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修订稿

合集下载

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

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

熔点和凝固点是指物质在热力学上的两个重要状态。

熔点是指物质在给定压力下,从固态变为液态所需的最低温度。

熔点是一种热力学性质,受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内部的力的影响。

凝固点是指物质在给定压力下,从液态变为固态所需的最高温度。

凝固点是一种热力学性质,受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内部的力的影响。

在普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是熔点温度小于凝固点温度,并且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可以维持液态的温度范围。

通常,物质的熔点温度和凝固点温度之间的差距越小,物质的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沸点和凝固点是物理状态变化中重要的温度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沸点指的是液体或者混合液体中物质状态由液态变成气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指的是液体或者混合液体中物质状态由液态变成固态时的温度。

本文将对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进行讨论。

首先,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存在着温度的关系。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低温度下物质则是凝固状态,高温度下物质则是液态,而沸点和凝固点则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三个分水岭。

从这个角度看,沸点和凝固点之间的温度存在着着一定的关系,凝固点的温度一般比沸点的温度低,但是大多数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的温度段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通过温度曲线反映出来。

其次,沸点和凝固点之间还存在着压力的关系。

已知,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压强提高时,沸点温度也随之提升;压强降低时,凝固点温度也随之下降,这表明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存在着压力的关系。

最后,沸点和凝固点之间还存在着化学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和凝固点,例如甲醇的沸点是64.7℃,凝固点是-114.8℃,而乙醇的沸点是78.3℃,凝固点是-114.3℃;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这是因为化学结构不同,各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存在着温度、压力和化学结构的关
系。

沸点温度比凝固点低,而压强提高时,沸点温度会随之提高,压强降低时,凝固点温度会随之下降。

此外,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沸点和凝固点,这是因为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造成的。

因此,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研究物理状态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压强与沸点的关系

压强与沸点的关系

压强与沸点的关系
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大沸点高,压强小沸点低。

通常我们生活的地方压强为1个大气压,这时水的沸点是100℃,用平常的饭锅煮饭,水温到100℃就开。

高压锅中的压强约为2个大气压,水温要到120℃才煮开。

物理定义
气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

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气象学中,人们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

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

气压不仅随高度变化,也随温度而异。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沸点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沸点指纯净物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所有规律及原因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所有规律及原因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及原因熔点是固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温度。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纯净的物质。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

外压力为标准压(1.01×105Pa)时,称正常沸点。

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

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在近年的高考试题及高考模拟题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题目:下列物质按熔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D ),A、二氧化硅,氢氧化钠,萘B、钠、钾、铯C、干冰,氧化镁,磷酸D、C2H6,C(CH3)4,CH3(CH2)3CH3在我们现行的教科书中并没有完整总结物质的熔沸点的文字,在中学阶段的解题过程中,具体比较物质的熔点、沸点的规律主要有如下:1、根据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状态不同一般熔、沸点:固>液>气,如:碘单质>汞>CO22. 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3. 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①高熔点单质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故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

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低熔点单质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

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如氦的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l;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

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沸点和凝固点的关系
沸点和凝固点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

大多数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自身的沸点和凝固点,沸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液体形状的物质温度达到特定值时开始沸腾的温度,而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固体形状的物质温度达到特定值时开始凝固的温度。

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这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使用化学中的各种物质。

首先,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凝固点越低,沸点就越高。

这主要是因为沸点和凝固点都是物质性质的一部分,而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尽相同,沸点与凝固点都受其影响,因此沸点和凝固点的差异也就可能存在。

其次,沸点和凝固点也有着一定的可比性,即以某个物质的凝固点为基准,可以比较其它物质的沸点。

一般来说,物质的沸点大于其凝固点,因此,以水的凝固点为基准,可以从沸点差异上比较各种物质的温度。

这种方式有利于我们比较它们之间的温度分布范围。

此外,沸点和凝固点还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由于沸点和凝固点是物质结构的表征,在一定压力下,只要掌握化学物质的结构信息,就能够进行计算沸点和凝固点,从而更多地了解这些物质。

最后,沸点和凝固点也有着一定的可应用性。

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凝固点的高低取决于物质的电荷分布,因此,通过沸点和凝固点的研究,可以推测物质的结构和电荷分布,从而有助于优化使用中的物质性质,并发现新的化学物质。

总之,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是有重要关系的,沸点和凝固点有其相关性、可比性、可预测性和可应用性,因此,了解和掌握沸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精修订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精修订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点是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现象。

液体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在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218煤油:150:111:100:78: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低,沸点也低。

沸点:发生沸腾时的;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熔点、沸点和凝固点的定义。

熔点是指在特定压
强下,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在特定压强下,物质由液
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凝固点是指在特定压强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的温度。

1.动能与压强关系:动能是物质粒子运动的能量。

在相变过程中,粒
子离开或加入物质的表面需要克服一定的压力。

压强增加会提高物质表面
上的粒子密度,从而增加了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相变难度,因此会
使熔点、沸点升高。

2.相互作用力与压强关系:强相互作用力会使粒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较高压强下,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造成固态、液态和
气态之间的相变难度增加,使熔点和沸点升高。

3.位能与压强关系:物质的位能可以看作是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


较高压强下,物质分子之间的位能增加,使得熔点和沸点升高。

4.变体点与压强关系:一些物质拥有多种晶体结构,称为变体。

变体
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压强。

在较高压强下,一些变体结构可能更稳定,因
此熔点和沸点会升高。

总的来说,熔点、沸点和凝固点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是由物质分子运动
的动能、相互作用力、位能以及变体结构的稳定性所决定的。

高压强会增
加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相变难度,因此会使熔点、沸点升高。

同时,高压强也会增加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位能,进一步提高熔点和沸点。

冰的熔点和压强的关系

冰的熔点和压强的关系

冰的熔点和压强的关系冰是存在于液态水之上的晶体状固体,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压力和温度变化而改变其形态。

像其他物质一样,冰的熔点与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冰的熔点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这意味着可以用较低的温度将它融化。

然而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冰的熔点就会开始升高,也就是说如果将压力再增加,那么冰的熔点就会变高,需要更高的温度来将它融化。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压力大小对冰的熔点影响比较明显,但在这种温度范围外,压力对冰的熔点影响就不是很明显了。

在普通压力下,冰的熔点是0℃,当温度低于0℃时,冰的熔点便开始下降,当温度接近-60℃时,冰的熔点便变得接近零,而当温度继续降低到-80℃时,冰的熔点又会升高。

此外,压力也会影响冰的熔点。

一般来说,冰的熔点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即使在温度超过0℃的情况下,给予冰一定的压力也能使它熔化。

研究表明,冰的熔点随着压强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冰晶体的微观结构会受到外力影响而改变,从而导致冰的熔点也会受到压力的影响,也就是为什么冰的熔点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压力是影响冰的熔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温度低于0℃时,随着压力的增加,冰的熔点也会随之升高,而当温度高于0℃时,压力也会使冰熔点变高,但这种变化不会太明显。

冰的熔点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反映在实验室中,它也影响现实世界的一些现象。

比如,由于大气压强的影响,当冰融化后水的密度会变低,从而使冰块浮上水面,这是一个典型的热力学效应。

冰的熔点与压强的关系也影响着冰的形状,冰的形状受到压力的影响,例如像雪球、冰雹等都是由不同压力引起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冰的熔点和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着对方,并对冰的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从实验室实验数据,还是从实际现象看,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冰的熔点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点是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现象。

液体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在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218煤油:150:111:100:78: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低,沸点也低。

沸点:发生沸腾时的;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同沸点亦不相同。

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

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

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

要使饱和汽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

不同液体在同一外界压强下,沸点不同。

沸点随压强而变化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

3、熔点(melting point)熔点是固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进行相反动作(即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

与不同的是,熔点受压力的影响很小。

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物质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

晶体又因类型不同而熔点也不同.一般来说晶体熔点从高到低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在分子晶体中又有比较特殊的,如水,氨气等.它们的分子只间因为含有氢键而不符合"同主组元素的氢化物熔点规律性变化''的规律。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

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

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

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纯净的物质。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物质都是含有其它的物质的,比如在纯净的液态物质中熔有少量其他物质,或称为杂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水中熔有盐,熔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就是熔有盐的水,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饱和食盐水的熔点可下降到约-220℃,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常常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只要这时的温度高于-22℃,足够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这也是一个利用熔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熔点实质上是该物质固、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以冰熔化成水为例,在一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而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以共存,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冰和水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在各种晶体中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因而熔点各不相同。

同一种晶体,熔点与压强有关,一般取在1大气压下物质的熔点为正常熔点。

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

熔解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在压强增加时熔点就要升高。

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

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

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测定方法一般用毛细管法和微量熔点测定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都是利用专业的测熔点仪来对一种物质进行测定。

(右图就是一台显微图像熔点仪)钨(W)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在2000℃-2500℃高温下,蒸汽压仍很低。

钨的硬度大,密度高,高温强度好。

下面是几种物质的熔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碳 3550钨 3410铂 1769铁 1535钢 1515灰铸铁 1177铜 1083金 1064铝 660铅 328锡 232萘硫代硫酸钠 48水(冰) 0固态水银 -39固态甲苯 -95固态酒精 -117固态氮 -210固态氧 -218固态氢 -259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纯物质固态体系(纳米体系)来说,表面部分不能忽视,其化学势则不仅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且还与固体颗粒的粒径有关.二影响熔点、沸点的因素1、影响熔点的因素熔点,实质上是该物质固、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

以冰熔化成水为例,在一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而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以共存,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冰和水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

①压强。

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 (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 ,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

如下两图中OL称为固液两相平衡曲线,又称为熔化曲线。

该曲线的左方表示固相稳定存在的区域,右方一定的区域是液相稳定存在的区域,而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

OL线表示了该物质的熔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

两图中OL线的斜率都很陡,说明物质的熔点随压强的变化很小。

例如冰的熔点,每增加一个大气压,熔点才下降℃,而要使冰的熔点下降1℃,则必须使压强增加×107Pa ,约为大气压的170倍。

②溶有杂质。

以上讨论的都是纯净的液态物质,如果液体中溶有少量其他物质,或称为杂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例如水中溶有盐,熔点(固液两相共存并平衡的温度)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就是溶有盐的水,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饱和食盐水的熔点可下降到约-22℃,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常常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只要这时的温度高于-22℃,足够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

合金又称为固态溶液,因为合金在液态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金属溶于另一种金属之中的溶液,因此合金的熔点比单质金属熔点要低,而且比组成合金的每一种金属的熔点都低。

例如锡的熔点是232℃,铅的熔点是327℃,按一定比例组成的铅锡合金的熔点则只有170℃,而由铋、锡、铅、镉组成的合金的熔点可降低到70℃,常用来制作保险丝、焊丝等。

2、压强与沸点的关系以水为例子,水的液化和气化有下列平衡H20(l)=可逆=H2O(g)实验证明在此平衡中水蒸气对水面是有压力,这种压力被成为蒸气压,蒸气压越大水越难以气化,所以开放体系中的水可以自然蒸发掉(水蒸气不断减少会导致蒸气压降低),而钢瓶中水在水蒸气达到一定量时液态水和气态水达到平衡哪一边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水达到沸点(100摄氏度)沸腾时则是分子动能增加到使蒸气压(1标准大气压)不足以压制液水成为气态水而造成的(注意此体系是开放的,开放的体系中液水的表面也存在上述平衡只是正反应进行的程度打些而已;另外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只有当时的蒸气压小于当时温度的临界蒸气压的值才不会沸腾)。

蒸气压不仅可以靠该物质的气体提供,还可以通过外界加压而提高,一旦提高则意味液水要成为气体变难水蒸气变为液水更易,因为水分子要由液水跃到空中成为气态水迫于其它水蒸气撞击难以跃入空中所以需要提高液水的分子动能也就是加热,这样导致压力越大,液水越难气化,于是有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三、解释现象滑冰为什么要穿冰鞋呢冰鞋上的冰刀的刃口很窄,普通冰刀的刀刃只有2mm 宽,花样冰刀的刀刃也不过4mm宽,刀的前面呈弯月形,中央凹进一些。

因此,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

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定的,穿上冰鞋,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它受到的压强会大大地增大,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穿上冰鞋,他对冰面的压强高达几百乃至上千个标准大气压。

这有什么好处呢冰的熔化有一个特点:当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时,熔点将会降低,一般每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冰的熔点大约降低℃。

这样使零度以下的冰在冰刀的作用下熔化成水。

冰刀下面薄薄的一层水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它减小了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使人们能在冰面上飞跑,或者表演许多优美的运动。

雪球会越滚越大,常常被人们解释为:雪球是依靠黏附力的作用,在滚动过程中把地上的雪粘在一起而造成的。

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在严寒的冬天,雪球和地上的雪片本身都不潮湿,它们之间没有多大的黏附作用。

那么雪球越滚越大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冰雪只有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才会在0℃开始熔化。

科学实验证明,当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熔点就会相应降低。

当压强增大到标准大气压的135倍时,冰雪在-1℃时就可以熔化。

正是由于冰雪的这种物理特性,导致了雪球在滚动过程中越滚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