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教育专著读后感
语文专著读后感

语文专著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语文教育的专著,它为我揭示了语文教育的现状,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语文教育的使命与挑战,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当前的语文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在这本专著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将现代科技融入语文教学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认为多样化教学至关重要。
以我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例,通过组织诗歌朗诵、名著导读、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注重课外拓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参观历史遗址,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关键。
在这本专著中,作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我认为,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二是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三是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四是鼓励家长参与阅读活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角色至关重要。
我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此外,家庭与学校在语文教育中的合作也尤为重要。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积极参与教育
活动,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总之,这本语文专著为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11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11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
”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
”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
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
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
“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
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
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
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9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9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一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我们要学会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安利柯各种感人小故事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月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争吵》,让我的脑海里涌现了一大堆生活里的画面。
故事主要讲了安利柯和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争执,安利柯用尺子指着朋友,父亲把尺子折断了扔到墙角去了,这位父亲虽然严厉,但举止中却饱含着对孩子的爱。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而我的父母也是这样。
学习进步时,爸爸妈妈会奖励我,让我有了成就感;退步时,爸爸妈妈会教育、批评和引导我该怎么改正错误。
那是几年前,一个美丽的日子,晴朗的天空。
而我却觉得非常糟糕,那是因为我的数学复习题只得了良。
回家的路上,我忐忑不安的想:“爸爸不会骂我吧?应该不会吧?爸爸是爱我的……大不了骂我一顿……真希望能这样吧!”突然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的就回到了家,爸爸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对我,反而迎来了一阵劈头盖脸的斥骂。
随后,爸爸恢复了情绪。
开始耐心的教导我该怎么做这些题。
而一旁的妈妈在爸爸教完我题目后鼓励我:“一次没考好没事,下次努努力就好了。
”而妈妈慈祥的话语让我心头暖暖的。
我从心底里知道,我们从呱呱坠地时就一直被父母各种爱包围着,有时是严厉的爱,有时是慈祥的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二毕业十年了,十年来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
一项工作从事久了会觉得有些自身已经得心应手,在不断的实践中忽略了理论学习。
20XX年的XX月,参加了国培计划后,和省内各地的同行们相互交流,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缺失,回来后将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利用到教学中取的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不久前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念方面的著作:《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是由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
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
研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研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研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研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1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应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自己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重在师德的提高。
重视师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
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
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关系的准则。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
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心诚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
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没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甚至反感、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
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
阅读教育专著心得(精品8篇)

阅读教育专著心得(精品8篇)阅读教育专著心得篇1刚开始看《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
教育专著读后感20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20篇教育专著读后感20篇教育专著读后感(一):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读书,收获安静的富足《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
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我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读完《爱的教育》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小说主人公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
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
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
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
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
并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
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
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
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
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
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
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
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景,生活里充满欢笑。
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
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可是他的眼睛。
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
教育教学专著读后感

教育教学专著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教育教学的专著,书里那些关于教育的观点和方法让我感触颇深。
这可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而是让我一边读一边忍不住点头,还时不时拍一下大腿说“太对了”的好书。
书里提到了很多我们在教育中常常忽略的细节,就拿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吧。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只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按部就班地学习就行了。
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
就像我前段时间观察到的一件小事。
我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叫明明,上小学三年级。
明明平时特别调皮,总是坐不住,学习成绩也不太好。
他妈妈为了他的学习,那可是操碎了心,每天都陪着他写作业,给他讲题,可明明就是不上心,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有一天,我去他家串门,正好赶上明明妈妈又在辅导他做作业。
只听见明明妈妈大声说:“这道题我都给你讲了三遍了,你怎么还不会?”明明低着头,一声不吭,手里的铅笔在本子上胡乱划着。
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发现问题出在哪儿了。
明明妈妈一直在告诉明明答案是什么,怎么做,却没有让明明自己去思考。
于是,我跟明明妈妈说:“要不咱们试试让明明自己想想?”明明妈妈有点怀疑地看了我一眼,但还是同意了。
我对明明说:“明明,这道题呢,你先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题目说的是什么。
”我引导着他读题,然后问他:“你觉得这道题是在考你什么知识点呀?”明明一开始还是懵懵懂懂的,但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慢慢地开始思考,眼睛也亮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明明突然说:“我好像知道怎么做了!”然后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了答案。
虽然答案不完全对,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
我和明明妈妈都为他鼓掌,明明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从那以后,明明妈妈改变了辅导作业的方式,不再直接告诉明明答案,而是更多地引导他自己去思考。
渐渐地,明明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成绩也慢慢上去了。
这件小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真的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体会范文

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教育教学专著的出版数量逐年增多,涵盖了各个学科和教育层次。
这些专著不仅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数据。
在阅读了多本教育教学专著后,我有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进行分享。
首先,教育教学专著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
因此,一本好的教育教学专著应该既具备较高的理论含量,又能贴近教学实践,提供实用的教学指导。
例如,在阅读教育心理学专著时,我发现其中介绍了许多实际案例,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对于教师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其次,教育教学专著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前瞻性。
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
因此,一本好的教育教学专著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能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育技术学专著时,我发现其中介绍了最新的教育技术和在线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为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再次,教育教学专著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
教育教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因此,一本好的教育教学专著应该能够跨学科地介绍相关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例如,在阅读学科教学方法专著时,我发现其中不仅介绍了多个学科的教学方法,还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联系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为教师进行学科整合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最后,教育教学专著应该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来验证和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因此,一本好的教育教学专著应该能够提供实证研究的数据和案例分析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在阅读教育研究方法专著时,我发现其中介绍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读教育专著读后感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他注定了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
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
—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
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
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
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
涵。
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
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
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
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渐归于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学习能够拯救我们自己。
我们通过学习,让知识活化成了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这就是教者的魅力所在。
最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欧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