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借物寓意》教案【名校精品】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三单元 2《借物寓意》教案3 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借物寓意》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提问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了解梅花,讲授如何画写意梅花。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王安石以及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内涵,它的苍劲,不畏严寒,坚贞不屈以及遗世独立的精神。
2、通过欣赏古人描绘的梅花画,让学生初步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有个概念,另一个是让学生激发他们的绘画乐趣。
3、通过老师示范,让学生领会到基本的写意梅花技法,包括作画步骤,大枝干小枝干以及梅花花瓣具体的画法。
教学重点:写意梅花的示范过程以及讲授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写意梅花的枝干以及花瓣的画法。
教具准备:教具---课件、范画、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朱磦朱砂)、碟子、水瓶、抹布、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梅花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初步介绍梅花的特性,生长时节,以及梅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3.导入关于梅花的两首诗,王安石的《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利用这两首学生学习过的诗词勾起他们对梅花的记忆,然后提问学生,梅花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一个印象,然后再作总结。
讲述梅花的特点、品性、精神内涵:梅花神姿卓越,暗香疏影,开放在严寒风雪当中,更显得品格清奇,为历来画师所倾倒。
中国历代画梅的人不绝如屡,大概是因为梅花的形象,性格有一种坚贞不屈,遗世独立的精神,画梅的人和看画的人,也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以梅花品格寄托志向,砥砺节操,以梅花“人格化”的魅力,引起具有东方哲学精神的人的强烈共鸣。
4.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二、讲授新课:1.欣赏古人画梅的作品,讲述其作品的构图以及笔法、技法。
王冕《墨梅图》: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
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
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
用笔挺劲有力。
美术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借物寓意》教案3

《借物寓意》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提问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了解梅花,讲授如何画写意梅花。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王安石以及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内涵,它的苍劲,不畏严寒,坚贞不屈以及遗世独立的精神。
2、通过欣赏古人描绘的梅花画,让学生初步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有个概念,另一个是让学生激发他们的绘画乐趣。
3、通过老师示范,让学生领会到基本的写意梅花技法,包括作画步骤,大枝干小枝干以及梅花花瓣具体的画法。
教学重点:写意梅花的示范过程以及讲授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写意梅花的枝干以及花瓣的画法。
教具准备:教具---课件、范画、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朱磦朱砂)、碟子、水瓶、抹布、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梅花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初步介绍梅花的特性,生长时节,以及梅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3.导入关于梅花的两首诗,王安石的《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利用这两首学生学习过的诗词勾起他们对梅花的记忆,然后提问学生,梅花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一个印象,然后再作总结。
讲述梅花的特点、品性、精神内涵:梅花神姿卓越,暗香疏影,开放在严寒风雪当中,更显得品格清奇,为历来画师所倾倒。
中国历代画梅的人不绝如屡,大概是因为梅花的形象,性格有一种坚贞不屈,遗世独立的精神,画梅的人和看画的人,也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以梅花品格寄托志向,砥砺节操,以梅花“人格化”的魅力,引起具有东方哲学精神的人的强烈共鸣。
4.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二、讲授新课:1.欣赏古人画梅的作品,讲述其作品的构图以及笔法、技法。
王冕《墨梅图》: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
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
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
用笔挺劲有力。
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
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2借物寓意教案1新人教版

《借物寓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
2.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3.培养热爱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教学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教学过程:1、什么是写意花卉?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2、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简略介绍4位国画大师以及欣赏他们的作品。
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黄宾虹)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
为现代中国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
与齐白石合称“南黄北齐”,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
潘天寿:(1897—1971)浙江海宁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擅长画鹰、八哥、蔬果、松、梅。
他的艺术博采众长,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感。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身,在我们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创作的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4、选择荷花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荷花的形态,研究临摹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用色也进行分析。
5、观看荷花教学视频,学习写意荷花的画法。
6、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
在吉祥的图案和精美的造型中,积淀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住,因此,学习本课对于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3.情感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将寓意纹样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示范作品等。
学生:绘画工具、收集有关民间美术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的图案和造型特点,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寓意。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借物寓意。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1)什么是寓意纹样?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寓意纹样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同时,介绍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如谐音、象征、暗喻等。
(2)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例如,“连年有余”中的“莲”和“鱼”分别代表“连”和“余”,“福在眼前”中的“蝠”和“钱”则分别代表“福”和“钱”。
(3)如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吉祥题材,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梅、兰、竹、菊等花卉植物,以及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造型。
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借物寓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批判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运用借物寓意进行写作的技巧。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设计创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借物寓意现象。
2.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部作品,要求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借物寓意。
(2)学生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作品中的借物寓意现象。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借物寓意这一文学手法,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挖掘作品深层含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借物寓意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借物寓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时,结合课本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易于理解。同时,设计富有创意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借物寓意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借物寓意》这一文学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并分析作品中的借物寓意现象。
2.掌握运用借物寓意进行写作的基本技巧,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
3.能够理解并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借物寓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初二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借物寓意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一、课题借物寓意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演示法,欣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通过画一幅写意荷花,了解和体验画家如何通过笔墨表达情感;;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品味。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及其寓意;2、难点:能正确体会中国画通过笔墨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学生:国画工具(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一组植物的实物照片提问1:同学们看看,照片里的这些植物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为什么会被赋予这样的寓意?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梅花-坚毅,兰花-君子,竹子-正直;菊花-高洁。
植物的省长习性和特点。
梅花冬天开放,冬天所有花都凋零了,只有梅花开在寒风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画的画家,是怎么通过笔墨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去《借物寓意》,借的是什么样的物,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意。
(二)新课教学1、导入,了解写意画老师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对比,一边为实物照片,一边为该物品的写意画作品。
提问1:大家看看这两张图片里面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柿子和白菜。
左边是实物照片,看起来很真实,和真的植物一模一样。
右边是中国画,看起来像是柿子和白菜,但从外形和颜色看,又不完全一样。
是的,这就是中国写意画的特点:笔法粗放,求形似。
提问2:大家能够从这副柿子和白菜的写意画里,体会到作者想传达蔬菜之外的特殊寓意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柿子,谐音--事事;白菜,意为-清白;连起来就是“事事清白”。
表达了作者为人处世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价值观。
2、进一步,了解写意画老师展示一组写意画和工笔画的图片。
提问1:大家再来看看这两副中国画,笔法、用色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写意画线条简练,用色简单,形似;工笔画线条细腻,颜色较为丰富,效果尽量接近实物。
美术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借物寓意》教案3

《借物寓意》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提问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了解梅花,讲授如何画写意梅花。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王安石以及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内涵,它的苍劲,不畏严寒,坚贞不屈以及遗世独立的精神。
2、通过欣赏古人描绘的梅花画,让学生初步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有个概念,另一个是让学生激发他们的绘画乐趣。
3、通过老师示范,让学生领会到基本的写意梅花技法,包括作画步骤,大枝干小枝干以及梅花花瓣具体的画法。
教学重点:写意梅花的示范过程以及讲授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写意梅花的枝干以及花瓣的画法。
教具准备:教具---课件、范画、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朱磦朱砂)、碟子、水瓶、抹布、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梅花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初步介绍梅花的特性,生长时节,以及梅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3.导入关于梅花的两首诗,王安石的《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利用这两首学生学习过的诗词勾起他们对梅花的记忆,然后提问学生,梅花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一个印象,然后再作总结。
讲述梅花的特点、品性、精神内涵:梅花神姿卓越,暗香疏影,开放在严寒风雪当中,更显得品格清奇,为历来画师所倾倒。
中国历代画梅的人不绝如屡,大概是因为梅花的形象,性格有一种坚贞不屈,遗世独立的精神,画梅的人和看画的人,也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以梅花品格寄托志向,砥砺节操,以梅花“人格化”的魅力,引起具有东方哲学精神的人的强烈共鸣。
4.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二、讲授新课:1.欣赏古人画梅的作品,讲述其作品的构图以及笔法、技法。
王冕《墨梅图》: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
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
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
用笔挺劲有力。
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
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借物寓意》教案设计

《借物寓意》活动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已经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国画重视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写意荷花的能力。
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写意荷花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梗的初步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写意荷花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问答关于荷花的诗词而引入今天要讲的主题荷花,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片拍摄的地点?引导学生回答出地点是在许昌的护城河。
许昌的荷花我们很熟悉,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不同种类的荷花图片,不同的荷花图片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愉悦、快乐、也有孤寂,悲凉。
我们通过图片的构图、光线、色调读出了摄影师想要传递的情绪、故事,只有掌握了美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表述你的“意境”,把你心里的“意境”表达给别人。
绘画作品是否也可以和摄影作品一样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意趣盎然的中国画吧!二、讲授新知(一)中国画名家赏析1、《荷花鸳鸯图》即白石老人“红花墨叶”风格的代表。
画面以荷花、鸳鸯为题材,花叶与鸳鸯的安排独具匠心,给人有水面开阔的感觉,荷花与鸳鸯之羽,形成对比强烈又十分和谐的关系。
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笔法简练挥洒自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情分析
当前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但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
难点: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示范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学生范例作品等。
学生:铅笔、橡皮、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PPT展示)
师:这是1955年国庆的时候,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情感画了这幅《祖国万岁》,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有强烈的感染力。
问:画面上画的这株植物同学们认识吗?
总结:面画的是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象征着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希望祖国能像这株植物一样万年长青。
“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老人强烈的爱国之心。
今天,我们将进入新的课程“借物寓意”。
(PPT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齐白石的作品,引导学生对国画的“借物寓意”的理念有一个了解。
)
活动2【讲授】了解借物寓意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值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
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加以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歌颂生命的同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活动3【讲授】欣赏和感受课本作品《蔬果图》《兰花图》
(看书)《蔬果图》(吴让之清代)我们看画面画的是什么?上方题:“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
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蔬果,画家就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的。
赏析《兰花图》(看书和PPT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吴让之《蔬果图》的欣赏、评述使学生理解“借物寓意”在作品中的运用方法;通过赏析、评述郑思肖的《兰花图》,让学生感受中国画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了解“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并使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美术课本,让美术课本的使用效率达到更优化。
)
活动4【活动】赏析与评述
你认为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表现情感和寓意的?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可了解作者通过蔬果来表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的“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
作品中运用勾勒和没骨技法,设色轻松淡雅,行笔灵巧,体现了一种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怀。
回顾元末著名诗人王冕,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寓意是什么?
表露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设计意图: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赏析提供素材。
通过欣赏、讨论、交流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造型、构图的特点。
)
活动5【活动】观察与比较
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比较,说说在造型上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画虽只用淡墨,却能将梅花的姿态表现的清新悦目,画家并没有画出整个梅树和所有的花朵。
而是只将最能表达意境的一枝梅花进行特写式描绘,使枝干和花朵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
也就是说作者再画梅花时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了提炼,得出了画中艺术形象。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画面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空白的运用,给人一无限的想象空间。
出示齐白石的《家雀》。
根据所学知识,来尝试分析一下这幅画的寓意。
欣赏国画作品:了解用墨方法:泼墨法、破墨法、没骨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作与实物照片的比较,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水墨画的概括表现方法,体会到画家是如何借物寓意的。
)
活动6【讲授】教师示范
中国画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
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老师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
出示师的两幅写意荷花作品。
教师示范写意荷花的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
用描绘生活中的花卉蔬果来表达情感,体会花鸟画的“借物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教师作品和教师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用笔、墨的技法和“借物寓意”的表现方法。
)
活动7【活动】作品欣赏
PPT展示水墨荷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
活动8【练习】体验与练习
运用所学内容,画一幅写意荷花,注意表达出情趣。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加深对中国画“借物寓意”的理解。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提高示范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动手尝试的创作欲望。
) 活动9【讲授】评价总结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再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价。
请同学们发表见解后,教师点评。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体验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已经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国画重视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希望同学们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画笔表达胸中逸气。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评价,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
活动10【作业】课后拓展
请课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查阅清代画家齐白石和朱耷的资料及作品,以便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
(设计意图:国画生根于中国文化,希望学生继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