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_借物寓意1
借物寓意

工笔画崇尚写实,求形 似,是以工整细致一类 画法。
写意画用笔简练、豪放,不 求形似,注重抒情寄意。
工笔画
写意画
中国画“四君子”
坚韧不拔 、不畏艰难
幽芳高洁、贤德、
刚直不阿、有气节
坚贞不屈
思考:
赏析书中25页《祖国万岁》、 《蔬果图》、《兰花图》三幅作 品,2分钟小组讨论画家是怎样 运用蔬果的形象表现情感和寓意 的?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 家借助表现植物本身的属性,来寓 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它并不 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 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 加以艺术的夸张。
认识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 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 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 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
思考:这幅寒冬 里盛开的梅花象 征人的什么性格、 和品质?
严冬群芳纷谢, 独有梅花凌寒开 放的景象,象征 着人的不怕困难, 坚韧不拔、顽强 不屈的性格和品 质。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 借物寓意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2、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 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 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3、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 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
用笔
• 直立式和侧立式
用墨
• 墨分五色:
荷花的画法
பைடு நூலகம்花的画法
荷叶重墨大笔, 侧锋由外向内运 笔,依次向中心 聚拢。
荷花小笔重墨或 者淡墨,中锋运 笔。花梗、叶梗 重墨中锋运笔。
焦墨中锋 勾花头、 侧锋勾花 蕊,浓墨 中锋画水 草,清墨 侧锋画浮 萍。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
在吉祥的图案和精美的造型中,积淀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住,因此,学习本课对于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3.情感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将寓意纹样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示范作品等。
学生:绘画工具、收集有关民间美术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的图案和造型特点,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寓意。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借物寓意。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1)什么是寓意纹样?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寓意纹样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同时,介绍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如谐音、象征、暗喻等。
(2)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例如,“连年有余”中的“莲”和“鱼”分别代表“连”和“余”,“福在眼前”中的“蝠”和“钱”则分别代表“福”和“钱”。
(3)如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吉祥题材,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梅、兰、竹、菊等花卉植物,以及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造型。
《借物寓意》公开课教学设计

《借物寓意》公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借物寓意》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
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本课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写生创作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写意花卉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教学工具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去年的学习中接触过中国画,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用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了解还很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笔墨写生到笔墨创作写意作品,并从绘画过程中结合文学诗词的寓意体会、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实践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教学资源FLY-浅墨- 明月几时有(古筝版)(bq).mp3梅花视频00_00_00-00_00_23.mp4QQ截图20211005160256.png QQ截图20211005160432.png微信图片_20210929135049.png16264R1M-0.jpg16264T3K-8.jpg111111.gif QQ截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观察梅花视频,培养热爱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观察发现梅花的特点,让学生从写生中体会用笔用墨“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2、通过对学生实践练习的梅花作品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评价总结写意梅花创作时的用笔用墨技法,并进行示范,布置学生小组集体根据梅花诗词创作写意作品,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3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32张)

•
3. 每年的诺奖季,村上春树都会被预 测为热 门得主 ,曾几 何时, 连声称“ 喜欢的 日本作 家只有 村上春 树”的 石黑一 雄都已 获奖, 而村上 仍与诺 奖擦肩 而过。
•
4.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 吃好” 、“吃 健康” 的转变 ,在这 一历史 进程中 ,能否 保证公 众的食 品安全 ,取决 于政府 的执政 水平, 事关老 百姓的 切身利 益。
•
8、 横 向 立 意 :就是 在思考 问题的 过程中 ,思维 顺着原 材料所 告诉读 者的指 向去考 虑。我 们无论 做什么 事,都 不能脱 离实际 。这种 立意的 好处是 能紧扣 材料的 基本倾 向、主 要观点 ,因而 不会出 现偏题 、走题 的现象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5.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 局限, 就能带 来巨大 的变革 和创新 ,促进 人类社 会跨越 式发展 ,但同 时也会 有失控 的风险 。
•
6.一 个 不 能 靠 自己 的能力 改变命 运的人 ,是不 幸的, 也是可 怜的, 因为这 些人没 有把命 运掌握 在自己 的手中 ,反而 成为命 运的奴 隶。而 人的一 生中究 竟有多 少个春 秋,有 多少事 是值得 回忆和 纪念的 。生命 就像一 张白纸 ,等待 着我们 去描绘 ,去谱 写。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 借 物 寓 意
国画基本知识
1、认识国画 2、写意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3、用笔方法 4、用墨和用水的方法 5、用色的方法
下一页
认识国画
•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 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 写意两种,有壁画、卷轴、屏幛、扇面等画幅形 式,富于传统特色。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齐白石《茶具梅花图》
作品一简练的笔法画 了一个茶壶,两个茶 杯,一支红梅。
这恰恰体现了齐白 石“作画妙在似与不 似之间,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中国画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 “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
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 如老师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被 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
•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 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 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 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
《兰花图》郑思肖
兰花图题诗
• 向来俯首问羲皇, • 汝是何人到此乡。 • 未有画前开鼻孔, • 满天浮动古馨香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
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 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 辱负重 者以光 明和力 量,给苦 难者以 和平和 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 族需要 泥泞的 磨砺和 锻炼,它 会使人 的脊梁 永远不 弯,使 人在艰 难的跋 涉中懂 得土地 的可爱 、博大 和不可 丧失,懂 得祖国 之于人 的真正 含义。 当我们 爱脚下 的泥泞 时,说明 我们已 经拥抱 了一种 精神。
•
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 些许爽 朗的情 怀,时光 告诉你,青春是 一种年 龄,亦 是一种 心境。 只是,来 日不多,你身处 的境地 已经很 明白地 告诉你:自己孩 提时的 理想是 否成真 ,自己 生命的 质量显 现了一 种什么 样的光 色。
•
5.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 ,你仍 会在自 己的脸 庞上刻 下饱经 风霜的 印痕,时 光仍会 在你的 履历中 重重地 绘下一 幅图画 。
第二课 借物寓意
《借物寓意教案》

《借物寓意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引言二、借物寓意的基本概念三、借物寓意的技巧与方法四、借物寓意在教学中的应用五、借物寓意的案例分析一、引言1. 介绍借物寓意的重要性2. 引入本教案的主题和目标二、借物寓意的基本概念1. 解释借物寓意的定义2. 介绍借物寓意的历史背景3. 阐述借物寓意的作用和价值三、借物寓意的技巧与方法1.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事物外在特征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教授学生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4. 指导学生运用借物寓意的方式进行创作四、借物寓意在教学中的应用1. 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 设计适合的借物寓意活动3. 实施借物寓意教学策略4.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五、借物寓意的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具体的借物寓意案例2.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要素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4.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六、借物寓意活动的设计与实践1. 介绍不同类型的借物寓意活动2.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活动3. 活动案例:自然界的借物寓意4. 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指导七、借物寓意在文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分析借物寓意在文学教学中的价值2. 介绍如何运用借物寓意解读文学作品3. 案例分析:借助借物寓意解读诗歌4. 学生创作练习:以借物寓意方式写一首小诗八、借物寓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探讨借物寓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 介绍如何利用借物寓意辅助数学概念教学3. 案例分析:通过借物寓意学习几何图形4. 学生实践:运用借物寓意解决数学问题九、借物寓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 阐述借物寓意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2. 介绍如何利用借物寓意进行科学探究3. 案例分析:利用借物寓意探究生态平衡4. 学生实验:通过借物寓意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十、借物寓意教学的评估与反思1. 介绍借物寓意教学的评估方法2. 如何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3. 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4. 提出改进借物寓意教学的建议十一、借物寓意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1. 探讨借物寓意在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2. 介绍如何利用借物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借物寓意创作艺术作品4. 学生创作练习:运用借物寓意进行艺术创作十二、借物寓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1. 阐述借物寓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2. 介绍如何运用借物寓意促进学科间的联系3. 案例分析:借物寓意在语文、数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4. 学生项目:开展跨学科的借物寓意项目实践十三、借物寓意教学的家长沟通与社区参与1. 强调家长沟通在借物寓意教学中的重要性2. 介绍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借物寓意教学的理念和目标3. 社区参与:邀请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借物寓意教学活动4.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借物寓意教学的反馈和建议十四、借物寓意教学的资源整合与拓展1. 介绍借物寓意教学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来源2. 如何整合多媒体资源、实物资源和网络资源3. 资源拓展:探索更多适用于借物寓意教学的资源4.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分享教学资源十五、总结与展望1. 回顾整个借物寓意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2. 总结借物寓意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3. 展望借物寓意教学的未来发展前景4. 鼓励学生和教师继续探索和创新借物寓意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借物寓意教案的设计与实践,涵盖了借物寓意的基本概念、技巧与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2:借物寓意(38张)

• 景星庆云 三羊开泰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大富大贵 吉祥如意 人寿年丰 花开富贵 凤 鸣朝阳 花团锦簇 金玉满堂 荣华富贵 锦上 添花 满园春色 寿比南山 花开富贵 花好月圆 天作之合 并蒂花开 吉祥如意 鸿 运当头 花开富贵 吉星高照 吉庆有余 喜上 眉梢 早生贵子 “吉祥如意” 平安吉庆
• 年年如意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 一个情商较高的人,不仅能够妥善 管理自 己的情 绪,还 能够准 确地解 读他人 的情绪 表征, 诸如面 部表情 、肢体 语言等 ,进而 做出恰 当的反 映。 2. 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 如此有 意识地 自成一 体,因 此,可 以毫无 愧色地 说,他 的艺术 是世界 文化的 不容质 疑的组 成部分 。 3. 每年的诺奖季,村上春树都会被预 测为热 门得主 ,曾几 何时, 连声称“ 喜欢的 日本作 家只有 村上春 树”的 石黑一 雄都已 获奖, 而村上 仍与诺 奖擦肩 而过。 4.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 吃好” 、“吃 健康” 的转变 ,在这 一历史 进程中 ,能否 保证公 众的食 品安全 ,取决 于政府 的执政 水平, 事关老 百姓的 切身利 益。 5.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 局限, 就能带 来巨大 的变革 和创新 ,促进 人类社 会跨越 式发展 ,但同 时也会 有失控 的风险 。 6.一 个 不 能 靠 自己 的能力 改变命 运的人 ,是不 幸的, 也是可 怜的, 因为这 些人没 有把命 运掌握 在自己 的手中 ,反而 成为命 运的奴 隶。而 人的一 生中究 竟有多 少个春 秋,有 多少事 是值得 回忆和 纪念的 。生命 就像一 张白纸 ,等待 着我们 去描绘 ,去谱 写。 7. 其 实 , 每 个 人心 中都有 一座山 峰,雕 刻着理 想、信 念、追 求、抱 负;每 个人心 中都有 一片森 林,承 载着收 获、芬 芳、失 意、磨 砺。一 个人, 若要获 得成功 ,必须 拿出勇 气,付 出努力 、拼搏 、奋斗 。无论 何时何 地,都 要牢记 :成功 ,不相 信眼泪 ;成功 ,不相 信颓废 ;成功 ,不相 信幻影 ;未来 ,要靠 自己去 打拼! 8、 横 向 立 意 :就是 在思考 问题的 过程中 ,思维 顺着原 材料所 告诉读 者的指 向去考 虑。我 们无论 做什么 事,都 不能脱 离实际 。这种 立意的 好处是 能紧扣 材料的 基本倾 向、主 要观点 ,因而 不会出 现偏题 、走题 的现象 。
《借物寓意》说课稿

《借物寓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借物寓意》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
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
本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写意花卉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都接触过中国画,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用墨有一定的经验和了解,但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绘画理念了解还很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结合文学诗词的寓意体会、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能够运用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花卉蔬果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从而抒发自身情感。
难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五、教学方法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预备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以及"示范教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我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我还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媒体吸引学生,通过这些教法、学法,指导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增强美术课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茶具梅花图》
作品一简练的笔法画 了一个茶壶,两个茶 杯,一支红梅。 这恰恰体现了齐白 石“作画妙在似与不 似之间,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什么是借物寓意?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生 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 节。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 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加以 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歌颂生命的同时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 联想。
国画四君子
《兰花图》郑思肖
兰花图题诗
向来俯首问羲皇, 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 满天浮动古馨香 。
王冕《墨梅图》
墨梅图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齐白石《家雀》
画面中笔墨很少,虽留有 大片空白,但画面充满情 趣。你可以把画面想象成 天水云雾,或者什么都不 表示,只是一种感觉,一 种印象,从而达到一种 “无画之处皆成妙境”的 效果
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的品质,被历代文人 墨客誉为“花君子”。
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工笔画与写意画最基本的不同就是形式上的不 同,写意注重神似,画的时候讲求随心所意,把所 画的东西的意境体现出来,有豪放感。 工笔就注重形似,画的时候讲求精致逼真,把画 的东西的形态很精细的体现出来,有细腻感。工笔 画讲究工整,工整不等同于呆板,工笔画与写意画 在许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它们都属于中国画的绘 画范畴,工笔和写意是中国画里的两种不同的表现 形式。 工笔画与写意画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活动二
借物寓意花 标清_baofeng.mp4
作品赏析
返回
教师展台示范
学生练习
画一幅写意荷花
评价总结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再作画实践中 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