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静脉输液监控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合集下载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设计院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号:20102305054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四年五月十日目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3)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输液监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单片机主控制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前端数据采集器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蜂鸣器电路设计 (12)3.4 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 (14)4 安装调试 (17)5 结论 (18)参考文献 (18)附录 (18)致谢 (20)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设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南京 210044摘要:在医院输液的时候,医护人员和病人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经常因为病人身体虚弱、昏睡,而此时医护人员又正在别的地方工作,导致没注意到。

当输液结束以后,如果没有处理及时的话,因为输液管空了,病人静脉血会发生倒流的情况,使病人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

但是若处理过早,又会造成药液浪费,减轻药效,影响治疗。

本文设计的输液监控系统,利用药液和空气对光的折射率的不同,使同一处光源的光在有、无药液时,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按光接收元件收到的光的强弱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确定单片机是否驱动蜂鸣器报警和数码管显示病人座位号码,避免因工作繁忙、病人过多引起错误。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的设计说明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的设计说明

液体滴落检测与计数摘要输液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手段,传统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输液速度不精确、需要人工监护等弊端。

本文的目标就是设计一种输液监控系统以解决此问题。

本文设计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系统,实现了对输液速度的检测与控制,实现了对储液瓶中液面高度的检测报警,并且动态显示输液速度。

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键设置输液速度,系统将自动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

当输液结束或输液速度发生异常时,使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进行报警,继而实现对输液瓶的控制。

系统以80C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对输液瓶控制与液体点滴速度的显示和液体点滴速度的键盘控制;通过外围电路检测储液瓶中液面高度和液体点滴速度;通过实现对步进电机控制以实现对储液瓶高低的控制,来实现控制液体点滴速度。

在整体方案设计中,在保证设计系统能达到的题目要求的精度和稳定度的前提下,考虑到系统的轻便性、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对电路系统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点滴速度;光电传感器;步进电机;单片机目录任务与要求 (5)一、绪论 (5)1.1课题背景 (5)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1.3课题的思路与主要框图结构 (6)二、方案比较与论证 (7)2.1控制方案的比较 (7)2.2点滴检测方案比较 (7)2.3液位监测方案比较 (7)2.4速度控制方案 (8)2.5电机的选择 (8)三、系统的硬件设计 (9)3.1系统的硬件设计 (9)3.2.1中央处理单元 (9)3.2.2点滴信号检测单元 (10)3.2.3点滴信号的比较、滤波、整形电路 (11)3.2.4液位检测单元 (11)3.2.5检测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12)3.2.6声光报警电路 (13)3.2.7步进电机驱动单元(高度调整单元) (14)3.2.8键盘单元 (14)3.2.9数码管显示单元 (16)3.3芯片时钟电路 (17)3.5复位单元 (17)3.6供电单元 (18)四、液体点滴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19)4.1各模块软件设计 (19)4.1.1主控模块设计 (19)4.1.2点滴速度测量模块设计 (19)4.1.3电机控制算法 (21)4.1.3.1电机控制原理 (21)4.1.3.2点滴速度控制 (21)4.1.5报警模块设计 (23)4.2.2输入键盘模块的设计 (24)4.4.3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设计 (24)参考文献 (27)附录 (28)液体滴落检测与计数难度系数:1.0一、任务医用吊瓶注射如图所示,需要检测液体滴落速度和数量。

无线输液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无线输液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无线输液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首先是硬件设计方面。

无线输液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选择和布局。

传感器用于检测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流量、输液速度和输液压力等参数,采集到的数据将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控制器负责对输液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调整。

通信模块用于与监护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和ZigBee等。

在硬件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传感器的准确性、控制器的稳定性和通信模块的可靠性,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是软件开发方面。

无线输液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数据处理算法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实现对输液流量、速度和压力的控制和监测。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包括对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编程,以及开发与监护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

在软件开发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以及对不同监护设备的兼容性,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兼容性。

最后是系统测试方面。

系统测试是对无线输液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的过程,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功能测试用于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对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的测试;性能测试用于验证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数据传输速率和响应时间等;可靠性测试用于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长时间运行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等。

在系统测试中,需要充分模拟实际使用情况,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无线输液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需要进行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等多个环节的工作。

合理的硬件设计、有效的软件开发和全面的系统测试,将有助于提高无线输液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好的输液管理方案。

无线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设计

无线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设计

CONO MIC CON STR UCTION 经济建设5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无线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设计输液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药效以及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上人为监控误差大、可操作性差,使得输液速度很难实时控制。

本文设计的液体的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利用红外传感器实时检测输液的速度,将采集的点滴速度实时无线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与设定速度比对发出无线控制信号,来调节流速调节器来调节液体的流速,从而实现点滴速度自动调节。

本设计只需将速度检测和速度调节部分固定在一次输液器上即可使用,无需专用输液器,也可扩展应用到其他液体速度监控装置领域。

点滴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大部分药物的输液速度都有严格的规范。

由于在输液前人工控制速度存在误差,在输液过程中人工监护输液速度工作量大很难保证输液的速度。

目前的研制点滴液体速度监控装置大多都为有线检测装置且需要通过输液瓶的高度来调节点滴的速度,这些点滴输液器需要专用的输液器使得输液成本加大,很难在医疗市场推广。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无线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该系统以单片机ST C 89C52为控制中心,采用红外发射接收对管装置检测液滴速度,并实时将检测的速度值无线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传输的速度值来实时发送控制信号给液体调速模块来实时调节液体流速,从而实现点滴流速自动监控的目的。

1.硬件设计本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速度检测、控制中心、速度调节三个模块。

每个某块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均可以独立工作。

速度检测部分检测输液速度值并将速度信号实时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部分主要负责接收检测部分的速度数据信号,根据接收的速度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调速,若需要调速则向速度调节模块发送速度调节模块信号;速度调节再接收到速度调节信号后,判断是速度增加还是减少信号然后驱动步进电机调节液体流速调节器孙佰顺武传佳李洪亮图硬件原理框图81的调节滚轮来增加或减少点滴输液速度。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设计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设计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设计摘要:本设计研制了一种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

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并显示液体点滴的速度、用键盘设定点滴速度和对异常情况进行声光报警等功能。

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液位信号,通过硬件滤波和保护装置消除杂散光干扰。

并能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对多台下位机进行远程监控与管理。

该系统工作稳定、操作简便,能有效的解决目前简易液体点滴装置和输液泵之间的空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点滴速度,单片机,串行通信,步进电机Abstract: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transfusion was developed with microcontroller unit used as a core. The system realizes auto detection and display of the drip velocity. The drip velocity can be set by keyboard and the abnormal event alarm has achieved. The signal of the liquid level was detected by the infrared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the interference of abnormal light was eliminated by the hardware filter and the protect device. In addition, the remote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of several lower computers was achieved by serial communication. The system is stable in performance and simple in operation. The system has bright application future in medical treatment field.Keywords:Dropping speed, Microcontroller unit, Serial communication, Stepping motor目录1前言 (1)1.1 设计背景 (1)1.2 设计目标 (1)1.3 技术路线 (1)1.4 实施计划 (2)1.5 必备条件 (2)2总体方案设计 (3)2.1 方案比较 (4)2.1.1 滴速检测方案 (4)2.1.2 液位检测方案 (4)2.1.3 滴速控制方案 (4)2.1.4 电机选择方案 (5)2.1.5 点滴速度计算方案 (5)3单元模块设计 (7)3.1 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7)3.1.1 滴速检测模块设计 (7)3.1.2 液位检测模块设计 (7)3.1.3 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8)3.1.4 声光报警模块设计 (10)3.1.5 键盘模块设计 (10)3.1.6 显示模块设计 (11)3.1.7 通信模块设计 (12)3.1.8 中央控制模块设计 (13)3.1.9 电源模块设计 (14)3.2 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14)3.2.1 时钟电路 (15)3.2.2 复位电路 (15)3.3 功能器件的介绍 (15)3.3.1 AT89C51介绍 (16)3.3.2 8255A介绍 (18)4软件设计 (24)4.1 软件设计所用工具 (24)4.2 软件结构图 (24)4.3 软件流程框图 (25)4.3.1 上位机软件流程框图 (25)4.3.2 下位机软件流程框图 (26)4.3.3 上、下位机通信软件流程框图 (28)5系统调试 (31)6系统功能、指标参数 (38)6.1 系统能实现的功能 (38)6.2 系统指标参数测试 (38)6.2.1 点滴速度测试 (38)6.2.2 报警功能测试 (39)6.3 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 (39)7结论 (40)8总结与体会 (42)9谢辞 (43)10参考文献 (44)附1 系统的原理电路图 (45)附2 外文文献翻译-译文 (46)附3 外文文献翻译-原文 (56)1前言随着医院管理系统趋向于电子化、网络化,利用单片机与现代控制技术提高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程度成为目前主要应用方向之一。

医疗点滴输液监测系统数据中心节点设计

医疗点滴输液监测系统数据中心节点设计

6期黄旭东等:医疗点滴输液监测系统数据中心节点设计69
保证通信通道正常。

(4)产生报警功能。

当发现某个终端与上位机通信通道出故障时会进行报警操作川。

图1医疗点滴输液无线监测系统整体架构图
图2AP系统硬件框图
2硬件设计
2.1AP硬件结构
数据中心结点(AP)以CC2510芯片为核心,系统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电源模块将标准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起稳压作用,为硬件系统提供3.3V和5V的直流电压。

CC2510单片机通过无线发射接收天线,以无线方式与终端通信。

AP将请求命令以轮询方式发送给各个终端,各个终端接收后应答并将对应床位的数据发送给AP,其通信信道频率为2.4GHz。

SD卡与CC2510MCU通过SPI方式进行通信。

数据中心结点AP与上位机之问通过串口通信,AP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将其进行显示和存储旧J。

2.2串口模块设计
串口模块负责AP和上位机的通信,是单片机系统和计算机的沟通桥梁。

CC2510具有两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El,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

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CC2510MCU的串口是CMOS电平,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在这里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其工作电压是5V。

由于单片机的工作电压是3.3V,所以MAX232和单片机之间也要做一个简单的电平转换,从单片机输出的电平经过三态门进行升压,从MAX232输出的电平经过两个电阻分压。

串口模块原理图如图3所示p’4J。

VCC50V
‘=}
图3串口模块原理图。

智能输液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智能输液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智能输液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作者:王洋黄其维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21期摘要医院采用人工监护点滴输液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普遍方式,由于采用人工监护输液,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

而在国外医院点滴输液普遍采用人工智能设备,对点滴输液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因此,本系统设计了一款基于无线通信的实时输液监控系统。

本系统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生产的K系列芯片(k60微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用自带放大电路的24位高精度A/D转换模块HX711完成。

子系统与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是通过无线模块NRF24L01实现,通信协议自定,采用蠕动泵控制输液速度。

计算机端的应用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编程的高级语言C#(C sharp)进行开发。

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用户界面简练、功能强大。

该应用软件能够实现在电脑端实时显示输液进度、药业余量以及相应病床号,并且对药业余量不足2%进行预警。

本系统经过各项严格测试,证明该系统方案,安全可靠,方便使用,具有可执行性,可应用性。

【关键词】微控制器无线通信应用软件智能输液目前,国内临床医疗上使用的普遍是一些低端设备,仅仅具有一些,输液完成进行声光报警,输液完成阻断输液等简单功能。

本系统是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无线模块通信技术,以及液晶显示,计算机上位机管理。

自主挖掘并设计了一套采用分布式原理的智能输液实时监控系统。

每个子系统能够实现独立供电独立获取数据。

液晶显示当前要业余量、药液总量以及自动进行声光报警,远程呼叫医生等功能。

计算机上位机同步显示输液的药液余量、药液总量以及声光报警等信息。

并且计算机端设有历史记录系统方便及时查询输液记录。

1 系统设计方案本系统总体设计可分为两大主要模块。

(1)由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所构成的子系统;(2)计算机客户端设计。

下面对两大主要模块进行分模块介绍。

根据任务设计要求,每个子模块大致有以下几部分构成:(1)主控模块;(2)按键控制模块;(3)电源模块;(4)数据采集模块;(5)液晶显示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应力转换模块;(8)输液速度控制模块。

毕业设计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河南科技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所在学院:机电学院所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师姓名:完成时间:2014年5月18日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摘要静脉输液是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传统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输液容易异常,需要人工监护等弊端。

因此,本文设计了无人监守点滴自动监控系统以解决此问题。

系统以AT89S53单片机为下位机核心,上位机和CAN总线组成有线监控系统,实现主机对从机的控制。

从机通过外围电路检测储液瓶中液面高度和液体点滴速度,并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实现对输液速度的控制。

当输液结束或输液速度发生异常时,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串行口传送至主站。

关键词:无人监守,自动监控,单片机,CAN总线DESIGN OF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UNATTENDED DRIPSAbstractIntravenous infusion is one of the commonly means used in medical, there is some abnormalities in tradition infusion and require manual monitoring and other defects. Therefore, we designed the unmanned automatic drip guard monitoring system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ystem based on AT89S53 MCU as the core of the next crew, consisting of PC and CAN bus cable monitoring system,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host machine. From the machine through the external circuit to detect liquid level reservoir bottle and liquid drop, and achieve control of the infusion rate by controlling the stepper motor. When the end of the infusion or infusion rateabnormal, LEDs and buzzer alarm, and the alarm signal is sent via the serial port to the main station.Key Words:Unmanned, Automatic Monitor, MCU, CAN bus目录1 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系统总体方案 (2)系统设计方案 (2)控制系统方案 (2)点滴检测方案 (3)液位监测方案 (3)滴速控制方案 (3)电机选择方案 (3)主从通信方案 (4)系统硬件结构 (4)3 系统从站硬件设计 (5)从站硬件系统框图 (5)从站系统各单元设计 (5)点滴信号检测单元 (5)点滴信号整形单元 (7)液位检测单元 (7)键盘控制电路 (8)声光报警单元 (9)电源电路单元 (10)通信电路单元 (11)CAN总线适配芯片连接电路 (11)通信接口电路 (12)4 系统软件设计 (12)从站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12)从站各模块软件设计 (13)主控模块 (13)键盘控制模块 (14)点滴速度监测模块 (17)电机控制模块 (19)报警模块 (20)主从通信模块 (21)5 结束语 (22)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医疗设备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悄无声息的信息化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摘要需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来写)静脉输液是有效治疗疾病的常规护理方法之一,医院在对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需要根据输液的药物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液滴流速度和输液量。

为了解决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方式监测输液状况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光电检测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监测系统,系统利用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实现对液滴与液面信息的检测,有效的实现了对输液状况的监控。

当出现报警信息时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实现报警;同时可通过主机的终端界面实时了解当前报警信息,并对从机的相关数据进行远程控制。

系统的实现有效的减轻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医疗差错,使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医疗工作,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而且能与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实现兼容,充分体现了医院的信息化与人性化。

关键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静脉输液;远程控制;实时监控AbstractIntravenous infus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treating diseases of conventional care,according to the drug of infusion and patient's condition,taking an appropriate infusion flow rate and fluid volume drops is necessary when patient being in the infusion treat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 of monitoring infusion condition in the artificial way, a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electro-optical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designed, the system which uses the non-contact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information on the droplet and surface detection can achieve the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infusion effectively. When the warning message appears, the system can realize promptly and accurately; Futhermore, with the terminal interfac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of current infusion can be achieved, and taking remote control of slaves is available. With the system, intensity of health care personnels and medical errors can be reduced effectively, so that health care personnels could have more tim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medical work and patient will be more time left. Besides, the system can be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hospital, and hospital's information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being fully displayed.Key words:Non-contact detection technology;Intravenous infusion; Remote control;Real-time monitor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系统的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状态 (1)1.3 系统的研究意义 (2)1.4 本章小结 (2)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概述 (3)2.2 系统结构 (3)2.3 系统主体方案设计 (3)2.3.1 液滴信号采集方案 (3)2.3.2 液滴信号处理方案 (4)2.3.3 液面信号采集方案 (4)2.3.4 数据显示方案 (5)2.3.5 数据输入方案 (5)2.3.6 串行通信方案 (5)2.4 系统设计原则 (6)2.5本章小结 (6)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7)3.1 系统硬件设计原则 (7)3.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7)3.2.1 液滴检测电路设计 (7)3.2.2 液面检测电路设计 (8)3.2.3 按键电路设计 (9)3.2.4 数据显示电路设计 (10)3.2.5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11)3.2.6 声光报警电路设计 (12)3.2.7 有线报警电路设计 (12)3.2.8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12)3.2.9 电源电路设计 (13)3.3 PCB设计 (13)3.3.1 PCB设计原则 (13)3.3.2 系统PCB设计 (14)3.4本章小结 (14)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5)4.1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15)4.2 系统软件设计的组成 (15)4.2.1 系统主控制程序模块 (15)4.2.2 初始化程序模块 (16)4.2.3 液滴检测程序模块 (17)4.2.4 输液监控程序模块 (18)4.2.5 按键功能设定程序模块 (19)4.2.6 数据显示程序模块 (19)4.2.7 数据存取程序模块 (20)4.2.8 无线收发程序模块 (21)4.3 本章小结 (22)第5章系统测试 (23)5.1 电源模块测试 (23)5.2 液滴与液面检测模块测试 (23)5.3 数据存取模块测试 (24)5.4 无线收发模块测试 (24)5.5 其他模块测试 (24)5.6 本章小结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附录 (28)第1章绪论1.1 系统的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仪作为医院实现临床医疗监控的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各级各类现代化医院中临床监测监护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医疗设备。

现代医学监护仪的监测参数反映了监护过程中监护病人的生理体征,医学信号信息的变换、提取及处理分析是其成功实现的关键。

随着产品的日异更新和发展以及用户需求逐渐趋于多样性,实现系统轻型化、无线化、一体化、综合化成为了监控仪的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监护仪向网络化、远程化方面发展将成为必然。

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和接口,使医生能实时读取相关临床信息和远程监控,实现真正的临床信息整合。

这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压力,节省医疗费用,还可以使病人及其家属获得解放,对病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均有特殊的好处。

由此可见,现代医学监护仪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状态国外对静脉输液监控装置的研制较早[1],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这方面的研制,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国外产品,类型多样,性能较好,如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601型输液泵(控制精度为10%),美国IMED公司Gemini PC-2TX 型输液器,还有德国贝朗(B|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 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型号众多,性能较好。

但是这些产品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医院引进,因其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危重病人。

国内对输液装置的研制起步较晚,大多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静脉输液控制装置,如北京科力丰的ZNB系列产品。

不过总体来说,种类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精确输液只对少数特殊病人和特殊药品才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规范操作下,输液阻塞、气泡混入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根据近期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的查询,目前已有多种输液完成报警器专利技术,但由于各专利技术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诸如安全性、可靠性、成本及操作方便程度等问题,致使真正转化为产品的专利并不多。

其临床应用推广情况大多不太理想,其原因可能就与客户对这些技术或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操作的方便与否以及价格等因素的认可有关。

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安全性、可靠性是基础,作为一种只有普及到每一位输液病人才有实际意义的产品,使用方便和足够低的价格又是一种基本要求,所以,这种产品即便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充分保证,但如果没有简便的操作和足够低的价格作支撑,要想顺利推广是不可能的。

1.3 系统的研究意义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此类密切配合临床的辅助系统的应用不仅能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实现兼容,而且有效的减轻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护理质量;。

1.4 本章小结本章概述了系统的研究背景、发展状态及其研究意义,一方面说明了作为将普及到每一位输液病人的产品,系统要在实现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满足成本低及操作方便等要求;同时说明了系统的实现对医疗双方带来的实际帮助,有效的减轻了医疗双方的压力,让病人从医疗护理中彻底解放出来,实现医护管理的信息化与人性化。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2.1 系统概述本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实现对静脉输液滴数与液面信息的采集,通过相关算法对输液信息进行处理,当系统的输液状况出现异常时,系统启动声光报警,并通过串口通信模块把报警信息发送到主机进行报警。

在本系统中,从站既可与主站通过串行通信构成监护网,也可单独完成对输液速度和输液液面的监测、系统异常报警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设置和保存操作。

通过主机的终端界面可及时了解当前报警信息,同时可通过对从机发送控制指令实现系统的远程控制。

系统的液面检测与液滴检测模块是研究关键点,液面检测与液滴速度检测的信号直接影响到外电路的设计和单片机的软件设计。

2.2 系统结构根据对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本系统由液滴检测模块、液面检测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电源模块和串行通讯模块等部分组成。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单片机控制系统液滴检测模块液面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串行通信模块电源模块PC 机图2-1 系统结构框图2.3 系统主体方案设计作为监控病人静脉输液状况的产品,系统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方案的层层论证,以便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