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饱和蒸汽压与沸点的关系

饱和蒸汽压和沸点是相反关系。
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该液体就开始沸腾。
温度增高,蒸汽压增高。
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气压时,液体会沸腾。
蒸气压是液体自身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液体蒸气压会不同,蒸气压越大,液体越易挥发,越容易变成气体,越容易沸腾,沸点越低。
蒸气压越小,即液体挥发能力小,沸点就高。
一定的液体,其蒸气压是一定的,处在不同的大气压强环境中,沸点也会不同,大气压高,因为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气压时,液体才会沸腾,液体沸点就会升高;大气压低,液体的挥发容易,沸点也就低。
所以高原地区水的沸点没有1 00度,可能会煮不熟饭,需要用高压锅,提高沸点!
饱和蒸气压的条件:液体处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容器中除了液体外留不含空气的空间,最终达到蒸发和凝结平衡,此时产生的压强就是液体在这个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如果混有空气,则饱和蒸气压会发生变化(总压强变大,饱和蒸气压也会发生变化,另外气体溶解在液体中饱和蒸汽压也会发生变化)。
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时所对应的温度。
如果外界压强是标准大气压,就可以得到正常沸点。
外界压强变化,沸点也会变化,外界压强增加,沸点升高。
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一、液体压强(一)液体压强的产生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容器,在容器的侧壁不同深度处扎几个小孔,然后向容器中注水。
可以看到,水从较深位置的小孔喷射得更远,这就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ρgh其中,p 表示液体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ρ 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g 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N/kg 或10N/kg;h 表示液体的深度,是指从液面到所求压强位置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m)。
例如,求水深为 5 米处的压强,假设水的密度为 1000kg/m³,g 取10N/kg,则压强 p = 1000×10×5 = 50000Pa 。
(四)液体压强的应用1、连通器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装的是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常见的连通器有茶壶、船闸等。
以船闸为例,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船只从上游驶向下游时,先关闭下游闸门,打开上游闸门,使上游和闸室形成一个连通器,上游的水流入闸室,闸室水面与上游相平。
然后关闭上游闸门,打开下游闸门,使闸室和下游形成一个连通器,闸室的水流入下游,船只就可以驶向下游。
2、液压机液压机是根据帕斯卡原理工作的。
小活塞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传递到大活塞上。
大活塞受到的压力等于小活塞受到的压力乘以大活塞面积与小活塞面积的比值。
液压机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维修、建筑施工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专项测试题 9.3 大气压强

专题09.3 大气压强1.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气体具有_______性,受重力作用。
2. 大气压强变化特点:(1)随______增加而减小。
(2)同一位置大气压随天气变化而不断变化。
3.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时_______,气压增大时________,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通常说的沸点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4.大气压的测量(1)测量实验:___________实验。
(2)测量仪器:____________。
(3)标准大气压值:P=1.013×105Pa,相当于_______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知识点1:大气压的存在1.大气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例题1】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由大气压强引起的是()A.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B.塑料梳子吸引干燥的头发C.条形磁铁吸引小磁针D.两个铅块挤压在一起知识点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105Pa。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降低,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代换的思想和方法。
【例题2】(1)图A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课题] :14-3-2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教材分析]本文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的第二节课。
本节内容是学习大气压强以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包括大气压的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按照“回顾学过的大气压相关知识——猜想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实验证明大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适当拓展大气压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顺序,整节课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
(3)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4)观察大气压与沸点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对沸点的影响。
(5)通过认识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对气压对沸点影响的了解,养成细心观察习惯,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百度搜索得到本堂课需要的图片、文字、课件、视频、练习题等,能方便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课采用温故知新,复习提问的办法来引入. 我觉得对于本课来说,这样引入比较自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把知识引入一个新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渴求知识的愿望,通过实验、动画来增加课堂的活跃性。
新课教学。
通过引入课题时带着的问题:大气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是怎样呢?在本节课采取设计学生活动,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在感悟大气压的“神奇”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尤其是突出大气对液体沸点的影响,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过程,感悟大气压的神奇魅力,通过生活事例了解大气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在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启迪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大气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确认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对沸点影响,解释有关现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 大气压强——高压锅计算问题(解析版)

高压锅的结构图【解题思路】大气压力阀重和,等于锅内压力。
【解释】当阀门被里面气压顶起来时,按照牛顿第一定理,外大气压与阀门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与内部大气压强是平衡的,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高压锅问题实质是二力平衡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先确定平衡的物体,这里是限压阀。
解题开始,分析受力:限压阀受3个力,一是竖直向下的大气压力,二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三是竖直向上的锅内气体对它的压力。
因为公式Fp S,所以F=pS ,解题过程如下: 竖直向下的大气压力=大气压强×出气口的面积(注意单位) 竖直向下的重力=限压阀质量×g竖直向上的锅内气体的压力=锅内气体压强×出气口面积列等式:大气压强×出气口的面积 + 限压阀质量×g = 锅内气体压强×出气口面积 解方程即可。
另外提醒一下:标准大气压强应为101292.8Pa ,近似为1.01×10的5次方,而不是四次方。
高压锅计算:当阀门被里面气压顶起来时,按照牛顿第一定理,外大气压与阀门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与内部大气压强是平衡的,满足关系:P 0+mg/S=P' P 0表示外界大气压;m 表示限压阀质量; S 表示阀门的横截面积;P'表示高压锅内部空气压强 1、经换算,m=(P'-P o )×S/g (知压强算阀门质量) 2、P'=(P o ×S+mg)/S(知阀门质量算内部压强) 3、使用时压力锅内外最大压强差是△p=P'-P 0=mg/S【例题】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
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锅内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
如图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①内部气压p 内升高 ②刚刚顶起限压阀 ③p 内S =p 0S +G 阀④内部气体泄漏,内部气压降低 ⑤限压阀落回,出气孔再次封闭⑥重复以上情况内底面积为S ,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 0,限压阀质量为m 0,限压锅顶部面积为S t (已知大气压强p 0)(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锅质量.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m ,请计算锅体与锅盖咬合处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
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增高时,液体的沸点也会增大,大气的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什么叫沸点
沸点指的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液体不同,沸点也是不一样的。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
沸点和大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不是一个固定值,会随着大气压强而发生改变。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增高时,液体的沸点也会增大,大气的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

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之一。
我们都知道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但当水在减压蒸馏下进行沸腾时,其沸点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变化及其原因。
要了解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减压蒸馏的原理。
减压蒸馏是一种将物质液体转化为气体并将其收集的技术。
当我们减小液体的压力时,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将更容易获得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表面张力并转化为气体。
这就是为什么水在减压条件下会更容易沸腾的原因。
在常规的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当我们将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一般来说,当压力减小到约5毫米汞柱以下时,水在常温下即可沸腾。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与环境压力成正比的关系,压力越低,水的沸点也越低。
水在减压条件下的沸点变化对于很多实际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实验室中,减压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通过控制减压蒸馏的条件,可以实现特定温度下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减压蒸馏也被广泛运用于化工、制药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除了在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变化也反映了一些基础科学原理。
比如减压蒸馏实验通常用来研究气液平衡、气体溶解度等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和性质。
减压蒸馏也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研究水在减压条件下的沸点变化有助于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变化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科学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水在减压条件下的沸点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规律,为实验、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水在减压蒸馏下的沸点变化及其意义,激发大家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字数:431】.第二篇示例:水是生命之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沸点与压强

沸点与压强
沸点与压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根据物理学的规律,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压强的减小而降低。
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的振动加剧,从而使液体变为气体的温度(沸点)升高。
反之,当压强减小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的振动减弱,从而使液体变为气体的温度(沸点)降低。
具体来说,对于常见的液体比如水来说,通常我们生活的地方压强为1个大气压,这时水的沸点是100℃。
但是,如果改变压强,沸点就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高压锅中,压强约为2个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会升高到约120℃。
相反,如果在高山上,由于气压较低,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可能只有90℃左右。
此外,从微观角度来看,压强使分子间作用力变强,组成晶体的分子就需要更高的震频来克服压强给的压力,以达到转换成液气态的程度,所以需要的温度高,即沸点高。
反之,压强小,则沸点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物理学书籍或者咨询物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作者:秦婉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8期
一、问题的提出
沸点与压强这两个物理概念,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一定不陌生,它们分别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的上下册中。
其中,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中,学生认识到了沸点,即各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我们称之为沸点。
而大气压强的学习始于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那么,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由怎样的关系呢?在课本第3节的最后,编者以一张高原边防哨所战士用压力锅煮面条的图片以及简洁文字语言,直接告知学生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气压下的温度值。
那么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很抽象,完全是当做一种结论或者概念死记硬背下来的。
然而这种硬记下来的知识,部分同学会遗忘,部分同学会出现记忆混淆,难以掷地有声的说出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的关系。
二、实验
针对以上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很多老师也设计了一些实验。
例如,借用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开篇“有趣有用的物理”中第一个演示实验就是“浇凉水法”演示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方便的方法。
此法就是用凉水浇在装有接近100℃水并用瓶塞密封的烧瓶外表,使之立即降温而导致瓶内气压下降,从而使瓶内的水沸腾。
这种方法,我们在实验室也亲自操作过。
我们将盛有约占2/3体积的水的烧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下面用酒精灯加热。
待水沸腾之后,将烧瓶离火,我们看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用坩埚钳夹住烧瓶的瓶颈处,然后将烧瓶倒置在实验室水槽上方,迅速打开水龙头,让凉水从烧瓶上面浇下,我们看到原来已经停止沸腾的水又从新开始沸腾了。
这种方法已为被很多老师所熟知。
此法虽简单易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验时必须用刚停止沸腾的开水,因而课堂上必须使用炉具即时加热,这一过程要注意操作安全;加热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物理课时如此紧张的条件下,这也成了一个必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操作过程要迅速,以免散热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
通过降低烧瓶本身的温度可以减小瓶内的压强,我们也可以直接减小瓶内的压强,来观察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在实验室中,我们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将烧瓶中沸腾的水迅速倒入广口瓶中,塞紧带有温度计和玻璃小管的橡胶塞,将玻璃管通过橡胶软管与微型台式真空泵相连接,开始对瓶内抽真空。
理论上讲,瓶内的压强降低,那么我們是可以看到水再次沸腾的实验现象的。
但是很遗憾,我们接连做了好几次实验,均没有看到理论上该有的实验现象。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认为实验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在实验中,需要将烧瓶中沸腾的水倒入广口瓶中,然后才可以抽对其抽气,在这一过程中,水的热量
散失很快;其次,广口瓶,以及广口瓶与微型台式真空泵接触的底座的温度都远低于瓶内的水的温度,这种温差导致两者之间发生热传递,即是迅速的抽气,但是还是赶不上热量散失的速度,同时从瓶塞上的温度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水温下降的很快,这就导致即是抽气降低了瓶内的压强,但是水还是没有沸腾的现象产生;第三,也有可能是微型台式真空泵的真空度太低,或者橡胶软管与玻璃管的连接不太好,气密性差,这些都导致实验达不到预期的现象。
三、改进
我们可以如下的改进:用附图所示的装置,以人工吹气作演示效果较好,如能由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则效果也很好。
其优点是:①不用抽气机,而是用嘴含着橡皮管吸气或吹气,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感受与趣味性:②效果明显并可由温度计看到具体的度数,如吸气时,虽离火而已经停止沸腾的水却可再沸腾一段时间,温度降到100℃以下时仍可再沸腾。
反之,水在灯焰上正急剧沸腾,大汽泡很多的情况下,用力向试管内一吹气,大汽泡立刻显著减少或暂时停止沸腾。
如继续再加热并继续吹气,最后可见再次沸腾时沸点会高于100℃。
一松口放气则沸点又恢复100℃;○3可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且水也只用很短的时间便可沸腾;④试管内汽泡变化情况清晰。
在该实验中要注意这样几点:①装水的试管底部要放少量粗砂粒以防崩沸。
②中间加一空试管以防热水吸入口内。
○3各个连接口注意保持气密性。
这种改进主要是从实验取材方面考虑的,如果实验条件允许,那么完全可以用一些更加先进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例如沸点与压强的高精度的分析仪,或者用压强温度的传感器等。
四、总结与反思
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
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
确立了创新点之后就要开始整个实验了,可以先熟悉几次实验过程,再一步步认真研究。
此时,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能够提出大胆的猜测,并为之付出实践。
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