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社会大课堂 吴叶萱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框题 在社会中成长 答案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题在社会中成长学习目标责任意识:通过对“志愿者招募报名火热”的讨论,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价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赞同亲社会行为。
通过观察生活中不同的亲社会行为,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能够设计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行动方案,并实践亲社会的行为。
大概念:积极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重难点:[重点]亲社会行为的意义[难点]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并实践亲社会行为分议题:在志愿者招募中品味亲社会行为大情境:广东省博物馆2023年文化志愿服务队招募活动学习梯阶梯一要点回顾我们与社会的关系我们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问题过渡参加志愿活动对成长有什么作用?要点提取1.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这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点解析】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从两个角度论证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第一,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和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第二,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难点释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
解题是要看题目的设问侧重谈个人对社会的作用还是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自主选择1.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灵小世界 社会大课堂

心灵小世界社会大课堂
林群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17(000)022
【摘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
生活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由此可见,实践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下简称品社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林群
【作者单位】福州市乌山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阳光少年,快乐成长“小雏鹰们”走进“社会大课堂” [J], 李楠;
2.从《小银和我》看希梅内斯的心灵世界 [J], 张倩;潘思雨
3.通向心灵世界的彼岸——殷小烽艺术论 [J], 孙振华
4.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J], 詹晓良
5.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J], 詹晓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进社会大课堂 实践体验促成长

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体验促成长开福区清水塘二小刘云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爱国诗人陆游也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
在孩子的天性当中,有很多的能力、品格,如果没有机会发挥,将永远处于潜伏状态,唤醒孩子们这些能力,提升他们的这些品格,社会大课堂,是最好的教科书。
小学生是未来公民社会的建设者,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学习过程,这是未来社会的呼唤,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我校以《小公民进社区的有效活动形式研究》课题为抓手,通过进社区参加系列实践活动,促进了小公民的健康成长。
一、见习观摩,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方法“做一个教师,就该做一个公民教师。
"这是我校党员、团员代表组成的公民教师队伍的口号。
2011年以来,这支队伍还倡导全校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课程,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并组成了三方携手的公民教师大队伍。
大队伍定期带领小公民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一是公民教师进社区讲课;二是公民教师进困难居民家慰问;三是走进社区宣传,形式多样。
社区的课堂,教师备课的内容更加生活化,讲课时更加激情飞扬;慰问活动,送去物品和现金,送去关怀和爱心;宣传活动既有口耳宣传,也有小卡片,还有大展板.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要求,要求小公民见习公民教师的服务,仔细观察,学习方法,所以,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方法.二、参与体验,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公民教育是一种行动的启蒙,其本质在于参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政治生活。
正如傅国涌先生所说:“公民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有收效,才能找到方向,才不致于流为空洞的说教。
”我们将学生引入波澜壮阔的公共生活,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1、开言布道,宣传主张我校在推进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能拿出积极参与态度,不做旁观者,而是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去充当“主人翁”开言布道,表达自己的主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第一课时 学习伴成长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你赞成材料一中谁的观点,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赞成材料一中余小丽的观点。①在学校里要学习,到社会上也要学习。通过学习, 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 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 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 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 发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③我们应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报国之 志、奉献之心。
5.小伟通过学习党史,明白了无私奉献的道理,于是他学习了志愿服务的有 关知识,在节假日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中。小伟的做法表明( A)
①学习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成长 ②学习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③学习可 以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 ④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123周年校庆。校庆当日,北大正式启动了 “校友终身学习计划”。北大之所以重视终身学习,是因为D( )
①北京大学是我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 ②终身学习能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 ③ 终身学习能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 自己。”这一名言揭示的道理C是( ) A.学习没有终点 B.学习没有捷径 C.学习点亮生命 D.学习要靠自觉
6.简答题 材料一 第26个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在“上海之巅” 读一首诗,在地铁上听一章有声书,在县城寻觅旧书屋……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参加 “秭归屈原故里”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写道:“五月秭归春融融,凤凰栖息金橘颂。 且行芈屈漫漫路,尤闻香草诗意浓。” 材料二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文化认知,北京市教育局早在 2008年启动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程”,10多年来已拥有市区两级文化、 科研等资源单位1300多家,每学期能够提供200多个主题活动、2000多个市级活动 课程。
1.2在社会中成长 课件(共29张PPT)-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刚获得参加奥运会资格的杨思琪准备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她想表达自己的感谢,你觉得她应该感谢谁?父母、老师、同学、教练、社会成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写一份发言提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道德修养:体会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感受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培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在实践中成长,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健康人格。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我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精神滋养
1.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1. 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
杨思琪的成长之路
2023年世界冲浪运动会,杨思琪闯入复活赛第五轮,在130多位女选手中拿到第31名,与巴黎奥运会门票失之交臂; 一年后的2024年世界冲浪运动会,杨思琪在复活赛第六轮脱颖而出,一举拿到奥运参赛资格。这是中国冲浪运动员首次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四川姑娘杨思琪成为首位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冲浪比赛的选手。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课 梦想始于当下知识清单

七上3课《梦想始于当下》知识清单3.1做个追梦少年1、为什么要有梦想(作用)?P17①②③【重要知识点】①.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②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③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2、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P18①②【重要知识点】①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
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②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2学习成就梦想3、学习的重要性?P19+21①-④【重要知识点】①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②读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③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
④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4、学习的内容(1)、范围(2)和表现?(3)P20【重要知识点】(1)内容: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等。
(2)范围: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3)表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5、如何学会学习(要求)?P21A1-A4【重要知识点】A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A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A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会大课堂去读好“无字之书”,获得更多的启迪A4.我们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如何实现梦想?P21+24+P1B1B2B3B1.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善于学习。
P21B2.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这件事教育了我

这件事教育了我
吴逸萱
【期刊名称】《作文世界(小学版)》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 记得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放学了,我突然看见一个残废人一瘸一拐地走过……rn那个残疾人走路的样子很搞笑,一歪一歪的,我觉得很好玩,便模仿着残疾人走路的样子.同学们看见了,个个都捧腹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吴逸萱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名流剑桥朱光校长突破作文教育中心四年级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音乐教育智尚志远-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从事音乐教师职业必须知道的八件事
2.IT 职业教育的品牌集中趋势加速--4年10个亿,连锁教育1400件事揭密高速成长
3.从影响教育观形成的那件事说起——对教育观与教育行为的思考:我们究竟希望孩子成为什么?
4.教育的“四件事情”———《教育漫话》摘编
5.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是把它当作事情而是当作事业来做——祝贺李龙教授从事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50周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未来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3课《我是中国人》说课稿

未来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3课《我是中国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在本节课《我是中国人》中,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的概念和知识点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说出“我是中国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意义的社会大课堂
延庆县第一小学五年级(1)班吴叶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就要到了,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
今天,天气格外的好,我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
大家都早早的来到学校,进了教室,有说有笑。
终于等到要发车了,大家狂奔下楼,一溜烟的上了车,正说着,车开了,我们静静望着窗外的景色,看着成群的树木一一划过我们的视线。
终于到站了,一路的奔波让大家累得直不起腰,可一下车,却又什么事也没有了。
一进中华民族园的大门,就听见“哗哗”的流水声。
我抬头望去,啊,黄果泉瀑布就在眼前。
只见清澈的泉水,从高高摞起的石头堆上落下来,就像一面珍珠屏,矗立在我们眼前。
瀑布落下溅起的水珠像一颗颗钻石,。
这些钻石纷纷落入潭底。
潭里的水也很清澈,水面泛起层层波纹。
接下来,我们过了一座小桥,沿着石子路一直往里走,石子路右侧是茂密的竹林,竹林后面是静如镜面的湖水,从竹子的缝隙间隐约能看到几只野鸭,这些野鸭为静静的湖面添加了一丝生机。
我们走到石子路的尽头,抬头一望,只见一个小木屋出现在我们面前,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傣寨”。
“哇塞,傣寨耶,好棒啊!”我们欢呼到。
那幢木屋分为两层,一层是仓库,二层住人,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
游览完各民族的住宅,该是看表演的时间了,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花花绿绿的摆了好多东西,我们坐下吃
了会儿东西,还没吃完,只见不同民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穿着他们民族特有的服饰,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大哥哥们穿着长袖的衣服,来回抖,好像一只蝴蝶在飞舞。
我们看呆了,不由自主的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随着节拍拍手,过了好半天,表演才结束,“我们还没看够呢!”大家抱怨道。
咦?好像还没结束,音乐又放了起来,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走过来拉起我们的手说:“一起跳啊!”听了这话,那些抱怨的情绪一下子没有了,大家唱着、跳着,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要回家的时间。
要走了,我突然感觉到:祖国是一个大花园,56个民族就是不同颜色、样子的花朵,大家虽然语言不同,服饰不同,可我们的心是相同的:我们永远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