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三袋麦子》评课稿
三袋麦子教案及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而在我们中国是土地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旧知,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网络课件出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

麦子。
《三袋麦子》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9、三袋麦子,下面我将从说 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來对本课进 行说明。
一、说教材《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 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 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 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 的中心思想。
“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 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能止确读写木课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干” 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 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 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釆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表 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表演展示
每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 励。
归纳小结:总结全文,提炼中心思想
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炼中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如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丰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符 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讲解课文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 题思想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 了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氛围活跃
运用了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 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 参与度。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提高课堂参 与度。
提供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拓展材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策略,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6
教师自我成长与提升
本次公开课收获与感悟
深入理解了《三袋麦子》的文本内涵和教学目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02
故事通过三个小动物的不同行为, 传达了勤俭节约、聪明智慧等优秀 品质,同时也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 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基本 的阅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而在我们中国是土地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旧知,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网络课件出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评课稿、案例、反思

《三袋麦子》评课稿《三袋麦子》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故事。
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表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探究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白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的道理。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小猪、小猴和小牛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一课的执教中,如:王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王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小动物收到礼物时的句子,然后指导朗读,从而感受到小动物各自的心情,感悟他们的性格特点。
抓住如“开心地喊”、“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等,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这些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
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三袋麦子》教学设计【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那个故事,明白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行。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刻】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味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适应,关心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成效。
⑴出示生字卡片::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明白得词语:烙饼发霉麦囤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形。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如何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明白得语:快乐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适应。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⒈明白得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如何样)讨论并明白得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小学语文《三袋麦子》评课稿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处理礼物的不同,所以结果也各不相同。
课文寓人生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
教学时,教师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选择—体验—感悟三个环节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释放愿望,自由选择。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角色,说说你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释放了学生敢想,敢说的这种愿望。
二、注重细节,教给方法,指点习作。
课文中,无论是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都很有个性。
这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例如,“舔舔舌头〞“看了又看〞“忍不住〞“哈哈大笑〞等等,教者在教学文章时,能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去体会,去阐述,无疑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外显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而在我们中国是土地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旧知,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网络课件出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袋麦子》评课稿
股水小学李琼《三袋麦子》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不同的评价。
李梅老师的这堂课上得成功而有特色。
她的课堂上,没有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显著的教学效果。
李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白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的道理。
纵观整堂课,我们不难发现,李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课上,她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李老师始终面带笑容,语言亲切和蔼,富有感染力,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主要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小猪、小猴和小牛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李老师用填空提示回顾故事,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了课堂。
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
接着,李老师又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李老师还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相应的幻灯片,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此时小动物们的幸福与快乐。
三、以生为本,品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李老师在本课的执教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1、展读理解。
在本堂课中,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环节,很有创意。
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朗读的内容。
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铺平道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小动物们各自的心情,感悟它们的性格特点,如“哈哈大笑”、“憨厚可爱”、“勤俭节约”
等词语。
李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提醒学生要注意读好这些词,注意语气,读出感情,通过表演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师生起到了互动的作用,也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开了一盏绿灯。
四、创作活动、拓展思维
李老师趁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延伸,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
如:李老师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是这样质疑的“假如土地爷爷把这袋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你会怎么做?”看到这样的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纵横发展,同学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
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自然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让学生尽情畅游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全面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善用表扬,鼓励学生勇敢表达
李老师这堂课另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李老师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充满激励性的亲切语言,简洁有效的引导,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学生乐于表达,勇于展示自己,同时又懂得倾听。
课堂上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双眼,那一个个折射出智慧光芒的回答,让我倍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