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最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1️⃣ 引言:走进古诗的殿堂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便以《古诗三首》拉开了我们与古代文学对话的序幕。

这三首古诗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更是孩子们接触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窗口。

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与生活哲思,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古诗解析:领略诗词之美第一首:《绝句》(杜甫)内容概述:这首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词解析:“迟日江山丽”中的“迟日”指春日,以时间的悠长映衬出景物的美好;“春风花草香”则通过嗅觉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香四溢的春日之中。

意境营造:全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内容概述:此诗为苏轼题画之作,根据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进行创作,展现了早春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关键词解析:“竹外桃花三两枝”以桃花初绽暗示春天的到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则通过鸭子的活动,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意境营造: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又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三首:《三衢道中》(曾几)内容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所见的初夏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愉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关键词解析:“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时令,同时以“日日晴”烘托出旅途的愉快心情;“小溪泛尽却山行”则通过行程的变化,展现了旅途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意境营造:全诗以轻松愉悦的语气,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初夏山行图。

3️⃣ 教学建议: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春天的景色、江南水乡的风光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之中。

诵读品味: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古诗,体会其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可以组织小组朗读、个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预习必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场景:夏天白天变长了,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精选2021版课件
12
独坐敬亭山
——世间万物似乎都在讨厌我, 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四周静悄悄的, 只有我和敬亭山两两相望了。我凝视 着秀丽的敬亭山,而它也一动也不动, 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只有它不厌烦 我,在我失意的时候愿意陪伴着 我……
精选2021版课件
13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刘禹锡,(772--
精选2021版课件
7
到安慰的情景。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精选2021版课件
8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11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
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 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 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 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 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 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 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精选2021版课件
6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
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
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
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
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
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
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
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
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1、《天净沙·秋思》
张九龄
夜来幽梦好,觉得庭院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锁南园。

月斜西山头,芳草迢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春江花月夜》
王之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江南春》
吴文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最新 精选1篇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最新 精选1篇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最新内容是什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文选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塘》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

1.《春望》《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全文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中提到“国破山河在”,意味着国家虽然遭受战争破坏,但自然风光依然美丽。

接下来,诗人通过“城春草木深”一句,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乱中离别的痛苦。

最后,诗人通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整首诗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了杜甫崇高的文学才华。

2.《小池塘》《小池塘》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绘小池塘美景的诗。

全文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通过对小池塘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泉眼无声惜细流”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流动的场景。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表现了树木为水面提供遮荫的画面。

在此基础上,诗人通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描绘了小荷初露尖尖角和蜻蜓停在荷叶上的景象。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杨万里优美的诗风。

3.《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草的生命历程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揭示了草木生长的规律和生命的无常。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基础教育】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

四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下册1️⃣ 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以“古诗三首”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这三首古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每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绝句》(杜甫):此诗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代大文豪苏轼以画家惠崇的画作为灵感,创作了这首描绘早春江景的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生活情趣的抒发。

《三衢道中》(曾几):南宋诗人曾几的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游历三衢山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对旅途生活的愉悦。

2️⃣ 古诗内容解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黄鹂与白鹭的对比,不仅色彩鲜明,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则通过远眺雪山与近观江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与历史的沉思。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人以桃花初绽、鸭子戏水为引子,生动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则通过蒌蒿、芦芽的生长与河豚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人以梅子黄熟时的晴朗天气为背景,描述了自己乘舟至小溪尽头后步行上山的情景。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则通过绿荫的浓密与黄鹂的啼鸣,展现了山间的清幽与生机。

3️⃣ 古诗教育意义与启示这三首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寄托。

它们教会我们:珍惜自然: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环境。

乐观向上:尽管杜甫的诗中不乏对时局的忧虑,但整体上仍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

探索未知:曾几的《三衢道中》鼓励我们勇于探索未知,不断前行,在旅途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这是一节关于古诗的课堂,我们学习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一课,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下面是我对这三首古诗的课堂笔记和简单翻译。

课堂笔记: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在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他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翻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三首古诗各有其独特之处,让我们感悟到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培养审美情趣,并提高语文水平。

翻译: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的翻译: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的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忆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的翻译: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万颗子。

四海无富余的土地,农夫还是挨饿。

这些古诗虽然简短,但是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看?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表达了诗人对敬 亭山的喜爱。
结合注释:逐句说说诗意。 众鸟: 尽: 孤云: 独去闲:
结合注释:逐句说说诗意。 众鸟:鸟儿们 尽:消失 孤云:孤独的白云 独去闲:悠闲自在独自飘远
诗句大意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 慢地越飘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 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 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 山了。
做一做: 潭面无风镜未磨 1、“ , 。”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两句诗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2、“ 。” 两句诗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 比喻,描写洞庭湖的山水。
3、三、四句诗人运用比喻, 把 洞庭湖的水色 比作“ 白银盘 ”, 洞庭湖中的君山 青螺 把“ ”比作“ ”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般五言诗歌格式: AA/AAA
一般七言诗歌格式: AA/AA/AAA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色相 互辉映,显得宁静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没有一丝风,洞庭湖面平静得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 的镜子。
做一做
哪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群鸟高飞远去直到不见,连天空的云也悠然的飘走了。
李白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 _ _ ,他被 诗仙 人们称作“_ _ _”。这首诗作者对_ 敬亭山孤寂景象 _ _ _ _ _ _ _的描写,抒发了_ 作者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感情。
单元内容:江山如画
学习要求: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 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 词句表达情意的。
1、古诗词三首
我们来赛一赛李白的诗?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把诗题对比来看,你发 现了什么?
tí ng
tíng
tán
lúo
ān
亭 庭 潭 螺 谙
吾乃诗仙也!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 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 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后人言其书得自张旭,飘 然有仙气。传世之作有 《上阳台帖》等。著有 《李太白集》。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 州时,距他于天宝元年(742)被迫辞 官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 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 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 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 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 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 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 活写照。
用白银盘比喻洞庭湖的水色
用青螺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 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 白堤,治理西湖;疏通河道,整修山 塘,短短几年,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 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 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
导入
风景


日出
江花




资料
二三


忆江南
(唐)白居易
哪好?
江南 好, 熟悉 风景旧曾 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
火?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 蓝 。
能不 忆 江南?
现在你“忆”江南的什么?
忆江南
(唐)白居易
你能准确读出来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 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 两不厌, 只有/ 敬亭山。

亭子 凉亭 亭台楼阁 亭亭玉立
没有了,完 了。
众鸟高飞 尽 , 孤云独去闲 。
表达了诗人的 孤独和寂寞。
形容云彩飘来 飘去悠闲自在 的样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
远看那月下洞庭里苍翠的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镜子 .
洞庭湖的水色 像白色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 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 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 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洞 庭湖的喜爱之情。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两 1、“ 句诗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2、“ ,
”两句 诗运用拟人,写诗人与敬亭山的惜 惜相怜的感情。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诗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 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 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 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