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课件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课件
重物上升的高度。) 任何实际机械的机械效率η‹1 且η是一个没有单位的量。
斜面
η = W有 W总
η
=
Gh FL
η=Gh/(Gh+fL)
定滑轮 动滑轮
η = Gh FS
=
Gh Fh
=G F
η=
Gh FS
=
Gh F2h
=
G 2F
滑轮组
η=
Gh FS
=
Gh Fnh
=
G nF
重点复习
一、画杠杆力臂的方法(三步骤): (1)找支点。 (2)画线(力的作用线)。 (3)定距离(力臂的长)。 注意:
F1
L1
C
B
OA
跟踪练习
3.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是一个杠杆,由图可
知它的支点在___C__点,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
个__省__力__杠杆(“省力”或“费力”),并在图 中画出动力臂。
F L1
A BC
三、滑轮组
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拉 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F n1(G物+G轮)
(4) 左侧钩码组左移一格。
跟踪练习
1.将一圆锥体推上台阶,现分别在A、B、C点用
力,力的方向如图,则最小的推力是( B)
A、FA
B、FB C、FC
A B C
D、一样大
跟踪练习
2.O为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个球,AO=OB=CB,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 动力F1的力臂L1,并标出F1的方向。
单 机
滑轮 动滑轮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可改变动力方向 实质: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复习课(4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复习课(40张PPT)

次数
1 2 3 4 5 6
动力 F1/N
阻力 F2/N
动力臂 l1/m
阻力臂 l2/m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② 获取实验数据; ③ 归纳结论。
实验 阻力 阻力臂 阻力×阻力 动力 动力臂 l1/m 次数 F2/ N l2/ m 臂F2l2/N· m F1/N 1 1 0.15 2 1 0.15 0.15 1.5 0.10 3 3 0. 05 4 5 6 1.5 0.2 0.3 1 2 3 0.3 0.15 0.1 动力×动力 臂F1l1/N· m 0.15 0.15 0.15 0.3 0.3 0.3
练一练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分别是F1、F2、F3,则( D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F1 甲 F2 乙 F3 丙
三、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 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 时才会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问题: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避 免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A O
C
B
3.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 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B )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 L1 O F1 F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2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L3 F3 L2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

专题二 滑轮
考点6:辨认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a 〕
【基础盘点】 1.滑轮:周边有___槽_____,能绕_固__定__转__轴_ 转动的轮
子,是一种变形的__杠__杆____。
2.滑轮的类型 (1)定滑轮(图甲):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动滑轮(图乙):使用时,转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简单机械复习课
专题一 杠杆
考点1: 指认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a 〕
【基础知识】 1.杠杆的定义:一根__硬__棒____能够在___力_____的作用下围
绕着一个__固__定__点__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__支__点___O,__动__力___F1,___阻__力___F2,
变__力__的__方__向 。 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等__臂___杠杆,其支点在轴
上,力臂等于半径。 3.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___省_____一半力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___2_____倍的杠
杆,其支点在动滑轮边缘与悬绳相切的一点。动力 臂和阻力臂分别等于轮的___直__径___和__半__径____。
__垂__足____的距离即为力臂。
【深化理解】 3.(2012盐城) 如图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力
F1的力臂。
解析 过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则垂线段即 为力臂L。
专题一 杠杆
考点3:描述杠杆平衡的条件〔 b 〕
【基础盘点】 1.杠杆平衡条件
___动__力___×__动__力__臂__=___阻__力___×__阻__力__臂__, 即:F1·L1=F2·L2 比例形式: F1/F2=L2/L1 2.当杠杆达到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 是阻力的_几__分__之__一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PPT课件
1、杠杆的平衡状态: 静止或缓慢的匀速圆周转动。 【思考】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猜想】 力大则对应力臂要小,力小则对应力臂要大
25
实验设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 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测量的物理量: 力、力臂
讨论: 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
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
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 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0
交流与评估:
1、若弹簧测力计不再竖直方向上拉会怎么样?
AB o
31
c l1
AB
无法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此
时l1<OA)
32
2、为何需要记录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什么? 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性规律,避 免偶然性
33
例题:课本P78
8
一、杠杆: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 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 杠杆
共 有力的作用
同 特
绕一固定点转动
点 硬棒
9
1、满足杠杆的条件(两个): (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2、说明: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 弯曲的,但必须是硬的,即使用时不变 形。
10
钢丝钳
杆秤
瓶盖起子
道钉撬
火钳
34
三、杠杆的分类
由 F1L1=F2L2
F1
O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L1 〉L2 ∴F1〈 F2 这是省力杠杆
F2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35
省力杠杆的特点
A’
O
Ah
F1 B’ SB=4Fh1
F2 F2
省力,费距离
举例生活中省力杠杆(4种以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50张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50张ppt课件

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4)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②提升的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③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延伸]绕绳方法和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科学方法概览
图12-T-10
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解析] (1)图示实验三幅图中左边钩码个数和力臂都不变,但右边随着钩 码个数的减少,力臂在变大。可知重力越大,其力臂越小,即甲同学猜 想正确。 (2)实验时应将弹簧测力计钩沿倾斜方向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会 发现: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 离,故可判断这个结论错误。
效率η
12
0.1
0.9
0.3
24
0.1
1.6
0.3
83%
32
0.1
0.7
0.5
57%
42
0.2
0.7
1.0
57%
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η__=_WW_有 总_=__GFhs__。 (2)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匀_速__拉动弹簧 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3)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7_4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c__(选填“a”“b”或 “c”)图做的。
阻力/N 1.0 1.5 2.0
阻力臂/m 0.1 0.1 0.15
本章核心素养提升
(3)小明又用如图12-T-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在图中画出拉 力F的力臂;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是__2__N。(一个钩码重0.5 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沿斜 面拉

F/N
斜面 长
s/m
有用 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η/%
1 20° 木板 5 0.27 3.5 0.8 1.35 2.80 48.2
2 30° 木板 5 0.40 4.3 0.8 2.00 3.44 58.1
3 40° 玻璃 5 0.51 4.2 0.8 2.55 3.36 75.9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此类型题目主要考查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用具属于哪种杠杆、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以及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多以填空 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情势出现。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例1 如图12-T-1所示的吊车,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 点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 臂垂直。下列关于这个吊车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使用这种吊车,好处是可以省力 B.使用这种吊车,好处是可以少做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慢慢变大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慢慢变小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针对训练】 1 如图12-T-2所示,小丽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
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 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 B )
___费___力、 省距离
不省力、 不费力
应用举例 撬棒、铡刀、动 滑轮、羊角锤、钢 丝钳、手推车、花
枝剪刀 缝纫机踏板、起 重臂、筷子、理发 剪刀、钓鱼竿
天平、定滑轮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一个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___静__止__不__动___或匀速转动。 (2)调节平衡:测量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____水__平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①排除杠杆自重的影 响;②方便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3)探究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__×__动__力__臂__=__阻__力__×__阻__力_。臂用公式表示为_____F_1_l1_=__F_2_l2__或 _______FF_1_2=___ll2_1____。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  课件(共29张PPT)
特殊值法 原来平衡:4G2L=2G4L 极限法 假如右端烧完,左端还有
燃烧1G: 3G2L> G4L
【同步训练】如图大小不同的小球在杠杆的两边,保持杠杆平衡,若同 时以相同速度向支点运动,则杠杆的__左_端将翘起。
例 一块截面积为矩形ABCD的均匀金属块重 2 000 N,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将它置于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若在A点用力F抬起金属块的一
长木板、小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⑵实验过程:
①测量小木块的重力,记录数据; ②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 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木块上升的高度h。
③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②。
⑴实验装置:
F S
h
4、记录表格:
斜面倾 木块重量 斜面高度 拉力 斜面长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B.10N和18N
C.18N和1ON
D.20N和20N
重点4:滑轮与滑轮组的应用
17. (2019自贡)如图Z12-23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 为20 N、10 N,滑轮和绳子的重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 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 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B)
A.F=20 N B.F=10 N C.F=5 N D.F=30 N
0.3 3 3 0.1 1.7
0.3
0.51
58.8%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实.条验件2 :物重一定
F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W总= W有+W额
W有 Gh
F
W总 Fs
结论: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知识点1:杠杆杠杆是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

杠杆包括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支点表示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动力臂表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表示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力臂的画法是作用点到力作垂线,用带双箭头的实线表示。

知识点2: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知识点3:杠杆的分类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L1>L2,F1<F2,能够省力但费距离,例如起瓶器、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

费力杠杆的特点是L1<L2,F1>F2,费力但省距离,例如人的前臂、镊子、筷子、火钳、理发剪刀、钓鱼杆、船桨等。

等臂杠杆的特点是L1=L2,F1=F2,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例如天平、杆秤、案秤等。

判断是省力杠杆或者费力杠杆的方法是比较力臂长短、比较力的大小和比较距离的长短。

知识点4:定滑轮滑轮是变形的杠杆,使用时轮轴固定不变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于理想的定滑轮,若不计轮轴间摩擦,则拉力F等于重力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等于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知识点5: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本文介绍了简单机械中的三种重要的机械:动滑轮、滑轮组和轮轴以及斜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杠杆
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支点)、二力(动力、阻力)、两力臂(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2)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
(3)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4)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5)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补充:
(1)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2)力臂的画法:作用点到力作垂线,用带双箭头的实线表示。

知识点2:杠杆平衡
1.概念: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达为:F1L1=F2L2。

知识点3: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其特点是L1>L2,F1<F2,省力但费距离。

举例:起瓶器、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
2.费力杠杆:其特点是L1<L2,F1>F2,费力但省距离。

距离:人的前臂、镊子、筷子、火钳、理发剪刀、钓鱼杆、船桨等。

3.等臂杠杆:其特点是L1=L2,F1=F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举例:天平、杆秤、案秤等。

(通俗的讲:省事的大多是费力的,比如吃饭的筷子,火钳等;省气的大多是省力杠杆,比如钢丝钳等。


4.判断是省力杠杆或者费力杠杆的方法:
(1)比较力臂长短。

(2)比较力的大小。

(3)比较距离的长短。

知识点4:定滑轮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1.概念:使用时轮轴固定不变的滑轮叫定滑轮。

2.实质:等臂杠杆。

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对理想的定滑轮:若不计轮轴间摩擦,则拉力F=G物。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等于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知识点5:动滑轮
1.概念:使用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理想的动滑轮:若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拉力F=1/2G物;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G物 + 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或v G)
知识点6:滑轮组
1.概念: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理想的滑轮组:若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
拉力F=1/n 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F=1/n(G物 + 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
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

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 + G动)/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知识点7:轮轴和斜面(其他简单机械)
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轮与轴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
特点:当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轮轴为省力杠杆;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力杠杆。

举例:门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等。

2.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距离比和力比都取决于倾角: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越大,但费距离;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大,斜面较短,则省力越小,但省距离。

举例:盘山公路、搬运滚筒、斜面传送带等。

补充:在不计算任何阻力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100%,如果摩擦力很小,则可达到很高的效率。

即用F1表示力,s表示斜面长,h表示斜面高,物重为G。

不计无用阻力时,根据功的原理,可得:F1s=Gh。

知识点8: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
(1)概念:达到一定目的必须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

(2)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用W额表示。

(2)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
(1)概念: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2)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P总t
斜面:W总=fL+Gh=FL
知识点9:机械效率
1.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总
斜面:η=W有用/W总=Gh/FL (G为物重,h为斜面竖直高度,F为拉力大小,L为斜面长度。

) 定滑轮:η=W有用/W总=Gh/FS= Gh/Fh=G/F
动滑轮:η=W有用/W总=Gh/FS= Gh/F2h=G/2F
滑轮组:η=W有用/W总=Gh/FS= Gh/Fnh=G/nF
3.补充:
(1)机械效率是个无量纲的单位。

(2)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举例: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3)大量实验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4)例题: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
答:虽然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使用机械有许多好处:
a.使用机械可以改变动力的大小、方向和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b.使用机械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
c.使用机械还可以比较方便地完成人们不便直接完成的工作.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若有用功不变,可以通过减小额外功,(减少机械自重,减少机械的摩擦)来增大机械效率。

举例:用轻便的塑料桶打水。

(2)若额外功不变,可以通过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举例:在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我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就是这个道理。

(3)在增大有用功的同时,减小额外功。

知识点10: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η=W有用/W总=Gh/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1)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2)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越多。

(3)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

(4)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因为重物上升的高度和绳子移动的距离的比值是固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