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表现真情实感的几点方法(资料整合稿)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文章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好的作文要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无论叙事、写景还是发表议论,作者都不应该干巴巴的就事而叙或空洞的说教,因为这样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失去阅读兴趣。
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只有把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以情感人,从而牵动读者的情思,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1)多细节描写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
(2)述亲身经历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
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3)明人事要素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
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
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
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4)用生活语言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
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
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5)露潜在意识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
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
作文流入真情实感怎么写

作文流入真情实感怎么写一、选择有感触的主题从自己亲身经历、内心深处真正在意的事情中选取主题,这样更容易激发真实的情感。
二、细致观察和回忆对于要写的事情或人物,仔细回想具体的细节、场景、当时的感受等,让这些生动地在脑海中呈现。
三、坦诚表达内心感受不要害羞或掩饰自己的情感,直接把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动、悲伤等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四、运用具体描写通过对环境、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的细腻描写,来烘托情感,让读者能更好地体会到你的真情实感。
五、讲述真实故事以真实发生的故事为依托,在叙述中自然地融入情感,而不是虚构一些不真实的情节。
六、展现情感变化写出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过程,使其更加真实可信,而不是单一的情感状态。
例如:《那温暖的一刻》记忆中,有那么一刻,至今想起仍让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加快了脚步。
突然,我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卖烤红薯的小摊,摊主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爷爷。
看着那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
老爷爷热情地招呼我,给我挑选了一个最大的烤红薯。
当我接过那热乎乎的红薯时,一股温暖瞬间传遍了全身。
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红薯皮,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幸福,不仅仅是因为红薯的美味,更是因为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我抬起头,看着老爷爷脸上和蔼的笑容,心中满是感动。
那个冬日的下午,那个小小的烤红薯摊,那温暖的一刻,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都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温暖与善意。
@记叙文写作 中心情感3 写出真情实感

一、什么是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多少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
“真情实感”就是所谓的“言而有情,以情动人”。
(一)真情,就是真实的感情。
1.要蕴涵自己的情感,材料本身就充满了情感。
2.善于用蕴涵情感的词语来表达感情,“煽情”。
(二)实感,就是实在的感受。
二、写作要求(一)写真实的情感。
“真实”重要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的规律。
只有倾注了真情,文章才有实感。
(二)写真切的感受。
“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
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
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
(三)抒真挚的感情。
“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
感情的书法既要符合生活的真,更要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四)求感人的效果。
“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
要获得感人的效果,须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
既可直接抒情,也可间接抒情。
三、失分会诊(一)感情平淡乏味。
这种作文主要是表现手法单一。
如很多人常常是一叙到底,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精辟的议论、真挚热切的抒情,读来味同嚼蜡。
(二)感情虚假失真。
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所以考场上很多同学都难以写出真情。
不管话题多么宽泛,都必须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于是他们只好“为文造情”,致使虚情假意泛滥成灾。
(三)感情夸饰失度。
有的同学对某事有着深刻强烈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感情消极低沉。
近年来,有的同学受一些“新事物、新概念”的影响,对反面事物大唱赞歌,或者以偏概全,一味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情感写进作文中,即使再真挚、再强烈,它违背了积极健康的原则,又怎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呢?四、借鉴的方法(一)素材选写中见真情。
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情到真处方动人2

佳作引路 这段,我干渴万分,于是到饮水房,抽出
一个杯子,倒好茶叶,正准备倒开水时,王老师进来了
。她见到我,笑着放下水杯,帮我拿起开水瓶,说:“
丽,我帮你倒吧!这壶太重。”我惊讶地呆立在那儿,
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的?待我缓过神,她已经打开盖,
往杯中倒水了。王老师用纤细的手扶住我的杯子,另一
记叙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情到真处方动人
你害怕写作吗?
你在写作中都遇到了 哪些问题?
1.不知道写什么 2.不知道怎么写
学习目标:
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 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做人要做真人,不虚伪造作。
“为情而造文。” ——刘勰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 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 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教师寄语:
1.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 活瞬间、生活场面。
2.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 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
3.参考课文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
4.学习同龄人优秀的范文,兼顾谋篇布局, 但不可以抄袭。
同学们:
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我们要细心观察, 用心感悟,去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让我 们拥有一双发现真情的眼睛,一颗感受爱 的心灵,说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写自己 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内 心世界,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吧!
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
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
流露真情实感的方法

流露真情实感的方法
流露真情实感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些重要的方法如下:
1. 坦诚直言: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展现真情实感的关键。
不要隐藏或扭曲自己的情感,而是要充分表达出来。
2. 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真情实感。
例如,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经历以及所见所闻,让读者感同身受。
3. 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展现真情实感,例如,为他人提供帮助,关心他人的需要,展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用心倾听:倾听他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感受,通过理解他人展现出真情实感。
5. 以情感为基础:在创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真情实感。
总之,通过坦诚直言、细节描写、以身作则、用心倾听以及以情感为基础等多种方法,展现出真情实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让人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关爱。
- 1 -。
写作指导: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写作指导: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无真情实感的文章,是打动不了人的。
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有“真情实感”是取胜的法宝之一。
有无“真情实感”也是评判作文好差的一条重要标准。
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总会对学生提出“要写出真情实感来”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方法一,情感体验写实法。
写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写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注到行文中。
如果作者自己都被感动了,能不感动别人吗?因此,笔者倡导同学们,世界那么大,不妨去看看。
只要有可能,就不妨走出狭小的天地,深入实际生活的立体多彩空间,真正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理解人生的成败与苦乐,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再以写实的手法写出真切的体验,文章自然有“真情实感”。
方法二,生活积淀再现法。
不可否认,学生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我们每个人总还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每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海量信息,每天都得和身边的人打交道。
那么,把生活中耳闻目睹而又打动过你的人物、事件或镜头,如实地再现出来,润色成文,不同样有“真情实感”吗?方法三,合情合理想象法。
如果限时作文,比如考场上,再遇上一个陌生的文题,要写一种完全未体验的生活,怎么写出“真情实感”?这个时候,就要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蓄中或脑海的仓库中“挖掘”材料,再加以合乎情理地创造与想象,凭着“经验”,设身处地地构思,设置一种感人的情境,从而表现出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方法四,移花接木嫁接法。
如果心中没有现成的好素材,也可以把熟悉的有关材料,即不同时间、空间、人物的一系列情景加以巧妙地剪辑、组合,来个“移花接木”,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仅可使文章曲折有致,还能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增加艺术魅力。
鲁迅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方法五,精当用词勾勒法。
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描写:“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_怎样让记叙文有真情实感?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_怎样让记叙文有真情实感?
文章再好,写跑题也是一分不值,中学阶段,尤其到了高中材料作文成为了主流,虽然说有了一定的选题、选材空间,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很多学生都曾进过“跑题”的误区。
其实,很多学生一开始还围绕着主题写,写着写着兴致一来,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写了,越写越偏离主题,最后拉都拉不回来。
2.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在列作文提纲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各段的详略,如何事事详述不仅字数过多,而且突出不了重点,如果事事都一笔带过,容易写成流水账。
因此,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比例平衡,又能突出主题。
比如:详写的时候,把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表情、语态都做描写,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3.真情实感,起承转合
记叙文一定要有情感表达,不能单纯的写“我好郁闷”“我好开心”,这种表达反而打动不了读者,很多人被朱自清的《背影》所打动,原因就是《背影》是真情的流露,父子间的真情实感打动了千万读者。
文章并不仅仅是父亲爱孩子这么简单,而是有起伏、变化,对于情感细节的处理会让文章更丰富、人物形象更立体。
4,少写对话,多写故事
如果一篇文章总是“他说怎样怎样”“我说如何如何”就变成了剧本,记叙文更多的是对事情的叙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故事发展总是要有人交流,但是,在文章中如果照搬,就会让文章的色彩大打折扣。
当然这点不能绝对化,精彩的对话也会提升文章的质量,所以,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酌情处理。
作文大全如何写出真实感人的记叙文

作文大全如何写出真实感人的记叙文作文是我们学习中最常见的一项任务,而记叙文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写出真实感人的记叙文,需要我们注意叙事的技巧和表达的情感。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写记叙文时创造真实感和感人之情,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和素材要写出真实感人的记叙文,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主题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与自己有关的故事,或者是触动人心的故事。
选择一个有情感共鸣的主题,可以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并感受到你想传达的情感。
同时,选取合适的素材也很重要。
素材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或者是某个特殊时刻。
尽量选择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素材,这样能有效增强记叙文的真实感。
二、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于真实感人的记叙文至关重要。
通过细腻的描写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可以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字的生动性。
同时,还可以运用五感描写,比如通过描述味道、声音、触感等来让读者更加贴近故事。
举个例子,当我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过春节的故事时,我可以描写家中充满了喜庆的氛围,邻居们一起包饺子的欢声笑语以及春联上临门一户、贴窗纸的温馨画面等。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家人的温情。
三、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在记叙文中,适当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也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人之情。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示角色之间的关系、情感的变化,同时也能呈现出故事的发展。
对话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是间接展示。
通过对话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另外,心理描写也是写出真实感人记叙文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人物的真实感受。
可以描述人物的心情变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样读者能更容易被故事所感染。
四、运用情感表达作为记叙文的重要一环,情感表达需要我们真实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将读者带入到故事情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表现真情实感的几点方法(资料整合稿)记叙文表现真情实感的几点方法(资料整合稿)一松柏记叙文表现真情实感的几点方法(资料整合稿)源自作文苗圃所谓真情实感,就是指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记叙文不一定语言华美,但一定要在写作之时情发于内。
有真情的文章,看后都有心灵触动之感。
因此,作文初写者一定要写真人真事,抒内心真情。
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教育家于漪也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
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
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
或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或陈旧呆板,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衰退颓废,表露偏执。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实感”呢?一、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现在的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
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
”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
这也是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书信等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
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
如2007年江苏一考生用质朴的文笔触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写自己的家庭变故所产生的软弱:自卑、孤寂、辛酸……由于直抒胸臆,叙述时于平淡、宁静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内涵而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震撼力,文章最后写道:我克制不住哭了,木讷的父亲,他不知不觉中苍老了,而我们终究要分离了。
我的天空,没有别人的绚丽多姿,却因为有了父亲,让我自由而责无旁贷地翱翔。
因为有了他,给了我足以支撑我一辈子飞翔的动力,那就是让他过上幸福的日子,不断追逐我的梦想。
大爱无声,这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不仅宝贵,而且深刻,作文的题材无分新旧广狭,只要能打动人类最基本最重要最珍贵的情感,那就是真正的好文章。
二、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也就是说选材要恰当贴切。
歌德曾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给世界的吻。
”生活是琐碎的,写真情实感不能理解为照搬生活的本来面目,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加工,要找准能够打动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动情点,也就是要选择能抓住人心的事情。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真实原则。
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谈何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
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
这就叫“文学来之生活并高于生活。
”可以讲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许多同学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素材。
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感人,只要认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
细微原则。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这里的“至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人人久久品读的生动画面,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
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最基本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要三结合。
作文时不能仅仅是叙事,有的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太注重情节的完整性,一直在“兢兢业业”的交代事情的经过,却没有放慢节奏,关注局部。
具体的有这样几种方法“点染”突出法。
“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在叙述、抒情性问题中,通过有意点明自己主旨的句子和语句抒发对文中人、事、物、景的强烈感情。
其实在考场作文中这是很有效的点题、扣题,深化中心的途径。
“点染”的句子可用于篇首、篇中和篇末,这些都是关键之处。
2006年高考作文《老屋的女人》最后说:“生无所息,创造生活;生有所息,只为更好地生活。
我会努力,实现老屋里那个女人的梦”。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将文章点化,也深化了中心主旨!同样,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富有韵味的写景来“点染”,以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
如高考作文《眼中有泪》中间有一段: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
路灯已经亮起来了,白光柔和,却有是那么的无力。
几句写景,将让文章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氛围和悲情色彩,便有叙说故事!“你”字倾诉法。
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感情,有“你”作为倾诉的对象,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和心理距离,这个不同于“他”的“你”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所热爱、所怀念的人或物,通过与“你”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比较容易抒写的真情实感!难以抑制的不吐不快的情感在“你”的疏导下就显得格外蕴藉而富有魅力。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就直接命题为“我想握住你的手”,有篇文章全文就以“你”作为写作对象:你的手,是那曾经握起手术刀的手,你的手,是那曾经弥漫着酒精气味的手,然而如今,你的手,是“笔落惊风雨”的手,是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手,因此,我能够体会,在那个年代,是民众何等的麻木唤醒了你,并赋予了你充满愤慨的灵魂!三、行云流水般的倾诉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有利于使文章在真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无限的文字魅力。
(1)在叙述基础上抒情如果一味说:啊,我多痛苦,我多不幸,我多烦恼……读者会有怎样感受?他会觉得你装腔作势、虚情假意,读者心里厌烦,为什么呢?因为你所叙述的事情他不了解,不理解,不熟悉,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自然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因此,你的抒情要产生感染力,必须有事件作为基础,不能空洞的抒情,无病呻吟。
(2)在描写基础上抒情光有叙述、抒情,就好像人有了一副骨架和一点灵魂,但还欠血肉。
这血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写”。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刻画、白描手法等等都是丰富人物的最好方式。
四、写人的心理,注意进行人物心理剖析。
中学生写作文少不了写人,而写人要写得深刻,就必须写人的心理。
宋人陈郁的《藏一话腴》曾云:要“写其形,必传其神,必写其心。
”因为只有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才能体现人的性格特征,塑造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典型的艺术形象。
又云:“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也。
”惟其难,才见描写人物心理之重要。
心理剖析方法主要有:(1)内心独白法内心独白即文中人物以第一人称“我”落笔,自我剖析自己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可以把人物的思绪、心态和盘托出,让人物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巴尔扎卡《守财奴》中,葛朗台为了剥夺欧也妮的继承权,有一段内心独白:怎么!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股脑儿登记起来拍卖?……“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他在庄园里检视着葡萄藤,高声对自己说。
这段文字,把葛朗台极端专制的吝啬鬼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了。
(2)直接刻画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方法是以叙述者的身份,直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评价。
这种方法既可表现此时此地的心绪,又能概括人物一段时间的内心变化,简便而直接,清晰而深刻。
(3)内外结合法人物的行动由其内心所驱使,故心理活动总是与动作、语言、表情、姿势等等结合在一起的。
有时,人物那些下意识的、不易为人察觉的动作,也能表现人物的心理。
莫泊桑的《项链》中,有一段玛蒂尔德借项链的文字: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了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虑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段文字形象的描写了玛蒂尔德借钻石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想开口言借又唯恐对方拒绝时的犹豫不安,终于得到对方允许时的极度兴奋和欢欣,这些细微的心理活动,讲女主人的爱慕虚荣的性格暴露无遗。
五、下面我们基于上面几点来赏析一学生的作文习作:回望岁月的痕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那些一角钱的硬币特别的碍眼,觉得那是身份低微的象征,是生活窘迫的暗示,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落魄、失意的乞丐才会看重这一角钱的价值。
每次买完东西,口袋里总是会有一些一角的硬币,每次我都是随意的弃置一边,不理不顾。
久而久之,那些硬币越积越多,正如我对它的厌恶和鄙视一样,越来越觉得一角钱太碍眼。
在学校里我从来不用,每次放月假时就把它们如数带回家。
一次放假回家,母亲正好还在外面上工,于是我就到她打工的地方要钥匙。
母亲打工的地方是在一个介于船和岸之间的地方,母亲要做的就是从货船上挑卸东西。
每天母亲都会来来往往于这两边,行走在只有一尺宽,几米长的桥板上。
河边堆积了许多垃圾,在烈日的烘烤下,散发着阵阵的恶臭,在加上四周没有风,这种恶心的感觉使我有点吃不消。
我用双手捂住鼻子,快速地向母亲的方向跑去,希望早点远离这龌龊、肮脏的地方。
我看到了母亲,可是去停下了脚步,这就是我的母亲啊!我的心跳在加速!母亲正在把船上的东西往岸上挑。
我发现母亲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我真的不知道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母亲每挑完一趟,就会到计帐的人那里领一根筷子,作为担数的计算,每一根才一块钱。
因为负载过重而压成了月牙形的扁担,压在母亲的肩头,一个为了儿子能在外能好好生活,安心学习,宁愿自己在这个地方吃苦受罪的我的母亲的肩头。
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是我没有,我想在这里让母亲看见我的眼泪。
母亲在长长的桥板上来回的挑着东西走着,没有发现我就站在岸边。
她在那发着咯吱声的桥板上每走一步,伴随着她的轻微的哼声,桥板就会很有节奏的随之摆动,一上一下。
我分明看见了母亲汗珠,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白发。
这就是我的母亲,回望着曾经年轻的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的老去,岁月的风刀在她的额头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一刻才发现,在岁月的流逝中,母亲慢慢老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忘记了这个时候来这岸边的目的,静静地木讷地站立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母亲,心中的那股流泪的冲动越发的强烈。
回望以前,每次放完假回校的时候,母亲都会从口袋中掏出许多褶皱的钱还有一些硬币塞给我,而我每次都会把那些“讨厌”的硬币悄悄地放在家里。
想着想着,一股热流顺着我的脸颊慢慢地流了下来。
眼前的一切都变的模糊,只剩下一个清晰的身影依旧在船与岸之间来回的走着。
我哭,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太对不起母亲,太不了解母亲在家里的含辛茹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