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离愁别绪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离别惆怅的诗句

离别惆怅的诗句

离别惆怅的诗句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4、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方干《送从兄郜》)5、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6、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陆龟蒙《别离》)7、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9、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10、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11、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李商隐《落花》)12、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3、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14、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苏武《留别妻》)15、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16、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8、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19、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张籍《蓟北旅思》)20、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21、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22、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陆龟蒙《别离》)2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24、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25、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南浦别》)26、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27、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鹊桥仙·七夕》)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关于离愁别绪的诗

关于离愁别绪的诗

关于离愁别绪的诗
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5、《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宋·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初二(2)班李梦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友人》 (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离愁别绪的古诗

离愁别绪的古诗

离愁别绪的诗句11、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流。

7、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8、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0、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11、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2、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3、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5、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温庭筠《菩萨蛮》16、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17、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18、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1、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22、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23、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24、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刘禹锡《潇湘神》25、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6、梧桐昨夜西风急27、独携长铗到天涯,浊酒寒灯夜自嗟。

断雁一声风忽起,啼鸟三匝月将斜。

信陵门外惊哀柝,梁孝台边怅落花。

此地由来传好客,不妨湖海暂为家。

2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温庭筠《梦江南》29、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30、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惟愿酒杯深。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写离别愁绪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写离别愁绪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写离别愁绪
古人写对亲人朋友的惜别思念之情,有许多感人至深的绝妙诗句,多朗读能使我们体会中国文辞之美。

例如: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写自己由皇帝变成阶下囚后,十分思念离散的嫔妾,离愁郁结心怀,如:「剪不断,理还乱」的麻丝线一样,没法排解;又如:欢乐的春天已成过去,从天堂降到人间。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写思念与离情之苦,就像梧桐雨点滴不断,令人感到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恨永远没有尽期,委婉动人。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诗中说和亲人相见很难,相别就显得更难。

因为离别的愁绪,感到春风也绵绵无力,眼前百花凋零,一派暮春情景。

诗中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古诗中的离愁别绪唐诗中的别离与离愁情感

古诗中的离愁别绪唐诗中的别离与离愁情感

古诗中的离愁别绪唐诗中的别离与离愁情感在唐代古诗中,别离与离愁是常见的情感主题。

这些古诗通过抒发思乡之情、离别之苦以及别离之痛等情感,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诗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古诗,展示了唐诗中别离与离愁情感的表达方式。

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高逼近楼顶的视角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壮丽、豪放之感。

然而,当我们以离愁别绪的情感来解读这首诗时,它也能表达出一种追求卓越、超越境界的内心情感,诗人可能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别离和离愁。

2.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铅华洗尽又一年,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门柳絮年年飞。

这首诗以季节的更迭来表达了离愁别绪,诗人凭借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思念之情延伸至人与自然的共鸣。

离别与别离都是无法避免的经历,在这首诗中,别离的悲伤同样融入到了对四季更迭的思考中。

3.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是中国古代绝世繁琐的作品之一,它叙述了古代女子杨玉环的悲惨遭遇。

诗中,杨玉环被迫离别家园,嫁给了贵族。

这种迫使也直接导致了她与家人、亲友之间的别离与离愁,清华陈寅恪曾称之为“诗理与历史一心一形”。

杨玉环的命运无法自主,成了古代社会女性群体中一部分人的缩影。

通过以上的诗歌选段,我们可以看到唐诗中别离与离愁情感的表达方式。

这些古诗深刻地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离别和离愁的感受,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抒发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这些作品通过优美的诗句、丰富的修辞手法勾勒出别离和离愁的种种面貌,使读者沉浸其中,共情古人所经历的情感历程。

唐诗中别离与离愁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与情感,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对于这些情感的关注与表达。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离情别绪的诗歌

离情别绪的诗歌

离情别绪的诗歌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4、《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5、《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送魏二》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7、《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8、《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9、《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中的离愁别绪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丽奇宝。

名家辈出,佳作如潮,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字一句都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奇观。

而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深深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令人情不自禁地与诗人产生共鸣,犹如亲临其境,与亲友挥泪而别。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些饱含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含英咀华,感受诗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意境。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后写下的早期作品之一,是一首著名的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

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

诗人以清新飘逸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沿江东下所见的壮阔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

中间两联,尤以颔联为最,气象阔大,气势飞腾。

这里的山和水,都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多姿,也反映了诗人从蜀地初到平原的喜悦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末联因江水而产生的遐想和沉思,都在这“万里送行舟”的深情祝福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前途的憧憬。

意境开阔,韵致清扬。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赠别·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首名写离筵之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啼莺声住?鬓边觑。

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蝶恋花宋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此首纯写离情,所以题曰:“早行”。

这很易使人联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

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宋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此词分三段。

一段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段写离筵与惜别之情;三段写愈行逾远,逾远逾恨。

宋欧阳修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

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

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

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

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

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生查子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首词写离别时的情景。

上片主要写晨景,只有第四句点出“别泪”,但写景的句子已把离别之情充分衬托出。

后片写临行时心绪万端,有说不完的话,而用女子叮嘱“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作结。

这两句因绿的颜色而发生联想,构思颇为巧妙。

南朝梁江总妻《赋庭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

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

”牛希济这两句词可能出于这首诗,但写得比它出色。

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写秋夜独处,离愁满怀。

它的艺术特色是写出了一种凄凉寂寞的境界,同时把难以言状的愁苦作了形象的细致入微的揭示。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不生。

这首词写仲春忆别。

作者运用传统的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阶下的落梅和天涯的芳草,使他的愁思得到了形象的表现,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印象。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片先写远近山川一望无际的秋色,进而把目光移向天边,点出家乡遥远,极目难寻,“碧云天,黄叶地”,是概括力很强的咏秋名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长亭送别”一折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从这两句化用的。

词的下片因景生情,专抒离恨,前后融贯,浑然一体。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离情。

上片从远行人着笔,写他在途中面对一派恼人的春色,愈走愈抑制不住强烈的愁思;下片写闺中人登高远望,遥念离人,哀怨满怀。

词中以春水比愁,用春山况远。

都帖切人物的具体心境,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上片写冷落清秋时节,一对恋人在郊外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片写离去的人对旅途和别后孤寂生活的种种设想。

作者通过对离人内心活动的描写,把他“凝噎”在喉头的话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写水边清晨景色,以凄清寂静的气氛,点染主人公的孤零之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后记漫步于古诗苑,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

尤其使我们深刻的是离愁别绪的哀惋之情。

如一些咏叹忠贞的爱情诗篇,情真意切而有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又如一些送别友人之作,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末尾又衬托出一丝丝的离情别绪。

与亲人分别,如同切肉之痛,也能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集时介绍了离愁别绪,但还有更多的名篇佳作等待我们的发掘、深究。

1、重视友道的优良传统: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送别诗词大量产生的基础。

《诗经·小雅·伐木》以比兴手法表现渴望交友的愿望,首唱友谊之声。

2、唐前送别诗歌简述:A、《诗经》中已有了送别内容的作品。

如《大雅·烝民》的末章写吉甫作歌送别友人仲山甫,送者盼归,行者永怀,表达了朋友间的留恋与祝愿。

《秦风·渭阳》表达的是甥舅间的亲情。

B、汉代有伪托李陵送别苏武的《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文多悽怆,怨者之流”(钟嵘《诗品》),被钟列为上品。

C、魏晋南北朝的送别诗明显增多。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粲《赠蔡自笃诗》、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油作诗》等作品是其中佳作。

南北朝时,此类诗题开始标明“饯”或“送”“别”字样。

如刘宋时刘骏《幸中兴堂饯江夏王诗》、南齐王融《饯谢文学离夜诗》、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虞羲《送友人上湘诗》等。

此时送别诗写得比较突出的是谢朓和范云,谢有《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园诗》、《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范有《别诗》、《送沈记室夜别诗》等。

3、唐人送别诗赏析: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凄之态,乐观进取。

B、王维《送沈子归江东》、《送元二使安西》,前诗将相思之情寄寓在无边的春色之中;后诗借劝酒的方式言情。

C、高适《别董大》,后两句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胸襟的旷达。

D、王昌龄《送魏二》、《送柴侍御》、《芙蓉楼送辛渐》三诗同写送别,又各具特色。

E、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F、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是边塞题材的送别诗,充满瑰丽神奇的风光和英雄豪迈的气概,在唐代送别诗中独具风采。

G、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一反缠绵忧伤的情调,鼓励对方从军报国,洋溢着豪情壮志。

H、李颀《送陈章甫》,着重刻画对方的形象,生动传神,别具特色。

4、宋人送别词举要:1)以抒情为主的送别词:A、林逋《长相思》,结句“江边潮已平”,意味深长。

B、晏殊《踏莎行》,写别时情景与别后寻思。

C、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比喻不落俗套。

D、苏轼《南乡子·送述古》,“秋雨晴时泪不晴”一语尤见真情。

《临江仙·送钱穆父》,先写久别重逢的喜悦,然后写月夜饯别,并以“我亦是行人”,安慰对方。

E、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由留恋难舍到离恨满船。

F、宋词中多写男女离别,情意缠绵。

如柳永《雨霖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以及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等。

2)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A、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将送别与时政联系起来,表达忠愤悲慨B、陈亮《水调歌头·送张德茂大卿使虏》“不见南师久”,C、辛弃疾亦作有《花木兰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等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