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收购动机和绩效论文

合集下载

杠杆收购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杠杆收购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杠杆收购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综观当今世界,兼并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世界上众多的知名企业都是通过这一方式取得了如今所具有的霸主地位。

而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我国的许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并购对企业做强做大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我发现传统的并购方式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比如现金收购模式下的资金匮乏和股权收购模式下的权利稀释等。

这些瓶颈使得我国企业在扩张的道路上变得十分艰难。

此时,一种全新的并购模式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就是杠杆收购。

在这一并购模式下,企业不仅能够筹措到足够的现金头寸用于当前的收购行为,还能避免原有股东的权利遭到稀释,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必须认识到:杠杆收购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使得并购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破产。

因此,我想通过分析杠杆收购在资金筹集和资本结构安排上的优势和其所伴随着的风险,以及在并购之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来得出杠杆收购在我国是否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资金筹措,资本结构,风险,可行性AbstractIn today’s world, merger and acquisition has become an efficient way for the company to enlarge its trading scale. We can see many world famous companies gaining today’s status through this way. With the opening of Chinese market to the outside world,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However, when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of merger, we found many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acquisition. Such as lacking of cash flow in the acquisition using cash, while decrease the right of the share holders in the acquisition using equity. At this very moment, a new way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ppeared beside us. That is we called Leveraged Buyouts. Under this mode, the company who wants to merger can not only gain enough cash flow for the acquisition, but also maintain the rights of the share holders. However,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result Leveraged Buyouts bringing us is not only the large amount of benefit, but also various of adventure. If the company hasn’t been managed in care, the result will be bankrupt. So I’d like to discuss about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Leveraged Buyouts here, and thereby get the conclusion of whether the acquisition way---Leveraged Buyouts is suitable in Chinese company.Key words: cash raising, capital structure, adventure, feasibility目录一、序言 (4)二、文献回顾 (5)三、杠杆收购的融资安排及其在并购中所具有的优势 (6)四、杠杆收购对我国企业的风险 (8)(一)、财务风险 (8)(二)、经营风险 (8)五、市场环境对杠杆收购的影响因素 (9)(一)、资本市场因素 (9)(二)、金融中介因素 (10)(三)、法制因素 (10)六、我国适合杠杆收购的企业所应具备的条件 (11)七、杠杆收购实例分析 (12)八、建议和总结 (14)(一)、总结 (14)(二)、建议 (14)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15)一、序言当今传统的企业并购方式不外乎三种,即现金收购、股权收购以及混合收购。

浅谈杠杆收购在我国发展受阻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杠杆收购在我国发展受阻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 。这很容易会被人们联想到是 “ 空手 套白狼” 。而事实上杠杆收购与“ 空手套 白狼” 有着本质的 不同。“ 空手套 白狼”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诈骗的范畴, 只要 出让方能够在前期进行充分 的信息调查对收购方进行正 确的选择 , 同时资金提供方能够恪守行业准则 , 这种现象是 很容 易杜绝 的。
杠杆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和发 行债券。在美国著名的“ K K R收购 R J R ” 一案中, 成交总额 为2 5 0 亿, 而K K R 自己仅拿出 1 5 0 0 万美元 , 其余约 6 0 % 由两家投资银行及财团贷款 , 剩下的均为发行垃圾债券。 而在我国, 目前只有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有贷款权, 法 律严格禁止企业之间的借贷。尽管 目前信托投资机构大多
司的业务仅仅停留在为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提供服务而
赚取佣金 上 。
2 . 运营风险。 杠杆收购能形成规模经济, 但新公司如果 规模较大 , 收购方对其企业状况不太熟悉 , 就会产生规模 不经济的问题。 比如美国第四大钢铁公司 L 1 [ ' 、 r 收购共和钢 铁公司过程 中,共和钢铁公司股价比其账 面资产低 1 / 3 ,
( 一) 杠杆 收购本 身的运作风 险
1 . 财务风险。在一项杠杆收购项 目中通常需要巨额资 金的支持 ,财务风险就是伴随着这些资金的筹措而形成 的。由于杠杆收购所需的资金 巨大, 收购方必须大量负债
融 资 。这 些高 债务 势必产 生高 利息 , 从 而增 大企业 的财务 风 险 。一 旦并 购后 的企业 预期 利润 下降 , 就 会使 收购 方 因
常的融资市场 , 使资本筹集的成本大幅增加 ; 其四, 公司举
债过 度 , 经营 风险 大增 , 很容 易 因还债无 力而 导致 破产 , 引 发社会 经济动荡 。

以“好孩子集团”为例论公司杠杆收购

以“好孩子集团”为例论公司杠杆收购

以“好孩子集团”为例论公司杠杆收购作者:张诗雨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29期摘要:杠杆收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并购。

它是指收购的企业用很少的本钱作为基础,向投资金融机构筹集资本来进行企业收购。

一旦收购成功,被收购企业出售其资产或是清算它的收益来支付负债。

这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收购战略。

文章试对杠杆收购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杠杆收购;特点;前景杠杆收购起源于美国,是指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一些投资者通过投放少许的资本来进行大量的举债,从而进行目标公司的收购。

其本质是融资收购,而目标公司的资产以及经营收益是作为融资的担保,一旦收购完成以后,再以公司的未来资金流来偿还负债。

一、“好孩子集团”杠杆收购我国的杠杆收购的第一个案例——好孩子集团,是由PAG集团以1.224亿美元的总价值购得好孩子集团67.5%的股份。

从那以后,PAG集团就变成了好孩子集团的最大股东,而好孩子集团总裁成了第二大股东。

这次的杠杆收购涉及了十分复杂的股权转让,PAG以1.224亿美元收购好孩子70%股权,与此同时给管理层支付30%的股份。

好孩子管理层,新老交替的投资方使三方利益错综复杂。

PAG用好孩子集团的现金流和资产做抵押,向银行借贷,并用此贷款完成了对好孩子集团的收购。

在获得了他的控股权后,PAG改变了好孩子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且重新包装上市,获得了最终的收益回报。

一是杠杆收购的筹备设计阶段,主要由PAG集团高层或是收购专家制定方案,筹集收购所需要的资本,从而进行融资安排。

一般情况下,PAG集团在好孩子集团要有自有资金的股份,可以由PAG集团的高层人员提供10%的资本,作为新公司的利益使用权。

集团也可以用股票期权(或认购权)的方式,作为集团给予高层的额外报酬。

允许集团中高层的手中持有股随着集团管理状况的改善持续不断提高,更好地分享集团经营所得来的良好收益的可观利润。

因此,如果集团经营得当,集团中高层的持有股将持续增加,一般可达到30%。

光明集团杠杆收购的绩效分析——基于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

光明集团杠杆收购的绩效分析——基于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

光明集团杠杆收购的绩效分析——基于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3光明集团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介绍光明集团可以说是我国食品行业“走出去”的先锋,在2010年就成功收购新西兰一家乳制品公司,完成国内乳品企业海外收购的第一单。

自2010年起,光明集团不断加快海外收购的步伐,至今已经公告了十几起并购交易,虽然失败的次数大于成功的次数,但是光明集团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越战越勇,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海外并购的中坚力量。

而此次成功收购英国维他麦食品有限公司,因在当时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项目而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具有一定的范例意义。

3.1收购双方介绍3.1.1光明集团简介光明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由上海农工商(集团)、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组建而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公司现任股东有3名,分别是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拥有五家上市公司,其中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梅林股份、光明地产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公司为新西兰主板上市公司。

光明集团是一家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销为一体,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国有综合食品产业集团。

公司确立了食品产业和地产、金融的“一体两翼”产业结构;实施融合战略、品牌战略、渠道战略和平台战略四大战略;推进以“环境优美、产业先进、生活优越"为标志的殷实农场建设:致力于成为上海特大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底板,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标杆,世界有影响力的跨国食品企业集团。

光明集团拥有许多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如光明牛奶、冠生园蜂蜜、大白兔奶糖等,在食品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光明集团发展迅速,已建立遍布上海、覆盖全中国的销售网络,2015年光明集团已实现销售额超过1460亿元。

∞而旗下众多知名品牌屡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品牌荣誉,品牌效应不断推动着公司的整体进步。

2013年,光明集团以综合排名第二位的成绩荣获“中国轻工业年度百强企业”称号,此项大奖是由中央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评选活动,这是对光明集团多年来深耕食品行业的肯定,对光明集团产品标准化、服务精细化的经营理念的认可,也是对光明集团继续做大做强、聚焦主业、放眼国际的支持和鼓励。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研究》范文

《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尤其是国有企业并购,其背后蕴含的动因与并购绩效,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1. 战略调整与产业升级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国有企业并购成为实现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进入新的领域,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 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资源分配不均、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通过并购获取更多的优质资产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人才等资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三、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研究1. 并购绩效的衡量指标并购绩效的衡量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等,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非财务指标如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员工满意度等,可以反映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政策环境等。

实力雄厚的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以及强大的整合能力,是保证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此外,政策环境也对并购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如国家对并购的政策支持、行业政策等。

3. 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绩效总体呈现积极态势,企业在规模、效益、竞争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企业并购后整合能力不足、资源浪费等。

杠杆收购的机制效应及我国应用前景研究的中期报告

杠杆收购的机制效应及我国应用前景研究的中期报告

杠杆收购的机制效应及我国应用前景研究的中期报告一、引言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简称 LBO)作为一种企业并购的重要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杠杆收购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杠杆收购的机制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二、杠杆收购的机制(一)定义与特点杠杆收购是指收购方以少量自有资金,通过大量举债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

其特点在于高负债、高风险和高回报。

(二)融资结构通常包括优先级债务、次级债务和股权。

优先级债务通常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利率较低但风险较小;次级债务可能由私募基金等提供,利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股权则由收购方和管理层持有。

(三)操作流程首先,确定收购目标并进行尽职调查;然后,设计融资方案并组建收购团队;接着,与目标企业股东进行谈判并完成收购;最后,对收购后的企业进行整合和管理。

三、杠杆收购的效应(一)财务效应1、税收优惠通过增加债务利息支出,可以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税负。

2、财务杠杆效应由于债务利息相对固定,当企业盈利增加时,股东的收益将大幅增长。

(二)经营效应1、激励管理层管理层通常会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从而与股东利益更加一致,激励其努力提升企业业绩。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收购,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更具效率和潜力的业务领域。

(三)市场效应1、提升市场竞争力收购后企业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传递积极信号成功的杠杆收购向市场传递了企业价值被低估的信号,可能会提升股价。

四、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现状(一)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二)市场参与者包括产业资本、私募基金、金融机构等,但与国际市场相比,参与者的经验和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案例分析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杠杆收购案例,如_____公司收购_____公司,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800字》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800字》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目录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基于经典动因理论 (1)(2)短期并购绩效 (1)(3)长期并购绩效 (2)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2)(1)创新绩效的内涵 (2)(2)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3)(1)基于经典动因理论如Hagedoorn J等(2003)认为对协同效应的追求驱动了大多数并购案例的发生,其他驱动因素包括以及代理问题和管理者自大倾向。

Hirshleifer D等(2012)在对银行业数据的进行研究后,得出并购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Hobson J A等(1902)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以Roll为代表人物的自大假说,研究认为媒体对高管的评价情况,以及高管对高薪的追求,都会影响并购中企业支付的对价。

ensen M C等(1976)研究得到,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充分利用资源,从而通过实现协同效应,因此并购有利于成本降低以及协同效应的实现。

Kaplan S N 等(1997)认为,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减少与竞争对手的竞争,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Kotz D M(2009)的研究结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实现多元化,从而通过企业的业务扩张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

Krippner G R(2005)研究认为企业进行并购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Li D 等(2011)等认为,横向并购有利于公司提升整体价值。

Liqun Z, 等(2020)通过研究认为,公司选择进行横向以及纵向整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以及快速进入新市场。

Lin C等(2009)的研究认为初创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有助于其快速找到主要发展领域。

(2)短期并购绩效Mario D A等(2013)引入的事件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分析比较并购事件发生前后相关公司的股票收益情况,判断超额收益是否为正,并购是否创造了累计超额收益,从而通过累计超额收益的情况来衡量并购的短期绩效。

杆杆收购的研究综述

杆杆收购的研究综述

环球市场/金融观察-42-杆杆收购的研究综述宋玉禄云南大学摘要:杠杆收购是公司并购中的一种特殊模式,它的实质在于在资本市场举债收购企业, 杠杆收购盛行于美国的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方式激活了美国的资本市场,让当时的美国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为现在的美国的持续繁荣打下了基石。

目前随着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全流通市场的形成,越来越多的杠杆收购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但是,我国的市场化融资环境还不完善,公司治理改革还有艰巨的任务,因此研究杠杆收购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杠杆收购,公司并购,资本市场一、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杠杆收购在兴起于美国,它的快速发展对当时处于经济低迷的美国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多公司纷纷学习KKR 公司,在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兴风作浪,国际学者对杠杆收购的研究也紧紧相随,提出了他们的宝贵研究成果。

外国学者James S.Ang、Reinhold Po Lamb(1997 年)研究分析了大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关注他们 1984 -1992 期间杠杆收购的交易行为,选取美国几大最大人寿保险公司,最终表明,大型公司占据了杠杆收购的投资组合数量和规模。

结论表明,这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在杠杆收购相关事务的控制能力,有很强的优越。

帕特里克·高根教授(2010)从杠杆收购定义、历史进程、收益源头及效率收益、融资及资本结构、风险分析、及监管和披露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和分析。

罗伯特·F·布鲁纳(2011)从战略、财务目标出发确定并购战略,确定了杠杠收购的最佳方案。

通过成立特殊目的公司进行杠杆收购融资,新成立的特殊目的的公司资产由大量不同类型的债务和权益资本完成;同时从各国杠杆收购视角论述杠杆收购最新变化、杠杆贷款市场、杠杆收购的价值创造和战略调整等前沿进展。

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杠杆收购的收益率和价值创造等深入研究。

詹森于 1986年相关研究发现:相比企业支付股息方式,经理人对公司债务偿还模式拥有较少的权利,杠杆收购引起的公司负债增加可以减少管理者任意处置“自由现金流量”的权利,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收购的动机和绩效分析
一、杠杆收购的动机
从杠杆收购的动机来看,杠杆收购同企业的其他并购活动一样,是指一个公司欲取得另一个公司的控制权,这是杠杆收购动机的一般性。

现将各动机分述如下: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就一项收购而言,当他收购的增加价值超过收购成本的时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标准即被满足用公式表示如下:
收购者股东股票价值的增加额=增加价值-收购成本
收购的增加价值=收购后收购者与被收购者的价值-收购前两者的总价值
(二)管理者利益
一般说来,管理者实施一项收购有以下几种原因:
1.追求企业规模的增加。

管理者执掌企业时他们会得到一些收益,包括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有形收益如报酬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采用的激励机时,管理者就会采取使企业规模扩张的收购行为,因为企业规模增加时管理者的补偿也会增加。

无形的收益有权力和社会地位等。

2.展现其管理才能和技能。

对于管理者来说,衰退的产业面临的机会逐渐减少,他们在企业中发挥其聪明才智的余地也会相应越少,因此通过收购处于新兴阶段的企业,能继续发挥管理者的能力,减缓企业衰退的进程。

3.工作安全的动机。

工作安全动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散风险,二是避免被收购。

企业收购也许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动机,而且现实中的收购动机也是复杂的,但所有的收购活动不外乎都是利润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权衡分配的结果。

二、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杠杆收购后的绩效研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粤美的作为案例分析的样本。

它属于杠杆收购中的管理层收购,经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信息公开程度好,便于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数据采用1999-2001年的数据。

(二)背景分析
粤美的公司:
美的股份公司起源于1968年,1992年3月,组建成广东美的电器企业集团;同年5月,改组为股份公司;并在同年8月更名为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美托投资成立于2000年,由美的集团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的。

2000年4月,美托投资以每股2.95元的价格,购买美的控股3158万股。

2000年12月,以每股3元的价格购买美的控股14.94%的股本。

至此,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22.19%,完成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三)收购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1.盈利能力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三个财务指标的变动来分析。

结果见表1。

从粤美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它在lbo前一年均有小幅上升,lbo后有大幅度下降,每股收益在收购后的几年都略有下降。

2.资产管理能力趋势分析
本文选取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发现,粤美在收购后,资产管理能力的三项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幅度比其它两项要显著。

3.偿债能力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三个指标,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lbo后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升,偿债风险上升。

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在lbo后有较小比例的下降。

粤美的在lbo后,资产负债比率变化不大。

4.对杠杆收购后公司财务绩效分析的结论
杠杆收购后公司的获利能力有所下降;收购后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有所改善,但并不是十分显著,这可能和公司制定较为严格的赊销政策有关。

公司的偿债能力在收购后均有小幅的下降,这与杠杆收购时使用的大量负债有关。

三、结论
本文讨论了杠杆收购的动机,从管理者利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两方面阐述了杠杆收购的动机和原理。

并选择了粤美的作为样本,比较杠杆收购前后获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杠杆收购的财务绩效。

在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史很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希望杠杆收购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体制的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熙,蒋科瑛.中国引入管理层收购(mbo)的应用效果分析[j].商业研究,2005,1.
[2]任自力.管理层收购mbo的法律困境与出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任治君.杠杆收购:原理、经济学解释与中国实践分析[d].西南财经,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