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1章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章末复习提升课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1章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章末复习
提升课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
A.两者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都有进步作用
B.后者没有历史进步意义
C.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发展
D.都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解析】民主思想与“君权至上”思想都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1)西方中世纪一直存在于双重的封建统治之下,最主要是在教权或王权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产生。
(2)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在世俗帝王的控制之下;尤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面临严重的王国问题,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思想内容
(1)西方的“君权神圣”思想宣传教会高于国家,世俗的权力来源于神的授予;君主应当服从代表上帝的教皇。
“君权神授”还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只需对上帝负责,反对议会对王权的限制,厉行宗教迫害。
(2)则认为人君授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疫来谴责和威慑。
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历史影响
(1)西方的“君权神圣”思想,将君权置于教权之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权的权威地位;“君权神授”则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从而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2)的“君权神授”思想,因其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有积极作用,被汉武帝采纳,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西汉董仲舒和英王詹姆士一世都主张“君权神授”,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加强君权
B.都导致国王与议会关系激化
C.都主张实行仁政
D.都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解析】B项只符合詹姆士一世,C、D两项只符合董仲舒,A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A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在中世纪的欧洲,王权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接原因是( )
A.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不利于国王的专制统治
B.王权不甘心居于神权之下
C.罗马教皇阻碍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欧洲君主反对基督教信仰
【解析】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而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答案】B
2.托马斯·阿奎那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他认为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就能( )
①符合上帝的旨意②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③实现自由和平等④避免分裂和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国家最好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这不但符合上帝的本意,也可避免因多数人的统治造成社会的分裂和战争。
③属于民主思想的内容,排除。
【答案】D
3.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依据是国王权威来自( )
A.人民
B.议会
C.教会
D.上帝
【解析】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国王只对上帝负责,而不对任何人负责,故选D项。
【答案】D
4.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他所说的“自由”的含义不包括( )
A.政治目的
B.国家建立
C.宗教信仰
D.思想言论
【解析】斯宾诺莎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但在建立国家问题上,他主张人民通过契约建立国家,而不是自由组织国家,故B项不在自由的范围之内,符合题意。
【答案】B
5.詹姆士一世继承“君权神圣”思想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如果你想批驳这一思想,你最应该运用的启蒙主张是( )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说
【解析】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天赋人权则主张人是生而自由的,追求平等、自由、幸福的权利是天赋的,最有利于批判“君权神授”思想。
【答案】A
6.“洛克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
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②强调三权分立,限制君主独裁③立法权属于议会④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君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洛克的分权学说。
洛克认为,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对外权属于君主。
强调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
【答案】C
7.(2014·海南高考)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解析】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共同主张,故B项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共同主张,故C项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故D项错误。
【答案】A
8.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
A.法律上的平等
B.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C.政治上的平等
D.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解析】理解题干材料是本题解答关键。
材料中的“富得足以”“穷得不得不”都说明了卢梭追求经济上的平等。
【答案】B
9.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都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家,他们主张的相似之处有( )
①抨击君主专制②渴望自由平等③主张分权制衡
④包含社会契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可以运用排除法。
③不是三者的相似之处,只有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包含分权制衡之意,排除③,故选B项。
【答案】B
10.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认为,从国家或政府的起源来看,其最主要的职能是( )
A.推行民主制和民主政治
B.保障和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
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防止财产过分集中,消除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
【解析】民主思想家斯宾诺莎、洛克、卢梭,三者都认为国家是人民通过契约建立的,目的是维护人生来就有的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故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詹姆士一世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
材料二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材料三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
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詹姆士一世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6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有何不同。
是否矛盾?为什么?(14分)
【解析】本题主要以对西方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的不同评价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归纳、比较的能力。
第(1)问解题时紧扣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应注意紧扣材料,从恩格斯、卢梭评价王权的不同历史背景出发去理解分析,然后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1)特点:君权神授,王权至上。
(2)不同:恩格斯认为王权有进步性。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主权在民。
不矛盾。
原因:恩格斯是从王权确立早期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角度去分析的;卢梭是从资本主义兴起,反对封建专制的角度去分析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梭对世界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影响非同小可。
首先它对法国大革命进程的影响就极为突出。
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十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庇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诵读。
材料二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笛卡儿式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
应该说旧制度下的法国的贵族特权过于嚣张,因而特别招人怨恨,以至于这种怨恨在革命前夕迅速激化。
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要求也愈益激烈,同时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也极其崇尚自由平等,这无疑也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
卢梭不同于伏尔泰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仅出身平民,平常也更贴近平民社会,而且一贯地特别珍视平等的价值。
相比起来,伏尔泰们宣扬的英国式的自由就显得很空洞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法国出现了“卢梭热”。
你认为卢梭的哪一思想主张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卢梭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思想对法国的影响。
(6分)
【解析】第(1)问从卢梭思想的内容上进行回答。
第(2)问联系卢梭的生平以及当时法国的社会状况进行作答。
第(3)问从其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进行概括。
【答案】(1)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政府。
(2)卢梭的思维方式符合法国人的思维习惯;出身平民,珍视平等的价值,被广大平民所接受;旧贵族与法国第三等级,特别是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
(3)影响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和法国政体的确立;倡导的民主、平等、
博爱凝炼为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