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抗生素使用

合集下载

新生儿合理用药-抗生素应用原则

新生儿合理用药-抗生素应用原则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功能差,处理不当,易发
展为化脓性脑膜炎,其病死率高。

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效果,加强支持治
疗。
22
2019/2/6
新生儿惊厥
常见原因
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
惊厥治疗
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生化代谢失调 和抗惊厥药物的应用。
2019/2/6 23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

①按规定速度给药; ②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 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 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

④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2019/2/6
4
药物分布的特点
1.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2. 脂肪含量低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4.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 5. 水盐代谢调节功能弱
药物排泄的特点

庆大霉素 头孢噻肟钠 地高辛 苯巴比妥 氨茶碱 氯霉素
2019/2/6
10
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四环素类--四环素牙; 磺胺类--新生儿核黄疸; 氟喹酮酸类--儿童及青少年软骨损害 氨基甙类—致第八脑神经损害
抗癫痫药物: 中毒时发作增加 除卡马西平外,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防止感染
2、新生儿期禁用抗生素 •磺胺类(SMZ Co例外) •四环素类 •多粘菌素类 •硝基呋喃类 •耳毒性较大的氨基糖甙类 •第1、2代喹诺酮类 •其它:新生霉素、杆菌肽、乙胺丁 醇等 •缺乏新生儿药动学资料的新抗生素 不宜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联用 *指征: *目的:扩大抗菌范围、提高疗效、 减少耐药性 一般联用2种,罕需联用3种 须合理地联用

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药 物 研 究
Te h me i i e su y dcn td
44 ・
C ieeju lo tnmei n n tnp a c hns oma fe o de e ad eho hr y h i ma
论 d 抗 生 素 的合 理 应 用 xL J
10万 U 2 ,每月一次 ;② 流行性脑 膜炎 :对密切 接触者 常 用S D,S Z o M c3日;③ 密切 接触 开放 性结 核 患者 的儿 童用 异烟肼 3个 月 ;④烧伤 患者手术 前后 用药 2~3d ;⑤ 外科 手术 :于麻 醉时用一种 抗生 素静脉 注入 ,可 预防手术 后细 菌感染并发症 ;⑥婴儿 室 中出现细 菌感染 流行 ,按病 原菌 用药预防 。

参考文献

[ ]陈咏兰 ,罗超雄.抗生素不合理使 用的现状与对策.新 医学 ,19 , 5 1 94 2
( ):2 4 26 4 0. 0.
[ ]张献怀.触 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 ,20 , :1 . 2 01 5 7 [ ]金有豫.药理学.人 民卫生出版社 , 0 2 0 .32 3 2 0 :38 1 . [ ] 诸 福 棠. 实 用 儿 科 学.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9 :1 3 . 13 , 4 9 5 12 14
1 8. 】 5 23 2 3.
( 收稿 日期 :2 1.2 1 ) 0 00 . 6
【 中图分类号 】R7. 98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7 (00 7 o4 — l 07 81 21)o 一 o4 0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d J 腹泻和t J 感 冒是 目前最常见 的滥用抗生素疾病 。 ,L bL 小儿腹泻 病 因较 多尽管 感染 是 主要 原 因 ,但 病原 有 细菌 、 病毒 、真菌等 ,抗生 素只 对细菌感 染有 效。抗 生 素 的长 期 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使腹泻加重 或迁延不愈 。其实 , 的关 注 。 1 临床 抗 生 素 不 合 理 使 用 的 表 现 婴儿腹泻 的病 因除喂养不 当外 ,主要是通 过粪便 传播使 其 1 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 疾病 ,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 . 感染 了一种特殊 的病 毒 一轮状 病毒所 致。 由轮状 病毒感 染 12 无论什么感染 ,都用 广谱抗生 素。 . 引起 的腹泻使 用抗生 素无 济于事 。因此 ,确诊 为轮状病 毒 13 无论疾病性质 ,大都 用静脉注射 ,而且 剂量过大 ,疗 肠炎 ,不必使用抗生素 ,只需注意对症 处理。该 病病程短 , . 程过长。 可 以 自愈 。抗生素仅 适合 于侵袭 性肠 道细菌感 染 ,如志 贺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 菌特点 ,随意联合使用 。 . 痢疾杆菌 、空肠 弯曲菌 、沙 门菌等 。对 于大便 中混 有黏 液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 用 ,慎用或 已被淘汰 的药物 。 . 血便 ,大便镜检 白细胞 明显增 多 ,伴 有腹疼 里急后 重者 需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 毒唑 ,维 生素等混合在较 大量的液体 要用抗生素 。轻 型患儿 可选用 黄连素 、庆 大霉 素 口服 ,重 . 中静滴 。 症者选用氨苄青霉 素静滴 。一 旦 出现肠道 菌群紊 乱或继 发 2 滥 用 的不 良后 果 真菌性肠炎时 ,应停 用抗 生素 ,给 以微生态 制剂 如双歧 杆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 d J 体 内耐药 菌株产 生 ,引发 难 以 菌活菌制剂 、乳酸杆 菌制 剂等 。A J 感 冒的病 原体 大部 分 ,L ,L 治愈的感染 性疾病 。大量耐 药菌 的产生 ,使难 治性感 染越 也是病毒 ,抗生素治 疗无 效。小儿病 毒性感 冒是一 种急 性 来越多 ,导致病 菌感染 的机会 越来 越多 ,治疗感 染性 疾病 感染性疾病 ,也具有 自限性 ,通 常病程 3~7d ,病 毒性感 的费用越来越 高。据报道 耐青霉 素的肺 炎链球 菌 ,过去 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对青霉素 、红霉素 、磺胺 等药 品都很 敏感 ,现在几 乎 “ 刀 5 d J 不宜使用 的抗生素 xL 枪不 入” 。绿脓杆 菌对 氨苄 西林 、阿莫西林 、西力欣等 8种 5 1 氨基糖 苷类 抗 生素 ,都 有轻 重不 等 的耳 毒性 和肾 毒 . 抗生素的耐药性达 10 ,肺炎克雷伯 氏菌对西力欣 、复达 性 ,尤其是耳毒性 ,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 0% 欣等 1 6种高档抗 生素 的耐药性 高达 5 % 一10 。而 耐 甲 2 0%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 ,能与新生长牙齿 中的钙结合形成 黄 . 氧西林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 已经无药可治。 色结合物沉着 ,俗称 “ 四环素牙 ” 。此类药物还能与骨 中的 3 合 理 使 用 抗 生 素 的 原 则 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 8岁 以下儿童禁用 。 必须 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 、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5 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 ,儿童 慎用 。因为此药 . 3 1 病 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 的不宜用 ,如普通 的上呼 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 环系统 衰竭称 为 “ 婴综合征 ” . 灰 。 吸道感染 ,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 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 血 ,导致 儿童发 生不可 逆性再 生障碍 3 2 发 热原 因不 明者不宜用 ,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 . 性贫血。 3 3 对 细菌感染患儿 ,选用适宜抗 生素 ,适 当的剂量 和疗 5 4 磺胺 类药物早 产儿 和新 生儿应慎用 。因此类 药物能 引 . . 程 ,合适用药途径 和合理 的 间隔时 间,同时必须 采用各 种 起早产儿和新 生儿黄疸 、粒 细胞减少等 。 综合措施 。①给药 途径 :应 根据感染 严重程 度及 药物 动力 5 5 喹诺 酮类 ,1 . 2岁 以下 的儿 童禁 用 ,l 以前 慎 用。 8岁 学特点决定给药途 径 ,轻症感 染尽 量选用 生物利 用度 高的 1 2岁以前人体骨骼 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 、肥大 、钙化 , 口服制剂 ;②有 多种药 物可供 选用 时 ,应 以窄谱 ,不 良反 使儿 童不 断长 高。而此类 药物有 可能使 儿童骨 骺软 骨细胞 应少 ,价廉者优先 。注 意剂 量和 间隔时 间;③ 抗菌 药物 的 提前 骨化 ,不仅 影响儿 童长 高 ,还 易 引起负重 骨关节 组织 更 换 :一 般 感 染 用 药 7 ( 症 4 ) 后 可 根 据 疗 效 ,决 的损 伤。 2h 重 8h 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 素 ;④疗 程一般 感染待 症状 体征及 实 5 6 第一代头孢菌 素儿童不 可大剂量使用 。因为此 类药物 . 验 室 检 查 明显 好 转 或 恢 复 正 常 后 再 用 药 2~ ,特 殊 感 染 肾毒性较 大 ,可引起d J 血尿 、肾组织坏死。 3d ,L 按特定疗程执行。 总之选择抗生 素时要 全面 考虑 患儿的感染 情况 :生理 34 尽量避免皮 肤黏膜 局部用 药 ,否则 易致过 敏和 耐药 , . 状态 、病理状 态 ,合理选 用药 物的 品种 、使用 剂量 、用 药 不允许擅 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 用。 时间以及 给 药途 径。有效 控 制感 染 ,减 少药 物 不 良反应 , 35 预防性用药应严 格掌握指征 ,儿科在 以下情况下可考 防止人体 内菌群失调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

新生儿抗生素合理应用PPT课件

新生儿抗生素合理应用PPT课件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通过 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导致新生儿呼吸 道感染、先天性畸形等。
真菌
其他微生物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在新生儿免疫 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如鹅口疮 、真菌性肺炎等。
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可引起新生儿结膜 炎、肺炎等疾病。
抗生素选择原则与策
03

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抗生素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病情恶化或出 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及
04
误区分析
用药时机与剂量调整策略
用药时机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合理 选择用药时机,如早期、预防性 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
剂量调整
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年龄、生理 特点等因素,个体化调整抗生素 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新生儿抗生素合理应用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新生儿感染特点及常见病原体 • 抗生素选择原则与策略 • 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及误区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家长教育与沟通技巧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阐述新生儿期抗生素 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 儿抗生素合理应用的 重视和认识
误区二
认为使用更高级别的抗生素效果更好。实际上,高级别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 生,且对新生儿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纠正方法: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优先选择 窄谱、安全性高的抗生素。
误区三
忽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实际上,新生儿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过敏反应等 不良反应。纠正方法: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新生儿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不良 反应。
教训总结

新生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新生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新生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 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 菌感染为主。 • 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或耐酶的苯唑青 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 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亦可用第 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等。
新生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院内感染所致败血症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首选用万古霉素, 疗程为10~14d。 革兰阴性细菌 • 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选用氨基糖甙类抗 生素、如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较低。由于氨 基糖甙类有耳毒和肾脏毒性作用。因此需监 测血清药物浓度。
新生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 • 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多为院内感染,对一 般常用抗生素不敏感。碳青霉烯类如亚胺 培南及美罗培南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 选用药,其次可选脲基青霉素类如哌拉西 林。 以上为经验性用药,应在血培养回来 后根据药敏试验调整药物。如疗效显著者, 也可继续治疗。

新生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60例机械通气气管导管末端分泌物标本检出 50株病原菌,阳性率83.3%。病原菌前5位依次 是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 • 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药物前5位依次是亚胺培 南/西司他丁(泰• 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其余大部分 抗生素均耐药。
体重 <1.2Kg ~2Kg >2Kg ≤7天 > 7天 用法 IV IM IV IM IV IM 20mg/Kg Q12h 20mg/Kg Q12h 25mg/Kg Q12h 37.5mg/Kg Q12h 37.5mg/Kg Q12h 50mg/Kg Q8h
头孢呋辛(西力欣)
• 注意事项 • 1、用5%葡萄糖2~3ml稀释缓慢静注或适 量葡萄糖用微量泵30分钟注完。 • 2、中、重度肾功不全者,间隔拉长 Q48~72h。 • 3、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可先口服(氨苄 青霉素),无反应再注射。 • 4、用前最好作皮试(6ug/0.1ml)

抗生素用法用量

抗生素用法用量

各类抗生素用法及用量1 抗生素1.1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钠Sodium Benzylpenicillin【用法用量】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

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规格】粉针剂:80万u/瓶苯唑西林钠Oxacillin Sodium【用法用量】本品供肌内注射时,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

肌内注射成人一日4~6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2g。

小儿体重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给予12.5~25mg/kg,体重超过40kg者予以成人剂量。

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日龄1~14天者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体重超过2kg者,日龄1~14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

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1.头孢丙烯分散片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按体重一次7.5mg/k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按体重一次20mg/kg,每天1次。

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按体重一次15mg/kg,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按体重一次7.5mg/kg,每天2次;严重病例,按体重一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头孢丙烯应按下表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ml/min)剂量(mg)服药间隔30-120常用量常规时间0-29*50%常用量常规时间*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部分头孢丙烯,因此应在血透完毕后服用。

肝损伤肝功能受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2.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20ml),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0.5g(20ml),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0.5g(20ml),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20ml),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

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头孢丙烯应按下表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ml/min)服药间隔30〜120常用量常规时间0〜29*50%常用量常规时间*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部分头孢丙烯,因此应在血透完毕后服用。

肝损伤肝功能受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新生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南

新生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南

• 常见致病菌:
➢ GBS和大肠埃希菌(占2/3): ✓大部分GBS-EOS发生于足月儿(73%)。 ✓大部分大肠埃希菌感染见于早产儿(81%)。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罕见、散发,但危险性高。
提纲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概念 • EOS基本概念 • 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 • 实践指南
哪些是新生儿早发型感染高危因素?
0.34, 0.89/1,000) • 绒毛膜羊膜炎母亲所生新生儿的血培养阳性
EOS发生率 4.0/1,000 (95% CI 0.50, 7.5/1,000) • 对绒毛膜羊膜炎母亲所生婴儿使用抗生素的
比例为7-76%(不同医院存在差异)
Am J Perinatol. 2016 Jan;33(2):143-50.

• 两组各有约半数存在胎盘中性粒细胞浸润性炎症,使用头孢 西汀对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没有明显影响。
• 与没有胎盘炎症的相比,有胎盘炎症的孕妇发热发生率更高 (33/144 vs 73/158 , P < 0.001)
• 两组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一例诊断新生儿败血 症。无新生儿死亡。
• 硬膜外镇痛时的发热和胎盘炎症有关,但使用抗生素并没有 减少发热和胎盘炎症的发生率。
● 5分钟Apgar评分≤6分
● 有胎儿窘迫的证据?

羊水胎粪污染?
Low Rate of Perinatal Sepsis in Term Infants of Mothers with Chorioamnionitis.
足月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时新生儿脓毒血症的发生率
•Braun等,2010年回顾性队列研究(加利福 尼亚kaisa医疗集团,13个医疗中心) • GA≥35w,n = 31112。 •回顾分析:母亲体温、产时抗生素应用,新 生儿抗生素治疗。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儿科药物应用特点一、概述:1. 小儿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

2. 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其中细胞内液(%)比成人小,但组织间液(%)比成人大,故小儿用药相对剂量比成人大。

3. 小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成人高。

4. 动态发育之中和个体差异,故小儿用药剂量应该按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进入体内后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动态规律,其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影响。

1. 吸收小儿口服药物的吸收与成人区别较大,口服应该是儿科用药主要途径。

小儿胃酸度较低、胃排空较快,总体吸收比成人快。

新生儿则情况特殊: 其胃容积小、胃酸低、胃肠蠕动慢,因此一些对酸不稳定药物,如氨苄西林吸收会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则吸收减少,如利福平等。

小儿皮下脂肪相对少、易发生感染,故皮下注射给药法很少使用。

肌肉注射的疼痛以及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

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故不存在吸收过程。

2. 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

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而药物剂量就相对较大。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这是因为小儿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

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白蛋白,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

4. 代谢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如氯霉素在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就是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性低下致血中游离氯霉素过高所致。

5. 排泄小儿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分泌和浓缩功能均比成人差,致使相当部分从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这必然会影响用药间隔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