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介质发展的变化历程精编

合集下载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张、碑石、卷轴等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逐渐采用了更方便快捷的媒介来存储信息。

1. 磁带存储:20世纪50年代,磁带被广泛用于数据存储,最初主要用于计算机数据
的备份和恢复。

磁带具有大容量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大型计算机和机房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磁盘存储:20世纪60年代,磁盘存储技术开始发展,成为计算机主要的外部存储
介质。

磁盘以其快速访问、随机读写和可靠性等特点,成为了计算机存储的重要方式。

3. 光盘存储:20世纪80年代,光盘存储技术开始应用于计算机和娱乐领域。

光盘具
有大容量、便捷、可携带的特点,成为大众存储媒介的首选。

4. 闪存存储:20世纪90年代以后,闪存存储技术逐渐兴起。

闪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抗震动等优势,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机械硬盘。

5. 云存储: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存储技术逐渐崛起。

云存储将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的远程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自己的数据,具有高容量
和高可靠性的优势。

6. 固态硬盘(SSD):近年来,随着固态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硬盘(SSD)逐渐成为硬盘存储的主流替代品。

SSD具有读写速度快、噪音低、耐用等特点,对于个人
和企业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信息存储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从磁带到磁盘、
光盘、闪存、云存储和固态硬盘等多种形式的存储媒介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信息存储
的速度、容量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还会有更多创新的存储技术出现。

中国传递信息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递信息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递信息的历史进程烽火台→马拉松长跑→用驿站传递信息→信鸽和信猴→漂流瓶和信号树→邮政→明信片→快递→电子信使→电报→电话机→传真机→BP机→移动电话→广播→多媒体→电子计算机中国传递信息的历史进程参考资料人工:驿站、捎信。

视觉:烽火、旗号听觉:炮、鼓、吹 ......... 其实和现代差别无非是效率上的。

传递信息的本质是不变的----就是抽象并符号化内容近代以及现代:除了信件等由古至今的传递方式信鸽电报互联网无线网络包括电信网络等即手机PDA等卫星如GPS 导航类报刊媒体等古代:烽火,驿使近代:邮政,信件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多媒体,电视烽火台马拉长跑是为了报信用驿站传递信息信鸽和信猴漂流瓶、信号树邮局的出现明信片快递电子信使电报电话机传真机BP机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古代社会的人们传递信息,往往借助特定的肢体动作、有声语言及纹身、饰物、舞蹈等以身体为传播媒介或载体的广告传播形态来达到目的。

身体或肢体是为最原始的广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岁月里被不问断地保留并延续下来。

古代社会常用的肢体语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拟态与手势语。

2.身体彩绘和纹身。

3.人体饰物。

二借代物——广告信息传递的特定标记1.定借代物(1)结绳。

(2)刻木。

(3)狼烟。

(4)鼓。

(5)竹号。

(6)音响器具。

2.生活借代物(1)草标。

(2)谷穗、笊篱、柳条。

3)瓶瓢、草帚。

三手工广告媒介——广告信息传递的行业标识1.店铺广告媒介(1)幌子。

(2)招牌。

(3)垆。

(4)彩楼、欢门。

(5)灯笼。

2.行商使用的广告媒介(1)拨浪鼓。

(2)箫。

3.印刷广告媒介(1)铜板印刷媒介。

(2)广告招贴画。

(3)书籍广告媒介。

(4)木板年画。

小学生上网聊天的好处上网的五大好处:一是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二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三是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四是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五是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

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

•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 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 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
• 电视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 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 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 活动图像。电视系统的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 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 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的几何位置显现各 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
•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 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 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 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 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 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 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 代书籍的概念。
• 灯塔是建于航道关键部位附近的一种塔状 发光航标。灯塔是一种固定的航标,用以 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根据不同需 要,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及不同类型的定 光或闪光。
• 电话是通过电信 号双向传输话音 的设备。
• 电报信息通过专 用的交换线路以 电信号的方式发 送出去,该信号 用编码代替文字 和数字,通常使 用的编码是莫尔 斯编码。
• 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 之前,我们的祖先 也使用竹简作为文 字的载体。
•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 中就有"册"字,象 征着一捆简片系二 道书绳,而金文中 的"典"字则表示" 册"在桌几上。
鸿雁传书
• 竹信就是用竹篾制成 雁的形状,中间夹着书 信,也有的在竹木上直 接刻上文字图案,传带 或是通过其他方式给 目标人.明李开先《宝 剑记》) 不仅如此,古 人,邮寄书信时,还用 竹木或绢帛等制成雁 的形状,中间夹着书信, 以资邮寄.

信息的发展历程范文

信息的发展历程范文

信息的发展历程范文第一阶段:口头传播时代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初,人们没有文字和书写工具,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

这种方式主要依赖于人的记忆和口才,信息传播的范围有限,易受主观影响。

第二阶段:文字书写时代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书写工具的发明,信息传播进入了文字书写的阶段。

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文字书写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和长久。

第三阶段:印刷术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信息传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1040年,中国北宋的创造者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图书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这一发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信息传播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第四阶段:报刊杂志的兴起18世纪末,报纸和杂志开始在欧洲各国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传媒工具。

报纸和杂志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和杂志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和知识,这对于推动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六阶段:无线电和电视的发展20世纪初,无线电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无线电和电视通过无线信号的传播,使得信息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人们可以通过收听广播和观看电视来获取最新的新闻和信息。

第七阶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末,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引领了信息社会的大发展。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网页、发邮件、进行在线交流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大大提升,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和习惯。

第八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和传播信息,通过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进一步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1)

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 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 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 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 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 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古埃及文字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惊人提高人类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信息的处理和传递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通讯技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递进一步突破时空的限制信息的传递1844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929年发明电视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以及其他通讯技术发明应用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提高了信息存储的质量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公元105年蔡伦明造纸术公元600年毕升发明印刷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应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取得重大突破大约4800多年前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人类的信息能飞跃人脑对信息的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大约1400百多万年到800多万年语言的产生和广泛应用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主要特点产生的作用历史年代核心内容发展阶段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信 息 技 术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 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 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 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 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信息介质的演变路线

信息介质的演变路线

信息介质的演变路线
信息介质的演变路线可以从古代的简写文字开始,从古籍和古典文献的传统存储媒介,发展到现代电子文档、数字媒体等多媒体信息形式。

(一)简写文字
简写文字,又称缩写文字,是从古代开始使用的信息介质。

比如,用汉字来表达古希腊文中的名称,比如“瑞典”,就可以写成“瑞典克”。

古书中也是这么做的。

(二)传统存储媒介
传统存储媒介,如古籍、古典文献和纸质文档,是传播信息常用的媒介。

古籍和文献采用字体与书写方式,向读者传达信息。

纸质文档也是存储、传播信息的重要形式,它的优势在于信息更直观,便于传播和存储。

(三)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信息媒体。

它主要以文本、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传达信息,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等领域,是传播信息的有效工具。

(四)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即可以存储在电脑中的数字音频、视频和图像,具有灵活、清晰等特点,可以向大量消费者批量发布信息。

它是当下最为便捷的
传播信息介质。

信息的发展历程

信息的发展历程

信息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信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沟通的时候。

下面将从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等方面展开介绍信息的发展历程。

一、语言语言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传递方式。

早期的人类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在没有文字和书写系统的时代,人们通过口头的方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方式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长久地保存信息。

二、文字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

文字是一种将语言符号化的形式,通过特定的符号来表达语言。

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中,它们使用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来表达语言。

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永久地保存下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信息传递方式的新一轮革命。

15世纪,德国的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大规模的印刷变得可能。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和报纸的生产大幅度增加,信息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人们通过印刷术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或者手抄本的方式。

四、电信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

19世纪末,电话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信号来传递声音信息,不再需要面对面地交流。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递的范围,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

随后,电报、传真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五、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这就是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应用也相继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六、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覆盖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来获取和传递信息。

最新整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史.docx

最新整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史.docx

最新整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史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史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xxxx、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

(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

(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则是信息,主要表现为知识或智力,从而使信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即劳动对象的发掘与加工、劳动资料的改进与变革、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对信息的应用:可见,信息是知识型生产力。

2)2)信息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管理。

从静态构成看,管理离不开人、财、物、事等因素。

能否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是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而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必须了解人、财、物、事的过去,分析其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而这正是管理信息的基本内容。

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现代社会,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准确地掌握信息,正确地使用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各级部门领导决策的科学化、xxxx化水平。

管理信息是指那些以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形式描述的,能够反映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并能给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情报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介质发展的变化历
程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信息介质发展的变化历程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产生了信息交流的问题,承载信息的的载体和介质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从简单易失,到复杂可永久保存。

可以说一部信息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科学技术发展史。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者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这个历史了解清楚。

其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
1.甲骨文、陶瓷、口头声音、传咏诗歌时代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
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那个时代文
字的出现是人类大范围信息交流的开始。

那个时代在甲骨
文出现以前;可能是有些甲骨文和现代汉字很类似,如
“从”一个人后面跟着一个人没办法只靠观察的,那就要
借助工具书了。

主要靠口头语言,传唱诗歌进行交流。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

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2.竹简、石刻、动物皮、烟或火时代
竹简的出现,表明规范的文字开始出现,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

均用毛笔墨书。

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

有了比较正规的信息管理和传播。

警报开始出现狼烟或火光。

这个时代开始有了刻录在石壁上的图形和文字信息. 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

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

有了保存在动物皮革上的地图,文字信息。

3.绸绢的时代
竹简实在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看一篇奏章的竹简要用两个士兵抬进来。

信息的传输介质迫切需要改革。

于是有
人开始用又轻又薄绸绢作为信息的载体。

丝绸是中国古老
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但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

便宜又轻便的载
体出现势在必行。

4.纸张、图片时代
纸张的出现,也就是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
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

发现了造纸技术,成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纸张的出现标志着信息人
类社会文明大发扬的时代到来了,人类社会进入社会经验积累发扬的阶段。

大量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成果得以书本
的形式开始保存;有的一直流传到今天。

书画开始流行,从
纸张的出现,人类描绘自然的成果得以保存。

可以说如果没有纸张的出现,就没有从那时到如今的大量书法绘画大师的留存。

5.无线电波、电话、电影、唱片、电视,磁盘,录音,图像,光盘现代时代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

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

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
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请,Strowger的“自动拨号系统”减少了
人工接线带来的种种问题,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

1906
年,Lee 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
的方向。

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915年1月25日,第一条跨区电话线
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

它使用了2 500吨铜丝,13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

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

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

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于电影、唱片、电视,磁盘,录音,图像,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就不细述。

由于软盘的容量小,光盘凭借大容量得以广泛使用。

我们听的CD是一种光盘,看的VCD也是一种光盘。

光盘的存储原理比较特殊,里面存储的信息不能被轻易地改变。

我们所说的内部存储器就是内存,而外部存储器都是可以电脑中拆卸下来的。

常见的外部存储器有硬盘、光盘、软盘。

光盘(港台称之为光碟)的发展历程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造就了一批新兴的工业。

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光束来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

1972年,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

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

从LD的诞生至今,光盘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经历了三个阶段:①LD-激光视盘;②CD-DA激光唱盘;③CD-ROM。

1982年,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Sony)公司制定了CD-DA激光唱盘的红皮书(Red Book)标准。

由此,一种新型的激光唱盘诞生了。

CD-DA激光唱盘记录音响的方法与LD系统不同,CD-DA激光唱盘系统首先把模拟的音响信号进行PCM(脉冲编码调制)数字化处理,再经过EFM(8~14位调制)编码之后记录到盘上。

数字记录代替模拟记录的好处是: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由于盘本身的缺陷、划伤或沾污而引起的错误可以校正。

CD-ROM CD-DA系统取得成功以后,这就使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很自然地想到,利用CD-DA作为计算机大容量只读存储器。

但要把
CD-DA作为计算机的存储器,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①建立适合于计算机读写的盘的数据结构;②CD-DA误码率必须从现有的10-9降低到10-12以下。

由此就产生了CD-ROM 的黄皮书(Yellow Book)标准。

这个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盘上的数据以数据块的形式来组织,每块都要有地址。

这样做后,盘上的数据就能从几百兆字节的存储空间上迅速找到。

为了降低误码率,采用增加一种错误检测和错误校正的方案。

光盘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容量存储(如去年开始面世的DVD+R DL产品),业界的技术研发也以此为导向。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介质也将会不断革新和发展,并将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编辑/梁永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