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病外用药使用过程中要注遵循哪些原则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外用”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药物,包括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是指通过局部涂抹或外敷的方式使用的药剂,常见的有药膏、贴剂、喷雾等。
虽然外用药物相对于内服药物来说副作用较小,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皮肤情况在使用外用药物前,首先要仔细观察皮肤情况。
如果皮肤有损伤、破溃或患有其他皮肤病,应先避免使用外用药物。
这是因为破损的皮肤容易引起感染,药物可能会加重症状或造成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红肿、发痒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二、用药方法在使用外用药物时,正确的用药方法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洗净双手,保证用药的卫生。
其次,涂抹或外敷时,要遵循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适量涂抹,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
如果涂抹时使用的是药膏或乳霜状的药物,可先将其挤在手心中搓热,再均匀涂抹于患处。
对于喷雾剂或者贴剂,也要确保正确地使用方法。
三、药物敏感性每个人的皮肤都有一定的药物敏感性,即使是外用药物,也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因此,在首次使用新药物之前,最好进行皮肤测试。
可以选择在手腕或者小臂处涂抹少量药物,观察是否引起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
如果有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四、药物保存外用药物的保存也是关键。
一般来说,药物都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此外,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误食或误用。
另外,不同的药物有可能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使用过期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以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或副作用。
总的来说,外用药物虽然相对内服药物副作用较小,但仍需注意一些使用要点,如观察皮肤情况、正确使用方法、进行皮肤测试以及合理保存。
此外,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只有正确使用外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功效,保护我们的皮肤健康。
抗皮肤病药膏的正确使用指南

抗皮肤病药膏的正确使用指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皮肤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抗皮肤病药膏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皮肤病的治疗中。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药膏时存在一些误区,甚至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副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抗皮肤病药膏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帮助皮肤病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
一、选择合适的药膏1. 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皮肤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膏,所以在使用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患皮肤病的类型。
可以通过就诊皮肤科医生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2. 注意活性成分:药膏中的活性成分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药膏中的成分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选择药膏时,可根据医生推荐的活性成分来进行选择。
二、正确使用药膏1. 清洁皮肤:使用药膏前,应先用温水和温和洗面奶清洁患处,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同时,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面奶,以免对皮肤产生更多刺激。
2. 适量使用:使用药膏时,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适量涂抹在患处。
可以根据药膏的使用说明来确定具体的用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
3. 均匀涂抹:用手指或医生指导的方法将药膏均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促进药膏的吸收。
避免在患处摩擦过度,以免加重皮肤刺激。
4. 遵守用药时间:根据药膏的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遵守规定的用药时间和使用频率。
过度使用药膏可能会造成皮肤负担过重,出现不良反应。
三、注意事项和副作用1. 避免接触眼睛:在使用药膏时,要避免将药膏涂抹到眼睛周围。
如果不慎接触到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 不与其他药物混用:抗皮肤病药膏在使用时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反应或减弱药效。
3. 注意存储条件:将药膏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的药膏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之前请检查有效期。
四、治疗效果观察和就医1. 观察症状变化:正确使用药膏后,要定期观察患处的症状变化。
【参考文档】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引导语: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那应该如何用才更加正确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外用药物一般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或对皮肤造成损害。
2. 用药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3. 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4. 如出现皮肤过敏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并咨询医生。
总之,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皮损特点以及药物的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正确选用药物种类和剂型,并遵循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是指通过将药物涂抹到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形式。
它们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皮肤病、创伤和炎症等。
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目标区域的皮肤干净,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轻柔地擦干。
2. 涂抹适量:使用外用药时,涂抹适量的药物到目标区域。
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浪费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目标区域上,确保每个部位都受到足够的覆盖。
4. 按照说明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来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5.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外用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止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刺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谨记,以上仅是使用外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那么简介皮肤疾病是指出现在皮肤上的病变,包括炎症、感染、过敏和其他一些病变。
外用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通过直接在皮肤外表应用药物来到达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原那么和考前须知。
外用药物的分类外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1.糊剂:可以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用于保护皮肤或防止水分流失。
2.软膏:由油性基质制成,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提供保湿效果和药物渗透。
3.凝胶:通常由水性基质制成,易于在皮肤上吸收,并且不会残留油脂。
4.溶液: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可以直接在皮肤上喷洒或涂抹。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宜的外用药物类型。
外用药物的选择原那么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类型:不同的皮肤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物。
例如,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抗菌药物。
2.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
轻度病情可以选择低浓度的药物,而重度病情可能需要高浓度的药物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3.年龄和孕妇:对于婴儿、儿童和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一般来说,应防止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物,并选择对婴儿和孕妇较为平安的药物。
4.耐受性和不良反响:某些外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响。
在使用前,需要对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并注意观察使用后是否产生不适反响。
外用药物的使用考前须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需要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去除油脂和污垢。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并且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正确涂抹:在涂抹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标签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涂抹。
防止过度使用或涂抹到健康皮肤上。
3.防止接触眼睛和口腔:有些外用药物会引起眼睛和口腔的刺激或不良反响,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接触到这些部位。
4.按疗程使用:对于长期使用的外用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疗程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使用皮肤外用药九大原则.docx

青春年华如何战“痘”
如何使用外用药物? 使用之前,请先用肥皂与清水轻轻地洗净皮肤,用卫生纸吸干水分。
使用Benzoylperoxide,请从低浓度2.5-5%的乳胶、悬浮液或面霜开始使用,涂满所有长青春痘的整片区域,而不是只涂在痘痘上面,以免有漏网之鱼陆续冒出来。
刚开始请每天在睡前使用一次,如果效果不错,或许可以每天使用两次。
如果使用Benzoyl peroxide两个月后仍不见效,或是对您的皮肤太过刺激,请到皮肤科门诊就医,医师还有其它有效的战痘武器。
医师通常给予哪些药物用来治疗青春痘?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抗生素,有口服或外用的剂型;第二类是外用的Retinoid,每天擦一次。
使用Retinoid要避开眼睛、口腔与鼻孔,而且必须采取防晒措施,否则皮肤很容易被晒伤。
青春痘长得很多又很深,挤不出来怎么办?请不要去挤青春痘,尤其是较深的囊肿,也不要用力搓洗,否则容易留下难看的疤痕。
平时只要轻轻地用清水清洗就可以。
如果医师使用其它药物治疗青春痘的效果都不佳,可能会给予口服的Isotretinoin(商品名Accutane),每天吃一粒,持续15至20个星期。
这种药物可能会造成流产与胎儿畸型,因此孕妇不可以服用,而且服用前后一个月内也绝对不可以怀孕。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皮肤病外用药使用过程中要注遵循哪些原则皮肤病是临床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但由于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较多,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潮红、肿胀、斑丘疹而无糜烂时,选用粉剂或洗剂;有水泡、糜烂、渗出时则选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炎症皮损渗出不多者可选用油剂或糊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乳剂、软膏、糊剂或硬膏;如无皮疹仅有瘙痒,选用醑剂或酊剂,也可选用乳剂。
二、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来选药。
如化脓性皮肤病,可选择抗生素类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过敏性药物;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时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时选用角质松解剂;有渗出时应选用收敛剂等。
三、要熟悉药物的禁忌证和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如洗剂不宜应用于毛发部位,它和粉剂均不能应用于结痂、脱屑及湿润的糜烂面;酊剂禁用于急性炎症或渗出糜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