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水下潜艇监视系统
美海军无人潜航器发展

美海军无人潜航器发展无人潜航器(UUV)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军事用途,在未来海战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UUV利用自身的各种传感器和武器,执行远程通信中继、反潜警戒、水下侦察与监视、反水雷等一系列重要军事支援任务。
UUV在未来海战中UUV还可作为水下武器平台、后勤支持平台等装备使用。
UUV具有零伤亡、隐蔽性能强、可重复使用和性价比高的特征,可通过搭载不同类型任务载荷,完成多种使命任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支独具特色的作战力量,已经成为未来海战的“倍增器”。
美国是研究水下无人潜航器平台时间最早、装备型号最多、功能最强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引领各国水下无人平台的发展方向。
一规划2000年,美海军发布《无人潜航器主计划》第1版,明确了水下无人航行器在军事应用方面的7种使命与4 种作战的特征能力。
2002年,美海军颁布《美国海军转型路线图》,提出了加强海军新型无人飞机、水下无人潜航器等无人装备的研制和使用,以发展和运用海军持久的情报监视侦察能力、反潜战能力和反水雷能力。
2004年,美军公布的UUV 的发展规划报告中,为实现《21世纪海上力量》提出的4 种支柱能力目标,综合考虑动力能源技术、指挥控制通信自动化技术、载荷/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情况,按照优先级提出了UUV 的9 种“子支柱”能力及任务使命: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反水雷措施(MCM)、反潜战(ASW)、检查/识别、海洋学、通信/导航网络节点(CN3)、载荷投送、信息战(IO)以及时敏打击(TCS)。
美军先后发布了多版《无人系统集成路线图》。
系列文件显示了美军发展智能化AUV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007年,美海军在《2007-2032 美国无人系统集成路线图》中提出无人系统4 大关键任务需求:侦察与监视;目标识别与指示;反水雷;核生化、辐射及爆炸物侦测。
2009年,美海军在《2009-2034 美国无人系统集成路线图》中提出了5项联合能力域中无人系统需求和2 项性能发展需求。
美军水下棱镜监控中国40年

美军水下棱镜监控中国40年,切割光缆中方失查2013-10-30 15:15 来源:战略论坛战略网讯:斯诺登事件爆发以来,美国的窃听世界主要国家的丑闻此起彼伏,从遍布世界各地的陆基监听站,到飞行在别国领空的高空侦察机,再到太空中林林总总的侦察卫星,美国人的“触角”越伸越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监视窃听范围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
其中,美国海军的“水下棱镜”监听计划目标直指中国,美国海军的军事测量船、多任务核潜艇、侦察UUV等先进窃听装备游弋的可了东南沿海,五花八门的水下窃听技术专门搜集中国的军事情报,40年来中美水上“暗战”从未间断。
攻击潜艇专职窃听中国冷战结束之后,美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多被投闲置散,保护海底通信设备及乘机监听中国军事机密成为美军潜艇近年来新的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的消息,美国在冷战期间曾派遣特制潜艇进入中国港口,将国家安全局的“偷听器”安装在海底光缆上,截取从中国打出或打入的电话,做法与1970年代监听苏联电话电缆如出一辙。
当年,美国海军间谍潜艇“波尔克”号对前苏联的铜质海底电缆进行过大规模窃听,只是当时受信息存储和传输技术限制,潜艇沿海底电缆设置窃听器后必须收取窃听磁带,每隔几个月还要返回基地更换磁带,窃听效率远没有今天这般便捷高效。
1990年代初,中国的海底光缆通信迅速发展,美国海军迅速将窃听中国通信的重心从铜质电缆转向海底光缆。
由于海底光缆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钢质护套,绝大部分光缆都位于几百甚至几千米深的海底,一般埋入海床1米深,无疑给美军的窃听增加了很大难度。
但是随着各国越来越多的越洋电话、文传、数据文件及电子邮件等转由海底光缆进行传输,传统窃听手段能捕捉到的情报越来越少,美国国家安全局迎难而上,在1989年就集中军内外专家研究切开光缆、窃取光缆中所传输信息的办法,为其“棱镜”监控计划打下重要基础。
美国水下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美国水下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文章介绍了美国水下信息网络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了网络组成、分布等特点,分析了美国水下信息网络的发展趋势,对比指出了当前我国水下信息网络发展存在的差距。
标签:水下信息网络;目标探测;侦察;监视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nder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briefly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der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ga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 in China.Keywords:underwater information network;target detection;reconnaissance;surveillance1 概述未來战争将是向太空和海洋迅速延伸的立体战争,水下位势决定了水上位势,潜得越深,自身的生存能力越强,信息覆盖范围越广。
世界各军事大国和濒海发达国家正在积极从事深海战场开发,海洋空间将成为未来冲突与战争的主要场所。
各国正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水下信息网络的建设,加紧对潜艇、鱼雷和无人潜航器等水下目标的侦察监视,以求尽快掌握“制深海战场权”。
2 美国水下信息系统发展现状美国是最早提出水下网络应用概念的国家,其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美军开展了大量水下网络应用研究与试验,水下信息网络理论逐渐成熟,先后试验成功的水下信息网络功能日益完备,性能更加先进,已经具备实际作战能力,整体能力世界领先,具有代表性的有:2.1 岸基声纳监视系统(SOSUS)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部署SOSUS远程固定水声监视系统,借助于铺设在海洋底部的水听器网络发现和确定潜在敌人的导弹核潜艇的位置,查明洋区和反潜区的水下情况,为舰队提供目标信息并引导舰队进行机动反潜。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反潜战在美国海军海上作战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对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主战场由远洋转为近海,这对美国海军反潜作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反潜装备必须能够在浅海区域有效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海军针对常规潜艇在亚太地区的不断扩散,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同时重点增强了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装备体系及其特点目前,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已经构建起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海底等多维立体反潜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天基反潜预警系统、航空反潜装备系统、水面反潜装备系统、水下反潜装备系统和水下监视系统等。
天基反潜预警系统美国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发展投入大,种类多,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小型侦察卫星等。
与其他反潜预警侦察系统相比,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理国界限制的优势,但也存在易被规避且易遭到攻击的缺陷。
美国海洋监视卫星主要是“白云”卫星,至今发展了三代。
第三代卫星从2001年开始发射,目前已经有3颗第三代卫星在太空使用。
“白云”卫星为雷达卫星,采用母星和子星组成星群,单星群可精确定位目标。
多组星群组网工作,实现了全球覆盖,可连续监视潜艇目标。
美国照相侦察卫星主要是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
两者常配合使用侦测目标,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
其照相侦察卫星主要包括“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锁眼”卫星至今已发展了六代,目前主要是KH-12系列卫星。
型“锁眼”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长曲棍球”卫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部署,目前共发射了5颗,迄今尚有“长曲棍球4”和“长曲棍球5”在轨工作。
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一般负责监视港口、基地、补给停泊点等固定目标,但它们对运动潜艇的侦察能力不强。
航空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航空反潜装备系统主要由岸基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组成,其中包括P-3C反潜巡逻机、SH-60B和MH-60R舰载直升机等型号。
美巨资打造间谍潜艇窃听全球海底通信光缆(图)

美国巨资打造间谍潜艇窃听全球海底通信光缆美国海狼级第三艘“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从遍布世界各地的陆基监听站,到飞行在别国家门口的空中侦察机,再到太空中形形色色的侦察卫星,美国人的“耳朵”越来越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窃听范围内,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
如今,美国的监听网又撒向了海洋。
随着“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在2005年2月1 9日正式服役,美国将可对别国敷设在海底的光缆进行窃听。
美国人的“耳朵”在从陆地伸向太空之后,又深向了海洋。
无孔不入的监听网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担负着全球90%的语音与数据通信,就连绝密的外交电报也主要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发送,只不过进行了加密处理。
美国负责监听事宜的国家安全局经营数十年、花费巨资建立起可覆盖全球的庞大窃听网,包括设在美国本土及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的陆基监听站群,以及间谍卫星、侦察飞机、侦察舰船等。
正是依靠这些监听设备,美国几乎可以把全球的语音和数据通信一网打尽。
就连被许多国家视为最保密的海底铜线电缆越洋电话,也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尽收耳中。
据美国权威调查记者谢利索恩·塔吉和克里斯托弗·德鲁在1998年合著出版的《盲人摸象》一书披露,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美国特工就曾动用间谍潜艇“波尔克”号对前苏联太平洋沿岸的海底铜质电缆进行大规模窃听。
但潜艇沿海底电缆设置窃听器后必须每隔几个月收取窃听磁带,这样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情报往往已经过时。
美国的这一做法最终被一名间谍出卖,其窃听装置也成了莫斯科克格勃博物馆中的展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底光缆通信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原有的监听网络力不从心,渐渐变“聋”。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于1988年成功开发出海底光缆,使通信领域出现革命性的重大变革。
光纤通信技术使得成千上万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加密数据可以转换成光束,然后通过一根只有头发丝细的特殊玻璃导线传送。
美国海军目标监视系统—海上情报、监视与侦察

美国海军目标监视系统——海上情报、监视与侦察2012年06月28日作者:知远舰船是最早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情报、监视与侦察使用者之一,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海上、海里和海洋上空总是存在多种危险。
必须利用信号情报迅速探测并破译敌方的通信。
必须识别其他飞机和舰船。
必须迅速探测、跟踪和打击来袭导弹。
必须应付来自传统的潜艇或非传统的水下潜航器的水下威胁。
简而言之,舰船可能比车辆或飞机有更多的空间用于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但它要得到最好的情报、监视与侦察也需要更多的空间。
美军正在为甚至小型舰船和潜艇寻求尖端的情报、监视与侦察。
海上情报、监视与侦察必须面对诸多独特的挑战。
波音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杰夫•布朗表示,波音电子和任务系统公司在海上情报、监视与侦察领域拥有十分牢固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该公司在2010年8月收购了ARGON ST公司。
作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作战、情报、监视与侦察的一部分,波音公司为美海军几乎所有战舰提供舰上信号情报利用设备。
在成功为海军交付舰上信号情报利用设备增量E后,3年前,波音公司赢得随后的舰上信号情报利用设备增量F。
在小批量初始生产后,该公司进入了为海军战舰全速生产增量F 的阶段。
这些设备的安装需要用5年时间,之后,美海军将有130-150个平台具备舰上信号情报利用设备增量E或F。
舰上信号情报利用设备增量F系统利用最新的战场可编程门阵列、嵌入的处理和服务器网络技术获取、识别、定位和分析信号。
布朗表示,“我们还将该系统的使用延伸到我们的一些国际盟友,如澳大利亚等。
我们还在与一些美国海军最密切的海上伙伴进行谈判。
”美国海岸警卫队和美国潜艇部队一样使用着同一系统的一种变型。
波音公司了解到在濒海活动舰船市场,即在200海里范围内巡游的、进行捕鱼、拦截和搜救的船只对此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布朗指出,“他们使用着众多商业现货技术系统,同时认为他们需要尖端的情报、监视与侦察。
舰上信号情报利用设备增量F的能力满足了这一增长的需求。
美国水下传感器网络

美国水下传感器网络美国海军于1997年提出“网络中心战” 概念后,在国防部骨干路由器网的支持下,以协同作战能力网络为主体,为实现对地面、空中、太空、水面通信平台的全球点对点链接,建立起实施网络中心战的联合传感器网络,可以对陆海空实施广泛而连续的监视。
由于水下通信节点的缺失,这个强大的立体信息网无法为美国海军提供监视水下目标的能力,因而建立海底传感器网络,完备联合传感器网络功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增强海洋数据收集和水下预警能力,美国海军自1998年起持续开展了广域“海网”(Seaweb)的海底水声通信网络试验,很快证实了利用声学进行水下组网的可行性,并衍生出一系列水声网络计划和应用,展现了水声网络应用的广阔前景。
一、发展背景水下传感器网络是由布放在海底、海中的传感器节点和海面浮标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双向声链路组成的分布式、多节点、大面积覆盖水下三维区域,可以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类和压缩,并可以通过水下通信网节点以中继方式回传到陆基或海基的信息控制中心的综合系统。
美国是最早开展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国家,在最近二三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海军大力开展水下无线网络通信能力建设,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紧迫的现实需要。
濒海作战需求是水下传感器网络发展的根本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由海向陆”等国防部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美国海军的战略重点逐渐由深海向浅海转移,并制定了深化这一战略的《21世纪海上力量》和《海军转型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水下传感系统,打造海军“军队网络”的水下网络,发展“由海底到太空”的网络联通能力,从而实现对濒海战场环境及时和准确的认知。
美国海军现有水下侦测能力的不足是水下传感器网络发展的现实因素。
由于缺乏有效监视水下目标的能力,特别是面对濒海作战的探潜、反潜和猎雷需求,美国海军必然要增加水下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提高水下战场信息控制能力,扩大水声预警探测范围。
为此,美国海军大力发展水下传感器网络,将之作为防御战场和安全屏障,保卫美国的领海安全、海军部队和海上力量。
光电桅杆的奥秘[整理]
![光电桅杆的奥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451fc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4.png)
光电桅杆的奥秘在潜艇上工作的船员可能会好几个月都潜在海里,他们甚至连瞥一眼太阳光的机会都没有——通向外界的唯一窗口是控制室里潜望镜上的目镜。
潜望镜是潜艇上的基础设备,它能在战斗中或确定船只位置时提供有价值的视觉资料。
0传统潜望镜为美国海军提供了80多年的宝贵服务,但很快它就要退出舞台了。
1999年,美国海军开始建造一种没有潜望镜的新型攻击潜艇。
这种新型弗吉尼亚级潜艇将使用被称为光电桅杆的非透视成像设备来执行侦查任务。
每艘新的潜艇将装备两个光电桅杆,它们实际是由高分辨率相机组成的阵列,这些相机抓拍图像并将其送到控制室里的平板显示器上。
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供图测试中的光电桅杆,它是美国新型潜艇采用的革命性设计之一。
在本文中,您将了解到传统潜望镜的基本原理,以及光电桅杆是如何给潜艇的侦查方式带来变革的。
0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潜望镜下移”跟“潜望镜上移”这两个命令,跟我们脑海中关于潜艇的概念完全联系在一起。
这些短语我们在有关潜艇的电影里已经听到过无数次了,那些电影通常会有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景——潜艇艇长紧紧握着潜望镜的把手,密切监视着水面上敌人的一举一动。
像这样站立着观察潜望镜又被称为“与Gray Lady一起跳舞”。
美国海军供图一名海军士官在潜艇上浮前用潜望镜扫视海面周围。
光电桅杆将代替传统潜望镜。
潜望镜的基本用途是使得全体船员在潜艇潜伏在水下时仍能看到水面上的物体。
在一根垂直放置的管子顶端和底部分别放置一面成45度角的镜子,就可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这个装置的基本功能是收集图像发出的光线并将其从潜望镜顶端的镜子导向底部的镜子。
当然,现代的潜望镜要比这复杂得多。
0潜望镜可长达18米。
当一艘潜艇下潜的深度与潜望镜管长度相等时,就认为它处在潜望深度。
由于潜望镜长度的缘故,仅仅在其两端安放平面镜并不能有效地将图像从顶层窗口送到目镜。
0实际的潜望镜用平行排列的棱镜代替潜望镜管两端的平面镜。
顶端的棱镜收集图像发出的光线并将其反射,通过一系列透镜和两个占据潜望镜管全长的望远镜后到达第二个棱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水下潜艇监视系统(2015-08-24 16:51:44)
标签:
军事
Naval Facility Centerville Beach 森特维尔海滩海军设施
One of the many underwater listening stations that were part of the Sound Surveillance System (SOSUS) and the Integrated Undersea Surveillance System (IUSS), which were used to track Soviet submarines.Naval Facility Centerville Beach was commissioned on 25 March 1958. From the original compliment of ninety-five personnel and sixteen buildings, it grew to 280 personnel and twenty-four major structures. The facility was located approximately 260 miles north of San Francisco and 100 miles south of the Oregon border. It was situated on thirty-seven acres of rolling pasture land on a 320 foot cliff overlooking the Eel River Valley to the North and bordered by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West. In addition to its oper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NAVFAC Centerville Beach also marked the location of the Readiness Training Facility from 1978 to 1985. After weathering three earthquakes in 1992, NAVFAC Centerville Beach was re-terminated at NOPF Whidbey Island and decommissioned 30 September 1993 after nearly thirty-five years of dedicated service. In 1992, NAVFAC Centerville Beach survived 3 earthquakes registering 6.9, 7.0, and 7.1 on the Richter scale.
一个水下监听站,是声音监测系统(SOSUS)和综合水下监视系统(国家研究所),这是用来追踪苏联潜艇。
海军设施森特维尔海滩是委托1958月25。
从最初的赞美的九十五个人员和十六个建筑,它增长到280人员和二十四个主要结构。
该设施位于三藩北部260英里处,位于俄勒冈边境以南100英里处。
它坐落在320英尺的悬崖上,在三十七英尺的悬崖上,俯瞰着鳗鱼河河谷的北部,并与西太平洋的太平洋接壤。
除了其工作职责,navfac
森特维尔海滩也标志着战备训练设施的位置从1978到1985。
风化三地震后的1992,navfac森特维尔海滩重新被终止在nopf惠德贝岛和退役的1993九月30经过近三十五年的服务。
/subfor/cus/Pages/NAVFAC_Centerville_Beach.aspx
Wikipedia article: /wiki/SOSUS
Nearby cities: Ferndale, California, Fortuna, California, Rio Dell
Coordinates: 40°33'51"N 124°21'2"W
/reports/2013/9/Th12c-9-2013.pdf
Naval Facility Centerville Beach (site)
/737063/Naval-Facility-Centerville-Beach-site
SOSU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wiki/SO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