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合集下载

1忆江南教学设计臧爱萍

1忆江南教学设计臧爱萍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作适当的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作适当的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诗的意思: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熟悉。
6.依次译讲3句和4句。
后两句诗的意思: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1.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默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五.当堂训练(作业)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教后反思
主持人
王颖
上课时间
教研组长
课题
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忆江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忆江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示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1.再读。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读出词的停顿和语速。
2.展示读。
3.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这种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
10.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这首词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我们赶快把他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微课教案: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微课教案: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微课教案: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鄱阳县油墩街镇中心学校:余琦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白居易的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艺术魅力所在,帮助学生学习选材选景和描写景物的技巧;激发学生从小立志读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这首词描写江南景色时的选材选景方法,;
2,三、四两句的色彩烘托、映衬手法;
3,结尾反问句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思路、过程:
1,音乐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是通俗的,江南美景图片是形象的。

本微课以音乐《忆江南》之声,以极具代表江南美景
的图片,迅速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进一步理解《忆江南》所表达的情感。

2,在讲述诗词取景选材的技巧时,配以图片,把江南美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对这首词的选材选景的
独到之处;讲述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时,着重讲述作者
的同色烘染、异色映衬的高超的用词艺术;配以结尾的反
问句,让学生体会到白居易的诗词以高超的艺术被后人所
敬仰。

3,微课结尾部分,介绍白居易与顾况之间的故事,配以《白居易诗词全集》的图片和后人的书法艺术品,激发学生从
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进而达到本微课的深远的意义。

1古诗三首之《忆江南》学案

1古诗三首之《忆江南》学案

《忆江南》导学案一、基本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课文。

3、想象诗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预测1、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诗词。

2、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意思。

3、能通知诵读基本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新知预习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词。

2、理解“谙”、“红胜火”、“绿如蓝”的含义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四、课堂探究1、了解诗人。

2、自由诵读本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含义。

3、感悟本词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背诵并默写诗词。

5、复习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组织讨论,形成共识:读通----读懂---读情。

五、达标练习一、查预习,扫生字1、给生字注音。

谙()蓝()二、解诗题,知作者《忆江南》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忆江南》是,诗人采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三、抓字眼,明诗意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忆:。

谙:。

红胜火:。

绿如蓝:。

2、理解诗意。

(1)“忆江南”指什么?()(2)“旧曾谙”是什么意思?()(3)“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4) 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四、多诵读,悟诗情(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你如何理解“蓝”。

(2)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

《望洞庭》导学案练习题答案一、查预习,扫生字略二、解诗题,知作者唐白居易词牌名对偶三、抓字眼,明诗意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忆:回忆谙:熟悉红胜火:比火还红绿如蓝:比兰草还要绿2、理解诗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 忆江南

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 忆江南

对比感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日出江花红胜火”与“日出江花红似火”哪个好,为什么?
重点词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 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理解词意
你可知道当江南“江花胜火,绿水如蓝”的时候,诗人在哪里 怀念江南?【洛阳】
诗词对比
人人民民教教育育出出版版社社 四年级 ||下下册册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人人民民教教育育出出版版社社 四年级 ||下下册册
认识词
• 词是诗的另一种文体,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元明衰落,清朝复兴。 • 词是用于配乐演唱的一种文体,如现在的歌词也是词的一种,因此词又可以
谢谢观看!
人人民民教教育育出出版版社社 四年级 ||下下册册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看图片。 猜一猜,这是哪?
导入新课
人人民民教教育育出出版版社社 四年级 ||下下册册
江南风光旖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江南为官, 那里的风景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他辞官回乡后,在67 岁那年写下一组绝唱《忆江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 中的第一首词——《忆江南》。
洛阳在北方,这时候洛阳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还带有寒意) 而他想起旧曾谙的江南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这让他怎么能不忆江南啊?理解、指导朗读“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 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请你读出不能不忆的语气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1古诗三首忆江南》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1古诗三首忆江南》导学案
3.可能的学习难点:学生对古诗的韵律、节奏和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也可能成为学习难点。
(二)预习指导
1.预习目标:通过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1.1古诗三首忆江南》的内容,感知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熟悉古诗的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内容:阅读《1.1古诗三首忆江南》,了解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对仗等技巧;感悟古诗中所描绘的江南美景和诗人情感。
(二)作业评价标准
1.评价内容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包括古诗的背诵、抄写,以及作文和鉴赏短文的撰写。
-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在作文和鉴赏短文中对古诗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程度。
-创新性:关注学生在作文和拓展作业中展现的创造力和独特见解。
2.评价标准
-准确性:检查古诗背诵、抄写的正确性,以及作文、鉴赏短文中的用词、句式是否准确。
-完成一篇作文,以“我心中的江南”为主题,运用课堂所学的古诗知识,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美景。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其他描绘江南的古诗进行鉴赏,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撰写一篇鉴赏短文。
2.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参加“古诗朗诵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录制视频或音频,上传至班级群分享。
-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创作一首描绘江南的诗歌或故事,并进行表演。
-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历史文化内涵。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方法:互动提问法
-教师针对古诗内容设计问题,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江南景物?”、“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江南的赞美之情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古诗三首 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古诗三首 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诗词对比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认识词
• 词是诗的另一种文体,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元明衰落,清朝复兴。 • 词是用于配乐演唱的一种文体,如现在的歌词也是词的一种,因此词又可以
称作配乐词。 • 词和诗歌的不同地方是词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词句也不要求一致,所以词
又被称作长短句。 • 词的题目叫词牌名,如“忆江南”就是词牌名。
合作学习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1、解释词语: 旧: 曾谙: 胜 : 如 :
2、把词语意思放进句子里,说说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象,如果能再把句子说连贯通顺就更好了。 4、理解“蓝”的意思:蓝的意思是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它 不是现在我们常说的蓝色的蓝,而是一种植物。
课后作业
白居易还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到课外找一找,读一读, 背一背。 展开想象,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对比感悟
“日出江花红胜火”与“日出江花红似火”哪个好,为什么?
重点词句
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 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
理解词意
你可知道当江南“江花胜火,绿水如蓝”的时候,诗人在哪里 怀念江南?【洛阳】
洛阳在北方,这时候洛阳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还带有寒意) 而他想起旧曾谙的江南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这让他怎么能不忆江南啊?理解、指导朗读“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 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请你读出不能不忆的语气来。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古诗三首《忆江南》课件

古诗三首《忆江南》课件

内容概括
描述了江南的美丽景 色和丰富的人文风情。
概括了江南地区的地 域特色和历史背景。
通过运用记忆和现实 相结合的手法,展现 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厚 感情。
艺术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突出了 江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运用了联想和暗示的手法,使诗 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有助于理解《忆江南》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义。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唐代诗歌流派和代表 人物等文学常识。
经典诵读与欣赏
诵读技巧
在诵读《忆江南》时,需要注意停顿、 重音、语调等技巧,以表达出诗歌的情 感和意境。
VS
音乐配乐
在配乐方面,可以选择古筝、琵琶等古典 乐器演奏的曲子,以增强诗歌的氛围和感 染力。
05
教学建议与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忆江南》的诗意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3. 体会作者对江南的特殊情感。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2. 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学策略与方法
04
拓展延伸
同类诗词比较
题材比较
《忆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歌,而同类题材的诗词 还有《登鹳雀楼》、《望洞庭》等,都表达了对江南、洞庭 湖等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人比较
白居易的《忆江南》与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描写自然景 色的诗歌,但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相关文化常 识
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
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
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
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
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 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 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
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 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
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 板书:忆江南
5、 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 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诗人回忆、追忆江南)
7、 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南?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景
1.这首词中的哪个字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好)
2、在诗人眼里江南好在哪里?引出诗句:“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
些颜色?(日出江花江水;红绿)
4、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
得好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
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
的绚丽景色。)
5、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
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用语言描
述画面)
6、是啊,多美啊!如果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
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
7、同学们,它的独特魅力,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
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一下,。。。。。
有什么发现吗?(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
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8、 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
道——江南好!
9、 记忆中的美景,在诗人的脑海里印象是那么的深
刻,正如他所写道:风景旧曾谙。(释意)
11、如此之美景,诗人会把它忘记吗?
生:不会。师:从文中的哪句可以看出?(能不忆江南?)
(释意)
(1这是个什么句式?
(2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
无限赞叹与无尽的回忆)
(3再读反问句。
(二)、忆人
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
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
事。三年任满,他要离开杭州了。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
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
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
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
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
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也是
这份“情”啊!
6、齐读全词。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
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结束全词。但这一
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
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
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指名读
5.全体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
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