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二首:忆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忆江南教案(优秀3篇)

忆江南教案(优秀3篇)

忆江南教案(优秀3篇)《忆江南》教案篇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

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

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2024年关于《忆江南》教案四篇

2024年关于《忆江南》教案四篇

2024年关于《忆江南》教案四篇《忆江南》教案篇1(约2556字)《词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

(板书:3 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忆江南教学设计(通用6篇)

忆江南教学设计(通用6篇)

忆江南教学设计(通用6篇)忆江南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忆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忆江南)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

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⑵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022年《忆江南》教案四篇

2022年《忆江南》教案四篇

2022年《忆江南》教案四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

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创情境巧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晚年,回到故乡洛阳。

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朗读指导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

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忆江南》教案合集六篇

《忆江南》教案合集六篇

《忆江南》教案《忆江南》教案合集六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忆江南》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忆江南》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忆江南》教案范文汇总五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

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创情境巧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晚年,回到故乡洛阳。

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朗读指导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

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忆江南》教案15篇

《忆江南》教案15篇

《忆江南》教案15篇《忆江南》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忆江南》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播放《忆江南》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忆景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忆江南教案教学设计范文(14篇)

忆江南教案教学设计范文(14篇)

忆江南教案教学设计范文(14篇)第一篇: 忆江南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

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3、指读,指正读音。

(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一)忆江南之美景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指名读。

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

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二首:忆江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
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

(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

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
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

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板书设计: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
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

(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

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

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