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词练习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专项训练1. 《观沧海》曹操全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填空:东临碣石,________。
水何澹澹,________。
树木丛生,________。
秋风萧瑟,________。
日月之行,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
2. 《次北固山下》王湾全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填空:客路青山外,________。
潮平两岸阔,________。
海日生残夜,________。
乡书何处达?________。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全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填空: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填空: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________。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填空: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6. 《泊秦淮》杜牧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填空: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全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填空: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
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
8. 《浣溪沙》晏殊全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同学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一、诗词填空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强欲登高去,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诗词理解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诗词赏析1、赏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诗。
2、分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四、诗词对比对比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从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谈谈它们的异同。
五、诗词拓展1、请你再列举一首李白描写山水的诗,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2、除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作是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六、诗词创作尝试模仿这些古诗词的风格和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主题可以是思乡、思友或者描绘自然风光。
七、诗词朗诵选择其中一首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并说说你在朗诵时是如何把握节奏和语调的。
下面我们来依次分析这些练习题。
对于诗词填空,这是对同学们诗词记忆的直接考察。
需要大家熟练背诵这些诗句,准确填写空缺的部分。
比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句要注意“羌”字的写法。
诗词理解题,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像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一幅峨眉山高悬半轮秋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江水流去的优美画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三)逢入京使(岑参),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四)晚春(韩愈),百般红紫斗芳菲。
,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五)《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6.《凉州词》诗云:“”《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19.《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20.《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六)《陋室铭》刘禹锡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七)《爱莲说》周敦颐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后不见来者。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内巩固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四首》课内巩固练习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QQ、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 “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 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 “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含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临:澹澹:竦峙:星汉:(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析。
(4分)答案:(1)到达、登上/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4分,每个词解释1分。
)(2)这四句诗描写了大海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的景物特点,感情基调是昂扬雄壮的(1分)。
(3分。
景物特点概括为“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感情基调“昂扬雄壮”1分,写“萧瑟感伤”不得分,意思近即可。
)(3)诗人借助想象(1分)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1分)。
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1分),抒发了作者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1分)。
(4分。
手法“想象”1分,句意理解点出“壮丽景象”1分,情感“博大胸怀”1分,“远大志向”1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落尽子规..啼,闻道(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杨花:子规:闻道:(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的“愁心”蕴含丰富的内容,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答案:(1)柳絮/布谷鸟/听说(3分,每个词解释1分。
)(2)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情绪。
(3分。
情感“同情”1分,“关切”1分,“伤感”1分。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春入旧年。
乡书(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次:客路:残夜:乡书:(2)(2016年花都区期末)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 填空。
(1)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
(2),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答案】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独坐幽篁里百般红紫斗芳菲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 古诗文积累。
(1)《竹里馆》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是,。
(2)任写两句《木兰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
(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4)《孙权劝学》一文中有“,”,现在用来表示别人变化大,所以对他得重新认识。
)《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木兰诗》默写填空:)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 按要求默写填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必考34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必考34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_ _ 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 _ 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3)盛夏时节,美丽的博斯腾湖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悲情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_ _________,若出其中。
_ 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7)_ 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新旧事物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兄子胡儿曰:“_ ______________。
”(《咏雪》)(10)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1)请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_ 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乡书何处达?_ 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14)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表达的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歌赏析】首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秋天。
以“秋”烘托月色之美,且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一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美妙。
第三句点明诗人正连夜从青溪驿出发,乘船向三峡驶去。
最后一句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考点】1.“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5、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歌赏析】前两句诗用语很轻,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诗人表面上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实则是对“开元盛世”的深情怀念。
“落花时节”暗喻了国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后两句诗中,“正是”和“又”两个词一转一跌,蕴藏着无限深沉的悲哀和感慨。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考点】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勾起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从侧面表现了“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唐王朝国运衰落的慨叹。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接道出了个人身世,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2.请简要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3.(贵州黔南州中考)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的诗句是:4、请你归纳这首诗的主旨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古诗词练习
=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毁者,唯别而已矣.”而王勃却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情感,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两句想象奇特,赋无情之月以感情,语浅情深,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是: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表现春雨驱散寒冬,小草发芽的诗句是:
=李煜的《相见欢》中,以寂寞庭院、重门深锁来表现词人生活心态的句子是: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中,表现词人在佳节来临之际,心中思念之情涌动而无法入眠的句子是: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不需要永远在一起”这句哲言意思一致的诗句是
=李煜的《相见欢》中写愁绪纷乱,难以排解的诗句是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地点及友人赴任之处的句子是:
=我们经常说距离产生美,由于距离的存在往往使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事物之间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勾勒出春天走近的过程的诗句是: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飘零的感受,寓意离情别恨于其中的句子是:=李煜的《相见欢》中人们经常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的词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移情于景来表达对友人无比关心的情怀的诗句:
=诗人韩愈以他的神来之笔,紧扣“早春”主题,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出初春生机的诗句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现词人建功立业如愿以偿的欣慰的词句是: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绘了一幅天降甘露润草芽的图景的句子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了将士们弓马娴熟的句子是: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描写水边优美的自然景物,一静一动,给我们春意盎然之感的诗句是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喜爱之情的句子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的诗句是:
=李煜的《相见欢》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名状的愁绪具体化的名句是:
=李清照在《醉花阴》这种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盛大阅兵场面的句子是: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词人抱负的句子是: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能体现一反以往送别哀伤悱恻而独具明朗乐观风格的诗句是: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作为女儿身所特有的爱美之心的句子是: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德尔诗句是:
=李煜的《相见欢》中,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的句子是: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叙事中能见到诗人对朋友关切之情的诗句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三个连续性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的句子是:
=屈原《远游》中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词人内心的愁思,把”愁”字推向最高峰,有着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
《论语八则》
1、曾子认为”为人谋”和“与朋友交”应该分别遵循怎样的原则?为什么一定要坚守这样的原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的是学习方法,讲明了“学”“思”的辩证关系,你认为学与思有必要联系起来吗?为什么?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述了学习上谦虚求实的必要性,结合你的实际谈一谈。
《陋室铭》
1、作者在描写自己的陋室生活时,重点描写了陋室中“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同
时也与之相对地写了无“白丁”“丝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居室环境怎样的特点?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
写的句子加以简要赏析。
3、《陋室铭》通篇八十一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
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雅。
请你谈一
谈“陋室”雅在何处?
《小石潭记》
1、本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之后所写,以此来看,作者游山玩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
用?
3、小石潭的景色,使作者陶醉其间,然而到最后他的心情忧伤起来,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
有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