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研读札记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第二章周亡王九年【8】《清華簡·繫年》第二章為我們提供了關於西周滅亡到平王東遷之間的一段歷史。
“幽王(幽王,幽王)及白(伯)盤乃滅,周乃亡。
邦君者(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 (虢),是(攜)惠王,立廿(二十)又一年,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 (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者(諸)矦(焉)(始)不朝于周。
晉文矦乃逆坪(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 (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
”關於“周亡王九年”,整理者認為是幽王滅后九年。
很多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整理者意見有誤,“周亡王九年”是指攜王被弒,周有九年的時間無王,然後平王即位。
案:此說法難從。
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說法進行推算,幽王死後,攜王在位2 1年,為晉文侯所殺,根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文侯十年幽王被殺,那2 1年后應該是晉文侯三十一年。
“周亡王九年……晉文侯逆坪(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 (師)”,晉文侯在位為35年,則此時不可能逆平王,這其中就有矛盾。
那么如何解釋“周亡王九年”呢?《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
”《正義》引《紀年》云:“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大子,故稱天王。
幽王既死,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周二王并立。
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
以本非適,故稱‘攜王’”。
《通鑒外紀》卷三引《汲冢紀年》:“余為晉文侯所殺,是為攜王。
”《繫年》與《紀年》記載是很相似的。
我們認為《繫年》里之所以稱“周亡王九年”正是因為如《紀年》里所說,攜王本非適,因此幽王死後,攜王被虢公立,然并未被眾諸侯邦君所承認。
平王也是如此,雖為大子,且被一些諸侯擁立稱為天王,然地位處境也只是與攜王一樣,所以《紀年》稱“周二王並立。
”一直到幽王死後九年,因為晉文侯、鄭武公、齊襄公、衛武公、魯侯等眾多實力強大的諸侯擁護周平王,這種局面才得以改變,平王正式被認可為周王,接續幽王。
清华简九篇综述[著]李学勤
![清华简九篇综述[著]李学勤](https://img.taocdn.com/s3/m/0eb0df13cc7931b765ce15ce.png)
51清华简九篇综述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是在2008年7月由境外抢救入藏的。
从那时开始进行的竹简保护整理工作,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自竹简入藏到2008年10月举行/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0,是第一阶段,中心工作是简的清理保护和鉴定。
同年11月清华工作人员赴各地有关单位学习保护经验,同时着手拍照,到2009年1月拍照初告段落,是第二阶段,中心工作是简的进一步保护和拍照。
2009年3月到6月,我们利用简的数码照片,对全部有字简作了试读,以更多了解这批简的性质和内容,是第三阶段[1]。
在浏览了全部简的基础上,2009年暑期以后,我们开展了简的缀合、编排和分篇工作。
和上述三个阶段一样,这个新阶段的工作相当困难繁重。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现在可以初步估计清华简包含书籍63篇。
这个数目不是最后的,今后通过深入释读研究,肯定会有调整。
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是对已缀合、编排好的简,逐篇进行隶定和读释。
业已选出的第一批,有书9篇,暂名为5尹至6、5尹诰6、5程寤6、5保训6、5耆夜6、5金6、5皇门6、5祭公6和5楚居6(表一;封二)。
以下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对这9篇简作一简要介绍。
一5尹至65尹至6共简4支,简长45厘米,原无篇题,简背有次序编号。
简文内容是伊尹见汤时的对话,体裁属于今传本5尚书6中的5商书6。
篇内伊尹称/尹0,也或称/0。
按清代梁玉绳5古今人表考6云,伊尹系/伊氏,尹字,名挚0[2],名/挚0见5孙子#522010年#第5期53u 清华简九篇综述542010年#第5期55u 清华简九篇综述562010年#第5期[29]参看李学勤5古文献论丛6,第75~7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又5中国古代文明研究6,第51~5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贾连敏5新蔡竹简中的楚先祖名6,5华学6第7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内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内容《清华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一部分。
它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清华藏战国竹简的内容吧!《清华藏战国竹简》对于古文字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土填补了先秦历史的空白,是先秦历史的新材料,推动了先秦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
《清华藏战国竹简》还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纪年的历史文献。
清华藏战国竹简》的书法也是令人感叹不已,不仅简单而且美观,每一个字都显得大方整洁。
清华藏战国竹简》的书法主要由两种字体组成,即汉字和金文。
《清华藏战国竹简》中许多字与后世的楷书相差无几,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例如“地”“滋”等字。
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书法自然不会与现在的书法水平相提并论,这里的“滋”字明显没有现代汉字的美观,但是却有着古朴典雅的美。
春秋末期,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名、兵、农、阴阳、纵横诸家皆有,形成了当时较为完整的文化思想体系。
汉朝以后,又分别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范缜的神灭论,李翱的贵己论,张载的气一元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论,陆九渊的心学,王阳明的致良知论,等等。
同时,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言论见解,社会上流传着百家之言。
儒家讲仁义,道家讲无为,法家讲刑罚,名家讲辩论,阴阳家讲五行。
这就使得人们经常根据他们的话语来批评他人,而且说法不一,或者指责,或者赞扬,使得君主更加昏庸,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曾经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将各种史料融会贯通,写成了一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史记》。
司马迁通过《史记》记载的方式,向后世描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司马迁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他在书中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且把个人情感融入其中,所以人们看起来,就像在读诗歌一样。
司马迁用凝练的笔法,描写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众多英雄豪杰。
天人合一,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孔子认为自然是伟大的,但人类比自然更加伟大,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是天人合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程會議開幕式(6月28日上午9:00)主持人:趙平安先生(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主任)會議代表合影、茶歇(9:30-10:00)主持人內容報告人及論文題目時間張光裕朱鳳瀚討論《尹至》、《尹誥》1、《由清華簡<尹誥>論<古文尚書·咸有一德>之性質》虞萬里(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0:00-10:152、《尹摯與伊尹學派——以出土文獻爲考察中心》田旭東(西北大學歷史系)10:15-10:303、《清華簡<尹誥>篇的內容與思想》廖名春(清華大學歷史系)10:30-10:454、《清華簡<尹至> “至在湯”解》郭永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10:45-11:005、《甲骨文“”補釋兼釋清華簡“”》梁立勇(深圳大學中文系)11:00-11:15 討論《程寤》《清華簡<程寤>篇與文王受命再探》羅新慧(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11:15-11:30本節討論11:30-11:50 12:00午宴、謝維和副校長致辭主持人內容報告人及論文題目時間陳致陳偉討論《保訓》1、《保訓及楚國書的問題》艾蘭:達慕思大學2:00-2:152、《清華簡<保訓>中的“訓”及古代傳播“訓”的方式》柯鶴立:理海大學2:15-2:303、《清華簡<保訓> “中”字義及其主題研究》王暉: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2:30-2:454、《試論清華簡<保訓>篇書法風格與三體石經的關係》馮勝君: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2:45-3:005、《清華簡<保訓>的“中”爲中道說》梁濤: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3:00-3:156、《 <保訓>的“中”即“公平公正”之理念說綜論——兼論“三降之德”》曹峰:清華大學哲學系3:15-3:30本節討論3:30-3:50茶歇3:50-4:05艾蘭胡平生討論《耆夜》1、《說“夜爵”》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4:05-4:202、《飲酒與古代中國游戲文化:從社會學的角度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耆/黎舍”》夏德安(芝加哥大學)4:20-4:35 討論《金縢》1、《清華<金縢>書文本性質考述》馮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4:35-4:502、《清華簡<金縢> “”字試釋》劉樂賢(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4:50-5:05 討論《皇門》1、《清華簡<皇門>初探》朱鳳瀚(北京大學歷史系)5:05-5:202、《清華簡“皇門”異文與周代的朝儀制度》王志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5:20-5:353、《釋西周金文的“沈子”和<逸周書·皇門>的“沈人”》董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5:35-5:50本節討論5:50-6:10晚餐6:30主持人內容報告人及論文題目時間丁原植謝維揚討論《祭公》《清華簡<祭公>篇校釋》黃懷信(曲阜師範大學孔子研究院)8:30-8:45 討論《楚居》1、《清華簡<楚居>初探》(第三章)淺野裕一(日本東北大學)8:45-9:002、《談清華戰國竹簡<楚居>的“夷”及其他——兼談包山楚簡的“人”等》李家浩(北京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9:00-9:153、《楚武王“郢”都初探——讀清華簡<楚居>札記之一》黃錫全(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9:15-9:304、《清華簡<楚居> “楩室”故事小考》陳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9:30-9:45本節討論9:45-10:05茶歇10:05-10:20夏含夷陳偉武討論《楚居》5、《季連早期居地及相關問題考析》徐少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10:20-10:356、《關于季連糾葛問題的探討》羅運環(武漢大學歷史學院)10:35-10:507、《清華簡<楚居>與<楚辭>有關問題》江林昌、孫進(烟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10:50-11:058、《清華簡<楚居>與楚文化若干問題》江林昌、孫進(烟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11:05-11:209、《 <楚居>所見楚王名考釋二則》孟蓬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11:20-11:35本節討論11:35-11:55午餐 12:00-14:0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文字构形系统研究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拾)文字構形系統研究《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文字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关于这一时期文字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从文字構形系统的角度,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所呈现的文字形态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拥有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中的文字数量较大,涉及到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大篆在内的多种文字形态。
这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文字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竹简中的文字形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交流程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竹简中的文字构形比较,进一步研究战国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其次,在对文字构形进行研究时,我们可以关注文字的形状、结构和线条组合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比《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中不同文字的构形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文字构形的规律。
例如,一些文字构形的变化可能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而其他一些文字构形的变化可能与书法风格、文字使用者的个人风格等因素有关。
这些规律的发现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对特定文字的构形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同文字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经常进行文化交流和战争,这使得文字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
通过研究《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中文字的构形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各个文字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揭示战国时期文字的相互影响和演变的过程。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拾)中文字构形系统的研究,推测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
文字作为当时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战国竹简字迹研究综述

战国竹简字迹研究综述作者:任丽君来源:《现代语文》2021年第06期摘要:主要从简文字迹与竹简的分篇及编联缀合、简文字迹与字体风格的辨析、简文字迹与书手差异及抄写水平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学界关于战国竹简字迹的研究成果。
并在这一基础上,对今后战国竹简的字迹研究予以展望。
战国竹简字迹研究应从局部性分析转向综合性探讨,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以书手档案建设为把手,从而推进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战国竹简书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古文字;竹简;字迹近几十年来,战国简牍不仅出土数量众多,而且有不少内容可以和传世典籍相互印证。
国内学界对竹简的编联与缀合、单篇简文的字迹、不同区系之间的用字差异、字体风格的辨析、抄手的书写水平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拟从竹简的分篇与编联、字体风格、书手的差异及抄写水平三个方面,对战国竹简字迹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把握战国竹简字迹研究的整体状况。
一、简文字迹与竹简分篇及编联总的来看,通过简文字迹而实现对战国竹简的编联和缀合,在上博简、郭店简、新蔡简等战国楚简的整理与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主要集中于简文的分篇、单支简顺序的调整、简文缀合等方面。
裘锡圭在《上博简〈相邦之道〉1号简考释》一文中指出,《相邦之道》中的1、3两号简的字体,虽然与2、4两号简的字体接近,但其“事”字(两简均有此字)皆讹为上部似“昏”之形,而2号简中的“事”则是正常写法。
因此,它们似不大可能属于一篇,1、3两号简不应编入《相邦之道》篇[1](P68-72)。
单晓伟的硕士学位论文《新蔡葛陵楚墓竹简编联及相关问题研究》从编联入手,在对新蔡楚简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的基础上,以竹简形制、简文字迹、辞例比勘等为依据,对部分残简进行尝试性编联。
该文精选了晏昌贵已编联的十二例和作者所编联的二十七例,逐条进行分析[2]。
由于新蔡楚简出土时残损严重,给简文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障碍,从这一点上来说,单晓伟的相关探讨无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清华简与国家精神

关 键 词 :清华 简 ; 国 家精 神 ; 自强不 息 ; 厚 德 载 物 中图 分 类 号 :K8 7 7 . 5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8 2 8 ( 2 0 1 5 ) 0 1 —0 l 1 3 —0 3
一
、
清 华简 、 儒 家经 典与 国家精 神
①本文根据“ 《 清 华 大 学 藏 战 国竹 简 》 与 儒 家 经 典 专 题 国际 学 术 研 讨 会 ” ( 烟台大学 , 2 0 1 4年 1 2月 ) 大会 主 题 发 言 稿 修 订 而 成 。 ② 相 关 问题 可 参 见 第 四届 世 界 青 年 佛 学 研 讨 会 ( 香港 , 2 0 1 4年 8月 ) 嘉 宾 大会 发 言 : 邢文 : 《 厚德 载物, 自强 不 息 — — 关 于 道 德 、 宗教、
管子 学刊
2 0 1 5 年第1 期
新 出 土 文 献研 究
清 华 简 与 国 家 精 神
邢 文
( 美 国达慕 思 大学 亚洲 与 中东语 言文 学 系, 美 国 新 罕布什 尔 汉诺 威 0 3 7 5 5 )
摘要 : 本文从清华简所见儒家思想出发 , 通过从东 、 西 方 文 明 传统 不 同 角度 的探 讨 , 提 出“自强 不 息 , 厚德 载物” 当为 中 国 国 家 精 神 与
例 。清 华简《 说命 下 》 王命 傅说 有 :
昔 在大 戊 , 克渐五祀 , 天章之用九德 , 弗
易 百姓 。惟 时 大戊 谦 日 : “ 余不克辟万 民, 余 罔坠天 休 , 式惟 三 德 赐 我 , 吾乃敷之于百姓。 余 惟弗 壅天 之嘏 命 。 ” ] 1 记 商王 武丁 赞美 先王 太戊 , 称 之能进 奉 五祀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裘晓晨【摘要】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为研究对象,广泛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梳理,以为学界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数据.【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考释【作者】裘晓晨【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1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
经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 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2016年4月1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整理了5篇文献,篇名分别为《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分为甲、乙两本)、《子产》、《管仲》及《子仪》,记录了春秋时期郑国、齐国、秦国和楚国的历史。
这5篇简书都是没有传世文本和出土材料对照的佚籍,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是关于郑国史事的,《管仲》是关于齐国史事的,《子仪》是关于秦、楚史事的[1]。
自《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以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其的研究层出不穷,至今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集中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以及部分核心期刊。
清华简作为非常重要的文献数据,不仅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对历史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因此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了语言文字和历史研究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概述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就简文中字形的考释方面(一)一篇简文中的某个字形黔之菜《清华简(陆)〈子产〉小札一则》考释了《子产》篇中“役”字及“(役)相亓(其)邦(家)”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周 易研 究) ) 2 0 1 5年 第 2期
9 3
每行 的数 字 ( 阳爻 、 阴爻 ) 所 代表 的超 自然 男性 、 女 性 因素 , 对 了解 当时 的家庭 、 社会 、 空 间 观 念有 重 要 意 义 。蔡 运 章认 为《 筮法 》 的“ 《 卦位 图》 《 人 身 图》 ” 实 为一 幅将 八 卦分 置 八方 和 人体 各 部 位 的卦 位 图 , 是受 《 说 卦传 》 深刻 影 响 的产物 。季 旭 舁认 为《 筮法》 可与《 周礼》 对读 , 《 太 卜》 所掌“ 十 六命 ” , 加上《 筮人 》 的
种可 能演 算 方法 。李 尚信 则认 为《 筮法 》 存 在多 处理 论硬 伤 与 自相 矛 盾 , 甚 至有 违 于 中国传 统 智 慧 的常
识理 论 , 其真 伪 面I 临考验 。黄 杰从 文字 学角 度 , 对部 分文 字 的释读 进行 了讨 论 。 对 于《 别卦》 , 也有 学 者进 行讨论 。如魏 慈德 认 为《 别卦 》 卦名 中非 常见 的 楚文 字 如 临 卦 、 随 卦等 , 或
考 和探索 。 夏含 夷通 过清华 简《 筮法 》 与《 左传》 筮例 的 比较 , 认 为先秦 时代 的筮 法存在 多 种 , 不 仅有《 大衍 》 筮法
和清 华 简《 筮法 》 , 还 有《 归藏 》 一类 的筮法 。林 忠军 认为《 筮法 》 与《 周易》 大衍 筮法 有相 近之处 , 可 能受 到 楚文 化 的影 响 ; 所使 用筮 具与 筮法 应与 王家 台秦简 《 归藏 》 一样, 是 对 以蓍草 为筮具 的复 杂筮 法和 以刻有
数 字 的骰子 为筮具 的简 化筮 法 的并 用 。柯鹤 立从《 筮法》 的筮 例 所关 注 的事 件 人手 , 认 为数 字 卦 中组 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9
作者简介 : 代生( 1 9 8 1 一 ) , 男, 山东 曲 阜 人 , 历 史 学博 士 , 烟 台大 学 人 文 学 院 中 国 学 术研 究 所讲 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出 土 文献 与 古 文字 。
周 易研 究
2 0 1 5年第 2期 ( 总第一 三 。期 )
清 华 大 学 藏 战 国竹 简 》 与儒 家 经典 专 题 国际学 术 研 讨会 综 述
代 生
(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5 )
中图 分 类 号 : B 2 6 2
文献标识码 : A
家学 者参 加 了本 次会 议 。
会议期 间 , 学者 围绕《 清华 大学 藏战 国竹简 》 与儒 家经 典这 一主 题展 开 了热烈讨 论 , 竹 简 整 理 者 还 对
《 别卦》 、 《 算表 》 进行 了导读 , 并 对 即将 刊 布 的《 清华 大学藏 战 国竹简 》 第 五册进 行 了介 绍 。现将 会议 有关
象时 与《 周易》 卦爻辞无 关 ; 《 筮法 》 的八 经 卦 名 称 与 《 归藏》 是一 一 致的; “ 卦 位 图” 与《 说卦》 有关, 可 能 晚 于
《 说卦 》 。五个 问题是 : 商、 西周数 字 卦与楚 简数字 卦 是否 一 脉相 承 ?数 字 卦 中 的八 、 六 什 么时 候 演变 并 固定 为 阴爻 符 号?“ 卦位 图” 中的坎离 反转 如何解 释 ?商周 数字 卦分 为用 “ 七” 与不用 “ 七” 两种 占法 , 《 筮 法》 中为何 不用 “ 七” 而用 “ 一” ?《 别卦》 的卦序有 什 么样 的意义 ?这些 问题 很有 启发 性 , 值 得我 们深 入思
山东 大学 、 山东 省大舜 文化 研究会 协 办 。来 自北 京大 学 、 清 华大 学 、 山东大 学 、 复旦大 学 、 武 汉大 学 、 中国 社 会科 学 院 、 国家文物 局 、 故 宫博 物 院 , 台湾“ 中央研究 院” 、 台湾 清华 大学 、 台湾 中国文化 大学 、 台湾 东华 大学 , 美 国芝加 哥大学 、 达慕 思 大学 、 里海 大学 、 德 国纽 伦 堡 大学 等 国 内外 高校 与 科研 院所 的 6 O余 位 专
“ 九 筮” 以及 清华 简《 筮法 》 “ 十 七命 ” , 去 其重 , 可 知 占筮共 有“ 三十三 命 ” 。张 克宾 认为 《 筮法 》 与《 说 卦传 》 有密 切关 系 , 但其 可 能是“ 战 国 中期 糅 合 《 归藏 》 、 《 周易 》 以及某 些 占验 之 术 的产 物 , 其 占断 方 法有 些 杂
情况 综述 如下 。
一
、
清 华 简《 筮法》 与《 别 卦》 的研 究
在 会议 主题报 告 中 , 李学 勤先 生根 据《 筮法 》 所 提 供 的信 息提 出了 五点 认识 和五 个 问题 。五点 认 识
是: 《 筮法 》 是 用蓍 草 占筮 的 占 卜体系 ; 《 筮法 》 的数 字 卦一 定 是两 个并 列 的 六 画卦 ; 《 筮法》 在 解 释 吉 凶卦
乱, 理 论 上不 够成 熟 。 ” 董春 认 为在 “ 祟” 一节 中所 出现 的“ 长女 殇” 、 “ 长殇 ” 与 筮例 当 中的“ 三男 同女” 、 “ 三 女 同男” 类似 , 均 与《 说 卦传 》 中的“ 乾父 坤母 ” 说 有关 。刘 光胜认 为《 筮法》 展 现 了筮数 演变 为卦 画 的具 体 过程 , 为“ 卦 画源 于筮 数” 提 供 了强 有力 的证 据支 撑 。刘彬 根据 筮数 的出现概 率 , 讨论 了《 筮法 》 筮数 的三
文章编号: 1 0 0 3 —3 8 8 2 ( 2 0 1 5 ) O 2 一( j ( 】 9 2 一o 3
2 0 1 4年 1 2月 4日至 7日, “ 泰 山学术论 坛—— 《 清华 大学 藏战 国竹 简 》 与儒 家 经典 专题 国际 学术 研 讨会” 在 山东 烟 台大学 召开 。研讨 会 由山东 省教 育厅 主办 , 烟 台大学 和清华 大学 承办 , 中国先秦 史学 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