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修辞手法
2020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训练 修辞手法

2020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训练修辞手法一、知识梳理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
二、定义及作用1、{ 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
③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完整版)小升初赏析修辞手法(含答案)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了解赏析句子的几种角度。
2.掌握不同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3.学会将赏析步骤运用到答题当中。
(一)赏析句子的角度一、从修辞手法来赏析句子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e.夸张f.反问g.设问h.反复i.借代j.通感k.对偶例句: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涌浪比作了小山和狮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涌浪的湍急和高大雄伟,渲染出海面波涛汹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更显得非常可贵吗?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夹竹桃坚韧的可贵品质,增强了语言气势,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肯定和赞美。
总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时,答题格式应为:这句话使用了 ,, 的修辞手法, ,, (作用)地写出了 ,, (物)的,, (特点或情景),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引导例题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谁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多情,以此也写出了绿的精神珍贵美丽可爱,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水的喜爱之情。
2、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了“牛牦”、“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密、细、长的特点,“薄烟”写出了细雨朦胧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花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味觉写嗅觉,将两种感觉互通,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已经深深陶醉在这花香之中,表达出作者对春花的喜爱。
二、从关键词语来赏析句子1、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例:①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答:“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极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
2024年小升初语文升学专项阅读训练讲义练习专项3《认识与运用修辞手法》

小升初升学专项阅读训练讲义+练习专项3认识与运用修辞手法课标要求点《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把握。
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判断运用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会体会其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任务。
要点归纳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草原》中的“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如《草原》中的“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是将一物比作另一物,拟人是将一物当作人去写。
二、夸张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的联想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排比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的行文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如《花之歌》中的“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四、对偶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言简义丰,概括性强,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修辞手法的讲解

小升初修辞手法★小学阶段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引用、双关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的未来展翅飞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3)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4作用:5、反问:??例句:难道数学真的这6、设问: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作用:准确运用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两种类型:(1)两体对比,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一体两面对比: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已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8、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修辞方法。
作用:对偶能鲜明地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
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
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小升初修辞手法

(
)
2、每条岭都拟是人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排比 比喻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明喻
•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作用: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辉煌灿烂!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
4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50、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
设问
排比 排比 反复 对比
反问
A 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 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 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专题07 拓展讲义: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 (解析版)

专题07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2、学会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修辞格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特殊方法。
又称为“修辞方式”或“修辞手法”。
中学阶段掌握以下九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
一、比喻。
【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
【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组成。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等。
例: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借喻: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作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能说话会做人的动作,有思想、有感情。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 感情。
三、夸张。
【定义】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作用】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一、基础知识:你知道哪些修辞方法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几种修辞。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像乙”,“甲好像乙”,“甲犹如乙”,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一般都是用浅显常见的东西来比喻深奥不常见的东西,不能用反,比如:我们可以说“月光如水”“太阳像个大火球”,水,火球都是我们熟知的,常见的,用来比喻月光和太阳让人更容易理解。
比喻句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叫做本体;二是被比喻成的事物,叫做喻体;三是两者之间有“好像”“犹如”“如”“像”“仿佛”等等表示两者相似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根据三者出现的情况又把比喻分成三种类型:(1)明喻。
明喻就是非常明显地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让人一看就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2)暗喻。
暗喻就是不太明显的比喻。
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爷爷的手成了铁耙子。
不是那么明显地说像什么,而是说是什么或干脆说成了什么。
暗喻句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也同时出现,不过比喻词常用的是“是”、“成”、“成为”、“变为”等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3)借喻。
借喻就是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喻体事物来代替本体,当然两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看到喻体读者自然就能联想到本体。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下了一夜的雨,荷叶上的点点珍珠闪着晶莹的光。
借喻的句子里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只有喻体出现代替本体。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具有人的动作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