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探讨
基于处方点评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问题及干预措施

基于处方点评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问题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中的中药饮片处方1200张,对各味药的使用频率及超剂量品种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在抽取的 12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71张,其中超剂量的中药饮片处方336张,占28%(336/1200);超剂量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饮片是柴胡、陈皮、厚朴等十味药;有毒中药的处方5张,涉及4个有毒中药品种。
结论:中药饮片的使用中存在超剂量的情况,包括毒性中药饮片,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措施,规范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加强临床使用监管,加强中药师处方审核干预。
临床医师和中药师要重视中药饮片剂量的规范化和安全性使用,并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开展。
【关键词】中药饮片超剂量;毒性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干预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志码: B中药的用药量,通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成人在一日中每一味药的用量。
超剂量指的是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的用量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1],已规定了中药饮片的用法与用量,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中药饮片超剂量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国药典》未标注有毒的中药饮片,超剂量用药现象更为严重。
1资料与方法1.1处方来源某院 HIS 系统中 2021年3月至 2022年3月中药饮片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抽样方法,每月随机抽取 100 张处方,共计 1200 张处方。
1.2 处方点评依据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1](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 版)、《中药学》[3]等法规和药品标准,超剂量的界定指超过《中国药典》2015 版规定的成人每日服用剂量。
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的探讨

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的探讨孟菲【摘要】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的现象在中医临床中普遍存在.从中药饮片剂量的特点及临床现状,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的原因及如何看待、如何应对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应分为“违法,且不合理”和“违法,但合理”两种情形.针对此,应通过合理规范《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的剂量范围、建立中药饮片处方剂量标准、加强临床使用的监管来规范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剂量.【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10【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中药饮片;超剂量;探讨【作者】孟菲【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根据《中药学》[1]的定义,中药剂量一般是指中药饮片单味在汤剂中成人的一日服用量。
超剂量应用是指处方剂量超过了该药权威规定剂量范围上限的剂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为《中国药典》)是国家法典,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和法律的约束性、强制性,因此,其上的中药饮片剂量无疑是临床使用的权威规定剂量;但在中医临床中,超剂量使用现象普遍存在。
超剂量使用是否都是错误的,不被允许的?本文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饮片的剂量不是一个明确的剂量,而是一个剂量范围,一般称之为常规剂量。
除此之外,还有大剂量和小剂量应用的现象。
剂量不同, 药物功能也不尽相同。
如柴胡常规剂量为3~10 g;用至15 g以上,可发挥疏散退热治少阳病的作用;剂量在6~10 g之间时,可发挥疏肝解郁、行气化滞的作用;剂量在3~6 g之间时可发挥升阳举陷作用,治疗中气下陷。
但《中国药典》只对柴胡的常规剂量进行了规定,而未对大剂量、小剂量使用进行界定。
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的现象在中医临床中普遍存在。
有文献[2]报道:目前各类药材的实际使用剂量绝大部分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只占11.9%。
段红福[3]对4 302张处方进行统计,其中160种中药饮片的使用剂量超出《中国药典》剂量高限,占总数的75.11%。
浅议中药饮片使用剂量

浅议中药饮片的使用剂量曹俊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 北京 100700)摘要:文章基于中药临床调剂工作,客观分析了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认为当前中药饮片临床用量存在超过《药典》剂量的问题,增加了医师的执业风险。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传统用量为依据,根据临床实际用药需求,对《药典》剂量进行必要的修订,制订安全、合理、切用的饮片用量。
文章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药饮片;剂量中药剂量是中医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药性、药效的基础,所有的药性、药效都以剂量为制约或前提。
当药物、方剂配伍等其它因素确定之后,剂量就成为决定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关键,自古以来就有“中药应用之密在于剂量”之说。
然而由于中药剂量规定长期以来主要是依据传统经验总结和本草文献传承而得,未能深层次的发掘其现代科学内涵,剂量规定的科学依据不充分,对中医药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合理中药饮片剂量标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饮片疗效的发挥。
1中药饮片剂量的概念与意义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剂量又称用量,是依据传统经验为达一定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包括单味药的成人一日量(绝对剂量)和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份量(相对剂量)。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剂量实际是指药物应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的量。
理想的剂量要求有最好、最大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
中药剂量与药性、药效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一般药物而言,如何选择剂量,既能发挥疗效,又不至于发生不良反应及浪费药材,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对于有毒性的中药而言,剂量更是安全用药的保证。
中药应用是否安全有效,很大程度上与中药剂量大小有关。
因此中药剂量内容也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药饮片使用剂量规定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由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增加,以及国际社会对中药应用的打压,使中药饮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药处方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问题探讨

wi t h Ch i n e s e Ph a r ma c o po e i a
Du a n Yo n g h o n g( An y a n g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An y a n g 4 5 5 0 0 0 t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P P RC. C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o v e r — d o s e p r o b l e m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 s h o u l d b e c o n c e r n e d wi t h a n d t a k e n s e r i o u s l y b y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i n t h e i f e l d o f Ch i n e s e p h a r ma c y ,a n d 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s h o u l d b e c o n d u c t e d . Mo r e t h o r o u g h , s c i e n t i i f c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s t i p u l a t i o n s a b o u t d o s a g e i n P P RC a r e
中药饮片处方超量使用-指导意见

关于重慢病使用《中药饮片超剂量处方》用药依据、法律风险和指导意见第一章使用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第六条【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凡例-总则第二十七条饮片的【用法与用量】,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
五、2015年开封市医保中心《两定机构服务协议》第29条:“【中草药】不超过五剂,每张【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原则:控制在15味药以内,特殊病种控制在20味以内,并严格掌握贵稀药材使用指征;”六、《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8号: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第二章药物“量-效关系”一、参考:仝小林为首席科学家的“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973项目——(转自《人民日报》2010年1月21日第19 版)【中药的临床疗效】: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从临床药学角度讲,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质量作用定律”——一旦达到“饱和”,不管再增大多少剂量,其效应都不会再增加。
超剂量使用中药饮片原因分析

超剂量使用中药饮片原因分析郝巧英,孙银红(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医院,山东 聊城)摘要:目的探讨超剂量中药饮片使用原因,并以此制定相应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纳入的300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处方中存在的超剂量问题,并以此提出一定建议。
结果 3000份处方中共发现463份超剂量处方,占比为15.43%。
结论中药饮片中超剂量处方普遍存在,为进一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临床医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使用药物。
关键词:超剂量;中药饮片;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2.130本文引用格式:郝巧英,孙银红.超剂量使用中药饮片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87,189.0 引言超剂量中药饮片使用是指其处方剂量超过权威规定的上限。
而权威规定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依据最佳疗效制定的法定剂量。
既往研究显示,超量或者少量用药均会对患者健康产生一定损害[1]。
为此,为进一步了解超剂量使用中药饮片的原因,本研究特将我院纳入的3000份中药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中出现超剂量现象的处方提出部分建议,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开出的3000份中药处方,包括止咳平喘类468份,解表类426份,清热类461份,温里类418份,利水渗湿类403份,祛风湿类441类和其他383份。
1.2 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中关于各处方用药剂量标准为参照依据,并结合《中华临床中药学》[3]和《中药分册》中相关规定剂量对我院3000份处方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3000份处方中共发现463份超剂量处方,占比为15.43%。
各类处方超剂量占比和总例比见表1。
关于中药处方超剂量应用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中药处方超剂量应用相关问题的探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患者对中草药耐受量也发生千变万化,而中药剂量的变化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和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有人做过统计[1]2005年版《中国药典》[2]与1963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比较,两部药典共有的313味中药进行剂量分析。
结果中药使用剂量有变化的为165味,剂量上升的中药有137味(占变动的83.03%),其中使用范围(上下限)均上升的占上升药物的44.77%。
如玉竹(上下限上升率均为25%)、土茯苓(上限上升率为100%)等。
中药剂量增大同时疗效也增大,同时副作用也相应增大。
笔者就针对中药处方药物剂量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就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和弊端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1 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1.1历代医家认为决定中药处方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1)药物因素(药材质量、药材质地、药材性味、有毒无毒等);(2)患者因素(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性别、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生活习惯与职业等);(3)用药方法(方药配伍、剂型、使用目的等);(4)季节、地域因素等。
据此可以看出,中药用量依据存在多样化,增大了用药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1.2中药质量间断性改变和人为种植采收因素,影响中药处方的用量。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全民大量使用中药草药。
但是却忽视了对中药质量的管理,使得中药质量明显下降,自然就要增大处方用量来保证疗效了。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各药政法规的逐步健全和药品质量监管到位,中药在贮藏、运输、使用等过程都严格把关,中药质量得到了提高。
但由于医药人员的思维习惯,沿袭了以往的开大处方,使得现在中药处方存在普遍超量的现象。
另外,古人用于治病的药材多数是纯天然野生品,质优而疗效确切。
如今,由于某些药材资源紧缺,野生药材已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使得大量的引种栽培品供给市场,如防风、黄芩、元胡等。
再则药农为了得利,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更将一些生长年限不足的药材采挖上市,或者改变采收季节收采药材。
超剂量使用仙鹤草抗肿瘤的探讨及文献综述

超剂量使用仙鹤草抗肿瘤的探讨及文献综述
姚建兵;李伟平;倪忠根;何婕;李瑞芝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17(24)11
【摘要】仙鹤草是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等功效,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
痒带下、脱力劳伤等疾病[1]。
仙鹤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2-5],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防治。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肿瘤患者的处方中有仙鹤草,且用量超过了药典
规定的最大剂量。
中药剂量的变化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药是否产生
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姚建兵;李伟平;倪忠根;何婕;李瑞芝
【作者单位】313200 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313200 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313200 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313200 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
科;313200 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的探讨 [J], 孟菲
2.仙鹤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毓群
3.仙鹤草鞣质成分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J], 宛春雷;金哲雄
4.仙鹤草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综述 [J], 朱源; 黄思瑜; 王珏; 林胜友
5.中药仙鹤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J], 李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探讨作者:李伟平姚建兵倪忠根何婕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中药的剂量是影响中医疗效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中药质量下降、恶性肿瘤等复杂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原因,临床上很多中药的用量超过了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如仙鹤草、黄芪就是医院临床上超量现象最严重的两味中药。
通过研究证实,由于我国药典中剂量阈值偏小,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是合理的。
[关键词]超药典剂量;中药;仙鹤草;黄芪[中图分类号]R 28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8)02005104Abstract: The dos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declining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ed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tumors, the amou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exceeded the maximum dose prescribed by the Pharmacopoeia. For example,hairyvein agrimony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re the two most seriously overdo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because of the low dose threshol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it is reasonable to us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ceedingthe dose prescribed by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 Overdo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iryvein agrimony; Astragalus membranaceus0引言中藥的剂量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1],自古以来受到临床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通过对近3年某医院中药处方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中药存在超量使用的情况,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Rrheumatoid Arthritis,RA)等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中超量现象尤为严重,上述这些现象与很多文献报道的结论是一致的[23]。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仙鹤草、黄芪是医院临床上超量现象最严重的两味中药,部分医疗工作者认为,为了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仙鹤草和黄芪在必要时需要超量使用,所以有必要对这两味中药超量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某医院超剂量使用中药的调查分析对某医院近3年来中药处方进行的初步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处方中存在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现象,特别是在各种恶性肿瘤、RA、胃肠道等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中,超量现象尤为突出。
我们抽取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两年中某医院中药房的中药处方306张,其中,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处方169张,占所有处方的5523%。
在这些恶性肿瘤患者的处方中,有154张处方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情况,占9112%。
可见,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药典使用中药的情况较为突出。
在所有处方中,超量频次较多的中药主要是补益类中药、清热类中药以及安神类中药,排名前10种中药分别为仙鹤草、黄芪、茯苓、首乌藤、白花蛇舌草、枸杞子、白术、白芍、当归、米仁。
这与姜翠敏等[4]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这些超量使用的中药中,仙鹤草和黄芪不仅超量频次较高,且用量也最大,仙鹤草最高的用量超过了药典最大剂量的8倍,黄芪最高的用量超过了药典最高剂量的4倍,所以,非常有必要对仙鹤草和黄芪超量使用的现象进行探讨。
11超剂量使用仙鹤草的现状分析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d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等功效[5]。
对于仙鹤草的用量,目前药典规定的为6~12 g[6],现行版的浙江省炮制规范中的用量为6~15 g[7]。
在目前的中药处方中,将仙鹤草用于收敛止血时用量常为9~15 g,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而将仙鹤草用于治疗脱力劳伤、虚劳乏力等疾病,尤其是用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虚劳脱力等症状时,用量往往达到30 g及以上,远远超过了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2]。
调查结果显示,在某医院以及浙江省杭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中,肿瘤患者中仙鹤草的常用量为30 g,最高量达到了100 g,这与姚建兵等[2]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
对于超剂量使用仙鹤草的现象,国内外很多文献均有相关的报道。
如在张进等[8]报道中将仙鹤草用到了每剂80 g,这与我们调查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在十几年前,就有重用仙鹤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报道[9],在该报道中,仙鹤草的用量达到了20 g,超过了当时的药典用量,但疗效确切,病人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丛玉霞[10]利用大剂量仙鹤草(90 g)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好,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
常敏毅[11]以仙鹤草(50~80 g)等中药治疗15 例包括肝癌、肠癌、肺癌、胃癌等19 种癌症患者,疗效显著。
资料表明[12],仙鹤草无论单味还是复方,视病情而定,不必拘泥于药典所规定的常用量,用量宜大,其效越速。
上述研究表明,临床治疗的需要是目前超药典剂量使用仙鹤草的主要原因。
对于中药的剂量,2015版药典在“凡例”中申明:“必要时可根据情况酌情增减”,可见,药典编写者对中药剂量具有科学的认识,故在药典的凡例中有相关的说明。
12超剂量使用黄芪的探讨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用量为9~30g[13]。
黄芪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1415],在金匮要略中也有大剂量使用黄芪的报道[16]。
目前,在临床上,黃芪的常用量为30 g,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但某些气血较为虚弱的患者中,黄芪的用量往往达到了40 g,有个别患者黄芪的用量高达100 g,远远超过了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
有报道表明[17],黄芪以10~30 g 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 g 甚至更多。
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某医院黄芪处方中常用的剂量为30 g,与上述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
但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黄芪往往用到40 g,有个别患者甚至用到每剂120 g。
查阅资料发现,在临床上史锁芳教授运用生、炙黄芪联合至300 g 配伍其他中药治疗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18]。
上述研究表明,从古至今具有大剂量使用黄芪的相关记载,这与我们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肿瘤的病机主要以正气虚损、邪气乘袭,使机体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瘀互结而成,故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
小剂量黄芪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大剂量黄芪具有明显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
因此,对于以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的恶性肿瘤等疾病,黄芪临床使用时需要较大的剂量。
这也是目前黄芪超剂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2国内外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现状查阅资料发现[19],目前临床上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现象较为普遍。
段永红等[20]调查发现,某医院临床上有93%的中药处方存在超药典剂量的现象,其中,超《中国药典》剂量1倍以下的占290%,超《中国药典》剂量1倍以上的占22%。
王丽等[21]研究发现,某医院临床上有很多药物存在超剂量使用的现象,其中,百合、太子参等补益类中药是超量使用比例较高的中药;此外,部分毒性中药如苦杏仁、制附子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量使用现象,但大毒中药临床使用非常少。
霍铭等[22]对中药饮片处方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某医院临床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量使用中药现象。
李向阳等[23]调查发现某医院临床上处方中补益类中药茯苓有5012%的用量超过了20 g(2015 版《中国药典》茯苓用量最高为15 g),有492%超过了30 g,超量现象严重。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在临床上存在不同程度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的情况,这与我们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而中药的剂量是影响中医疗效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药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超剂量使用中药的现象进行分析,对于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超剂量使用中药的原因对目前临床上超剂量使用中药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31临床需要临床治疗疾病的需要是目前中药超剂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相信大部分医疗工作者在临床上主要的出发点就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与方法,临床疗效也是医疗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恶性肿瘤、RA等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疾病,往往需要超剂量使用中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药不同的剂量往往发挥的疗效不同,如仙鹤草,小剂量(15 g以下)主要起收敛止血、截疟、止痢的作用,大剂量(30 g以上)则主要起补虚的作用;黄芪,小剂量主要起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大剂量主要起调节免疫的作用;柴胡,小剂量(3~6 g)主要起疏肝解郁、升阳的作用,大剂量主要起解表退热、利肠胃的作用[24]。
在古代本草中也有柴胡不同剂量发挥不同疗效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柴胡“味厚则泄,薄则通”,说明柴胡若大剂量应用,则味厚走下而通利胃肠,促进胃肠动力;若小剂量应用,则气味俱薄,“气薄则发泄”,轻清走上,有较好的升阳举陷的作用[25]。
因此,在临床上医生往往是根据治疗的需要而调整中药的剂量,如需要治疗胃肠道疾病时,需要大剂量使用柴胡。
32中药质量原因近年来,随着中药野生变为种植以及中药材产地变迁等原因,再加上很多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忽视了中药的质量,造成了目前市场上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因而有时不得不加大剂量。
如在某医院,不同批次的黄芪、首乌藤、白芍等药材仅从外形上就相差较大(见图1),其质量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