内相关论述极少。本文分析了 “ 奥郎 ・ 阿斯利”问题的形成
和政府为解决 问题而针对 “ 奥郎 ・ 阿斯利” 人所实行 的政策 , 分析 了这些政策对 “ 郎 ・ 并 奥 阿斯利 ”人 的影响 。最后从 马
Ke wo d :Orn l,J e a tnct y rs a gAsi h o ,E h ii y,Mo enzt n L n n suc s d riai , a d a d Reo re o
Ab ta t Orn l i a b rgn leh ia ru n Maa sa T i at l n lz st eo gn fOrn l sr c : a gAsi s n a o ia tnc lgo p i l y i. hs ri e a aye h r iso a gAsi i c i p o lm ,te g v r me t oiyt e l hspo lm n si a t. I h n rbe h oe n n l od a i rbe a di p c t t mp cs ntee d, wi e ea iw ,t i at l h t ag n rl e v hs r ce i c mme t f m h es e t e o ly i d r iain p o r s. T ru h u h e t w a lal el e o ns r o te p rp ci fMaa sa mo e zt rges h o g o tte tx , e c n ce r rai v n n o y z te c a g so a gAsii h d r rge so la s n eg i n s fg v r me t oiis T u , h h n e fOrn l n temo e p o rs f n Ma yi a d t ana d l so o e a h o n n l e . h s p c w a e r o eti x e e c sa d1so sfrs lige ia rbe nmut —e ncln t n . ec n la s mec r n e p r n e es n o ovn t c p o lmsi l n a i n h l i t ia ai s h o
好奇 ( 当时马来人把奥郎 ・ 阿斯 利人当成类似野
人的人 ) ,这样逐步地形成 了针对奥郎 ・ 阿斯利 的
[ 收稿日期]20 — 9 0 06 0 — 8
“ 奴隶”贸易逐步销声匿迹 ,但在奥郎 ・ 阿斯利人 心 中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多数奥郎 ・ 阿斯
亚统7 联西由括马1月 …马 沙东5垂的,沙构新 1月新 雪 联, 。N来o东唧l即9坡谤 巴马91念塞捞威ia..加j ⑦)亚独邦联不来半年.悬, ①1类 家坡大 披17 墨… 邦9 来_、包厶岛,8加。塑 (分8陀t邦愿是. 马 出. 计 1个o(沙成.9,曩… 即36立 蝗加62二景壅 传9 亚)合 巴塞一5亚 退四 马年1(新e 马马a 日 亚 划三格国加两正 辨总爨 来大1合亚i:来.…,… 西3,诺)式)o曼理 亚月马 ̄一和与 亚 里 来 上 不概马S 组西5 … 。: e n ’ 6 与月 邦 - ( 6 3 与 越 M 1尼 称 ( 2 西 马利 成同 、 、 业 1 是 来 块 的 年 来一 年 联 马 _3 . , 邦 毒
Lio Hay a ia
( e at e t f oic n a D pr n o lis dL w,L sa ec e' C l g ,L sa ,Sc un6 4 0 m P t a eh nT ah r ol e ehn i a 0 4,C ia s e h 1 hn )
个小孩卖价 3 4 0— 0元… ( 可悲的是,有一些奥
所有土著人的统称。在西方殖民者到来前 ,奥郎 -
阿斯利人过着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生活。但马来 人经常追捕一些奥郎 ・ 阿斯利人卖给苏丹以满足其
郎・ 阿斯利人 自己也加入到 了这种 贸易中来 ) 。
虽然后来在全球废 奴运动 的推 动下 ,这种残忍 的
来西亚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对其政策进行了宏观上的评析。通过本文,可以清楚地看到 “ 奥郎 ・ 阿斯利”这一落后族群在马 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以及马来西亚政府的政策得失 。为多民族 国家处理落后 民族或者族群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教训 。
[ 中图分类号]D 3.6 7382
[ 文献标识码]A
维普资讯
东南亚研究 2 0 0 6年第 6期
s U H A TA IN s U ls o T E s s T D E A
马来西亚禳决 “ 奥部 ・ 阿斯 ’族群 利’ 问题的政策、影晌及其评析
廖海亚
( 山师范学院政法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川乐 山 64 0 ) 乐 1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