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秋季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请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这表明张鸣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2.《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受财而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
无禄者,各减一等”。
这说明当时()A.严厉处罚官吏职务犯罪B.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C.官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
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
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4.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
这表明当时()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5.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在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材料现象说明()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6.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双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秋季高二语文必修五考试满分150分,150分钟第I卷(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
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
泉州市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平山中学2015年秋季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涂在机读卡内)1、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3、“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这一言论反映出立论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外儒内法D.儒法并用4、朱熹强调“五伦”观念:“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下列表述可以与此观念相应证的是( )A.体现了生物进化理论B.属于社会秩序的规范意识C.具有唯物主义思想D.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5、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B.指出了传统忠君报国思想的错误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6、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英国化学工业的进步B.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C.英国侵略中国的必然性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7、“芈”的写法有一个演变过程,由最初的甲古文,到秦朝的小籇,一直发展到楷书。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无答案)

养正中学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题(文科)(范围:必修三单元考试时间:分钟总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共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提倡民本.呼唤仁爱.强调理性.倡导美德.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
”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季延中学2017年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2.对于父子关系,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认为父慈子孝是一种道德;董仲舒则主张“父为阳,子为阴”,认为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是一种义务。
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3.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4.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
”这段材料表明A.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C.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 D.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儒学家庭教化5.右图所示,修竹数根,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虚实,傲气风骨, 这是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的风格是A.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B.力图表现郑板桥《墨竹图》真实的景象C.极力描绘多彩的现实D.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6.“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7.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A.崇尚理性B.否定神性C.挑战权威D.倡导民主8.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VTi'f江市平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单选题⑵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L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M■分精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具所性之觉,曰良知。
……良知为知「见知不囿干闻见。
致艮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
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休即甩即工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
"这说明王守仁的尤学是()扎背离理学的基本恩想L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C*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 D.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2-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檻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申苴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扎息想观念和创新蕙识氏统治着对工艺的漢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乳“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優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扎耨、道家B,1B家、墨家 C.法亂墨家 D.墨家、道家4.韩非认划君臣关系是利害矛廂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如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岀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岀爵禄的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A.宗袪血纟參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进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5弋礼记》中说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昇《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无天注道,道法自然广《韩^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严这反映当时学者()扎相互竟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注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7-荣德生等刊豊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干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超『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嚼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刊益之行动’共抗争之界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匚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S.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转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糊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條这些举措的战略目的是()上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准备 B.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C*握高中西部地区入民的生活水平 D.改变我BI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狀9.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渤积累了大量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练习

福建省晋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练习历史试卷(文科)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2.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 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这表明墨子主张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 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4.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5.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200 BC.之间,尤其是600 BC.—300 BC.之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 宗教神学B. 自然哲学C. 社会现实D. 民主与科学6.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雅典的梭伦改革,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破了世袭特权C.缓和了社会矛盾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内容有关(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
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
”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D.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6、使埃及逐渐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的措施主要是()A.第一次埃土战争的胜利B.创办亚历山大造船厂C.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D.不断向外扩张展现了埃及的军事实力7、以下是19)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秋季高二历史(文科)期中考试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
)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4.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5.西安世园会会徽被称作“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7.2008年残奥会会徽(右图)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
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
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是()。
A.墨子B.韩非子C.荀子D.董仲舒8.有学者援引“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
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的思想。
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9.《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三纲五常”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10.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11.《西游记》一书记载孙悟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让唐太宗这位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佛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12.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3.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制天命而用之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4.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
”唐甄这种政治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相似:()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魏源15.近代化是指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的理性化、民主化,我国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已经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①男女平等②王权专制③工商皆本④实行众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普罗塔戈(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莎士比亚——因信称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18.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这表明苏格拉底()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制B.公民意识淡漠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D.缺乏民本思想19.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一观点产生于()A.智者运动B.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20.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
这些都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21.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被称作“画圣”,他所画的圣母充满人性和母爱的光辉,这充分体现了()A.自由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现代主义思想22.14—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指()①新航路开辟②文艺复兴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启蒙运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只是为了反对教会出售赎罪券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否定上帝的权威24.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A.因行称义B.先定论C.因信称义D.教随国定25.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诏令,规定婴儿出生时必须向官方登记,法院各类文书必须以法文书写,舍弃之前罗马教廷在欧洲推广的正统文字拉丁文。
法国国王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应是( )A.抗击英国对法国的渗透和操纵B.强化世俗君主权力C.提高法国的教育文化水平D.响应文艺复兴运动26.14~16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
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仁人志士的探索追求B.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27.“他的学说对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有着强烈的诉求,是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述评价中的“他”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28.《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A.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29.提出思想自由,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这位伟大思想家是()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康德3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12分)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认为“君主离散天下子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5分)(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4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当前国情,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3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压抑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