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和灭火》知识点

《燃烧和灭火》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1.燃烧是指_可燃物_与_氧气__发生的一种__发光__、__放热__的剧烈的__氧化__反应。
2.实验7-1的实验报告:(1)__可燃物__(2)__氧气(或空气)__(3)__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__。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难点点拨:1.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否则燃烧就不能发生。
2.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3.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的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__一个条件__,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措施和方法有__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__隔绝氧气(或空气)__、__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三者任选其一即可,也可以多种灭火方法同时进行)3.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难点点拨:1.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对于灭火方法中的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千万不要错误理解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发生火灾时随时可能停电,因此从高层楼房逃生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
知识点三:1.爆炸:__可燃物__在__有限的空间__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__体积__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体积分数):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遇到火源能发生爆炸的__含量范围__。
3.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__严禁烟火__,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__通风__。
难点点拨: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一、基本考点考点1.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注意: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考点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7-16-3所示: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关系(拓展考点)(1)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①燃烧剧烈,缓慢氧化不剧烈,②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一、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燃烧的条件(烧不坏的手帕、水火相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三、探究燃烧条件装置的改进优点:(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1、燃烧2、金属和酸的反应例如Zn+H2S04=ZnS04+H2t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4、稀释浓硫酸、NaOH固体加水溶解吸热反应(分解反应)高温一般条件为加热或高温CO2+C=2C0NHNθ3溶于水4趣味练习,巩固新知一、灭火大比拼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的“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3)孔明借来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
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验纯)燃烧(剧烈氧化)、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五、能源三大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清洁能源)一、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气化:煤在高温下与水蒸汽的反应,产物为水煤气C+H2O=CO+H2煤的干储: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固体:焦炭一一冶金工业重要原料液体:煤焦油---- 化工原料气体:煤气一一燃料氢气(也)甲烷(CH1)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煤的液化:是将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整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整合: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冒出大量白烟;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熔化成液滴,没有燃烧;分析原因: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与氧气隔绝;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温度2.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在氧气充足时,碳发生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 CO2在氧气不充足时,碳发生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CO小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现象不同是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出现不同产物,是由氧气的量决定。
2.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符号表达式:CO+O2 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用途:可作气体燃料②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开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三、爆炸1.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发生急速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3.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尘在空气中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当它们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且遇到明火时才会发生爆炸。
4.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注意通风,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以有效防止爆炸的发生。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燃烧及灭火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中考化学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为您提供中考化学知识点:燃烧和灭⽕,平时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看看吧! 燃烧和灭⽕ ⼀、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中氧⽓发⽣的⼀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或空⽓)(3)温度达到着⽕点(三者缺⼀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4、泡沫灭⽕器的反应原理,利⽤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量的⼆氧化碳来灭⽕ 化学反应⽅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爆炸(考点⼆)概念发⽣条件防范措施燃烧可燃物与氧⽓发⽣的⼀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或氧⽓接触;温度达到着⽕点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隔离;降低温度⾄着⽕点以下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量的热,使⽓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缓慢氧化反应进⾏得很慢,甚⾄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与空⽓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体(氢⽓、⼀氧化碳、甲烷)或粉尘(⾯粉、煤粉)与空⽓或氧⽓混合,遇到明⽕可能会发⽣爆炸;可燃性⽓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发⽣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粉加⼯⼚门⼝贴有“严禁烟⽕”的标志:空⽓中常混有可燃性⽓体或粉尘,接触到明⽕,就有发⽣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的接触⾯积越⼤,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的⽅法(考点三) ①油锅着⽕,⽤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花 ④酒精在桌⾯上燃烧,⽤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灾,将⼤⽕蔓延前的⼀⽚树⽊砍掉 其它:A、⽣煤炉⽕时,需先引燃纸和⽊材,因为纸和⽊材的着⽕点⽐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的流通,增加氧⽓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扇⼦扇煤炉⽕,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着⽕点以下,反⽽增加了空⽓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Designer :Mr. Liu课题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2、 燃烧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境温度要高于着火点)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固定值,不可改变。
变化的是环境温度。
火柴的着火点比煤炭的着火点要低,容易着火。
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
同时满足:意味着只要三个条件缺一,就不会造成燃烧,起到灭火的作用。
风吹蜡烛熄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风吹森林大火,越吹越旺。
是因为带来更多的氧气。
※ “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说明:着火燃烧的是手绢中的酒精。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让手绢上的水蒸发,而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这使得手绢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手绢能“安然无恙”。
3、 灭火的方法:⑴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如,煤气着火时,要将阀门关闭;森林着火,可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如,盖锅盖来灭油锅中的火;用细沙扑灭实验室中酒精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比较常见。
⑶降低环境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冷却剂:水、干冰等物质来降温。
火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4、加速可燃物的燃烧的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能复燃是因为氧气浓度大。
小木条比木块容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5、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量多,C、H元素转化成CO2和H2O。
(氧气充足)C+ O2 点燃CO2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C、H元素部分生成CO、C等。
(氧气不足)2C+ O2 点燃2CO 6、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2CO+ O2 点燃2CO2。
——大多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煤气泄露等形成。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缺氧。
7、爆炸:在有限空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或气体受热急速膨胀,会形成爆炸。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及随堂检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前预习知识点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叫燃烧。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2);(3)。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3)。
3.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1)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2)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3)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 1.氧气发光、放热剧烈氧化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 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重难点解析1.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灭火时可以降低温度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燃烧的特点是发光、发热、剧烈。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只需要破坏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
易错易混点剖析1.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爆炸分为两种:物理性爆炸(如车胎的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如CO不纯,遇明火后发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也是燃烧的一种形式。
典例精讲【例1】(2011·南昌)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2CO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3、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防止酸雨的形成?
(1)、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工厂排出的废气要处理;(3)、开发新能源;(4)、加强环境监测。
……
4、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SO2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
(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队放到空气中;
5、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1)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2)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3)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料;(4)使用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5)开发新能源等。
6、乙醇的制取:高梁、玉米薯、类经过发酵,蒸馏可得乙醇俗名酒精。
是一种清洁能源。
优点:(1)无污染(2)热效率高(3)节省汽油(4)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7、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优点:(1)燃烧效率高,;(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3)资源丰富。
8、新能源:(1)种类:如氢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