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2学术观点:对甘地的评价
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教案:4.2圣雄甘地

第四单元亚洲觉悟的前驱第2 课“圣雄”甘地课标要求叙述甘地领导印度公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课要点难点甘地和印度公民大会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教课过程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一)从前出身及修业生涯1、从前熏陶:博爱、素食、苦行、不杀生2、英国修业:掌握丰富法律知识基督教影响——宗教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3、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长(第一次遇到种族鄙视的味道)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鄙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取销鄙视印度人的法律。
(二)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由(1)家庭影响:博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2)受《圣经》中对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
(3)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同等的思想。
(4)在南非尝到种族鄙视味道。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1)以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博爱”精神为要旨;(悲观抵挡)(2)重申爱与真谛的一致,即在坚持“真谛”的同时,情愿牺牲自己也不向仇敌施加暴力。
(坚持真谛—中心)(三)“苦行僧”生活1、“苦行游说”:四漫游说,和缓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2、土布运动:倡议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评论:①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保护印度的民族经济,表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② 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扔掉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3、漫游各国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运动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挡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来源因)(二)运动内容:包含“非暴力抵挡”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1、学生停课,抵制英人学校2、律师抵制英人法庭3、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4、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三)运动特色:采纳和平易合法的手段(四)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祷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圣雄甘地 精品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圣雄甘地【教学目标】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教学难点】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民族解放之路的选择;在近代中国,孙中山选择民主革命的道路,而中国的近邻印度在1846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选择怎样的革命道路呢讲授新课:标题解释:圣雄甘地,圣人和英雄。
圣人指甘地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英雄指甘地的实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课标展示,突出本课重点。
一.思想:非暴力不合作思想1.内涵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含义是什么材料1:甘地指出:“非暴力反抗的不可动摇的力量在于——受苦且决不报复……。
对抗他们的愤怒而不是挑起他们的愤怒,我们绝不攻击他们。
——甘地《论非暴力》材料2:因此,让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抵抗主义的力量所在。
顾名思义,它的力量在于对真理坚韧不拔的追求。
这种真理,用强有力的字眼来表达就是爱。
爱的法则要求我们不要以怨报怨,以暴力对暴力,而要……以德报怨。
——甘地《论非暴力》材料3: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
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的天职。
这就是不合作之真谛。
——甘地《论不合作》小结内涵:非暴力思想: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不合作思想:拒绝合作,不服从,如罢工、罢学、罢市、游行示威、拒用英(外)货等。
2.形成因素我的全部生活都源于宗教精神,我的政治行动及所有其他行动都来自我的宗教。
——甘地这段材料说明甘地受到了哪一因素的影响并结合教材内容说明。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因素归纳:1宗教的影响(印度教、基督教)2、家庭教育3、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4、受教育的背景——法律5、留学英国与南非工作的影响讲解过程时,补充罗拉特法案及运动图片,讲解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2圣雄甘地

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 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练一练
例1: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 其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
练一练
例2 .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 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道 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练一练
例3: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 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练一练
例 4: 在三民主义中,反映实 现国家独立愿望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民权主义
练一练
例5 :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 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 的是
《甘地传》Gandhi
本片荣获1982年第55届 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 导演、最佳男主角、最 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 最佳服装设计等8项大奖。
导演兼制片阿顿伯罗为 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 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 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 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 这部巨片。
圣雄甘地: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 的领导人
(三)展厅三:甘地的革命历程——领导开展三次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
次数 1919—1922
4.2圣雄甘地课件(人教版选修4)

现人人平等的思想,认为任何斗争都要以仁爱为精神宗旨,
从而形成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理论。
2.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 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 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印度出现盐荒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凭着一把盐”是指1930 年的“食盐进军”,它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 颁布了食盐专营法。B项发生在1919年,C、D两项与题干无关。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 (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 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 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 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 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 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 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 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 静的生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对甘地最终形成完整“非暴力”理论有直接影响的外部因
素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托尔斯泰等人著作
C.《以德报怨》诗
D.“坚持真理”思想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甘地阅读
了托尔斯泰的作品,极为认同书中以宗教之爱改造社会、实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 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 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 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对印度国父甘地的评价

对印度国父甘地的评价
甘地,全名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国父,被尊称为“印度之父”。
他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也是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袖。
他的领导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包括动员和唤醒印度民众,用非暴力将印度从殖民奴役下解放出来,建立强大而广泛的政党,并将有尊严的谈判和透明引入政治领域等。
甘地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不仅在印度,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许多知名学者、诺贝尔奖得主、杰出个人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领导力和管理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国防和国际安全战略、和平、精神和社会活动、剧作家、作曲家、作词家和电影导演、教育和学术领域、经济理论和方法论、环境和生态、管理理论和实践、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科学和技术、政治哲学和军事民族主义等。
然而,甘地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而被多次监禁。
最终,他在1948年1月30日被一名极端右翼分子刺杀身亡。
尽管甘地遭遇了悲剧性的死亡,但他的理念和精神仍然影响着全世界。
总的来说,甘地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改革者,他以非暴力和和平的方式推动印度独立,对印度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念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2《圣雄甘地》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圣雄甘地》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源于何处?答案提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很复杂的。
其政治哲学是宗教返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其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由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答案提示: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3.“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地珍贵。
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
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者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
”“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判断。
”答案提示:甘地多次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素食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声,因此必须从节制口腹之欲开始。
反映出甘地的思想深受印度教和蓍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响,其主张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高二历史选修4“圣雄”甘地-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4“圣雄”甘地-人民版【课标要求】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甘地和印度国民大会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知识梳理】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1、早年身世及求学生涯①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②英国求学:掌握丰富法律知识基督教影响——某某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③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生(第一次受到种族歧视的滋味)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2、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①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
③接受托尔斯泰以某某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④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①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消极抵抗)②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坚持真理—核心)3、“苦行僧”生活①“苦行游说”: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②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评价:①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②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周游各国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运动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运动内容: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①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②律师抵制英人法庭③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④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3、运动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4、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5、过程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运动背景:(1919-1922)①一战期间,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②英国残酷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罗拉特法③20C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直接原因----1919阿姆利则惨案运动内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①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②律师抵制英人法庭③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④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爆发----1920年第一次,三步走渐进,首先,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其次,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最后一步,拒绝纳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2知识拓展:甘地语录

甘地语录古时候的教育不受限制。
它不受政府的管制,完全是由婆罗门来负责,婆罗门设立的教育体系纯粹是为了人民的福利。
它的基础是克制和禁欲。
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育体系,印度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多次兴衰仍然存活下来,而希腊、罗马和埃及的古代文明却灭绝了。
无疑,一种崭新的文明浪潮正在席卷印度,但我肯定它会转瞬即逝,不久就要离去,印度文明将重新恢复生机。
古时候,生活的准则是自我约束,但现在是享受。
结果,人民变成了软弱无力的胆小鬼,并且脱离了真理。
由于处在另一种文明的影响下,我们的文明有必要在某些方面做些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但我们不应该对它做任何根本性的变动,甚至连西方某些学者都认为我们的文明是最好的文明。
也许,我们迫切地想要采纳西方文明的方法和工具来满足西方文明的物质力量(material force)。
但来源于精神的力量是印度文明的根基,它远远超越物质力量。
印度是卓越的宗教国家,保持这种状态是印度人的首要责任,也是最终的责任。
他们应该从心灵、从神那里汲取力量。
如果他们坚持走这条道路,则他们所热望并为之奋斗的自治将成为他们的辅佐。
圣雄甘地:他的生活、写作和演讲 (Ganesh & Co), P194-195印度教文明本来就有禁欲,西方文明没有。
人们也许会说西方文明繁荣兴旺,但我要问,他们的文明有多长的历史?埃及、巴比伦、希腊和其它的伟大文明灭亡了,但印度文明仍然活着。
这是因为印度文明拥有他们没有的东西,即禁欲。
圣雄甘地选集,Vol. XXV, P321我们只能希望,如果亚洲人相信自己和他的文明,他就不会贬低自己的文明,我们毫不怀疑经受过许多时代考验的文明,能够平安地通过目前这个次大陆经受的考验。
但是在南非的一些亚洲人必须记住,如果他们不想使他们的祖国或他们的生活制度蒙受耻辱,他们一定要充分地代表它,而不是装模作样地模仿。
他们必须遵守久远的过去流传下来的道德规范。
其中,诚实不是最佳策略,不是有利可图时才讲诚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观点:对甘地的评价
甘地是印度现代史上非常复杂的人物。
他出身望族,却极富平民主义的思想。
他上身赤裸,淡食素餐,不惜采取绝食办法(更多地是用于政治斗争)抑制自己的生理要求,以青壮之年开始严格节欲,大半生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
他力图兼收并蓄各种宗教的真谛,俨然像个圣徒,但又不是宗教改革家。
他为祖国的独立战斗终生,却为“对于不列颠的忠心所驱使”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
他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却又认为过错并不在其制度本身。
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也很讲究养生之道,却又迷信难于想像的落后治疗方法。
他的思想行为充满矛盾,看起来不可理解,但都不难从印度的历史和社会的根源上去追寻原因。
应该说,他是印度这个特定社会的产物。
这个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文化,但却遭受长期殖民统治的屈辱与损害。
本国固有文化和波斯文化、中世纪阿拉伯文化以及近代的欧洲文明(全都来自西方)都在印度上层人士的思想中留下了烙印,甘地本人也不能例外。
甘地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也不是受之于天的先知。
他从未以“圣雄”(意为伟大的灵魂,近乎对神祇的称号)的头衔自诩,却常以凡人自勉。
他并非拥有崇高学位的学者,也不是精通法典的律师。
他成为群众运动的领袖,享有极高的威信,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并不是他有超人的天才,更非由于财富或特殊的社会关系的提携。
事实上,他并不谋求领袖地位。
他的组织能力表现在他具有同群众共甘苦的精神,处处为群众着想,善与人谋,密切联系群众,从不自视高人一等,从不假借权威。
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并亲自进行。
他的公众生活始于旅居南非(那是少数白人居统治地位的世界,至今仍是种族偏见最严重的地方)期间,并非为了名利,只为反对歧视,反对压迫,为自己的侨胞争取公平的待遇。
回国以后,他自觉地投身于民族独立斗争之中,成为职业革命家。
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没有种姓偏见,没有贫富好恶,没有宗教隔阂,兼备刚强的意志和善于妥协的双重性格。
他为人诚实,正直,谦逊,廉洁,无私,与人为善。
他对人对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是对自己一种最大的奖赏。
他同自己的结发妻子(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白头偕老。
他家教甚严:他的后代没有人因为他的地位声望而钻营名利。
他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皈依真理,虔诚执著;体验真理,无所不至;体
现真理,惟恐失真。
他心目中的真理,指上帝,信仰,发自内心的良知,某种信念或准则,有时也指某种体验,本质上属于宗教真理观,而不是指经过实践验证的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原理,虽然他也重视实践。
他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他搭乘的三等火车(为了体验生活,也为了接触劳苦群众)所经之处,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从几十里外闻风而来,向他顶礼膜拜(即佛经中所说的五体投地,弯腰以右掌摸对方脚板然后以触及对方之掌加诸自己的前额,至今在印度仍为普遍的最高敬礼)。
人们可以不同意他的思想,反对他的主张,但是对于他的品德,无不肃然起敬。
他在政治上、理论上的成就可能不如一些同时代地位相当的领袖人物,但是他在道德上造诣之高,很少人可与伦比。
现在,无论在印度国内还是国外,追随甘地主义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甘地的悲剧。
倘若视这种情况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较之简单地归咎于甘地个人,也许更为公允。
但是这并没有减少人们对甘地的历史贡献的应有肯定,尤其是对于他的为人,对于他的品德情操所怀有的崇高敬意,仍将历久不衰。
他在历史上闪烁的光辉,毕竟全靠他非凡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