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高原湖水δ~(13)C_(DIC)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湖泊和NDVI变化反映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湖泊和NDVI变化反映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湖泊是重要的生态地质环境因子 ,但湖泊水量 增加或减少不一定代表生态地质环境好转或加重 。
通常进行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时 ,需要考虑湖泊 变迁与各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例如湿地 、荒漠化 、 冰川 、地质灾害等环境要素 ,同时还要考虑降水 、温 度的影响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控制作用 。然而如 此大面积地开展遥感监测 ,其指标体系过于庞大 、 复杂 ,工作量大 。
212 湖泊供水源区 ND V I监测意义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动态对比 ,不难发现湖泊 、 湿地和荒漠化等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变化对 NDV I影 响主要有两种表现类型 : 21211 急剧变化型
湖泊水域变迁引起的 NDV I变化是这种类型的 代表 。由于湖泊面积的增加或减小 ,水域的变化会 导致两期 NDV I值的急剧变化 ,主要表现为 NDV I 值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大 ”。虽然这种变化受地 理位置的影响非常大 ,却又简单地集中于湖泊周边 (图 1 A ) 。 21212 级别转换型
李远华 ,姜琦刚 ,赵 静 ,王 坤 ,张继承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6)
摘 要 : 分析湖泊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对湖泊变化的影响 ,建立湖泊变化 、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 I)变化与生态 地质环境演变的关系 ,提出“湖泊 、NDV I遥感动态监测的生态地质环境评价 ”方法 (“L 2N ”) 。基于 20世纪 90年代初 ( TM )至 2000年初 ( ETM )的湖泊遥感调查数据 ,结合相应 NOAA /AVHRR NDV I数据 ,利用 L 2N 方法完成青藏高原生 态地质环境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 ,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 、长江水系上游 、特 别是柴达木盆地较为明显 ,雅鲁藏布江流域 、高原东南部情况较好 ; L 2N 方法有助于提高遥感环境监测效率 ,湖泊 、 NDV I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环境意义 。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湖泊 ; NDV I;遥感 ;生态地质环境 中图分类号 : TP79 /Q14 文献标识码 :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δ13cdic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δ13cdic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研热词 δ 13cdic 重庆 碳同位素 农业活动 青木关地下河 碳酸盐岩溶蚀 碳酸 碳汇 碳 硫酸 硝酸 溶解无机碳 湿地 河蚬 沟渠 水化学 水体分层 氮 替代指标 岩溶地下水 岩溶 地下河 同位素 双壳类 净碳汇 主量元素 三峡水库 dic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011年 科研热词 溶解无机碳 有机质降解 锶同位素 贵州七星洞 表生钙华 花溪 羌塘高原 第四纪古气候 稳定同位素 碳同位素组成(δ 13c) 碳同位素 物质来源 溶解有机碳 溶解态碳同位素 湖泊碳循环 洞穴滴水 水质咸化 微量元素 天津 地表水 土壤co2 喀斯特生态系统 古湖沼学 前期方解石沉积(pcp) 内生钙华 δ 13cdic 推荐指数 4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溶解无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 碳同位素 西江河口段 海气交换 河蚬 水库演化 梯级水库 新陈代谢 壳体 co2
推荐指数 3 2 2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

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

羌塘盆地含烃类流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宋春彦;王剑;何利;付修根;谭富文;曹竣锋【摘要】对羌塘盆地内多套重要地层裂缝充填包裹体进行了岩相、温度和成分研究.岩相特征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气相以CH4为主,另外还含有H2S、H2、CO2和N2.羌塘盆地内包裹体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冰点温度-14.2~-2.0℃,均一温度0~367℃.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内至少存在6期主要的流体活动事件,分别为20~22 ℃、76~85℃、122~128℃、172~189℃、220~255℃和300~370℃,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流体活动.其中第一期为超晚期构造抬升之后的流体活动,不含烃类物质,与油气运移成藏无关;另外5期流体活动的包裹体均含有烃类物质,应该与油气运移有关.【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6页(P380-385)【关键词】羌塘盆地;含烃流体;包裹体;油气运移;成藏分析【作者】宋春彦;王剑;何利;付修根;谭富文;曹竣锋【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1羌塘盆地位于全球油气产量最高、储量最丰富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中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1-9],以地表重点层位和钻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包裹体法,探寻羌塘盆地中含油气地质流体的活动规律,揭示其油气运移成藏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图1),自北向南可划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3个次级构造单元。

羌塘盆地是在寒武纪前的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由多个沉积盆地叠合而成的。

侏罗系是羌塘盆地最后一个海相沉积单元,由两套海侵-海退沉积层组成,也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自下而上由曲色组(J1q)、雀莫错组(J2q)、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索瓦组(J3s)和雪山组(J3-K1x)构成。

近十年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十年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十年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袁康;谭德宝;赵静;文雄飞【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22(53)5【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开始逐步扩张,对自然环境和野外基础设施产生了威胁。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利用2010~2018年青海可可西里腹地盐湖(又名68道班盐湖)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了盐湖的水位及面积,结合实测获取的盐湖水下地形数据,计算并构建库容关系曲线,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结果表明:(1)2010~2011年,湖泊水量增加了0.2亿m^(3),这一阶段盐湖还是独立湖泊;之后上游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3个湖泊的湖水开始注入盐湖,盐湖成为流域水量“接收者”,水量开始快速增加,仅1 a就暴涨近12亿m;(该阶段主要为上游3个湖泊溢出水量);2016年开始以平均每年约5.5亿m;的速度上涨;9 a间,盐湖的水量增加近33亿m^(3),并且作为流域水量的“接收者”,盐湖还在持续扩张。

(2)降水量增加是盐湖扩张的主要因素,温度上升引起的冰川融化和冻土融水是湖泊变化的另一气候因素,但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

【总页数】7页(P111-117)【作者】袁康;谭德宝;赵静;文雄飞【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P467【相关文献】1.近十年我国国民体质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2.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湖水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地下卤水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4.近十年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变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平衡初步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湖泊水体中主要离子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西藏湖泊水体中主要离子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 Mg ) 一 S O 4 . D u e t o he t e f f e c t o f e v a p o c o n e e n t r a t i o n ,w a t e r t y p e s o f T i b e t a n l a k e s s h o w e d a g r a d i e n t v a r i a t i o n i n t h e o r d e r o f C a ( N a ) 一 HC O 3 一N a ( K) 一 S O 4 一N a ( K) 一 C 1 a l o n g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 n o r t h w e s t t r a n s e c t .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p r e 一 1 9 9 0 s d a t a ,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 t i o n s o f ma j o r i o n s i n t h e m a j o r i t y o f t h e l ke a s d e c r e a s e d a n d t h e w a t e r t y p e o f s e v e r a l l ke a s a l s o c h a n g e d . T h e v a i r a t i o n o f m j a o r i —
助. 2 0 1 5—0 5 —1 9收 稿 ; 2 0 1 5—1 1—1 3收修 改 稿 . 李承鼎( 1 9 8 7 ~) , 男, 硕 士研 究 生 ; E — ma i l : l i c h e n g d i n g @i t p c a s . a c . c n .

_羌塘高原典型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化探扫面方法

_羌塘高原典型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化探扫面方法

2015年5月地球学报May 2015 第36卷第3期: 367-376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36No.3: 367-376 www.地球学报.com羌塘高原典型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杨少平1), 刘华忠1), 孔牧1), 张华1), 刘应汉1),张学君1), 高顺宝2), 郑有业2)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河北廊坊 0650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 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

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

在羌塘高原上, 风成沙广布, 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 比例高达90%以上, 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

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 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 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 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

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 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

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 异常面积>25 km2; 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 异常面积1 km2左右。

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 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关键词:羌塘高原;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化探方法中图分类号: P596; P595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75/cagsb.2015.03.11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 Sediments and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Methods in the Qiangtang Plateau YANG Shao-ping1), LIU Hua-zhong1), KONG Mu1), ZHANG Hua1), LIU Ying-han1),ZHANG Xue-jun1), GAO Shun-bao2),ZHENG You-ye2)1)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Langfang, Hebei 065000;2)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Wuhan, Hubei 430074Abstract: The Qiangtang Plateau is the largest area not covered by the RGNR (Regional Geochemistry-NationalReconnaissance Program) and also a new working area of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where th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canning work and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are in advance. Stream sediment surveyis the main method of the RGNR. In the Qiangtang Plateau, Aeolian sand deposit is widespread, and more than90% fragment sizes of this kind of sand are concentrated in –40 meshes, which is 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prospecting effect of the RGNR. Some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 sediments in four ore districts: 1) Stream sediments have different fractionsizes, and most of the mineralization-indicating elements exhibit asymmetric “inversed S” type or “U” type distribution and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40 mesh fraction and +160 mesh fraction. With –10 ~ +40 mesh as thesampling fraction,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eolian sand can be eliminated to a great extent. 2) For the large oredeposit, the migration distance of the indicator element anomaly is 4~8 km along the stream systems, with theanomalous area being >25 km2; for the small ore deposit, the migration distance is about 1 km, and the anomalousarea is 1 km2 or so. 3) The best technical criteria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GNR are as follows: the sampling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200220130001; 12120113101200)资助。

羌塘盆地温泉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及其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羌塘盆地温泉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及其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羌塘盆地温泉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及其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徐刚;何文劲;刘子畅;李红进;梁斌【摘要】温泉地区冷泉气中C H4的平均含量较高,具有极高的地球化学异常,同时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渗漏的证据———冷泉碳酸盐的存在。

研究表明:研究区布曲组(J2 b )泥岩及碳酸盐岩为好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为优质的供烃层;J2 b中的鲕粒灰岩、生屑灰岩以及J2 b和夏里组中的砂岩,孔隙及裂缝发育,是良好的储集层;卷入侏罗系的温泉背斜, J2 b上部的泥岩、钙质泥岩、泥晶灰岩等致密岩性层以及温泉地区多年冻土带等,形成了研究区良好的圈闭和盖层;研究区具备天然气水合物聚集成藏的基本地质要素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6(013)002【总页数】8页(P10-17)【关键词】温泉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碳酸盐;成藏条件;布曲组【作者】徐刚;何文劲;刘子畅;李红进;梁斌【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9;四川省地矿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引著格式]徐刚,何文劲,刘子畅,等.羌塘盆地温泉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及其成藏地质条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2):10~17.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成分单一、储量巨大、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污染少,已成为21世纪最为优质高效的接替型清洁能源。

近年来,众多国家投入巨资调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与成藏规模,探索创新勘探方法与开发技术等,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青藏高原(藏北地区)湖泊表面沉积物代用指标结果分析

青藏高原(藏北地区)湖泊表面沉积物代用指标结果分析

第一章绪论湖泊沉积物总有机碳(TOC)、碳氮比(C/N)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C)组成研究现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的研究现状在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研究中,由于湖泊表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 O C)、碳氮比(C/N)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可以很好地反映湖泊水体环境及湖泊流域的初始生产力状况和直被类型,也反映了有机质跟随湖泊表层沉积物沉积后的保存状况,保存着湖泊及流域生物生态环境和过去的气候、以往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

所以被广泛应用大范围区域及全球性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中。

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是过去的生物埋藏于湖泊表层沉积物内经过生物分解作用和化学分解作用或者是成岩作用后遗留下来的产物,它含量的多少既可以反映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输入的多与少及湖泊的初始生产力的高与低,又可以反映有机物存贮能力的强与弱(Meyers,1997)。

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中自生的水生直物和湖盆周围流域经过侵蚀作用后带来的陆源性直物碎屑。

温度的变化和降水的多少是影响直物生长的好坏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流域中,直物生长的好坏主要受到降水量多少的控制;对湖泊中水生直物生长的好坏,湖泊最初生产力的高低则主要受湖水营养物质的好与坏和温度的高低控制(陈敬安等,2002),例如在特别寒冷的环境下,会使延升低温期的时间、将适合直物比较适合发芽的时间的大大减少、使其温度的缩减、而湖泊在冬天中湖面水冻长度的过度加长会引起湖泊内部水生直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大降低、光合作用的产量也大大降低,同时其有机质生产力的产量也大大的降低(刘子亭等,2006)。

湖泊表层沉积物总有机质的容量的多少和高低可以反映温都的高低变化。

世界各地的大量学者利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变动对很多大小各异,类型不同的湖泊中进行了多种渠道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柴达木盆地查尔汗湖区(黄期等,1990)、青藏高原地区若尔盖盆地(张平忠等,1995)和浑善达克沙地(武建伟等,2004)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的高低变化很好地与气候环境的变化相对应,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的低的时候与寒冷气候相对应,高的情况下对应于暖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 r ce it s o 侣CD au n lk s o in t n lta n s a e t d f co s aa t r i f sc 6 l v le i a e n Q a ga g Pa e u a d i f ce a t r c t
LEIYa bi ,YA0 n o n n Ta d ng ,ZHANG lu Eno ,S 玎 NG n }三 Yo gwe ,W ANG ec i i W ia ,LIJ n i u l & W A G a g N Xin
i fu n i g t e v rai n o h ¨ CDc v l e p a n i o a tr l n p lo i o o ia t d n e cn h a i t ft e 8 l o l au l y a mp r n o e i a e lmn 1 g c lsu y Ho v r h r r n yf w t d t we e ,t e e we eo l e su —
羌 塘 高 原 湖 水 63 呲 值 特 征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1 C
类 延斌 姚檀 栋 张恩楼 S egY nw i, , , ,hn oge 王伟 财 李 均 力。王 , ,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 与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0 0 ) 2 1 0 8
. , .
Si( 泊科 学 ) 2 1 , 3 5 :7 —8 c 湖 . ,0 1 2 ( ) 6 36 0
ht: w w.a e. g Ema :l e@ng sa. t / w j k s r. — i j ks i a.c n p / l o l a l c
⑥2 1 yJun lfL k c ne 0 1b o ra aeSi cs o e
( 4: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地质 环境监测 站, 临沂 26 0 ) 7 0 0 摘 要: 湖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 ”C ) 8 是研究湖泊碳循环 的有效 手段 , 影响 因素分析是古 湖沼学 中重建过 去环境 其
的理论基础 , 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却还相对较少. 但 本文研究 了羌塘高原 2 4个 湖泊水体 8 D 值 空间分 布特 征及 ”c I C 其影 响因素 . 结果表 明, 所选湖泊水体 6 ”CⅢ 值在 一1 .% 至 3 2 0 5 0 0 . % 之间 , 平均值 为 一1 2 0表 现出较高 的同位 素特征 , .% , 部分湖泊 6 值甚至高于水体 与大气 C C O 交换平衡时的 同位素值. 羌塘高原湖水普遍显碱性并具有较高 的碱度 , 大部 分咸水湖泊溶解 C 2 O 呈逸出状态 , 仅有 少数淡水 或微咸 水湖泊 以溶解 大气 C 2 主要特 征. 闭湖泊水 体 D C浓度 和 O为 封 I 8 ) 值要明显高于人流河水 , c1: J 【 而外 流湖泊 与河水较 为接 近. 湖水与大气 C 2 O 交换程度决定 了羌塘高原封闭湖泊 8 ”CD l c 值的高低. 由于封闭湖泊 D C滞 留时间长 , I 湖水与大气 C O 交换程度高 , 湖水 8 值 比较接 近平衡状态. ”C 本研究对认 识 羌塘高原封闭湖泊碳循环过程及沉积物中无机碳 同位素环境意义具有 重要理论 价值 . 关键词 :羌塘高原 ; 溶解无 机碳 ; ”C) ; 8 I 湖泊碳循环 ; 1 c 古湖沼学
( L n n eo re u e u o iy , iy 2 6 0 P R C ia 4: a da d R s u csB ra fL n iLn i 7 0 0, . . hn )
Ab t c:Dso e nra i cro ooe 6 D )i a p r n ee n eelh abncc k ytm.Fco sr t i l diognc ab ni t ( ”C I s ni o a t l a sv s p c m t metorva tecro yl i l ess t en a e at s r
( :a oaoyo iea ni n n h n e n a dS r c rcse ,Is tt o ie nPae uR sac 1L b rtr fTbtnE v ome t a gsa dL n uf eP oess ntue fTbt lt eerh,C i s r C a i a a hn e e A a e yo S i cs B in 0 0 5 . . hn ) cd m ce e, e ig10 8 ,P R C ia f n j ( SaeK yL b rtr 妇 Sinea dE vrn n , aj gIstt o rp ya dLmn l y hns c dm 2: tt e oaoyo a f c c n n i met N ni tueo Gegah n i oo ,C i e a e y e o n ni f g e A f ce e , ajn 2 00 P R C ia o S i cs N ni 10 8, . . hn ) n g ( : p r n fGega h ,U iesyo C lona, o n e s A 9 05 12 3 Deat t me o o rp y nvri f ai ri L sA gl ,C 09 —54) t f e
( :D p r n f orp y nvrt f afri,L s gls A 90 51 2 3 eat t ga h ,U i syo C lo a o e ,C 09 -54) me o Ge ei i n An e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 所青 藏高原环境变化 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 8 ) 1 0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