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单元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平的B. 地球是圆的C. 地球是三角形的D. 地球是正方形的答案:B2. 以下哪个数字是最小的?A. 3B. 5C. 2D. 1答案:D3. 以下哪个是哺乳动物?A. 鱼B. 鸟C. 蛇D. 狗答案:D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春天是收获的季节B. 夏天是收获的季节C.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D. 冬天是收获的季节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太阳系中的行星?A. 月亮B. 地球C. 太阳D. 火星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做______。

答案:地球2. 一年有______个季节。

答案:四3. 一周有______天。

答案:七4. 我们通常用______来测量温度。

答案:摄氏度5. 一个完整的圆周是______度。

答案:36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春天。

答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气逐渐变暖,树木开始发芽,花朵绽放,人们开始脱去厚重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装。

2. 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环境?答案:保护环境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污染和资源枯竭,为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地球。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哺乳动物。

答案:狗、猫、牛4.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子吸收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能量来源的基础。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潺潺流淌,鱼儿们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孩子们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装,跑到公园里放风筝,尽情地玩耍。

问题: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特征?答案:小草发芽,花儿开放,河水融化,鱼儿游动,孩子们放风筝。

阳光同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答案

阳光同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答案

阳光同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答案一、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十八亿四千零五十万九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写作( )。

2.5吨820千克=( )千克,100分钟=( )小时。

3. X-42=-20X,X=()。

4.在3.14,1 ,162.5%和1 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

5.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有两堆苹果,如果从第一堆拿9个放到第二堆,两堆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堆拿12个放到第一堆,则第一堆苹果的个数是第二堆苹果个数的2倍。

原来第一堆有苹果()个,第二堆有苹果()个。

7.一根长1米2分米的木料,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平方厘米。

8.某人到十层大楼的第十层办事,他从一层到第五层用64秒,那么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第十层,还需要()秒才能到达。

9.在一个盛满水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有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钢铸圆锥体浸没在水中。

取出圆锥后,容器内的水面下降5厘米。

这个圆锥高()厘米。

10.一辆小车从A城到B城需用10小时,一辆货车从B城到A 城需用15小时。

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开出,在离B城2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城相距()千米。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5分)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a最大为8.599。

( )3.一根铁丝长240厘米,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6000立方厘米。

( )4.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5.两个自然数的公有质因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五年级上册道法单元检测题答案

五年级上册道法单元检测题答案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一、填一填。

(每空2☆,共20☆)1.身心健康违法犯罪 2.烟酒毒品3.平和冷静友好 4.自己意见5.课内课余二、选一选。

(每题2☆,共10☆)1. C2. D3. D4. (②)→(①)→(③)→(⑤)→(④)5. C三、议一议。

(每小题5☆,共10☆)1. 答:王欣的说法不对。

吸烟、喝酒不仅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能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所以,我们坚决不能吸烟。

2.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选择课余生活既需要听父母的意见,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毕竟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成长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四.实践乐园。

(每小题5☆,共10☆)1.答:要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试图改变他人,可能的后果是会给自己和他人制造许多的烦恼,还会造成自己的被动,难以进行正常的交往。

2.答:假如小明同学向我请教,我会耐心、虚心的讲一遍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尊重小明与自己的不同,共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促进共同进步。

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一、填一填。

(每空2☆,共20☆)1.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协商合作2.班委主人翁 3.民主4.班委会民主讨论 5.互相帮助协商解决二、选一选。

(每题2☆,共10☆)1.B 2.D 3.C 4.D 5.A三.议一议。

(共10☆)答:两位同学的想法都不合理。

1.班级成员集体形成的最终决定在班级中具有约束力。

每个成员都应遵守共同的约定,并落实在行动中。

2.班级的共同决定是面向班级全体成员的,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不应存在享有“特权”的同学,所有同学执行标准要一致,任何人不能任意改动。

四.实践乐园。

(共10☆)答:从共同协商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我们变得越来越理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对班级建设抱有一颗负责人的心,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班级工作就会不断改进,同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期中一、填一填。

(每空2☆,共20☆)1、防范意识遵纪守法2、相互指责讨论3、管理能力奉献精神4、兴趣意义5、退化损伤二、选一选。

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2.一箱苹果吃去了,是把看成单位“1”.3.一块3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块菜地的,每份是公顷.4.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5.= ÷ === (填小数)6.7个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7.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是和.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分数.650mL= L125cm2= 1 dm2375g= kg2时36分= 时.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20.67.10.在下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直线下面填带分数.二、判断题1.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判断对错)2.如果一个分数是最简分数,那么它的分子和分母就没有公因数.(判断对错)3.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判断对错)4.一个分数约分后,它的大小不变,但分数单位却变大了..(判断对错)5.如果b是a的2倍(a≠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判断对错)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判断对错)7.1吨的和7吨的一样重..(判断对错)8.爸爸把一块菜地的种了西红柿,种了茄子,剩下的地方种了辣椒.(判断对错)三、选择题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之和是长方体棱长总和的()A. B. C.2.在下面分数中,不是最简分数的是()A. B. C.3.若是假分数,a和b都是不为0的整数,则b与a的关系是()A.小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4.把的分母乘7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A.乘4 B.除以4 C.加上245.下面的数在直线上能与用同一个点表示的是()A.0.375 B.0.25 C.0.56.明明、红红和兰兰朗诵同一篇课文,明明用了小时,红红用了小时,兰兰用了小时,读得最快的是()A.明明 B.红红 C.兰兰7.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A. B. C.四、计算题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3.通分.和,和,和.4.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1 1.45 0.75.五、解答题1.售货员把5千克糖平均装成12袋.每袋占总货量的几分之几?每袋糖重多少千克?2.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小队7人采集了8千克,第二小队6人采集了7千克.哪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得多?3.四(1)班的优秀学生进行照相,4人一组或5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批学生至少有多少人?4.把一块长75m、宽60m的长方形土地平均分成边长是整米数的正方形土地,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米?可以分成多少块?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答案】;;;2;.【解析】(1)把整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2)根据图示,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相等,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3)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5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4份,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4)把第三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5份,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是2或.解:根据分析,可得.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和应用,要熟练掌握.2.一箱苹果吃去了,是把看成单位“1”.【答案】这箱苹果.【解析】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即分数“的”字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进行解答即可.解:一箱苹果吃去了,吃去的是这箱苹果的,是把“这箱苹果”看成单位“1”.故答案为:这箱苹果.【点评】此题考查了判断单位“1”的方法,应注意灵活运用.3.一块3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块菜地的,每份是公顷.【答案】,.【解析】求每份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的是分率;求每份的公顷数,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3公顷,求的是具体的数量;都用除法计算.解:1÷8=3÷8=(公顷)答:每份占这块菜地的,每份是公顷.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得是具体的数量还是分率,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4.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答案】,,、、、、.【解析】分子小于分母的数为真分数,分子分母不含公因数的真分数就是最简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数为假分数;据此得解.解: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利用最简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5.= ÷ === (填小数)【答案】3,5,25,9,0.6.【解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子、分母都乘3就是;都乘5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此步答案不唯一);3÷5=0.6.解:=3÷5===0.6.故答案为:3,5,25,9,0.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小数、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即可解答.6.7个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答案】,15.【解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11份,每份是,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母是11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表示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最小的质数是2,2=,即2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还需要再添上22﹣7=1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解:7个是,再添上1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故答案为:,15.【点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分数(a、b均不为零),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a是分数单位的个数.7.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是和.【答案】8,24.【解析】首先要知道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如何求得的,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积,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因数的积,所以用最小公倍数除以最大公约数就得到了两个数的独有因数的积,并且两个数的独有因数应该是互质的.解:因为24÷8=3,3分解成两个互质的数有两种情况即1和3,所以这两个数有几种情况:8×1=8、24×1=24(符合题意),8×3=24、24×3=72(不符合题意).答:这两个数是8和24.故答案为:8,24.【点评】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题关键是:最小公倍数除以最大公因数就得到了两个数的独有因数的积,并且两个数的独有因数应该是互质的.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分数.650mL= L125cm2= 1 dm2375g= kg2时36分= 时.【答案】;1;;2.【解析】(1)根据1l=1000ml,用650除以1000即可;(2)根据100cm2=1dm2,用125除以100即可.(3)根据1kg=1000g,用375除以1000即可.(4)分换算成小时,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60.解:根据分析,可得:650mL=L125cm2=1dm2375g=kg2时36分=2时.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时间、质量、面积、容积单位间的换算,注意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以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单位间的进率.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20.67.【答案】>,>,=,<.【解析】在分数中,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则分数值越大.所以,;2=;=0.<0.67.解:>>2=<0.67故答案为:>,>,=,<.【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方法比较.10.在下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直线下面填带分数.【答案】;1;2;.【解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几份就是5分之几,然后再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二、判断题1.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它的分数单位;据此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就表示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就越多,所以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解: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及其分数单位的意义,明确: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2.如果一个分数是最简分数,那么它的分子和分母就没有公因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最简分数的意义为: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为最简分数,即最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公因数1.所以如果一个分数是最简分数,那么它的分子和分母就没有公因数是错误的.解:根据最简分数的意义可知,最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公因数1.所以如果一个分数是最简分数,那么它的分子和分母就没有公因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最简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与应用.3.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数单位的意义为: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据此判断.解:由于题目中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成,所以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单位意义的理解与应用.4.一个分数约分后,它的大小不变,但分数单位却变大了..(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据此可知:一个分数约分后,它的大小不变,分母变小了,分母变小分数单位就变大了,举例说明更好理解.解:=,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所以一个分数约分后,它的大小不变,但分数单位却变大了这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约分的意义.5.如果b是a的2倍(a≠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判断对错)【答案】×【解析】a、b必须是不为0的自然数,b是a的整数倍,求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为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由题意得,b÷a=2(a≠0),a、b如果是0.2和0.4不是自然数,则不存在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部位0的自然数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为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判断对错)【答案】√【解析】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可以正确进行作答.解: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故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7.1吨的和7吨的一样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别计算出1吨的和7吨的是多少,用乘法,然后比较积的大小,即可得解.解:1×=(吨),7×=(吨),计算结果相等,所以1吨的和7吨的一样重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积的分子分母都相同,所以大小相等.8.爸爸把一块菜地的种了西红柿,种了茄子,剩下的地方种了辣椒.(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将这块地总面积当作单位“1”,种了西红柿,种了茄子,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种这两种菜的面积共占总面积的+=1,即种这两种菜的面积正好是这整块地的面积,没有余的地了,所以没有剩下的地方种辣椒了.解:+=1即种这两种菜的面积正好是这整块地的面积,没有余的地了,所以没有剩下的地方种辣椒了.故答案为:×.【点评】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种这两种菜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三、选择题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之和是长方体棱长总和的()A. B. C.【答案】B【解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所以长、宽、高的和是棱长总和的四分之一.据此解答.解:因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所以,长、宽、高的和是棱长总和的四分之一.答:相交于同一顶点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之和是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的灵活运用.2.在下面分数中,不是最简分数的是()A. B. C.【答案】A【解析】在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为最简分数.据此分析即可.解:由于2与8公因数有2与1,所以不是最简分数.由于11与13,7与24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是最简分数.故选:A.【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有几个,然后确定.3.若是假分数,a和b都是不为0的整数,则b与a的关系是()A.小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答案】C【解析】根据假分数的意义,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若是假分数,a和b都是不为0的整数,a 大于或等于b.解:若是假分数,a和b都是不为0的整数,则b与a的关系是:a大于或等于b.故选:C.【点评】此题是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假分数的意义.根据假分数的意义即可判定.4.把的分母乘7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A.乘4 B.除以4 C.加上24【答案】C【解析】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可以正确进行作答.解:把的分母乘7后,分母扩大了7倍,要使原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也应该扩大7倍,即4×7=28,也就是加上28﹣4=24.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面的数在直线上能与用同一个点表示的是()A.0.375 B.0.25 C.0.5【答案】B【解析】根据在直线上能与用同一个点表示的是数都是相等的数,所以就看看哪个数和即可解答.解:=1÷4=0.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相等的数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6.明明、红红和兰兰朗诵同一篇课文,明明用了小时,红红用了小时,兰兰用了小时,读得最快的是()A.明明 B.红红 C.兰兰【答案】A【解析】因三人用的时间都是用分数表示的,且单位是小时,可把它们化成以分钟做单位的数,再把三个人用的时间进行比较,谁用的时间最少则读得最快.解:小时=8分钟,小时=10分钟,小时=18分钟,8分钟<10分钟<18分钟,所以明明读的最快.故选:A.【点评】本题的重点是先把小时数化成分钟数再进行比较.7.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A. B. C.【答案】C【解析】在这里是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其中有5份涂阴影,也就是5个,即.解: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时,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四、计算题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答案】2,1,7,9.【解析】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是分子除以分母,商为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解:=2;=1;=7;=9.故答案为:2,1,7,9.【点评】此题是考查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答案】========【解析】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为最简分数,本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题目中的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即可.解:========【点评】在将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时,要注意确定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3.通分.和,和,和.【答案】见解析【解析】通分:使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但不改变原数大小的过程.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解:和,====和,===和===【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4.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1 1.45 0.75.【答案】①=79÷100=0.79②=17÷20=0.85③1==12÷7≈1.71④1.45=⑤0.75=【解析】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数.解:①=79÷100=0.79②=17÷20=0.85③1==12÷7≈1.71④1.45=⑤0.75=【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关键是掌握互化的方法.五、解答题1.售货员把5千克糖平均装成12袋.每袋占总货量的几分之几?每袋糖重多少千克?【答案】占总货量的.每袋糖重千克.【解析】(1)求每袋占总货量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求的是每一份占的分率;(2)求每袋糖重多少千克,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5千克,表示把5千克平均分成12份,求的是每一段的具体的数量;都用除法计算.解:1÷12=5÷1=(千克)答:每袋占总货量的.每袋糖重千克.【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得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2.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小队7人采集了8千克,第二小队6人采集了7千克.哪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得多?【答案】第二小队【解析】先分别求出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的数量,再利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即可求得哪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得多.解:第一小队平均每人采集:8÷7=(千克),第二小队平均每人采集:7÷6=(千克),因为,,且,则;所以第二小队平均每人采集的多.答:第二小队平均每人采集的多.【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两队平均每人的采集量,再利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即可.3.四(1)班的优秀学生进行照相,4人一组或5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批学生至少有多少人?【答案】20人.【解析】由“4人一组或5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可知这批学生人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即求4和5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解:4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4×5=20答:这批学生至少有20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是互质数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4.把一块长75m、宽60m的长方形土地平均分成边长是整米数的正方形土地,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米?可以分成多少块?【答案】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最长是15米,可以分成20块.【解析】根据长方形长75m,宽60m,要把它正好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最大可以是多少米,只要求出75、6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即可;用原来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小正方形的面积,求出最少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解决问题.解:75=3×5×5,60=2×2×3×5,所以75、60的最大公约数是:3×5=15,因此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最大可以是15米.(75×60)÷(15×15)=4500÷225=20(块)答: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最长是15米,可以分成20块.【点评】本题考查了公因数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出正方形土地的边长的最大值即75、60的最大公约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huǐmièbùkěgūliàng jǔshìwén míng zhòng xīng gǒng yuèjīn bìhuīhuáng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diàn táng tíng tái lóu géxiàng zhēng fǎng zhào shīqíng huàyìjiàn zhù殿堂亭台楼阁象征仿照诗情画意建筑màn yóu tiān nán hǎi běi bǎo lǎn fēng jǐng míng shèng jìng jièhóng wěi 漫游天南海北饱览风景名胜境界宏伟qízhēn yìbǎo bówùguǎn tǒng tǒng bān yùn xiāo huǐzuìzhèng奇珍异宝博物馆统统搬运销毁罪证fèng mìng máo dùn hóu lóng奉命矛盾喉咙二、交流平台。

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如,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如,通过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如,读出《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痛惜)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壮志豪情)。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答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答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3B. 4C. 5D. 6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12B. 32C. 24D. 483.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圆形4. 24÷3=()A. 6B. 8C. 10D. 125.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1B. 12C. 14D. 15二、判断题1. 5+5=10 ()2. 3×4=12 ()3. 9是偶数()4. 16是4的倍数()5. 1米=100厘米()三、填空题1. 7+8=()2. 15-9=()3. 6×6=()4. 36÷6=()5. 1米=()厘米四、简答题1. 请写出3个3的倍数。

2. 请写出3个5的倍数。

3. 请写出3个偶数。

4. 请写出3个奇数。

5. 请写出3个质数。

五、应用题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小红有20元钱,她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5元,她还剩下多少元钱?4. 一个圆形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5. 有一箱苹果,里面有18个,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六、分析题1. 请用文字描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2. 请用文字描述,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七、实践操作题1. 请用纸和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0厘米。

2. 请用尺子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形,直径为15厘米。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 设计一个自动贩卖机,能够接收硬币,并按照用户的选择提供相应的商品。

3. 设计一个密码锁,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正确密码打开。

4. 设计一个温度控制器,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调节加热或制冷。

五年级语文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一单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林2. 《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谁?A. 老舍B. 巴金C. 朱自清D. 冰心3. “瓜熟蒂落”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什么的?A. 事情到了阶段自然成功B. 事情提前完成C. 事情中途失败D. 事情没有任何进展4.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A. 大小B. 高低C. 红蓝D. 前后5. 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B. 他每天都起得很早。

C. 他喜欢看书。

D. 他是一名教师。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是说人都会犯错误。

()3. 《少年闰土》的作者是鲁迅。

()4.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说要坚持不懈。

()5. 《山居秋暝》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白鹭》一文的作者是______。

2. “______,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

3. “______,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名言。

4. 《将相和》这个故事讲述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

5. “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的名句。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的意思。

3. 请简述《少年闰土》的故事情节。

4. 请解释“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意思。

5. 请简述《山居秋暝》这首诗的意境。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造句。

2. 请用“水滴石穿”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海内存知己”这个成语造句。

4. 请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个成语造句。

5. 请用“瓜熟蒂落”这个成语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少年闰土》中闰土的人物形象。

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说一说下面的事件有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的.2.在下面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袋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大,袋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小.二、解答题1.转盘游戏,在圆盘上按要求涂上红色、蓝色和黄色.(1)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3)旋转后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小.(4)旋转后指针不可能停在黄色区域.2.口袋里有7个黄球和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些?3.从下面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同吗?如果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不相同,那么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些?4.下面这个转盘被平均分成了8份.(1)指针旋转后,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指针旋转后,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小?5.如图,小亚旋转指针,小巧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如果小巧猜对了,小巧获胜;如果小巧猜错了,小亚获胜.(1)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2)小巧一定会输吗?(3)现在有以下四种猜数的方法,对双方都公平的方法是和.A.2的倍数B.3的倍数C.大于6的数D.不大于6的数.6.小胖和小丁丁用以上的9张数字卡片玩游戏:如果摸到单数小胖赢,如果摸到双数小丁丁赢.(1)摸到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双数的可能性大?(2)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你觉得怎样才能保证游戏公平?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7.同时掷出两个数点块,掷得的两个点数之和中,哪个点数和出现的可能性最大?8.小巧、小亚、小丁丁和小胖四个人去爬山,由于山路狭小,他们排成一列上山.他们的位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9.有四张数字卡片:(1)从这四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就能拼出一个两位整数.用这四张数字卡片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请你分别写出这些不同的两位数.(2)从这四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有多少种可能?这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10.下面是苗苗小学周一的菜谱,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一份主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三、选择题1.依次掷两枚完全相同的硬币,出现“两个正面朝上”和“一正一反”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相比()A.一正一反的可能性大B.两个正面都朝上的可能性大C.可能性相等2.中国女排和俄罗斯女排进行比赛.每队都有6人,如果每个队员和对方的所有队员握一次手,那么两队队员一共握了()次手.A.21B.36C.48D.72全国五年级小学数学单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说一说下面的事件有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的.【答案】【解析】“一定”表示确定事件,“可能”表示不确定事件,“不可能”属于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由此进行依次分析:(1)地球绕太阳公转,属于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2)明年冬天会下雪,属于不确定事件中的可能性事件;(3)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属于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4)一颗有“1~6”数字的骰子,无论投多少次,出现数字“8”,属于确定事件中的不可能事件;(5)从上面图中的6张牌中任意摸一张,可能摸到红桃A,属于不确定事件中的可能性事件;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应结合实际进行解答.2.在下面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袋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大,袋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小.【答案】A,C.【解析】A袋子里3个绿球,1个红球,B袋子里3个红球1个绿球,C袋子里4个红球1个绿球,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利用绿球的数量除以全部球的个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袋子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1÷(3+1)=1÷4=;B袋子里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1÷(1+3)=1÷4=;C袋子里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1÷(1+4)=1÷5=>答: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A袋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大,C袋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最小.故答案为:A,C.点评:本题也可以根据根据可能性的求法,也就是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求出可能性的大小,再比较.二、解答题1.转盘游戏,在圆盘上按要求涂上红色、蓝色和黄色.(1)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3)旋转后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小.(4)旋转后指针不可能停在黄色区域.【答案】(1)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3)旋转后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小.(4)旋转后指针不可能停在黄色区域.【解析】转盘上一共是8份:(1)要求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红色5份,黄色2份,蓝色1份;(2)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那么各是2份即可;(3)旋转后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小,可以让红色4份,黄色3份,蓝色1份;(4)旋转后指针不可能停在黄色区域,红色4份,蓝色4份;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旋转后指针停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3)旋转后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小.(4)旋转后指针不可能停在黄色区域.点评: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在转盘上涂色即可,注意答案不唯一.2.口袋里有7个黄球和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些?【答案】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些.【解析】求摸球的可能性,用所求颜色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据此再比较可能性大小即可.解答:解: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7÷(7+3)=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3÷(7+3)=答: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能性的求法,解答此题应根据可能性的求法: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进而得出结论.3.从下面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同吗?如果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不相同,那么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些?【答案】红球.【解析】因为口袋里3个红球,2个黄球,红球的个数多于黄球的个数,所以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解答:解:因为3>2所以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故答案为:红球.点评:本题也可以根据根据可能性的求法,也就是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求出可能性的大小,再比较.4.下面这个转盘被平均分成了8份.(1)指针旋转后,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指针旋转后,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小?【答案】(1)指针旋转后,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指针旋转后,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小.【解析】因为转盘上有一块红色,三块黄色,四块蓝色,所以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小.解答:解:因为4>3>1所以(1)指针旋转后,停在哪一种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指针旋转后,停在哪一种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小.点评:本题也可以根据根据可能性的求法,也就是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求出可能性的大小,再比较.5.如图,小亚旋转指针,小巧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如果小巧猜对了,小巧获胜;如果小巧猜错了,小亚获胜.(1)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2)小巧一定会输吗?(3)现在有以下四种猜数的方法,对双方都公平的方法是和.A.2的倍数B.3的倍数C.大于6的数D.不大于6的数.【答案】(1)这个游戏规则不公平.因为乙猜对的可能性时,猜错的可能性是,即甲胜的可能性大于乙胜的可能性,<这个规则不公平.(2)只是小巧胜的可能性小一些,小亚胜的可能性大一些,并不一定小巧一定会输,小亚一定会胜.(3)A,D【解析】(1)这个转盘被平均分成10份,每份1个数字,小亚转动指针,小巧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如果猜对了,小巧获胜,如果乙猜错了小亚获胜,小巧猜对的可能性时,猜错的可能性是,即小亚胜的可能性大于小巧胜的可能性,这个规则不公平.(2)只是小巧胜的可能性小一些,小亚胜的可能性大一些,并不一定小巧一定会输,小亚一定会胜.(3)1~10中2的倍数有2、4、6、8、10,不是2的倍数有1、3、5、7,规则公平;3的倍数有3、6、9,不是3的倍数有1、2、4、5、7、8,显然不公平;大于6的数有7、8、9、10,小于6的数有1、2、3、4、5,不公平;不大于6的数有1、2、3、4、5,大于6的数有7、8、9、10,规则公平.解答:解:(1)这个游戏规则不公平.因为乙猜对的可能性时,猜错的可能性是,即甲胜的可能性大于乙胜的可能性,<这个规则不公平.(2)只是小巧胜的可能性小一些,小亚胜的可能性大一些,并不一定小巧一定会输,小亚一定会胜.(3)现在有以下四种猜数的方法,对双方都公平的方法是:小巧猜对是2的倍数则胜,错则小亚胜;小巧猜对不大于6的数胜,猜错小亚胜.故答案为:A,D.点评:要想游戏规则公平,双方出现的概率必须相同,当然出现的概率小的不一定会输,大的小一定会胜,只是可能性大或小.6.小胖和小丁丁用以上的9张数字卡片玩游戏:如果摸到单数小胖赢,如果摸到双数小丁丁赢.(1)摸到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双数的可能性大?(2)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你觉得怎样才能保证游戏公平?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答案】(1)摸到单数的可能性大;(2)这个游戏不公平,要想保证游戏公平,就要双方的机会均等,拿掉一个单数即可.【解析】看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主要看双方是否具有均等的机会,如果机会是均等的,那就公平,否则,则不公平;因为1、2、3、4、5、6、7、8、9这9张卡片中,单数有1、3、5、7、9一共有5个,双数有2、4、6、8,一共有4个,5>4,摸到单数的可能性大,因为双方的机会不是均等的,这个游戏不公平,要想保证游戏公平,就要双方的机会均等,拿掉一个单数即可.解答:解:(1)因为1、2、3、4、5、6、7、8、9这9张卡片中,单数有1、3、5、7、9一共有5个,双数有2、4、6、8,一共有4个,5>4,摸到单数的可能性大;(2)这个游戏不公平,要想保证游戏公平,就要双方的机会均等,拿掉一个单数即可.点评:本题考查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就要计算每个参与者取胜的可能性,可能性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解决此题关键是看1~9中单数和双数的个数是解题的关键.7.同时掷出两个数点块,掷得的两个点数之和中,哪个点数和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答案】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数是7.【解析】根据题意,列举得到点数和的所有可能的情况,可得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数.解答:解:列表得:所以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两个点数之和为7的有6种情况最多,所以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数是7,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数是7.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求可能性大小的比较,利用只要总情况数目相同,谁包含的情况数目多,谁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也成立;若包含的情况相当,那么它们的可能性就相等.8.小巧、小亚、小丁丁和小胖四个人去爬山,由于山路狭小,他们排成一列上山.他们的位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答案】他们的位置一共有24种不同的排法.【解析】四个人排成一列去爬山共有4个位置,首先安排排头位置,有4种排法;然后再排第二位置,有3种排法;再排第三位置,有2种排法,最后安排队尾,有1种排法;根据乘法原理可得一共有4×3×2×1=24(种)排法,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3×2×1=24(种)答:他们的位置一共有24种不同的排法.点评:本题需要用乘法原理去考虑问题即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9.有四张数字卡片:(1)从这四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就能拼出一个两位整数.用这四张数字卡片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请你分别写出这些不同的两位数.(2)从这四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有多少种可能?这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答案】(1)12个不同的两位数;分别是12,13,14,23,24,34,41,31,21,42,43,32;(2)数字之和有5种可能;这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分别是3,4,5,6,7.【解析】(1)第一步先从四张数字卡片中选一个放在十位上有4种选法;第二步再从剩下的3张中选一张放在个位上有3中选法;则一共能组成4×3=12个不同的两位数;分别是12,13,14,23,24,34,41,31,21,42,43,32;(2)从这四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1+2=3,1+3=4,1+4=5,2+3=5,2+4=6,3+4=7,所以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有5种可能;这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分别是3,4,5,6,7.解答:解:(1)一共能组成4×3=12个不同的两位数;分别是12,13,14,23,24,34,41,31,21,42,43,32;(2)从这四张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1+2=3,1+3=4,1+4=5,2+3=5,2+4=6,3+4=7,所以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有5种可能;这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分别是3,4,5,6,7.点评:(1)本题考查了乘法原理即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2)利用列举的方法,把所有的可能写出了,注意不能重复和遗漏.10.下面是苗苗小学周一的菜谱,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一份主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答案】一共有18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解析】从有3种素菜中选一种有3种选法;从3种荤菜中选一种有3种选法;从2种主食中选一种有2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可得共有:3×3×2=18(种);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3×3×2=18(种);答:一共有18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点评:本题需要用乘法原理去考虑问题即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三、选择题1.依次掷两枚完全相同的硬币,出现“两个正面朝上”和“一正一反”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相比()A.一正一反的可能性大B.两个正面都朝上的可能性大C.可能性相等【答案】A【解析】先用列举法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根据可能性的求法: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即可.解答:解:投掷硬币,共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4种可能性,出现“两个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4=,而出现“一正一反”可能性是:2÷4=因为,所以这两种情况中,一正一反的可能性较大.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可能性的求法: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进而得出结论.2.中国女排和俄罗斯女排进行比赛.每队都有6人,如果每个队员和对方的所有队员握一次手,那么两队队员一共握了()次手.A.21B.36C.48D.72【答案】B【解析】如果每个队员和对方的所有队员握一次手,则中国女排的每个队员和对方的所有队员共握6次手,每队都有6人,共握手6×6=36次.解答:解:6×6=36(次)答:两队队员一共握了36次手.故选:B.点评:本题需要用乘法原理去考虑问题即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 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6.背诵全诗。

三、想象练习。

四、拓展学习李白的其它写景诗歌。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首诗,默写《望洞庭》。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二、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3.检测朗读。

三、了解白诗人生平。

四、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

1.教师范读,划出节奏。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五、欣赏朗读诗歌。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默写诗歌。

第三课时1.学习《忆江南》。

2. 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三、了解诗人的生平。

四、了解词的特点。

五、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5. 指导背诵《忆江南》六、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七、作业: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板书:鸟飞云去独坐敬亭山不厌敬亭山湖光秋水潭面无风望洞庭山水翠一青螺日出江水红胜火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2.桂林山水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1.同学们,广西桂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

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

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

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4. 小结过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

这山水怎样完美地形成了天下奇美之画?读第4自然段。

5.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比喻句,了解“画卷”指的是桂林的山水。

文中的画卷是什么样子的?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了解第一、四自然段与中间两段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背诵第1、4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了解到桂林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

二、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课件)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件)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三、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 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四、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

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背诵第2、3自然段。

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