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标培训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体解读(教研员培训课件)

高中历史课标培训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体解读(教研员培训课件)
(历史解释);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具有 民族自信心;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3)课程结构变化:基于核心素养调整课程结构 三种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和 中国近现代史)
中外历史纲要 基础
课程设置、质量标准、与高考的衔 接
必修 课程
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4学分,建议安排在 高一年级,学生经合格性考试达到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 可获得相应学分,可以毕业。
选择性 必修课程
学生在修完必修课后,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择修习。 每个模块2学分,经学业等级考试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 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 水平4 是高考命题依据。
• 本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总结经验,借鉴国际 优秀成果,突出中国特色,努力破解发现的问 题和不足,继承与发展。
2. 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
(1)文本结构变化:新增两个部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说明: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 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 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这三位是一体的。
• 以“时空观念”为例,说明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的纵向连续性和递进性
素养
水平
时空观念
水平1
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 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 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
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 现实的重要性。

人教(2019)统编版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简介课件(共43张PPT)

人教(2019)统编版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简介课件(共43张PPT)
注重核心知识结构的建立
★自主发展:
注重个性发展的生长能力
★社会参与:
注重社会实践中的活动力
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
高一 地 理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的 位 置 重 要 知 识 点 专 题 一地 球 在宇宙 的位置 重要知 识点【 内容要 点与学 习水平 】
、 宇宙 主 要天 体类
型的名 称 恒 星、星 云、行 星、卫 星、彗 的 天 体是 恒星、星 云。
星、流 星体
其最 基 本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
《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
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
、星 云 同恒 星 相 比 星 云 具 有 质 量 大 、 体 积 大 和 密 度 小 的 特 点 。
、 闯入 地 球大 气的 流星体 、 因同 大气摩 擦而燃 烧产 生的光 划过天 空 这种 现象叫
做 流星 现象 。降落 到地面 的未燃 烧尽的 流星体 叫做陨 星。
、 太 阳是 太阳系的 心天体 八颗 行星、 矮行星 和众多 的太阳 系小天 体等围 绕太阳 运 动 由此 构 成太阳 系。
、填 表 主 要天体 系统
、 太 阳系 八 大行星 运动的 三大特 征 共 面性、 同向性 、近圆 性。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42张PPT)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42张PPT)

大封建主
保护
封建主作为领主
在各自的领地内 小封建主 独自行使权力提供土,农地耕
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耕种提供了合法性, 农民 出现了不同程度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孕育统一的力量。
的分裂割据局面。
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契约(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影响
知识拓展:封君封臣制度
人口增长;经
灾难与
济、城市发展
新变化
1000 教育振兴
1300 并存 1500
罗马

帝国
中世纪早期
中世纪中期
中世纪晚期

晚期

西罗马帝国

空间:欧洲、西亚、北非
早 期
东罗马帝国
一、西欧封建庄园
2.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1.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条件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
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 依附农民耕种,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 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典型的庄园主要集 中在法国中部和英格兰,13世纪成为庄园直接经营的兴盛时期。14—15世纪,随着经 济的衰退,自营地经营又变得 无利可图,庄园最终走向解体。




(中古西欧基本
的农业经济组织)
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3张ppt)


渐产生
No Image
表现: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富人的房屋宽敞,墓
中随葬品丰富;穷人的房屋狭小,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随葬品
剥削的产 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

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度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的形成
社会分化 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③影响:a.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c.农业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随着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文明的产生 (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
私有制产 过程: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
Image
文化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
科技 早的史诗;③诞生石了柱著上名端的是洪汉谟水拉和比方舟传说;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
制,用于测量土地王、站计在算太粮阳食和正产义量之和人工
3.古埃及文明
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
(1)地理环境:
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
①东北非的埃及处于干以象旱征地君区权,神但授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
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 域逐步得到开发。
(2)种姓制度:
等级 基本构成
特点
影响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 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4张ppt)
斗争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 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 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 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1895—1898) (一)背景
1. 政治形势: 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 经济、阶级基础:
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改革财政、创办银行
军事:裁汰八旗、绿营冗兵 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军力量。
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创办京师大学堂,兼学中西
冲击传统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
(四)评价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
1. 实质: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思想解放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
连续溃决,直隶灾区达二十六州县。 田舍淹没,人畜死亡百余万。1899年,
直、鲁等地又久旱不雨,粮价暴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口号:扶清灭洋
1. 扶清: (1)团结清政府内部爱国官兵; (2)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2. 灭洋: (1)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具有爱 国主义性质; (2)笼统排外的落后性。
原因
①策略考量:为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减轻变法阻力。
②自身力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客观环境:封建顽固势力依然强大,封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④个人情结:康有为本身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感情,对西方思想理解不充分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 (二)过程
教材P109第1段
——张元济《戊戌六君子遗集》
①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②没有严密的组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共29张ppt)

(一).封君封臣制度 探究: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
据材料1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天下共主
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材料1: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 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 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 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 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 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 大。——《欧洲中世纪史》
上述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 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西欧王权加强和中古西欧城市自治, 认识西欧社会新变化。(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认识这 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学习重点:】
历史概念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分西欧和东欧。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 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 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 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探究: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世纪谚语

• 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土地为纽带
“撤回忠诚”
• 实质: 依土次地互和为兵主役从的,交不换可,越是级契管约理关系,是公权王双元威和向6了贵-的。族7世权政的纪被利治地,义上方罗务的自马关统治统在系一。西。已方经已治分经解不成再蛮拥者族有国
——《欧洲中世纪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
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初中知识点: 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
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 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二、从部落到国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 成。太古以来,诸族 错居,接触交通,各 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
——梁启超《饮冰室 合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4.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 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统治:夏王是 最高统治者,夏朝社会仍是聚族而居。①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 构与职官。②部族: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族进行间接统治。(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历法《夏小正》。
人面鱼纹彩陶盆类和文化遗存
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刻符龟甲和骨笛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 化粟和黍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山东龙山文化遗 大汶口遗址出 址出土的高柄杯 土的白陶鬶
良渚遗址出 土的玉琮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时空定位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按生产力水平(劳动工具材质)分期
(1)旧石器时代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 时代。2)代表:元谋人(约公元前170万年)、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使用建议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使用建议 课件(共26张PPT)

第14课的子目: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疆域的奠定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题1 明清时期的版图与对外关系 课题2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题3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可按专题的方 式,对单元的 内容进行整合, 从而使学习的 主题更为集中。
单元及课的整合,都是要根据教学 任务和学习内容,建构新的、主题 更为明确的、更适于学生学习与探 究的教学路径,从而使学习的任务 更为明确,学习的主体内容更为突 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导学案的方式:
教师提出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由学生自 己来梳理教材知识的线索并找出重要节点。
方式有多种:
要求概括课文内容的层次和要点 要求写出所学历史进程的大事记 要求绘制出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
为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自主阅读的活 动,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预 先编写并向学生提供解疑解难权的并 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题1 两宋的政局和社会 经济 课题2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题3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调整方案2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 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 社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
一、秦的统一 时代背景及秦统一全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和秦统一的意义 二、秦的速亡 秦朝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三、孔子和老子 四、百家争鸣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三、思想文化的勃兴
如: 名词概念的解释 相关史事的介绍 历史材料的释义 不同观点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