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

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水调歌头》,这三首诗分别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本文将从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登临鹳雀楼时,以鸟类为主要题材,作品具有宏伟壮丽的景色描写,意境深远,为后人所传颂。
这首诗在表现壮美景色的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同时也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雄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渲染夜晚的宁静和思考,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想和感慨。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思乡的心情,通过对孤寂、静谧的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切的思念。
诗人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奋斗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名篇,该诗以描绘水乡风情为主题,通过对江南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悠扬的吟唱、淳朴的民风、宁静的江水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三首古诗虽然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感悟的抒发,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古诗三首》的这一课程设置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找2—3名学生吟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生:《枫桥夜泊》。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
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
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得还不错。
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
大家尝试一下。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4、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诗歌。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常识积累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 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
《清平乐·村居》歌曲谱,清 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 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 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 《醉东风》、《忆萝月》。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亡赖
词语理解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老翁、老妇。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饶州时写的。 饶州在古代属于吴地,是吴地的方言。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máo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茅草 茅屋 在本诗中的含义:茅草
yán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房檐 屋檐
在本诗中的含义:屋檐
wēng
走进诗人、感悟诗人: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 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 破人亡。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在这 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 诗,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的(乡村生活情景 ), 表现了( 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表达了诗人 ( 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老翁 翁媪 在本诗中的含义:老翁
lài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无赖 赖皮 在本诗中的含义:顽皮淘气
bāo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剥皮 剥莲蓬
在本诗中的含义:剥(皮)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观察图片,用一个词 来形容这个茅草屋。
·小草长在什么位置?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1.将本词改写为一个小故事。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诗了解 一个更全面的辛弃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古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深远。
一、《春晓》1.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 诗中以“春雨轻”、“东风快”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3. 通过“出门看”、“街尘”、“行人”等描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世界的向往。
4. 《春晓》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静夜思》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夜晚的寂静和自我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2. 诗中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3. 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文字,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怀。
4. 《静夜思》通过对大自然和内心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远的启迪。
三、《登鹳雀楼》1.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
2.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雄伟壮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3. 通过“登高”、“望远”等动作的表现,诗人表达了对博大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4. 《登鹳雀楼》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激情,激励人们勇攀高峰,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艺术魅力,也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所传达的智慧和启迪。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到诗意的美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人生感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03
古诗词朗诵与背诵指导
朗诵技巧指导
节奏感
在朗诵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根据诗词的情感和意境调整节奏, 使朗诵更具韵律感。
语音清晰
情感表达
在朗诵时,要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内 涵,通过语调和语气表现出作者的情 感,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诗词的情感魅 力。
保持语音清晰,咬字准确,避免模糊 不清的发音,以便听众更好地理解诗 词的含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 册第一课《古诗词三
首》ppt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古诗词欣赏 • 古诗词朗诵与背诵指导 • 课堂互动与拓展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简要介绍唐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 为古诗词的创作提供时代背景。
诗人介绍
对三位诗人李白、杜甫、岑参进行简要的生平介绍,突 出他们的文学成就和特色。
教学目标阐述
0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掌握诗 词中的生字词。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深 层含义。
03 情感目标
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 爱。
教学内容概览
01 《独坐敬亭山》
介绍诗中敬亭山的景色,以及诗人李白的心境。
02 《望洞庭》
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词
要求学生背诵本课学 习的三首古诗词,巩 固所学内容,培养良
好的记忆能力。
诗词创作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 单的诗词,培养写作 能力和创新思维。
阅读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 典的古诗词集,拓宽 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
分享学习心得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 于本课学习心得的小 短文,总结学习收获 ,培养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原文(1):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原文(2):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原文(3):
忆江南【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词三首》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优美的古诗词,并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子,以及诗句的韵律和意境,让学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质。
本文将以这三首诗词为主线,详细阐述其内容和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全诗咏叹了凭高而望所见景色的壮美,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鹳雀、望、船、江流、山色、茫茫、江山、云。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七绝,每句四个字,韵脚为“流、色、东、洲、故、侯、神”。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王之涣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则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二)《清明》《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描绘了清明节时的寂静与悲凉,以及对亲人逝世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的感人才情。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江畔、踏青、无限、惆怅、哀时、苦、暗香、天半、流光。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韵脚为“鸟、声、人、生、擣、衣、空、悲”。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绿肥红瘦”,表现了春景,而“惆怅”、“哀时”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暗香”、“天半”的描写则更加突出了诗歌的唯美情调。
(三)《江南春》《江南春》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名篇,诗中以细致而富有生气的笔触,描写了江南春天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示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丰富艺术创作才能。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春、江、岸、雨、烟、柳、花、风、篱、浦、行舟、渔舟。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七绝,每句四个字,韵脚为“春、草、鱼、乡、柳、头、岸”。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行舟绿水中,看取晴空白鹭洲”则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春天的游览心情。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总结
课Hale Waihona Puke 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主要 内容。
学生发言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词的理 解和感悟。
下节预告
展示下一节课的预告和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一课《古诗词三首》ppt 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 首》。通过欣赏、介绍和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将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导入
自我介绍
分享我们的姓名,年级和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诗词的目的
了解为什么学习古诗词对我们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很重要。
课堂互动
学生背诵
鼓励学生逐句背诵这些古诗,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诗词接龙
以诗词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培养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诗词抢答
通过诗词抢答的游戏形式,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课后作业
1 背诵《悯农》
要求学生诵读并背诵《悯农》,加深对诗词 的记忆和理解。
2 仿写诗词
鼓励学生根据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 诗词作品,培养创作能力。
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探索古诗词对于我们了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和提升语言能力的意义。
课文学习
1
诗词欣赏
通过欣赏《悯农》、《静夜思》和《登鹳雀楼》,我们将领略其优美的艺术表现 和文化内涵。
2
诗词介绍
探索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以及诗词分析,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诗词口诀
通过简单的诗词口诀学习,记忆和掌握这些古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第 1 单元第 1 课时备课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时
安排
2
教学
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生字,会写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
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点
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课件背景资料
基本
环节
集体资源个人增减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内容: 中心发言人: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她们就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瞧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瞧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就是否做到“五不”。2、交流诗意。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就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就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授课时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教
学
过
程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
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
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您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您知道洞庭湖不?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
锡就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
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与”,可以让学生结合瞧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
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就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就是遥瞧,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您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授课时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1、说说您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
就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教
学
过
程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瞧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指名瞧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四、教师小结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不?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就是自问,又像就是问她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授课时间:
课后
作业
1、自选古诗作画
2、抄写或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板书
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反思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