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6章 第1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 能力训练(word版 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6章 第1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 能力训练(word版 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6章第1节探索燃烧与灭火能力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14分)1.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A. B.C. D.2.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B. 提供氧气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 “火上浇油”可以使燃烧更剧烈,其主要原理是A. 增加易燃物B. 增大氧气浓度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4.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 成语“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B. 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铁丝燃烧实验中,火柴的作用是增加可燃物D. 成语“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5. 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 清除可燃物也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6.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C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C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26分)8. 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

(1)“釜底抽薪”:;(2)“钻木取火”:。

9. 请你说出下列原因:(1)小闵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便将木柴架空,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2)蜡烛的火焰一吹就灭,香却越吹越旺,原因是;(3)通过有效的设备改进防止燃烧中热量的损失是为了提高。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好的,以下是关于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燃烧和灭火。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能够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着火点是指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就会发生。

燃烧产生的光和热可以使周围的物体升温,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灭火。

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灭火剂。

灭火剂可以抑制燃烧的反应,从而扑灭火源。

灭火剂的种类有很多,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等。

不同的灭火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我们需要根据火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除了使用灭火剂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灭火,如切断可燃物的供应、降低燃烧的强度、隔离可燃物等。

在灭火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灭火的效果。

总之,燃烧和灭火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话题。

我们需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实验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高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燃烧概念:“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例如,电灯发光、原子弹爆炸(核反应)、萤火虫发光都不是燃烧。

2.燃烧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影响物质燃烧的三个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

(2)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

(3)氧气的浓度。

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1)加催化剂。

(2)将固体或液体可燃物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或液滴),以达到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效果。

(3)燃烧反应中增加氧气的浓度。

其它反应也可利用提高反应物浓度的方法来加快物质间的反应。

5.爆炸(1)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也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如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爆炸。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4)在可燃性气体泄漏或易燃易爆品泄漏时,要注意不能使用产生明火的东西外。

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开灯或使用电器,以防因用电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将物质点燃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三者中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2.灭火的三种常用方法(1)隔离法:将已燃物与未燃物隔开,可以阻止燃烧区的扩大。

(2)窒息法:使燃烧物因缺少氧气助燃而熄灭。

(3)冷却法:通过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终止燃烧。

3.用来灭火的物质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大于空气,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开来。

用水灭火是水受热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4.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1)干粉灭火器: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
[核心应 用]
核心一 灭火的原理
例1 【 2017·徐州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
是( A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燃烧的条件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 反应的发生。而要使燃烧反应发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灭火与燃烧的不同之处是:燃烧必须三个条 件同时具备才能进行,而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 可,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灭火方法来理解灭火的原理。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方法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在有限空间内气体体积急 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保持气体纯净、注意验纯、注意通 风、严禁烟火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爆炸的发生。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氢气是如何发生爆炸的?你所了解的 安全防护措施又有哪些?
[思考交流] 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6: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6: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6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18•广东)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A.B.C.D.【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B.该图标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故正确;C.该图标是禁止接水标志,故错误;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

故选:B。

2.(2018•绵阳)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故A错误,B、可以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B正确,C、隔绝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D、碳酸镁和碳酸钙都不具有可燃性受热都会分解出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A。

3.(2018•玉林)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B.C.D.【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018•梧州)运输汽油的车辆必须张贴的警示图标是()A.B.C.D.【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运输汽油的车辆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该实验可知,可燃物燃料的条件是、.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中使用了铜片,是利用了铜的.【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4P+5O22P2O5;导热性.【解析】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答案】D【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和氧气来灭火,A正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起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会破坏保护膜,B错误;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会大大的放出氨气,大大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C正确;“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燃烧和灭火【附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燃烧和灭火【附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燃烧和灭火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乘坐公交车时,不携带鞭炮B.电器起火时,用水扑灭C.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D.厨房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阀门,打开窗户2.汽车自燃时,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加速行驶,让风把火吹灭B.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D.打开汽车空调,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B.氯化铵(NH4Cl)等氮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C.合金的许多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D.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比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易生锈4.下列有关安全措施得当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实验B.档案材料着火,用水基灭火器扑灭C.浓硫酸粘在皮肤上,用稀的碱溶液冲洗D.天然气泄漏,开灯检查泄漏点5.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埋正确的是()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物质.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7.下列相关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A.自行车轮胎暴晒后炸裂——分子间间隔变大B.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8.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锌和铜金属活泼性B.探究燃烧的条件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9.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检验氢气的纯度C.探究燃烧的条件D.证明密度:CO2>空气10.甘蔗林地失火时,为扑灭大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之一是A.隔离空气B.降低甘蔗叶的着火点C.砍伐一些甘蔗林,开辟防火隔离带D.使用鼓风机把火吹灭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浓硫酸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B.烧碱可用于焙制糕点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火灾D.生石灰可在食品包装袋袋中做干燥剂12.根据如图所示化学实验现象及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比纯铜硬度小B.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C.浓氨水变成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说明燃烧的条件二、填空题1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使用的黄绿色毒气就是氯气.氯气的密度远大于空气,有毒,并具有强烈刺激性,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战争中,敌方若使用氯气,人在逃离时应该怎样做?(1)迎风逃离还是逆风逃离?.(2)往高处逃还是往低处逃?.(3)生活中,室内发生火灾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在逃生时除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处,还应.14.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没有燃烧.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15.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条并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16.如图是家庭用电熨斗构件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不锈钢属于 (填 “纯净物”、“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含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1.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2.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A. B.C. D.【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既给铜片加热又给水中白磷隔绝氧气B.铜片上白磷燃烧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过低没有达到其着火点D."水火不相容”决定烧杯中的白磷无论如何都不会燃烧【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评卷人得分4.如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如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H2体积分数%9080706050403020105空气体积分数%102030405060708090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不爆炸A.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B.收集的H2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为100%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已纯净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5.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烤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 C.隔绝氧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家里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火,采取的最好措施是()A.用灭火器灭火B.向油锅里泼水灭火 C.盖紧锅盖 D.把油泼掉【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铁钉生锈时O2 是否参与反应C.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D.测定空气中 O2 的含量【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A.氧气B.氮气C.氢气D.________.【答案】C;甲烷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二、多项选择(共4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管漏气应关闭阀门并开油烟机排气B.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C.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D.钙、铁、硒、碘属于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不可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E.喝苏打水可以治疗胃酸过多F.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和丝绵【答案】BEF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森林开始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新型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C.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D.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答案】A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乙表示向稀硫酸中加水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D.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答案】AD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4.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所以酒精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B.向某种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答案】BC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图甲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知识回忆】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2).【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装置必须改进,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反思与评价】有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并取下橡皮塞,发现有水进入试管,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________.【答案】.【答案】4P+5O22P2O5;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热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性.(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答案】【答案】4P+5O22P2O5;导热;A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根据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2)罩上烧杯的作用________;(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5)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防止生成物(或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4)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5)4P + 5O2 2P2O5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四、填空题(共8题)1.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答案】不燃烧;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小刚利用家中废旧物品组装了一套简易灭火器(如图I),将瓶子倒转使两种物质混合即可灭火(如图Ⅱ).该装置灭火的原理:小苏打(NaHCO3)和米醋混合产生________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________,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________且________,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答案】二氧化碳;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答案】【答案】与空气(氧气)接触;氧气的浓度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说出下列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答案】【答案】禁止烟火;禁止燃放鞭炮;当心火灾﹣易燃物质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正在开展的柳州市“美丽乡村”工程,让我们在许多公共场所能见到各种公共标识.请把下列公共标识与意义相关联的框图用短线连接起来.________A、可回收物________B、节水标志________C、有害垃圾________D、禁止吸烟________E、禁止烟火【答案】【答案】A;C;B;E;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是初中化学的3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1)说明实验①的实验原理.(2)说明实验②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3)实验③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答案】【答案】(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通过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根据所示的实验或装置,回答问题:(1)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实验中,向内层试管内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处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

(3)丙装置在化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俗称“万能瓶”,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__端进入(选填“a”或“b”)。

【答案】【答案】(1)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纸条变为红色;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挥发(3)a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能源、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天然气等;它们都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_______(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下列有关天然气(或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甲烷气体不会产生温室效应C.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有利于减少酸雨形成(4)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答案】(1)石油;不可再生(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3)CH4+2O2 CO2+2H2O;AC(4)A、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五、简答题(共2题)1.某些火锅店使用“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答案】【答案】解:纸张是可l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