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以下是文言文词典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常见的实词:
1. 安:怎么(安能)
2. 薄:迫近,接近(薄暮)
3. 策:记录(策之不以其道)
4.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5. 殆:大概(吾殆已忘矣!)
6. 伐:夸耀(毋夸耀)
7. 方:才,刚刚(方欲行)
8. 负:背(负者歌于途)
9. 更:再(更若役)
10. 苟:如果(苟无饥渴)
常见的虚词:
1. 焉:语气词,无义(不复出焉)
2. 之:他,她,它(吾妻之美我者)
3. 然:样子(欣然起行)
4. 于:在,对于,被,给,向(舜发于畎亩之中)
5. 以:因为,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则:却(于予与何诛)
7. 乃:才,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其:他,她,它(其真无马邪)
9. 且:将,将要(吾今且赴府)
10. 虽:虽然(虽我之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由于文言文词汇众多,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虚词需要掌握。

通过多读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150个文言实词解释

150个文言实词解释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022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022年中考进入备考阶段,为帮助同学们在语文文言文阅读中取得高分,店铺为大家分享2022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1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2 鄙鄙陋,目光短浅3 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5 察观察,明察,识别6 彻穿透7 乘①坐,驾战车②趁着,引申为“冒着”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知道,了解看到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16负背,以背载物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19更更换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24好hào喜欢,喜好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29极极点,尽头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32假借,借来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34简挑选,选择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36节气节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38尽完,没有了过完毫无保留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43俱在一起,一起44聚征集45苦愁苦,被某事物所苦46类类似,相象47良①精良,美好②贤善,贤良48临①面对,对着②靠近③正当,将要49虑①思想,心思②顾虑,担心50论①议论,述说②学说,观点,论断③判定,定罪51漫①满,弥漫②不可辨认52灭①暗,看不见②灭亡,消灭53名①名称,名字②有名气,着名54明①明亮,光明②照亮③明智,贤明55命①命令②指派,差遣;吩咐③使命56谋①咨询,谋议,考虑②商量,谋划,出主意57难①不容易②nàn灾难,祸殃58平①平坦,无凹凸②铲平,削平③公正,公平59戚悲伤,忧伤60启开,打开61奇①奇特,特别②jī零数,余数62强①壮健,强盛,强大②qiǎng勉强63清①凄清,冷清②清爽64请请求,请允许我65穷极,尽,走完66秋日子,时期67求①寻找,寻求②要求,谋求68取①拿②索取③获得,开出69去①离开②除掉,去掉③损失,失去70全①完整②保全71任①责任,职责②任用,委任72入①进入,与“出”相对②交纳,进献③收入,收进73塞①sāi充满,塞满②sè阻塞,堵塞74善①好,好的,善良的②善于,擅长75少①数量小,不多②shào年幼,年轻76舍①放弃,离开②shè房屋,住宅77身自己,身体,生命78生①草木生长,长出②使……活③生活,生计④对读书人的称呼79胜①超过,胜过②忍得住,能承受80师军队81施①施行,实施②设置,安放82实诚实,真实83食①吃②食物③同“饲”,给吃,供养84使①命令,派遣②出使③致使,让85属①类,类属,一类②同“嘱”,嘱托86说①说,讲,告诉②同“悦”,喜悦,高兴③古代的一种文体87素白色的88汤①热水,开水②同“烫”,用热水焐③shāng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89通①达,到达②通过,畅通90痛悲痛91亡①灭亡,消亡②使……遭到灭亡92望①远看②对着93为①替②做,作雕刻写③任,担任,充当④变为,成为⑤当作,作为,认为⑥是94徙迁移95狭窄,不宽阔96鲜鲜艳97向以前,原来98效①见效,奏效,有成效②任务,重任99信①言语真实,诚实②信用,守信用③相信,信任100兴①xīng起,兴起②xīng兴盛,复兴101行①行走②做,实行,从事③品行④háng军队行列102形①身体②形状,样子③表露,表现103修①整治,修理,修建②长104徐缓慢,缓缓105许①同意,答应,允许②表约数,上下,光景106寻①找寻,寻求②顷刻,不久107业①事业,功业②职业108遗①遗留②wèi给予,赠送109夷平坦110贻赠送,送给111异①不同②奇特的,与众不同的③其他的,别的④诧异112易①变换②换,交换113诣往,到……去见114益①增多,增加②益处,好处,得益115阴山之北,水之南116引引用117应①理睬,响应②答应,回答118盈①满②充足,增长119游①游水,在水中浮行②出游,游览120余①我,我的②遗留,剩下的③其他,此外④整数后表不定余数121语说话,谈论122缘沿着123远①遥远,空间距离大②久远,指时间漫长③深奥,深远④不接近,疏远124云①说②如此,这样常与“尔”连用③云朵“云”的简体字125阅①看,观览②经过,经历126责责备,责罚127章①印章②花纹128知知道,懂得129止①停止,停留②阻止,劝阻130治惩治,治罪131致取得,得到132质质地,本体133众①众人②多,众多134专①专一,专心②独有,独占135走跑,逃跑136足①脚②足够,充足,满足③值得,配137作①起来,振作,兴起②发出,表现出③制作,写作④劳作,劳动⑤做,充任138坐①坐②座位③触犯,犯罪139卑鄙地位低下,见识鄙陋140布衣平民,百姓141菲薄轻视,小看142间隔断绝往来143交通彼此相通144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45阡陌田间小路146驱驰奔走效劳147痛恨痛心惋惜148问津问路,探访,探求14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50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中考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详细解释

中考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详细解释

中考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详细解释A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B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C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能够直接指称事物、表示行为或者描述性质。

在文言文中,实词通常是指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词类。

二、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以古代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这些文言文具有古老、庄重、严谨的特点。

在这些文言文中,实词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和含义。

三、重点实词解释1. 吾:表示“我”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于诗歌、文章中表示个人的身份和情感。

2. 昔:表示“过去”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常常用来引述古代的事物或时刻,表达过去的故事或事件。

3. 民:表示“人民”的意思,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名词,多用于描写人类的集体或者裙体。

4. 犹:表示“还”、“仿佛”或“如同”的意思,用来表达近似或比喻的含义,常用于古诗词、文章中。

5. 乃:表示“就是”、“便是”或者“才是”的意思,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用来表示事物的确定或者强调。

6. 或:表示“或者”、“或许”、“有时”等意思,是表示选择、疑问或者可能性的连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

7. 惟:表示“只”、“唯一”或“而”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章、诗歌中,表示唯一或者强调的语气。

8. 斯:表示“这”、“这个”或“此”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

四、实词解释的重要性在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时,对重点实词进行解释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实词的正确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实词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实词解释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是理解古代文言文意义和内涵的关键。

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爱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4.除15.辞16.从17.殆18.当19.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6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抚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疑心,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文言文实词解释

文言文实词解释

文言文实词解释履:名词,鞋子;动词:踩,踏(如履薄冰,履险如夷)有〃〃〃者:有一个人度:duo 度量置:放之:指代“尺码”至:等到之:到〃〃〃〃去,往操、持、取、执:拿反:同“返”,返回及:等到罢:结束遂:就、于是何不以足试之俄:一会儿至:到我:吾、余、予你:尔、汝(女)、若、子但:只,只是,仅仅矣:了(陈述语气)依:按照及:赶上,比得上姥mu、媪ao、妪yu:老妇人谓:对〃〃〃〃说但:只以(之)求百钱如:按照竞:争着,竞相走:跑徒步,行夺(于)己遽:马上,急忙俯首甘为孺子牛娴熟俄、俄顷、未几、瞬、须臾、既而:一会儿许:左右数:几意:意料系:校对然:〃〃〃〃的样子(地)异:以〃〃〃为异,对〃〃〃〃感到惊异(惊奇)异之:以之为异:对这情况感到惊奇视:查看为:给导:引导,引路焉:于之在那里适:到〃〃〃去市:集市,市场虽:即使斤:斧子俱:全,都,一起获:缴获罪:判罪讼于官向官府告状(诉讼)活:使动用法使〃〃〃活活之:使之活让猪活因:就,于是验:检查藏:储藏向:从前,先前与:给启:启禀付:交给知:了解,知道破:剖开,切开谓:对〃〃〃说为:做业:“以〃〃〃为业”,把〃〃〃作为职业于+地点(事物),移到句中动词前面我:余、予、吾工:善于,擅长许:左右状、然:〃〃〃〃的样子县诸东壁同“悬”之于悬挂集:召集见:被及:等到进:进献然:这样探:探听,打听诉:诉讼,告状以〃〃〃为:把〃〃〃作为适:适逢,恰好,正好熟:仔细为:帮,替,给付:交给逾:越,过就:趋向,靠近,进入置:放延:邀请辱:羞辱尚:还及:赶上赏:奖赏虽:虽然。

即使徒:仅仅,只斥:呵斥辈、等:们安:怎么(岂)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奇对〃〃〃感到与众不同寓:寓所是:这亟:急疾:1、努力;2、疾病3:迅疾4、同“嫉”,嫉妒第:房屋要:同“邀”,邀请延:邀请,延请许:左右,光景固:坚持止:阻止,制止作:发作妨:妨碍胜:控制湿:濡湿感:为〃〃〃所感,被〃〃〃感动迫近紧彼此:彼——那(个)此:这(个)遽:马上,立刻遂:于是,就损:减少比:一旦,等到伤:对……感到悲伤所以:……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分析
1、由此可以得出,这类题的四个选项均出自 课内文言文,但用法全面,有重点实词、古 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针对性、全面性、系 统性。所以,在复习中尤其注意对文言文课 文注释内容的重点记忆。 2、以前一个选项中有一个词语解释,但看今 年样题又有变化,即每个选项增加到两个文 言词语解释。
拓展延伸:
课内文言词语与课外文言阅读的 关系
课外文言阅、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二、根据字形推断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五、 整体语境推断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 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 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善养 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 葬,爰(yuán)及干戈,可谓孝也?以臣弑君,可谓仁 也?”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 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 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史记伯夷列传》)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王。 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 ①及父卒 ②而伯夷、叔齐耻之 ③义不食周粟 ④左右欲兵之
专题技巧点拨
文言词语的记忆理解方法
1、化简为繁。将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 转变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2、根据句子前后意思来理解。 3、高度重视课文注释
课堂速效达标 文言词语答案:C D C A C DB BBB DC
1、C、所以:用……的方法。 2、D、交通:交错相同 3、C、要:通“邀”,邀请 4、A、家君:称自己父亲 5、C、苟:如果 6、D、斗:像北斗星 7、B、委:放弃 荫庇:遮蔽,庇护 8、B、中间:其中夹杂 9、B、祲:不详 10、B、义:适宜、恰当 11、B、虽:即使 12、C、或:有时
复习指导: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在剩下的复习时间里再多回顾, 勤复习,牢固掌握课下注释中的文言实 词,注意总结归纳。
知识回顾: 先自己回顾学案上总结的文言词语,不会的加深 记忆。然后同桌互相提问,检测学习成果。 补充点拨: 3、所以 ……的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9、虽 即使 虽千里不敢易也 34、居 停留 不可久居
中考语文复习之
文言词语解释
学习目标
1、明确近几年泰安市中考文言词语解 释考点。 2、熟练掌握课内文言词语,重点记忆 文言文的课下注释。 3、掌握此类题型做题技巧,备战中考。
考点阐述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 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中考对实 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 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 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 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 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 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 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 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 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 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 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 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 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 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 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 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于是,伯夷、叔齐 就饿死在首阳山。
考试形式: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一般是文言实词为主。
中考真题展示(见学案)
及今年样题回顾
2015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样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B:至于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 阻绝。(郦道元《三峡》) C: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茂盛、 繁茂)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D: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快步走),以头 抢(夺取)地耳。(刘向《战国策· 唐雎不 辱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