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广西梧州柳州高三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柳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10)

柳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10)

绝密★启用前柳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联考语文2017.1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广大乡村社会,往往有一些乡规民约,由当地群众按照当地习俗自行制定,讲究礼法,追求诚信信善良,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为基层社会提供秩序保障。

这些乡规民约是世世代代乡民生活的总结,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也是村民心目中合理的制度。

一般来说,乡规民约在乡土社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符合国家法律精神,甚至比国家法律更有权威。

例如,某村经村民代表商议,出台了《红白喜事办理办法》,村民无论穷富,家里有红白喜事。

本人只交80元钱,由村里帮助操办宴请亲朋,不允许大吃大喝,不允许攀比、浪费。

规定出台后,不仅有效杜绝了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而且改善了邻里关系,村庄内部更加和谐。

在当地,乡规民约有效发挥了作用,偶尔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会马上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由此民风淳朴而社会祥和。

当然,乡规民约中也存在一些陋习,甚至与国家法律规定相冲突。

因此,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乡规民约。

在思想认识上,应该重视乡规民约建设,把乡规民约建设纳入基层法治建设中。

基层法治建设应该给乡规民约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

国家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将全部社会关系纳入法治之中,这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相比于国家法律,乡规民约的优势在于接地气,在于有较长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在广大乡村社会,乡规民约是他们解决生活争端的重要依据。

因此,基层治理法治化不是废止乡规民约,而是更好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使之成为国家法的有益补充。

【广西梧州柳州】2018届高三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广西梧州柳州】2018届高三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广西梧州柳州2018届高三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C2.C3.B4.D5.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草树木在夏季尽情绽放,到了秋季萧条枯败的景象;运用对比手法,用花草树木夏季旺盛的生命力和秋季毫无生机形成对比。

(3分)由物及人,引发了下文关于人不同的青春状态的议论。

(2分)6.示例一:赞同。

①“热”会让人心情浮躁,内心膨胀,行事具有破坏性,不利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②遇事先冷而后静,静生平和,静出智慧。

③唯有冷静下来才能理智看待问题,想出良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每点2分)示例二:不赞同。

①遇事是否要先冷静下来不能一概而论。

②冷静有时会拖延时间,让人错失良机;有时会想得太多,畏首畏尾,不敢行动。

③“热”是热情,是激情,“热”更容易拉近人的距离,更容易体现人的真性情,“热”会让人做事更有主动性,更勇敢无畏。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7.B8.B.C9.观点一:需要体制保障。

①可以出台有关治霾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有效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有效监管,得到全民的重视。

②引入市场机制,实时有效地监管排污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其排放额度进行明确规定。

观点二:用高科技治霾。

①利用“发动机医生”和雾霾净化塔等高科技产品,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大力净化空气。

②推广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有效监管机动车尾气排放,将高科技产品进行全民推广。

(4分)10.D11.A12.C13.(1)宪宗派遣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藩府的钱谷,马亨当时正把去年所办课银五百锭运送到藩府,经过平阳与阿蓝答儿相遇。

(“核”解释为核实,“之”解释为到,“道”解释为经过。

核、之、道各1分,句意1分。

)(2)马亨又提出建议的言论,设立常平仓、义仓,作为备荒之用,而当时因财力不充足,只设义仓。

(“建言”解释为“建议的言论”,“具”解释为用,“以”解释为因为,“止”解释为只。

建言、具、以、止各1分,句意1分。

)14.C、E15.①诗歌首联不仅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颔联、颈联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并由愤怒转为了憎恶怨恨;③尾联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万物,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8月高考热身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8月高考热身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0.5mm 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发现引力波:整个宇宙都在颤动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项目主管大卫.莱兹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发现了引力波,这或许标志着物理学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从2015年9月起,在物理学界有一个一个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或否认的传言。

据说经过了几年升级改建的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advancedLIGO)在重新开始工作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就探测到了引力波的信号。

如今,传言终于得到了证实。

升级之后,aLIGO的两个探测器探测到了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在合并过程中放射出的引力波,这是在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一百年之后,人类第一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这个发现将以一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杂志和《天文期刊》杂志上。

几千年来,人类观察宇宙的方式大多都只是仰望星空,直到几百年前人们才能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影像固然更加清晰,但所看到的仍然只限于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之内。

直到二十世纪,人类理解了电磁学,才能从红外线到伽玛射线,在更广阔的频率范围内观测宇宙。

想要看清宇宙的面貌,仅仅通过电磁波还远远不够,中微子天文台为宇宙科学家打开了又一扇门,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仍然非常明显。

引力是自然界中最为微弱的相互作用,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正是引力作用。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当质量进行加速运动时,会对于时空产生干扰,进而使时空产生出以光速行进的引力波,因为引力作用太过微弱,想要探测到这种时空的褶皱,就需要格外敏感的实验装臵。

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人教版

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人教版

广西省柳州、玉林、梧州三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条形码、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作秀挖墙脚鬼秘游目骋怀B.磨合破天荒打点慢条斯理C.蹦盘保护伞惜败杂乱无章D.传诵察边球待岗枉法循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公司原来的总会计师还有一个月才退休,所以在这一个月中,新聘来的总会计师只能虚席以待••••。

B.再狡猾的罪犯在作案时也不可能不留下一些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 • • •C.不少地方的文化遗产管理者急功近利,把文化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开发。

D.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火光兴耀的炉口,不免出神入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通过体制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建设,我国将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岭南文化有着近海开放、边缘杂交、内引外接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自从洪、康、梁、孙以来深受欧风美雨的熏染,成为国内近代民主科学思想和经济自由竞争的发源地。

C.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映衬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一幅十分艳丽而又十分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D.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

2018年广西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

2018年广西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

2018年高考真题模拟卷(含答案)语文 2018年高三广西省三模试卷语文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筑规则和设计应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适应当地地理、气候、人文、生态,保证节地、节能、减排,防止各种污染,保护环境,创造出舒适、安全、卫生、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传统居民则是借鉴之师。

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组合等方面,传统民居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协调统一的生态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表现在:顺应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形态,巧妙利用地势特点相地构屋,因山就势、因势随形、因地制宜;为了避免一些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满足建筑功能上的需要,在村落整体布局上结合地理结构,因势利导,与当地山势、水系、道路等相结合,形成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特色的规划布局。

例如广西龙州县上金乡中山村,建于清道光年间,村寨位置选择在一船形山岗上,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条件,保护周围林木植被资源,村寨总体布局也采用了船形,船形的当中为街道广场,中间最宽处有20米,两端最窄处宽8米,广场的东西总长为150米,用作集市节日活动,南北两侧沿船形的两边排列着整齐的民居商店,每户开间约5-8米,进深约20米,前高后低,不破坏原山岗植被,尽量保留周边林木,东面有庙宇和古榕树,是陆地交通的入口,西面与丽江码头相连,是水路交通的关口,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广西民居大部分居于山林之中,选址随意,结合地形、地貌依山就势,灵活多变,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来建筑。

为保护地质构造和林木植被,采用占天不占地手法,随势而建、筑台架空、依附山岩、错层跌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顺应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远望是一片林海,近看则屋在林中,别有意趣。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201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语文(模四)(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说明:本试题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1-16题为选择题,17-23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1-6小题,共12分。

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2分)A.禅.让(shàn) 生肖.(xiào) 果实累累..(léi)B.国粹.(cuì) 谬.种(miù) 毛骨悚.然(sǒng)C.木讷.(nè) 惆.怅(chòu) 莘莘..学子(xīn)D.尸骸.(hái) 熟稔.(rěn) 罪恶累累..(lěi)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瑕疵萎靡不振岌岌可危B.蹒跚鲜为人知衣冠禽兽C.哺育提心掉胆陨身不恤D.斑驳罄竹难书断子绝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人人都曾有过伟大的梦想,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心无旁鹜....。

B.如果说前些年他的作品还留有明显的斧凿痕迹的话,那么近年来他已逐渐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

C.造型油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像抽象绘画或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性绘画那样可以一挥而就....,对于素描以及色彩的技术功底要求较高,而且较难绘制。

D.林清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推出《温一壶月光下酒》《冷月钟笛》等一系列著作,而立之年就已经获得很多文学奖项,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2018届高三9月份两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2018届高三9月份两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18届南宁二中、柳州高中两校联考第一次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第Ι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官德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主体性道德,具体表现为官德的主导性、示范性和高层次性,这意味着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和“领头羊”。

道德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而人又是处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实践着的人。

在道德生活中,道德活动的主体是多层次的,根据其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

个体主体,即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道德实践活动的个人,它是社会道德活动主体的基本单元.群体主体,即为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协同从事道德实践活动的人的各种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小到家庭、班组、各种社会团体,大到民族、政党和国家。

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在道德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个体主体一般处于个别或部分的地位,而群体主体则是处于一般或整体的地位。

同时,就个体主体而言,越是对社会起作用大的人,其道德要求就越高。

就群体主体而言,它是由若干个体主体所组成的,也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同,其主体性也不同,道德要求也不同.无论从个体主体,还是群体主体而言,官员都是一个社会的道德主体。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正因为官的这种决定作用,社会和人民才赋予他们以道德上的极高期望,官德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处于社会领导地位、担负不同领域和不同社会层面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的道德取向直接显示着社会的道德导向.官德建设取得的成效,具有社会道德建设其他内容均不可能具有的强烈示范效应。

另外,官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

最新-柳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统测试卷 精品

最新-柳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统测试卷 精品

柳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统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1、C(A、莘莘学子shēn ,其余读xīn ; B、畸形jī,其余读qí; C、全读zhì;D、缄默jiān,其余读xián)2、A(B、嚼蜡; C、弥天大谎; D、一张一弛)3、B(“机制”有“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的意义,“体制”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的意义;“全力”意思是“全部力量或精力”,“鼎力”意为“大力”,“鼎力”是敬辞,多在表示请托或感谢时候。

③句中,后一空只有选“反而”才最合乎句间关系和最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态。

)4、D(A、万紫千红:形容春天百花争艳的景象,也用来形容繁荣景象;B、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C、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D、势如破竹:形容不断胜利,毫无阻碍。

不合语境。

)5、C(A、句式杂糅,应把“靠的”删去;B、成分残缺,可删去句首的“由于”;D、搭配不当,“健全”不能与“共识”搭配。

)6、D(A、有两种理解:尾气使气候变暖;尾气使气候变暖现象受到影响。

B、有两种层次:帮扶/单亲特困户的母亲;帮扶单亲特困户的/母亲。

C、应为:朱总理总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7、A(B偷换了概念,解释的是“绿色建筑技术;C、D两项未对“绿色建筑”这个概念作解释。

)8、B(“健康建筑”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与“可持续建筑”有很大的不同。

)9、D(巨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是将来的事。

)10、B(A.“绿色建筑”只是一种建筑的理念,说“发展”还为时过早,说“风靡全球”更不合文义;C.“森林浴空调”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D.“最重要的部分”说法欠妥。

)11、A (谢绝、摒弃)12、C(A项“而”均为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B项“之”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则”,第一个表承接关系,译为“就”或“于是”,第二个表转折关系,译为“却”;D项“然”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13、A14、B (没有吴起贤明之意,“起贪而好色”可印证)15、D(司马迁没有谈到吴起“缺乏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16、(1)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州市、柳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孔子》是彭富春教授继《论老子》《论国学》之后又一部探讨和研究中国先秦思想的学术专著。

全书既有译解,又有论述。

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作者上下求索、左右探源,深入开掘和阐发《论语》的精义要旨。

当然,这不是一般化的译读和阐释,而是富有新意地重构孔子思想的整体,并且在分辨、评判之中构建了天人共生和人我共生的思想体系。

基于《论语》文本,作者对其进行了忠实的现代汉语翻译,为了使语言表述更加完美畅达,作者还试图弥补了一般汉语译本在语法、逻辑和修辞方面的不足,使译文的形质和文采俱佳。

作者还对《论语》篇章进行了全面分析,精邃深微,要而不繁,不仅阐释了各章的核心思想,而且还揭示了其内在关联。

如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一般把“束修”释为“十条干肉”。

而彭富春的看法是:“此为束带修饰,喻十五岁的成人。

”故他把此句译为:“凡十五岁以上自行束带修饰的人,我未尝不教诲的。

”其根据是:“孔子所教并非小学(发蒙之学),而是大学(成人之学),大学的根本是学道。

”这是颇有道理的,大学旨在培养高级人才,不然孔门三千弟子中何来七十二贤人?还有,作者的解析不仅在理论底蕴上有深层的开掘,而且在行文运笔上也彰显了个性风采。

他的语言凝练、精粹,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不少句子写得很美,像箴言,像诗篇,耐人咀嚼和寻味。

如“逝者。

流逝就是时间。

它不仅是过去,而且是包括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整体。

流逝不仅是消逝,而且是生成,是生生不息。

天地人的本性就是这种永远的生成。

天旋地转,日出日落,月明月暗,春去秋来,暑尽冬临。

”姑举一例,窥豹一斑。

《论语》全册的第一个字,即“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字,充满了原发的思想含义。

所学者何?道也。

它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规定,是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

在解读《论语》的基础上,彭富春抓住了孔子思想的这个核心主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他指明孔子体道的根本路径是下学而上达。

孔子下学万事万物的知识,上达到那唯一的道本身。

他一方面将形而下的问题上达为形而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形而上的问题化为形而下的问题,彭富春特别强调这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之处。

在书中,彭富春提出了一些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如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育人应当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体两翼。

通过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彭富春指出,人应当唤醒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潜能,发扬人的主体性,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走向精神、心灵的自由和高蹈。

这本书的卷终语是:“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这是一位学者诚挚的心声。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富春对中国先秦时期的道家、儒家等都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在写了《论老子》《论国学》之后,又写了《论孔子》。

B.彭富春的研究,不仅关注《论语》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等,而且能够透过局部与整体深入开掘和阐发《论语》的核心思想。

C.彭富春不仅自己追求语言表述的完美畅达,使译文的形质和文采俱佳,还试图帮助他人修改汉语译本在语法、逻辑和修辞方面的不足。

D.彭富春不仅在微观上对《论语》各篇章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能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论语》,指出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作者引述彭教授对“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中的“束修”的解释,是为了论证“不仅阐释了各章的核心思想,而且还揭示了其内在关联”这一论点。

B.为了使自己关于彭教授的著作的语言特色的观点有据可依,作者引述《论孔子》一书中“逝者。

流逝就是时间。

它不仅是过去,而且……”这段深刻而富有文采的文字。

C.作者指出彭富春“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育人应当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体两翼”这个事实,其论述的目的是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

D.“孔子体道的根本路径是下学而上达”,是彭富春抓住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并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富春的《论孔子》一书的基本特点是重构孔子思想的整体,在分辨、评判之中构建了“天人共生”和“人我共生”的思想体系。

B.孔子所教的是大学,他把人格修养的培养作为办学的宗旨,对发蒙之学并不看重,甚至提出非议,因此,培养出了七十二贤。

C.“学而时习之”的“学”字十分重要,而“道”则是“学”的对象与内容,它是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

D.“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这句卷终语表明,彭富春研究孔子是立足于当下社会生活而不仅仅在于对学术的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独到寒山顶杜芳清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

山上被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

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

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不得而知。

我也不愿多想它。

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

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

尽管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

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奇寒。

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

我慢慢地随意而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玉洁。

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白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颜潇洒妩媚!可时光一转,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秃,“一朝春尽红颜老”了。

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脱不了啊。

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

有的男子成熟威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

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

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

眼前的山野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

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

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

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

此时此地,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我好清醒好轻松啊!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

冬季是冷,可没有寒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它的哲学内涵。

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尬的局面。

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

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

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

这就需要一个“冷”字。

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

静生平和,静出智慧。

任何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

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

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雪花陪伴我下了山。

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

(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在零下二十一度的山地艰难前行,最终登上了山巅。

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智不凡,人世百态领他思维顿悟,他因脱离尘世而清醒、轻松。

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

5.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5分)6.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来”,你是否赞同这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研制的“治霾”科技新成果——陶瓷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发动机医生”,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成为“治霾”利器。

这个龙江人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已成功抢占润滑油产业技术制高点,并远销国外市场。

“发动机医生”主攻方向是发动机节能减排。

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存德介绍:“简单地说,汽车发动机缸体经过长时间活塞运动会出现磨损,导致出现发动机漏油、串气、冒黑烟、烧机油、燃料燃烧不完全等现象,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

DFR材料就是加入汽车发动机内的‘工业味精’,它通过超精研磨,清理氧化物、油垢和积碳,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进而减少由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染。

”(选自《科技日报》)材料二: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

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

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