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4 母鸡 教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 母鸡教学设计

14 母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3.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叫声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的不同。

4.结合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老舍的作品,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看录像,初步认识母鸡。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3.出示资料,认识作者老舍。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1)圈出新字生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尊敬母鸡的?2.反馈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疙瘩欺侮毒手一撮毛恨不能成绩聋人孵出雏鸡警戒啄一啄啼叫凄惨三、圈画作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1.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3.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母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为什么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用“——”画出来。

4.交流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母鸡》。

–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理解重要词语,如母亲、唤醒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举例和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准确朗读课文《母鸡》。

2.理解课文中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

2.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母鸡》。

•通过提问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

3. 讨论与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有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进行观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进行小结,回答问题。

四、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母鸡》,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短文。

2.绘制一幅描绘母鸡生活的图片。

五、板书设计•《母鸡》•课文朗读、词语解释、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延伸拓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母鸡》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都表现出较好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课堂氛围有时有些松散,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讨论深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动游戏和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够领会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3.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关爱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母鸡》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母鸡》。

2.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以及母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母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语。

2.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第三步:引导思考(15分钟)1.通过故事中的母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亲情和互助。

2.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感悟并珍惜这种情感。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母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和互助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并体会到亲情和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4套(新修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4套(新修订)

14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3.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如,“忠”读翘舌音,“绩”读第四声,“警”读后鼻音。

“孵、毒、戒”三个字要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还要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表达运用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善于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学习字词1.导入新课。

(1)师引导:谁见过母鸡?谁见过下蛋后叫个不停的母鸡?虽然你们认为它很烦人,但是这只是母鸡的一个方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母鸡。

(3)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

学习课文前,先读读这几个字,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4)认识多音字“恶”。

(出示课件)(5)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①师指名读;生齐读。

②师引导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③生自由交流;师点拨。

a.字源识记“毒”字。

,毒,会意字。

本义是有毒的草在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您浏览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如下: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篇目。

课文以作者对母鸡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描绘了母鸡的无私、勇敢和母爱。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母鸡的伟大和值得尊敬。

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动物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去观察和思考。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感受母鸡的伟大和母爱,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鸡的伟大和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母鸡。

我会展示一些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

呈现(10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朗读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我会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学习。

操练(10分钟)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8)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8)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读懂《母鸡》这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

2.能够理解故事中母鸡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3.能够通过阅读体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小组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的美德。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态度。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爱的感悟,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母鸡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情感描写,深入挖掘母鸡的母爱表达。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谈论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课文《母鸡》,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习课文(25分钟)1.全班齐读课文,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对生词进行解释。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母鸡情感的变化。

3.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母鸡的行为背后的含义。

3. 情感认识(20分钟)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鸡会为小鸡冒险?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4. 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故事发展的关键点。

2.学生讨论诚实守信的意义,分享生活中的相关经历。

5. 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分工讨论母鸡的行为是否符合乡村伦理中的道德规范,分析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2. 学习课文3. 情感认识4. 课文分析5. 合作探究6. 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母鸡》这篇课文展开,通过让学生深度理解母鸡情感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母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
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

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照样子,写词语。

颤颤巍巍:
细声细气:
二、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音填空。

恶:wùèě
可恶()厌恶()恶心()
恶狠狠()凶恶()无恶不作()
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
3.戒备。

()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大,()它是鸡母亲。

3.在夜间()什么动静,它()放声蹄叫。

五、理解加黑词语的意思。

①奇异的,特别的②惊奇、奇怪③有分别、不相同④别的;别处的。

异乡()奇花异草()
惊异()异口同声()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恨不能让()知道它这点儿();就是聋子也会被它()。

”这句话运用了()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

2.一只鸟儿飞过,()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起来:歪着头();
挺着身儿预备();看看(),看看(),()地警告鸡雏要()集合到它身边来。

七、选择题。

1.“我”以前讨厌母鸡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鸡嘎嘎或如怨如诉的叫声
B、欺软怕硬
C、“我”曾在幼年时受了母鸡的惊吓
D、下蛋后炫耀自己
2.文末“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其中“不敢”一词的含义是()
A、我害怕母鸡
B、我敬佩母鸡
C、财气的话综合应用
八、课内阅读。

(选文见课本)
1.是什么改变了“我”对母鸡的态度?
2.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九、课外阅读。

犀牛和犀牛鸟
犀牛是一种珍贵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它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可是它却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鸟。

它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决不是()的。

原来犀牛的皮肤好,好像铁甲一样,但在皱褶地方非常嫩薄,常受体外
寄生虫和吸血昆虫的刺蜇。

犀牛鸟栖息在犀牛背上,就以它身上的寄生虫类作为美味食品,吃饱肚皮。

同时,犀牛的视觉不够(),当犀牛鸟发现敌人时,这只灵活的小鸟,就会飞上飞下,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向它的好朋友报警,让它做好安全戒备。

所以犀牛对犀牛鸟非常(),平时也让犀牛鸟在它背上任意玩耍。

性情暴躁的犀牛,从不对它的好友发脾气。

1.在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横线上。

敏锐尖锐偶然突然感动感激
2.请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即使……也……如果……就……
(1)()发现了敌人,犀牛鸟()会向犀牛报警。

(2)()犀牛背上的寄生虫类是犀牛鸟的美味食品,()犀牛鸟栖息在犀牛的背上。

3.犀牛和犀牛鸟会成为好朋友是因为()
A、犀牛喜欢犀牛鸟。

B、犀牛鸟喜欢犀牛。

C、犀牛和犀牛鸟生活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

思维创新大拓展
十、请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种小动物。

参考答案:
一、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平平安安
不慌不忙一心一意若隐若现
二、wùwùěèèè
三、1.如怨如诉 2.趁其不备 3.警戒
四、1.不论总是 2.因为 3.若有便
五、②④③①
六、1.发了狂全世界成绩吵得受不了夸张讨厌
2.或是警戒听作战前后咕咕马上
七、1.C 2.B
八1.是母鸡无私的母爱让“我”改变了态度。

2.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这是对
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九、1.偶然敏锐感激 2.(1)如果……就……(2)因为……所以…… 3.C
十、我最讨厌狗了,我讨厌它的叫声,讨厌它身上的毛,讨厌......总之讨厌它的一切。

所以我家的狗虽然每次见我都跑出老远迎接我,还对我摇尾巴表示友好,但是我从来不理它,
更不要说喂它食,有时心情不好还会拿它撒气。

但是有一天晚上我正睡的香,它突然大叫起来,把我惊醒了,我愤怒的拿了一条棍子冲出门。

举起棍子刚要打,却发现一个贼拼命躲闪着,我家的狗却对着那个贼猛扑,虽然贼手里拿着刀,把狗砍得浑身是血,狗依然毫不退缩。

原来这个贼白天相中了我最喜欢的一窝小兔。

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里一阵难受,眼睛酸酸的。

我讨厌的狗对我家是多么忠实啊!多么值得我喜欢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