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_袁霞

合集下载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及疗效评价王永康;颉敏琴【摘要】目的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评价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文研究的资料是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参考随机法实施分组,甲氨蝶呤治疗用于参照组(30例患者),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用于实验组(30例患者),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参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得到良好临床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能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呈现重要应用价值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7【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炎性因子【作者】王永康;颉敏琴【作者单位】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内科,甘肃天水 741000;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天水 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患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中女性患者占多数,女性发病为男性的2~3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特征是存在关节滑膜炎,会引发关节内相关软骨及骨受到损害,影响其关节功能,对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应选取适宜治疗方法有效治疗[1]。

本研究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本文分析的样本是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评价并分析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服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来氟米特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29%,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的给药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治疗不当极易导致患者残疾。

目前,临床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但是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十分有限,临床常用的甲氨蝶呤虽然疗效显著,但是患者服用后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极高;而来氟米特则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药物。

因此,本文特对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根据两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34例患者中包含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7.14±5.33)岁;研究组34例患者中包含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8.38±5.04)岁。

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能够作为研究对象为此次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数据。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每周用药1次,一次3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每日用药1次,一次2片。

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及实施价值研究

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及实施价值研究

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及实施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接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共计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对所有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情况。

结论:与常规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远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好于常规组,P<0.05。

结论:采取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优良,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可致残的慢性疾病,可累及患者外周关节和多个系统,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晨僵、关节肿痛等,伴随病程进展,其致残率也在逐渐升高,通过调查显示,该病患病率在0.3%-0.5%,是造成劳动力数量减少一个主要原因。

甲氨蝶呤药物是临床中常用到的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来氟米特亦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中的一种,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有较好的作用,对此,本院对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实施了对比[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接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共计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36例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41-70岁,年龄均值(52.44±2.85)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3.44±0.46)年。

观察组36例中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41-71岁,年龄均值(52.79±3.11)岁;病程8个月-14年,平均(3.72±0.58)年。

研究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周海艳【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单一的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观察者患者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进行联合治疗,并观察对比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类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消除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32【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者】周海艳【作者单位】沭阳县人民医院风湿科,江苏宿迁 223600【正文语种】中文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它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和侵蚀性关节炎[1-2]。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越来越多,并且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3]。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方法就是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的方法。

因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意选取了2013年10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把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方案的实施意义。

方法:研究期间所选取患者都是我院在某统一阶段内所选取的患者,并在随机数字表法基础上划分到两个组中所实施的对比试验,期间时间段是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各组中的入组患者是50例,组名分别是对照组、观察组,对应治疗方案常规+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

关键是对两组疗效的观察和统计。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几率的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方案可增强疗效,且不会导致安全性降低。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安全性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临床上以侵蚀性关节炎为关键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发期间可见患者关节晨僵、肿胀,同时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感,有功能方面异常问题,治疗难度高,若不能有效治疗则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或者导致功能彻底丧失[1]。

当前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都是比较常用的治疗药物,前者于常规方案中的使用比较常见,虽然可达到对症状的有效控制,但是并不适合长期使用,且起效相对较慢,因此在不断研究中,实际治疗时开始尝试常规对症用药的同时联合两种药物,以此促使整体疗效的提升[2]。

特此,本文就对两种药物的联合方案进行了探究,并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期间所选取患者都是我院在某统一阶段内所选取的患者,并在随机数字表法基础上划分到两个组中所实施的对比试验,期间时间段是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各组中的入组患者是50例,组名分别是对照组、观察组。

在两组一般资料数据中的查看后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研究在伦理原则规定范围内,获批;研究对象均确诊,符合临床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3],且都是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了解研究,自愿参与。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作者:叶苑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更好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给予参考。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2-0021-0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炎症,为慢性疾病,并会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伤[1]。

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差,致残率较高,可以达到65%左右[2]。

目前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主要认为与感染、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免疫因素在此疾病的发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体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使免疫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引起了T细胞功能失衡,B细胞产生特殊抗体[3],刺激类风湿性因子的形成,引发此疾病。

为更好地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了本次实验,将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可以配合进行检查。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合并严重肺部疾病,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哺乳期,妊娠期,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过敏体质,严重感染。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及单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及单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及单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吴霞;陈庆云;焦林娟;石帅【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来氟米特(LEF)及单用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R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用甲氨蝶呤组,治疗12、24周后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用药组ACR20及临床观察指标与MTX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R50联合用药组高于MTX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MTX相比,MTX和LEF联用能显著改善RA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3(013)003【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性关节炎【作者】吴霞;陈庆云;焦林娟;石帅【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阳473012;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阳473012;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阳473012;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阳473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多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可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致残率高,RA 的治疗强调早期、联合及个体化原则。

甲氨蝶吟(MTX)和来氟米特(LEF)都是目前临床治疗RA 最常用的药物,两者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是否增加,本实验通过MTX 和LEF 联用及单用治疗RA 患者,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09 年8 月~201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8 例RA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均符合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RA 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联合用药组:MTX 7.5~10 mg/周和LEF 20 mg/d,均口服。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别 取甲氨蝶 呤、来氟米特 治疗 ,其效果分 析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注:与治疗前对比, P< 0 . 0 5
6 O 例 类 风湿 性关 节炎 患者 在我 院就 诊 时 间为 2 0 1 3年 6 月 至 2 0 1 4年 6 月 ,与 美 国风 湿病 协会 中类风 湿 性关 节 炎相 关诊 断 合并 严重器质 性疾病 患者;男 2 3例 ,女 3 7 例;年龄 2 O ~ 7 5 岁, 平均 ( 5 6 . 8 ±4 . 1 )岁;按 照就诊顺序 编号分 为 A 、B 两 组各 3 0 例,
以S P S S 1 8 . O统计 学软件 处理文 中研 究数据 ,计量 资料使 用 风湿 性关 节炎 的治疗 ,其 治疗效 果与 甲氨蝶 呤相 一致 。且两 组患
联 环 药业 股 份有 限 公司 , 国药准 字 H 2 0 0 8 0 2 1 5 ),每 天 1次。连 速消 除患者 体 内炎 症介 质 ,起 到 显著抗 炎效 果, 同时起 到免疫 抑 续 6个 月。 1 . 3治疗 效果判定
制作用 ,疗 效显著 ,无严 重不 良反 应 。来 氟米 特是 临床 近年来 新 型 的类 风湿性 关节 炎 的免疫机 制药物 ,为异 恶唑 类化合 物 ,通
临床痊 愈:晨 僵 、关节疼 痛 、肿 胀 、疲劳感 等症 状消 失,实 过对二 氢乳 清酸脱 氢 酶活性 的抑 制, 阻断嘧 啶合成 途径 ,抑制 其 验 室指 标 改善 3 / 4以上 ;显效 :晨僵 、关 节疼痛 、肿 胀、疲 劳感 合成 ,降低 体 内嘧啶含 量 ,使 T 细胞 增殖 受 到明显 阻滞 , 以此 相 等 症状 明显改善 ,实验室指标 1 / 2以上;有效 :晨僵 、关节疼痛 、 应 降低 患者 抗体 的形成 ; 同时来氟 米特可 对酪 氨酸激 酶 的活性 产 肿 胀、 疲 劳感等症 状改善 , 实验室 指标改善 1 / 4以上;无 效:晨僵 、 生抑制 作用 ,对滑 膜 内巨噬细 胞 炎症介质 的产生 阻断作 用 。在 此 关节疼痛 、肿胀 、疲劳感 等症状未 改善或加 重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刘泽军,李晚珍,吴礼文,等.川芎嗪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防治作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1):44-7.3刘薇,王志强.川芎嗪联合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2;12(1):41-3.4龚旬.洛汀新联合川芎嗪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81-2,85.5陈丽敏,黄峥慧.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6):593-7.6唐瑭,陈德森,刘刚,等.川芎嗪对肾性高血压犬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血管环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49-51,3554.7魏一萍,王琦,梁春华,等.辛伐他汀和磷酸川芎嗪联合应用对COPD-PH 患者6min 步行试验效果观察〔J 〕.河北医药,2010;32(7):805-6.8熊长明,何建国,卢献灵,等.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初步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6):370-4.9李浩,秦灵芝.西地那非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379.10郑泽琪,李宾公,王梦洪,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5):352-4.11卢献灵,熊长明,单广良,等.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观察〔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6):419-23.12胡蕾,谈林华,林隆,等.西地那非抑制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和上调肺血管Kv1.5mRNA 表达〔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1(7):536-40.13卢相俭,马春香,宋金梅,等.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7):24-7.〔2012-06-13收稿2012-10-10修回〕(编辑袁左鸣)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袁霞柴克霞陈媛清尹启超(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青海西宁810001)〔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112例RA 患者,入院时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 )1水平。

以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患者42例(联合组),甲氨蝶呤治疗患者35例(单纯组)与未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 )治疗患者35例(对照组),治疗后复检以上项目。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晨僵、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明显改善,其有效率高达92.86%,明显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P <0.05)。

联合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 )、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HMGB1水平均显著优于单纯组与对照组(P <0.05)。

联合组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14.29%,显著低于单纯组(37.14%)与对照组(48.57%),且在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TG 、TC 、LDL-C 水平比较中,其血脂水平高低依次为:联合组<单纯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通过降低血脂、HMGB1水平达到预防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4)09-2385-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4.09.034第一作者:袁霞(1976-),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全身血管与关节滑膜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患者失去活动能力的主要病因之一〔1〕。

随着RA 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了RA 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已成为了RA 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2〕,慢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 )1是RA 的主要炎症介质,在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后心血管疾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3〕表明,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 )可显著减少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其机制尚未清楚。

本文旨在探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在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及机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部112例RA 患者,纳入标准:符合RA 的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近期内无使用作用抗风湿药物,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DMARDs 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无过敏的患者。

以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三组,联合组42例,其中男6例,女36例,年龄61 74〔平均(67.12ʃ12.54)〕岁,病程1 10年,平均(3.87ʃ1.54)年;单纯组35例,其中男4例,女31例,年龄62 75〔平均(68.33ʃ13.07)〕岁,病程1 11年,平均(4.01ʃ1.44)年;对照组:35例,其中男6例,女29例,年龄61 75〔平均(68.12ʃ12.54)〕岁,病程1 10年,平均(3.87ʃ1.54)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联合组患者用药方法:甲氨蝶呤(上海信谊药厂公司,批号:H31020644)7.5 10mg ,1次/w ,口服;来氟米特(福建汇天生物药业公司,批号:H20050175)20mg ,1次/d ,口服;②单纯组患者用药方法:甲氨蝶呤10 15mg ,1次/w ,口服;③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不使用DMARDs ;全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禁使用其他DMARDs 药物及抗白细胞介素(IL )-1制剂与抗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制剂等生物制剂,可适当给予小剂量的激素治疗及镇痛消炎药物,注意糖皮质激素用量应<10mg /d ,NSAIDs 类药物<推荐用量的最大剂量。

1.3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 )方法进行·5832·袁霞等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第9期HMGB1水平的检测,HMGB1ELISA 试剂盒购自武汉新启迪生物公司,在室温下平衡30min 后打开ELISA 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血清HMGB1水平的检测。

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进行常规血脂水平的检查。

1.4观察指标1.4.1临床疗效①根据患者晨僵、关节压痛与肿胀、握力及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将患者的疗效分别评定为:明显进步、进步、改善、无效,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中治疗有效率=(明显进步+进步+改善)/研究例数ˑ100%。

②记录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检测的ESR与C 反应蛋白(CRP )水平、关节压痛指数与关节肿胀指数(根据十个手指的疼痛或肿胀程度评价0 5分,分数越低,疼痛或肿胀程度越轻)1.4.2比较组间患者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 )、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HMGB1之间的差异,评价不同DMARDs 药物对早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x ʃ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各组间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与对照组(P <0.05);在治疗过程中,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联合组患者晨僵、ESR、CRP 、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显著改善并优于单纯组(均P <0.05)和对照组(均P <0.01);治疗后的联合组、单纯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 <0.05)。

见表1,表2。

2.2各组血脂、HMGB1蛋白水平的比较联合组患者TG 、TC 、LDL-c 、HMGB1显著改善并优于单纯组(均P <0.05)和对照组(均P <0.01);治疗后的联合组、单纯组TG 、TC 、LDL-C 、HMGB1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 <0.05)。

见表3。

2.3各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112例患者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5例,其中联合组5例(14.29%),单纯组13例(37.14%),对照组17例(48.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组间血脂水平比较见表4。

表1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 明显进步进步改善有效率(%)不良反应联合组428171492.866(14.29)单纯组35471162.861)5(14.29)对照组3525740.002)2(5.71)1)与联合组比较:1)P <0.05,2)P <0.01表2各组间临床指标之间的比较(x ʃs )组别n 晨僵(min )血沉(mm /h )CRP (mg /L )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联合组42治疗前44.63ʃ5.1754.26ʃ5.8728.36ʃ6.1735.28ʃ6.2721.34ʃ5.19治疗后16.97ʃ4.063)24.47ʃ7.133)12.99ʃ3.073)9.07ʃ1.423)5.77ʃ2.373)单纯组35治疗前45.36ʃ6.1455.05ʃ6.0729.07ʃ7.0835.17ʃ7.0520.98ʃ6.07治疗后32.56ʃ8.141)3)32.07ʃ6.881)3)16.87ʃ4.081)3)15.49ʃ4.881)3)9.25ʃ3.641)3)对照组35治疗前45.87ʃ6.8754.07ʃ6.7928.76ʃ4.9635.08ʃ5.9820.37ʃ7.03治疗后43.98ʃ7.512)53.44ʃ4.972)25.61ʃ6.082)34.01ʃ6.192)18.96ʃ4.142)与联合组比较:1)P <0.05,2)P <0.01;与治疗前比较:3)P <0.05;下表同表3各组血脂、HMGB1蛋白水平的比较(x ʃs )组别时间TG (mmol /L )TC (mmol /L )LDL-C (mmol /L )HMGB1(%)联合组治疗前3.25ʃ1.215.24ʃ2.415.08ʃ1.4712.54ʃ1.97(n =42)治疗后0.91ʃ0.083) 3.65ʃ1.543)1.99ʃ0.513)7.29ʃ2.073)单纯组治疗前3.31ʃ1.08 5.36ʃ2.14 5.18ʃ1.5213.07ʃ2.07(n =35)治疗后1.13ʃ0.121)3)4.12ʃ2.041)3)2.38ʃ0.621)3)8.74ʃ2.131)3)对照组治疗前 3.41ʃ1.845.64ʃ3.045.24ʃ0.6812.68ʃ4.51(n =35)治疗后 1.69ʃ0.162) 5.85ʃ2.082) 4.08ʃ0.672)11.96ʃ3.462)表4各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比较(x ʃs ,mmol /L )组别n TG TC LDL-C HDL-C 联合组51.57ʃ0.09 4.62ʃ1.742.01ʃ0.64 1.76ʃ0.84单纯组132.11ʃ1.041) 4.81ʃ2.111)3.07ʃ0.731) 2.13ʃ1.05对照组173.08ʃ1.412)6.62ʃ3.042)5.14ʃ0.882)2.53ʃ1.493讨论RA 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体检者的2倍以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占单纯性RA 病死率的一半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