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吧 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2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
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最版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推荐】2020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18年秋改版最新审定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班级二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 2 周第一单元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2我是什么3植物妈妈有办法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222222第3 4 周第二单元识字1场景歌2树之歌3拍手歌4田家四季歌语文园地二22222第5 6 周第三单元课文4曹冲称象5哄马的故事6一封信7妈妈睡了口语交际:做手工语文园地三2222222第7 8 9 周第四单元课文8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9黄山奇石10日月潭11葡萄沟语文园地四2222222第10周期中复习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9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班级二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112 周第五单元课文12坐井观天13寒号鸟14我要的是葫芦口语交际:商量语文园地五22222第1314 周第六单元识字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17难忘的泼水节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语文园地六22222第151617 周第七单元课文18狐假虎威19狐狸分奶酪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22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222222第18 19周第八单元23雾在哪里24风25雪孩子语文园地八22第20周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教材分析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
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小蝌蚪找妈妈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这是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办法作者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中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2~3课时2.《我是什么》……………………………………………………………… 2~3课时3.《植物妈妈有办法》……………………………………………………… 2~3课时语文园地一…………………………………………………………………… 3~4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
2020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优秀教案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理解古诗和短文。
重点:理解古诗和短文。
难点;理解古诗和短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萧萧寒风,伴着无尽的落叶,冬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冬天的佳作,让我们回忆学过的古诗,想想哪些和冬天有关。
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二、温故知新:1.学生回忆与冬天有关的古诗,并且将它们背出来。
2.学生找出古诗中描述冬天的诗句。
1.师: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也写了一首描写冬天的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和柳宗元一起感受诗的意境。
(板书古诗标题)2.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
4.师: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学生说出词语后,教师及时指导,讲解发音技巧。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者,年老的男子)师:谁来说一说“蓑签”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衣”,头上戴着的是“斗笠”。
“蓑签翁”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蓑衣是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所以“菱”字是草字头;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制成的,有很宽的边,用来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所以“签”字是竹字头。
大家记忆生字时要根据字的意思来记住它的偏旁。
5.学生齐读古诗。
四、诗画结合,释诗意: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方法,解释每一句诗。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教师讲解第一、二句诗。
师:这里的“千山”“万径”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不是)它是概述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小路,这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
这种手法在古诗的创作中经常被运用,比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4.教师请一位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其他学生认真听,感受这首诗的意境五、悟诗情1.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环境的冷清?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孤独?2.教师简介柳宗元创作《江雪》的背景,学生讨论心中的柳宗元六、爱阅读师:请同学们阅读《刻舟求剑》这篇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面对逆境,柳宗元没有悲观失落,依然逍遥自得,独赏江雪之美,独享垂钓之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提示:自学要求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勾画、
(2)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注意说话的条理性)
出示回答格式: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我想对小蝌蚪说:、
六、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
青蛙是一种变态发育的动物,小时候和长大后有很大的区别、像这样的小动物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把图片中的小动物和他们长大后的样子连起来吧、
七、巩固练习:
1、打开“阅读训练-《小蝌蚪找妈妈》”,一起来闯关吧!
指导:体会动词“飘”的轻柔、
(5)课件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指导:读好动词,体会水的变化多样、读出变化来、
五、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变、片、海……”等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想象,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自然,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去观察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进动物的世界,首先我们来才一个谜语、
4、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让同学自身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同学认读。
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他人请教来解决。
三、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同学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四、再读感悟1、教师范读,同学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同学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读,通过点拨,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4、竞赛读,看谁读得美。
5、同学选读:选出自身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6、看着画面用自身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安排晚会会场……六、指导写字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材分析:这次训练是以“做手工”为主题展开口语交际,是对本单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
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兄弟们吓得发抖,有的脸色发青,有的脸色发紫。“幸亏咱们爬上了架子。这个野孩子多么可怕呀!”
等猫闯出这个花圃,两只蝴蝶已经飞得不知去向。
猫睁圆了眼睛,喘着气。望着天空。天空蓝澄澄的,连一片白云也没有。
学生:我也是,我都会放回我的小书柜。
【设计意图:阅读一本书前对封面有个了解很必要,一个是对作者有个简单的认识,二是通过书名可以让学生想象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环节就是通过阅读,让学生自主发现这本书描述的内容,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卡的设置更有利于学生读好书。也对学生进行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的教育。】
快乐读书吧
课题
读读童话故事
课型
快乐读书吧
授课
时间
1课时教学目标 Nhomakorabea1.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了解教材提供的童话故事中的一本。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边读边想象故事中的情节,乐于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
重点
认识书的封面,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同桌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1:每次拿到一本新的书,我都要看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比如《一只想飞的猫》封面很漂亮,作者是陈伯吹。在书名的下面有一只闭着眼睛的猫,我猜想它一定是在做梦。
学生2:对,从封面的插图中我也是感觉这只猫是不是最梦想飞呢?因为书名是:一只想飞的猫嘛。
学生3:老师,我想了解一下作者,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二、故事导读
1.(课件出示4)
《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
《独孤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
《一只想飞的猫》
(课件出示5)看到这些书名,你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怎样的奇遇吗?先猜猜看,再打开童话故事书,我们一起读一读。
2.选择《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课件出示6)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首先你要看看什么?你会猜想到什么呢?
对,这些童话故事你们一定都很熟悉,来吧,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搭上童话王国的列车,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教师板书:读读童话故事)
【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主题图,帮助学生回忆这些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引出这节课—读读童话故事】
新课
教学
( )分钟
6.师:我们只是读了这本书的片段,怎么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这样的话,一本书读下来,思路有轨迹,读书有收获。(课件出示11)
书名
作者
页码
读懂了
待解决
7.(课件出示12)一本书读完了,你还会怎么做?
指名回答。
学生: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从不把书弄脏,书是我的好朋友,我要爱护它。
师:好,陈伯吹,笔名夏雷。著名儿童作家、翻译家、教育家、出版家,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本书,还有很多著名儿童作品。
3.(课件出示7)《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
《独孤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
这几本书的封面 ,谁来说一下这几本书的封面,找找作者和书名?
指名回答。
4.(课件出示8)我们还继续看《一只想飞的猫》,我们都知道猫能跑、跳、喜欢上树爬墙,但他真不会飞,他想飞,愿望能实现吗?我们一起读片段。课件出示片段。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阅读了片段,给学生留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点儿少。课后回想封面也有指导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出版社等信息也应该纳入其中。
教学
难点
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边读边想象故事中的情节,乐于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第一课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2)媒体展示大部分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拇指姑娘》《稻草人》《丑小鸭》的主题图。
(课件出示3)师:谁知道这些图片写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你能简略讲一讲吗?
课堂小结( )分钟
3、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课件出示13)
课外,还有很多故事也都很有趣,希望同学们也像今天一样和伙伴们分享你的读书心得,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
(课件出示14)读读童话故事
封面 作者 书名
想象故事
收好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快乐读书吧”是搭建课外阅读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我定位“快乐”两个字。阅读时快乐的,应为故事中的情节有趣,和同学分享是快乐的,多一次分享多一份收获。我通过看书名想象内容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表格帮助学生形成条理性读书的习惯,我觉得这几点很成功。
“要是我能够飞-----”他失望,又懊恼,垂头丧气地走在银杏树旁,也不照理停一下,溜达一下,在树干上抓几下,磨一磨爪子。
5.(课件出示10)读了这个片段,你能说说这是一只什么的猫吗?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作品讲了一只喜欢自吹自擂的猫,他厌恶劳动、顽皮无礼,不切实际地一心想飞而最终摔了跟头的故事,充满了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