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之美—实践之美

合集下载

浅谈太极拳的美学价值

浅谈太极拳的美学价值
进退 等 对 立 统 一 的独 特 形 式 , 给人 和 谐 平
理 结 构 、力 学 原 理 ,利 用 圆 的运 动变 化 , 将 武 术 四大 技 法 不用 力 、放 松 的 隐藏 在 圆 的运 动 中连 绵 不 断地 练 习 ,使 人 体各 器 官
太 极 拳 运 动 不 论 是 整 个 套 路 , 还 是 单 个动 作 姿 势 ,都 要 求上 下 相 随 , 内 ( 意 念 、 呼吸 )外 ( 躯干 、 四肢 动 作 )一 体 ,
也是 艺术表 现 形式 ,具有 极高 的审 美价
值。
3 、太极拳的美学价值
3 . 1 、举止 幽雅姿 态美
阴阳鱼 。阴鱼代表 阴、柔,阳鱼代表阳、
刚 。从 阴 鱼 的尾 巴开 始 随 着柔 的增 加 , 到
1 、太极及太极拳
“ 太 极 ”是 哲 学名 词 ,是 中 国古 代 朴
素 唯 物 辩 证法 表 示 物 质 运 动 变化 的规 律 ,
即阴中有 阳 、阳 中有阴称 之 “ 太极 ” 。 “ 太 极 ” 是 阴 阳 的统 一 体 ,用 立体 圆来 体 现 , 阴阳 是 在 圆 的统 一 体 中互 相 转化 ,互 相 发展 。太 极与拳 相结 合组 合成 “ 太 极 拳 ” ,所 以也称 哲 学 拳 ,又 叫 先 天拳 ,是 历 代 圣 贤 智 慧 的 结 晶 ,是 在 中 国 古代 朴 素
3 . 2 、心静 体松 自然 美
出的爆 发力 ,刚柔 并济 ,气韵 生动 。 3 . 5 、内外 相合统 一美 太 极拳 运 动 的 “ 阴 阳 ”和 “ 虚 实”, 每个 拳式 都有 “ 开合 ”、 “ 圆方 ”、 “ 卷 放”、 “ 虚实”、 “ 轻 沉 ”、 “ 柔 刚 ”、 陧快 ” 、左 右 、 上 下 、 里 外 、 大 小 和

太极唯美名言大全

太极唯美名言大全

太极唯美名言大全1、心灵的开拓就是永无止境的奔跑,所谓太极,乃是太虚而又太实之思想。

——《太极图解》2、大海是一滩永恒的爱,太极精神有着它不变的精神境界。

——李松岩3、生活无常,自然无常,只有太极有智慧永恒不变。

——孔穆4、太极之智慧,其精妙更为隐微,非一朝一日,一时半顿可得。

——杨灿5、太极拳,不是当初有无数关于健康的文字,而是潜伏着大智慧,医治生命的步伐。

——徐太忠6、太极传承着调理身心的体育,聆听自然传来的中国文化。

——梁毅7、太极之智,用途无穷,不但可练习武行,也可用于事业、学问之上,获取究极之心。

——林家慎8、输赢没有关系,只有懂得了太极拳,你才能让自己的运气一次又一次的变好。

——龚高9、太极的深远意义,在于以一人之德之力,调节天下国家的平衡。

——杨天10、太极,天地之道,以涵造大一统,以复隹毁无道,以和谐天下。

——朱熹11、太极拳的宗旨在于传承中国文化、调节生命的节律、调节好身心状态。

——聂大斌12、太极拳,就像舞蹈一样,需要心灵和身体结合,而我们可以从它里面学习到心灵的平衡性与均衡性。

——范勤13、太极养生术,不仅让你体验自然,提升健康水平,更能激励人们去实践格言:只要用心,万事皆有可能。

——陈芳14、太极拳,不只是看着它的招式和步伐,而在于将其运用到你的心中!——刘晓燕15、入古境,才有太极之真谛,得此启悟,乃至理智之大圆满。

——赵光宗16、太极,不论出于何种历史的原因,其蕴含的理念却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价值观。

——刘愚17、太极士,便是运用太极之智慧,辩分黑白,营造良善社会环境。

——姚毅18、即使太极本质上与武术有着联系,但它实际上更加强调来自发自内心的如意自然而复杂的动作组合。

——翁璐19、实践太极,不但教会我们自然、坚持的智慧,更让我们学会如何在他人思考中仰望和学习!——张丹20、太极拳修习者应该追求和谐,也就是克服拙劣不协调,到达“和”的境界,有时也需要经历一些心酸痛苦。

——陈京。

描写太极拳的唯美句子短句(精选合集2篇)

描写太极拳的唯美句子短句(精选合集2篇)

描写太极拳的唯美句子短句(篇一)太极拳,一门古老而受世界喜爱的武术形式,融合了哲学、艺术和健身的元素,其独特的动作和流畅的节奏让人陶醉。

下面是我为读者们精心创作的一些唯美描写太极拳的句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1. 拳拳入景,纵横转动,体现着无限的柔和力量。

2. 身体在虚实之间流转,宛如月下起舞的仙子。

3. 手臂如柳枝摆动,轻盈而和谐。

4. 拳拳虚实之间,犹如流云驱动的风。

5. 脚步如行云流水,与地相连,又与天相通。

6. 姿势优美,宛若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7. 气贯长虹,身体与宇宙如同一体。

8. 走马观花,舞动间展现着无限的美感。

9. 以柔克刚,以和为贵,太极拳流淌着和谐与均衡的精髓。

10. 拳拳见真谛,探究宇宙奥秘。

11. 以虚守实,以静应动,细微变化中暗藏着无限智慧。

12. 姿态舒展,引领人们进入了思维的悠然境界。

13. 身体的每一寸都沉浸在力量和平静的对话中。

14. 气与劲相互映衬,稳定如山又柔和如水。

15. 拳拳行云遇水,仿佛触摸了自然之美。

16. 起势如晨曦初现,端正而温柔。

17. 身体轻盈如燕,动态间凝聚了一种美的极致。

18. 动作虽慢,却与时间共鸣,领悟着自然之道。

19. 姿态千变万化,每一次舞动都是对自然界的演绎。

20. 阴阳相互融合,无拘无束地自由舞蹈。

21. 虚实相生,柔刚之间演绎了生命的轨迹。

22. 意念集中于手臂,感受沉浸在众多动作之中的宁静。

23. 肤如凝脂,肌肉线条优美流畅。

24. 印证了哲学中阴阳平衡的智慧。

25. 动作间没有一丝做作,自然流露出内心的坦然与宁静。

26. 拳法如画,描绘出了世间万物的气象万千。

27. 以意驭气,舞动间散发出令人神往的气场。

28. 心平气和,让身体自由呼吸,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29. 虚实相生,动静完美掌握,彰显着均衡与和谐。

30. 气吞山河,拳拳皆承载着自然的能量。

31. 自然而然地融入太极拳的韵律,舞动自如。

32. 每一个动作都像呼吸般流转,一气贯通。

武当太极拳的美学价值和道德情操

武当太极拳的美学价值和道德情操

武当太极拳的美学价值和道德情操古人云:“修炼之为教。

”就是说,修炼是一种教育。

练武当太极拳不仅是要强身健体,攻防格斗,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修身养性。

通过武当太极拳本身内涵或外在的美育特点,加强练拳者美的教育,增强其个性、品德、教养的精神美,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习武者都知道,武德是武术家思想美的集中体现,这一方面跟一个人练武之前的本身思想修为有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后天练拳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美的教育,使其不断完善、深化和提高,而武当太极拳在这一方面有其独到的教化功能。

古今中外的任何一种拳术,其功能不外乎搏人 (攻击)、御敌(防守)和健身三个方面,特别是有些拳种,主要以攻击制敌为主,所以必然以急功近利为原则,出手必狠,甚至一着得手即置人于死地。

而武当太极拳集佛家的“大慈大悲”,道家的“善哉”和儒家的“仁义”于一体,可以说是一种“道德拳”。

从其技击手段来看,武当太极拳以“中庸”为体,以“无为”为用,讲究“舍己从人”,讲究“彼不动己不动”,讲究“随屈就伸”。

它不仅仅把武德表现在口头或是书面上,同时还把待人接物以善为本的行为准则,有机地融汇到具体的技法之中。

即使在激烈的搏斗之中,也处处讲究与人为善这一太极宗旨,达到美与善的高度统一,达到外在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这正是我国古典的“中和”之美,“温柔敦厚”之美。

从武当太极拳的走架看,其要求在身心合一的基础上“动如江河,静如山岳”,又要求“似行云流水”,舒缓飘逸,跌宕有致,轻柔圆滑,连绵不绝。

这不但可以使演练者身心俱融于天地,融于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时,也使观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正所谓“形美感目,神美感心”。

这也是其他拳种无法比拟的内修特征。

从习练拳术的根本目的看,绝大多数拳种都把战场搏杀作为主要目的,所以才出手毒辣,攻即要害。

而太极拳却以养生为本,以技击为末。

它讲究德术并重,身心合修。

练拳的目的主要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太极拳中的美感

太极拳中的美感

太极拳中的美感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武术、艺术、养生道,它是形态美、神态美和哲学美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朴实简约之感而又不失深邃丰富的内涵。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太极拳具备了极高的美学功能,特别是它的形态美、神态美和哲学美,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构建了其独特的美学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种运动,它的价值也逐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推广。

除了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外,其独特的表演艺术给人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它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太极拳的美学观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中的美感。

太极拳中的美感一.形态美太极拳作为武术运动,通过人体形态的动静变化构成了其运动特点,因而形态美是太极拳美学观中的最基本内容。

人体“点、线、面”的变化构成了太极拳运动,每个动作起落都是“点”的表现形式。

“点”的移动和旋转构成了“线”,完成了动作的运动轨迹,而“点、线”的空间和时间扩展构成了面,表现为肢体的空间亮相。

同时“点、线、面”按动静、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一种具有自由节奏的运动形式,在完成形态的同时也实现了功能。

1.对称美对称美是中国传统美学观中的重要一种,古代建筑、书法、对联等均体现对称美、秩序美。

太极图就是一张对称和谐的结构图,它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缩影。

太极拳,就是这一哲理在体育运动中的生动体现。

特别是陈式太极拳,以刚柔、开合、轻沉等等一系列对称、平衡、和谐动作为其内容,以顺逆缠丝、动作螺旋为其形式。

它不仅有刚有柔,有开有合,有虚有实,有快有慢,而且讲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开中有合,合中寓开。

运用到技击上则有化有发,有引有进,而且化即是发,引即是进,化打结合,引进结合等,构成此拳的非凡风格。

动作都强调阴阳平衡,有上有下,逢上必下;前发后塌,左发右塌,右发左塌;逢左必右,逢右必左;有内有外,内外兼练;身法上要对拉拔长,又要相吸相系,强调对称劲,劲要八面支撑,处处、时时保持平衡,做到周身一家。

太极拳美学元素分析

太极拳美学元素分析

太极拳的美学元素分析摘要:随着太极拳在全世界的风靡,太极拳的美学影响深入人心,太极拳的起源,有一种朦胧的美孕育其中。

各流派太极拳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各有其长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陈式,杨式,吴式,等丰富多彩的流派。

关键词:太极拳;美学;哲学;起源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1、太极拳的起源之美中国的历史不断孕育着各种拳术,而太极拳作为武术的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的拳术,有她独特的魅力,就单说起源就是一种朦胧美,1.1陈家沟起源说此说传太极拳起源于明朝中期,距今天已有六七百年历史,发源地为河南温县陈家沟。

创始人是陈氏九世祖陈王廷。

太极拳原为世代家传,不传外人,至清代中叶,直隶杨露蝉、武禹襄先后去陈家沟学拳后,太极拳才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五大流派: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

1.2张三创拳丰说张三丰,号三峰,北宋末年人。

传统多认为是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创拳说源于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明末清初,多将太极拳归属内家拳,故而推导出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

1.3王宗岳创拳说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

他首次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

1.4武当山创拳说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1.5其它创拳之说如陈家沟的陈卜创拳说;唐代许宣平创拳说;唐代李道之创拳说,称“先天拳”;唐代胡镜子创拳说;戚继光创拳说,因其所著《纪效新书》中所载拳图与今之太极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南北朝韩拱创拳说等等。

2、太极拳流派之美2.1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

描写晨练太极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描写晨练太极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描写晨练太极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晨练太极,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融合了身体的动静之美。

它以缓慢柔和的动作,舒展身体,调和呼吸,让人沉浸在一种优美和宁静的氛围中。

下面是一百句描写晨练太极的唯美句子,让我们一同感受这种神奇的功夫。

1. 清晨的阳光,洒在练太极的人群上,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2. 身体姿态柔美,如行云流水。

3. 气贯长虹,潜于河鱼。

4. 手臂徐徐抬起,似乎可以触摸到苍穹。

5. 脚步稳健,宛如行走在白云之间。

6. 沙地上的拳脚声,节奏醉人。

7. 练习者全神贯注,与自然融为一体。

8. 每一个动作都极尽柔和之美。

9. 招式如画,琴棋书画融入其中。

10. 舒展的身体,散发出动感的力量。

11. 飞鸟掠过,身法犹如行云流水。

12. 天地之间,尽显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13. 手指轻拂空气,宛如触摸到了太阳的温度。

14. 凝神静气,内外相顾之美尽显。

15. 姿势稳定而自然,宛如稻草人般静默。

16. 内劲凝聚,力量从体内蓄势待发。

17. 气贯长虹,百鸟朝凤,身心融会贯通。

18. 犹如翩翩起舞的仙鹤,翅膀轻盈,姿态优雅。

19. 深吸一口气,感受到太极之道传递到心底。

20. 动作缓慢而有力,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21. 手臂舞动,宛如倒映在水中的柳枝。

22. 步伐稳健而均匀,仿佛树枝婆娑起舞。

23. 慢慢地,太极的力量洗涤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

24. 手掌伸展开来,仿佛握住了宇宙的宝贝。

25. 拳拳之中,流淌着一股慈悲与宽容的力量。

26.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着这场美丽的舞蹈。

27. 腰部转动,骨骼发出轻微的声响,如音乐般和谐。

28. 呼吸如潮起潮落,舒展全身。

29. 虚虚实实之中,内力渐次显露。

30. 气沉丹田,身体与地心连接。

31. 手指张开,弹指之间,萦绕着一股奇妙的生命力。

32. 万物皆显,如太极舞动的韵律。

33. 动静之间,力量与柔和相辅相成。

34. 眼神凝聚,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

太极图中和之美作文

太极图中和之美作文

太极图中和之美作文“有太极则有气,有气则有形,有形则有象,有象则有理。

”——题记初中时代的一节历史课,老师不经意间说出的这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太极,本是道家思想中构建宇宙万物的一种方式。

但因其概念过于深奥,便又有人将其阐述为“圆融之理”、“阴阳和谐”、“阴阳平衡”等等。

“无极”之意亦如阴阳两仪,无形无迹,混沌莫测,无始无终。

然此无极,却不可言尽。

正所谓:参遍周天三十六,洞彻乾坤始见玄。

盘古辟天地后,天地孕育,日月星辰,生命萌发。

“大道衍自然,生命乃天授。

”生命自来,从虚空中而生,先天而生,得一炁之生,化先天之元。

盘古心灵手巧,开天辟地,以后便孕育出了世间万物。

在与天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中,造就了光、暗、水、火、木、金、土七大元素。

七大元素相生相克,调配着世间万物的生长。

天地未分之前,先有太极。

天地之间,未分清浊,混沌朦胧,茫茫渺渺,浑浑噩噩,只见一片荒芜。

不知何年何月,盘古苏醒,挥斧劈向这片天地。

顿时昏天黑地,阴阳二气混杂,盘古变身成为天地的中心,清浊二气相交,浊阴化清阳,清阳化阴柔,清浊二气共同衍化万物。

然造化弄人,虽有阴阳,却不可存,有太极便有气,有气则有形,有形则有象,有象则有理。

既然有气,也便有了无数的生命,人类最早诞生于天地之间。

上下五千年,风云多少事,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员。

太极图便是其中典型。

所谓“天圆地方,阴阳变化;刚柔相济,八卦定吉凶;中正仁义,诚正则立。

”太极,“和”也。

和,即和睦。

故善哉!太极图,中和之美。

周敦颐曰:“天地之道,中庸而已矣。

”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之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允执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或许选择决定你的成功,而中庸之道会决定你的失败。

中庸者,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勇敢的选择中庸之道吧!“成者,随遇而安;败者,知难而进。

”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中庸之道使你不断完善自己,中庸之道使你能够坚守本性,中庸之道使你能够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三、力動之美
力動基本成素—十三勢、覺知運動 十三勢:

(一)、八門力量:八種靠肢體各關節的屈伸開

合的變化所形成的力量
1、掤:向外撐架力量
2 3、擠:按與掤的結合力量4、按:手腳推擊力量 5、採:以手牽拿力量 6 7、肘:肢體撞擊力量 8、靠:肢體推壓力量
21
五步運動
覺呼慮應 意呼命應 運呼勢應 動呼象應
神明:靈台住持、從心所欲
歸復:歸根復命、返還放樸
藏潛:智巧深藏、無為而為
道化人心、自然超軼、充實之美
18
3 、拳式命名之美:太極拳三十七式類命名
(一)、指示動作性質:屈伸開合、有起、有合 1、太極起式 2、合太極 (二)、指示手法名稱:手法發生在肢體部位

上肢手法:3、雲手 4、提手 5、摟膝拗步 6、如 封似閉 7、十字手 8、倒攆猴 9、海底針 10、手 揮琵琶 11、扇通臂 12、雙風貫耳 13、七星 下肢手法:14、蹬腳 15、分腳 16、二起腳 17、 十字腿 18、雙擺蓮 手法形態:19、搬攔棰 20、肘底棰 21、撇身棰 22、栽棰 23、指
太極之美—實踐之美
主講者:蘇清標
學經歷簡介:
2006.07.0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研究所
私立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國立白河商工輔導主任退休
專長:太極拳的哲學研究
1
美是什麼?
一、美的本質是理念
二、美是一種特殊的形式
三、美是一種關係 四、美是合目的性的形式 五、美是理性的感性顯現 六、美就是自然之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七、太極之美—意、味、道、氣、神、
第一段(4串):類型式:10 第二段(5串):類型式:15 第三段(6串):類型式:12
9
身體結構
步子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步樁
樁子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子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胯部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腰腹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地盤

中盤
身腰 手眼
胸背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手臂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眼神的格式及其運作規範
進退(以應剛柔與對待;進退相輔。)
意氣(以應動靜與機勢;意氣相佐。)
開合(以應闔闢與隨應;開合相因。)
屈伸(以應消長與緩急;屈伸相輔。)
正隅(以應盈虧與蓄發;隅正相濟。)
13
實功思想
轉換(以副無有隱現;與虛實相表裡。) 提放(以副陰陽取捨;與攻守相表裡。)
輕沉(以副剛柔對待;與進退相表裡。)
2、層次之美—三層九階
第一層—築基層
正形:身形腰頂、姿勢如法 正知:勢勢存心、得其用意
正覺:領覺精微、統覺知人
知覺運動、身心合一、精誠之真
16
第二層—藝巧層
彙萃:群分類聚、識體知用 通徹: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達理:乾坤知作、澈悟本末
極深研幾、知作一貫、優為之善
17
第三層—道念層
骨肉(以副動靜機勢;與意氣相表裡。)
知覺(以副闔闢隨應;與開合相表裡。)
往復(以副消長緩急;與屈伸相表裡。)
方圓(以副盈虧蓄發;與隅正相表裡。)
14
實拳思想
思想之美
拳理思想
攻守 虛實 有無 進退 陰陽 意氣 剛柔 動靜 開合 闔闢 屈伸 正隅 消長 盈虧 轉換 隱現 提放 取捨 輕沉 對待 骨肉 機勢 知覺 拳法思想 隨應 往復 實功思想 緩急 15 方圓 蓄發
10
天盤
二、內容之美
、思想之美 拳理思想
1
無有(以言無極太極的出入;出分陰陽,入合元一。)
陰陽(以言太極具有的現象;一元二氣,陰陽孳變。) 剛柔(以言陰陽對待的性能;柔作成陰,剛作成陽。) 動靜(以言陰陽對待的趨勢;動靜往復,變動不居。) 闔闢(以言陰陽對待的動勢;陰闔翕闢,陽闢直專。) 消長(以言陰陽對待的趨向;陰向消退,陽向長進。) 虧盈(以言陰陽變動的範圍;陰陽盈虧,循環無端。)
趣、境、逸、勢、態、姿、力、情、韻、 神韻

美是什麼?
人的本質在美學的心靈 人的價值在理想的創造
3
太極之美—實踐之美
力動之美—姿勢、 勁力、結構 形式之美—圖像、結構
內容之美—思想、進程 功能之美—全體大用
4
形式之美 一、圖像之美
1、太極圖像
遷流不息
陰 陽 消 長 陰陽孳變 太極生化
一 陰 一 陽

19
(三)、指示模擬形態
以禽比擬:24、斜飛
25、攬雀尾 26、白鶴 亮翅 27、金雞獨立 以獸比擬:28、抱虎歸山 29、披身伏虎 30、跨虎 31、挽弓射虎 以馬比擬:32、探馬 33、野馬分鬃 以蛇比擬:34、蛇身下式 35、白蛇吐信 以物比擬:36、單鞭 37、玉女穿梭
進:直線接進對方運動 2. 退:直線離開對方運動 3. 顧:弧形離開對方運動 4. 盼:弧形接進對方運動 5. 定:力量消長及運動進離之間
1.
22
覺知運動—指覺知與運動間的呼應關係
覺字因感而至辨認,知字因覺而立意志; 運字因意而命舉措,動字因運而現形象 。





感呼覺應 慮呼意應 命呼運應 勢呼動應
變化萬端、無過不及
隨曲就伸、生生不息
5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1)
一念未起 一念心動
透 明 性
空 無 性
明 覺 性
自 由 性
無極之境 境識俱泯

元一混沌(一元二氣) 無極而太極 境識俱起 有
6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2)


四象
7
二、結構之美

1、太極拳本體結構
太極拳實體
形相
理法
實功
實拳
拳法
拳理
8
套拳結構
三段(起、承、轉、合) 四節(每節六分,競賽要求) 15串
第一段
4串(4+4+4+4=16)
第二段
第三段 108式
5串(8+8+8+7+9=40)
6串(7+7+11+8+9+10=52)
動作姿式:12 單一架式:16 動作姿式:29 單一架式:40 動作姿式:37 單一架式:52
11
拳法思想
隱現(與無有的出入互相表裡)
取捨(與陰陽的孳變互相表裡)
對待(與剛柔的性能互相表裡) 機勢(與動靜的趨勢互相表裡) 隨應(與闔闢的動勢互相表裡) 緩急(與消長的趨向互相表裡) 蓄發(與盈虧的範圍互相表裡)
12
實拳思想
虛實(以應無有與隱現;虛實相藉。)
攻守(以應陰陽與取捨;攻守相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