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和灭火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火灾事故。
二、说教具和材料1.教具:实验器材(点火用火柴、燃烧器皿等)、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2.材料:火柴、纸张、酒精等。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自主探究(15分钟)教师安排: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教师操作:1.让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燃烧?2.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呈现实验现象:教师使用火柴点燃一小段薄纸,以展示燃烧现象。
4.提问:燃烧是什么现象?燃烧有哪些特征?学生操作:根据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理论知识的讲解(2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PPT讲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教师操作:1.准备幻灯片:将燃烧的种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燃烧等)和火焰结构的图示准备在幻灯片中展示。
2.逐步呈现:先介绍完全燃烧,再引入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燃烧。
同时,介绍火焰结构的基本形态。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有氧气参与?爆炸燃烧与火药有何关系?学生操作:通过观看幻灯片和听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燃烧的种类和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3. 实验示范(1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经历燃烧过程,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点火用火柴、酒精棉芯、实验器皿等。
2.实验步骤:–将实验器皿内部涂抹酒精棉芯。
–将实验器皿倒置在点火用火柴上方。
–用火柴点燃酒精棉芯。
3.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实验示范,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安排: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火灾事故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件

5.发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电危险 (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现象
Ⅰ 火焰熄灭 Ⅱ 正常燃烧
Ⅰ
Ⅱ
Ⅲ
分析
烧杯隔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3个条件。
Ⅲ 火焰熄灭 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 烧,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隔绝氧气。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可燃物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实验改进:
白磷
(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 宝莲寺镇平原路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核 查,38人不幸遇难。经初步判定,这起事故是因为企 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火灾。
灭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火 大 比 拼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实
实
验
验
一
二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热,而铜片上的红磷 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对比实验法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需要与氧气接触
【总结】燃烧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料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CO2催出干粉 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 Na2CO3 + H2O+CO2↑
用来扑灭 油、气体 引起的失 火 干粉灭 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 备、精密仪器 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 灭火器
△
火灾自救
5.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CD )多选 A.属于化合反应 B.属于分解反应 C.属于氧化反应 D.发光发热 多选 6.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 C.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D.前者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7.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 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达到着火点、有氧气 )。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4.综合上面三个思考题,可得出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燃烧需要3个条件
1
2 3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 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 所固有的性质,无法升高或降低。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和缓慢氧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剧烈程度不同 联系: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常见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油、 气体引起的失 火
用来扑灭图书、 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木 材、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 起的失火
九年级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思考: 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 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 成隔离带
发现火灾如何报警?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 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 车。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 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 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常见消防安全标识: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放 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 -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下面物质哪些是可燃物?
沙子
√ √
木材
棉花
水
√
纸 岩石
√
酒精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 问题引出:
•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 假设:
1、物质可燃; 2、要升温; 3、要有氧气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思考: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2.家里电器着火了
√
趣味实验
吹 气 生 火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 2H2O= 4NaOH + O2↑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燃烧和灭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2. 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请同学们认真记录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反应的类型、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等,以便课后复习。
2.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燃烧的条件。
同时,通过不同的灭火实验,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请同学们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知识问答:针对课堂笔记和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知识问答题目,检验同学们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案例分析:请同学们分析一些火灾案例,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灭火的方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4. 按时提交: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逾期将无法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分;2. 小组合作情况:根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给予评价;3. 实验报告质量: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4. 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同学们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反馈:对于同学们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2. 及时反馈: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以便同学们改进和提高;3. 优秀作业展示:对于优秀的作业,我们将予以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四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紫云二中
杨君燕
1、你知道什么叫做燃烧吗?
2、燃烧通常有哪些共同现 象?
讨论:你能找出这些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吗?
硫粉燃烧
铁丝燃烧
共同点: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镁条燃烧
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说出下列事例的灭火方法并说明 灭火原理。
(1)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了:灭火方法用湿桌布盖灭,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
(2)纸箱着火:灭火方法 用水浇灭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灭火原理 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3)煤气燃烧:灭火方法 关闭煤气阀门
,
灭火原理 隔绝可燃物 。
灭 火 大 比 拼
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烧杯、湿巾纸、 火柴、剪刀、蜡烛、碳酸钠、稀盐酸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
三
者
任
选
其
一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六十四条规定: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处十 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 款。(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 定,冒失作业的;(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挡报警,或者负有报告 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四)扰乱火灾现 场秩序,影响灭火救援的。(五)故意破坏或 者伪造火灾现场的。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固有的属性,通常情况下不改变。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
40
240
250~ 320~ 700~ 330 370 750
2、由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 条件呢?
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 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1.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 的是 ( ) A.降低白磷的温度 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物质 D.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
2.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 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 砍掉
分组实验:
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对比试验
实验现象
分析
分别将小木条、玻璃棒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片刻,观察现象。
小木条燃烧, 玻璃棒没有 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 物。
燃烧是否还需要其它条件呢?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
1、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总结:
4、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是缺一不 可,还是只需满足其中之一?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讨论:
1、燃烧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 些益处? 2、燃烧使用不当,会不会给 人类带来损失和灾难呢?
火灾现场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